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欺世盗名的大学排行榜,可以休矣
www.fjnet.cn 2009-05-06 08:59   来源:齐鲁晚报    我来说两句

  大学排行榜如此之多,单看排榜人的身份符号以及隐匿其后的商业标签,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大学排行榜业已成为一种赤裸裸的商业运作方式了。

  5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该报记者接到一位知情人提供的线索,称成都理工大学曾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邀请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来校作讲座,随后两次给武书连方面汇款数万元。此后,该校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次上升,从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92名,此后又逐渐下降至2009年的103名。

  如果这样的交易被最终证实,那么在这种媾和中,受误导的必然是不知底细的考生和家长,并会加剧大学之间的恶性竞争,败坏世道人心。

  为何大学排行榜能够招摇于世多年?大学排行榜满足了谁的需要?是谁在为大学排行榜摇旗呐喊?

  一方面,排行榜背后隐藏着商业推手。大学排行榜如此之多,说白了,排榜人把排行榜当作了发财之道,其实,单看排榜人的身份符号以及隐匿其后的商业标签,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大学排行榜业已成为一种赤裸裸的商业运作方式了。据《市民》杂志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的大学排名机构,几乎都不是权威的、公认的评价体系。这些排名机构或者是营利性质的公司,或者是打着研究机构旗号的组织但实为个人,或者是一些让人们搞不清楚头衔的机构。当过度商业化侵袭了排行榜,或者干脆说排行榜从它诞生起就是为了谋利,这样的排行榜何谈公信?

  另一方面,一些大学充斥着排名提前的冲动与渴求。按说,一所大学的实力不可能短期内大幅度提高,一所名校的炼成需要精神气质、科研能力等方面的长期涵养,甚至需要几代学人努力,然而总有一些大学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想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正常的攀越路径行不通或者耗时过长,他们就寻求走“捷径”——花钱买排名。一旦排名上去了,便是看得见的政绩,学校负责人不仅很风光,还能提高自身的话语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曾总结道,现有的中国大学排名,问题很多,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评价者缺乏权威性。第二,评价者缺乏公信力。第三,评价者夹杂明显的利益因素。第四,评价指标一刀切。第五,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这番指陈不是诬陷,而是基于现实的事实判断,当大学排行榜日渐沦陷,其弊端日渐暴露,那些搅乱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寿终正寝。

  回到武书连被指收取高校赞助一事上,笔者期待司法部门及时介入,让那些大发不义之财的人受到应有的惩处,同时也不要放过花钱买排名的高校。唯有如此,当事人才可能吸取教训,大学排行榜也才可能被正名。(王石川)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