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临近,又到了出境游的高峰。近年来,我国公民出国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出国游可以使旅游“输出国”和目的地国家的公民近距离接触,获得大量的第一印象。然而,近距离接触有可能产生“美”,也有可能把“丑”的东西放大。
比如,我国公民在国外遵纪守法、文明礼让、言行得体,当地公民就会对中国人产生良好印象,进而在心目中将中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特质予以放大;如果我国公民在国外肆意而为,或以暴发户的心态一掷千金,或者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言行失范,人们便会对中国游客产生恶劣印象,进而影响到对中国的印象。尽管个别人并不能代表整个国家或全体国民,但“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便很难扭转和改变。
记得几年前我在莫斯科乘地铁,当地人在车厢里或安静地翻阅报纸或以极低的声音与熟人交流着。车到一站,走进一批中国旅游团的团友。只见他们旁若无人地高声讨论着刚刚逛商店时的心得,有一位还从纸带里取出“战利品”,得意地向同伴们展示着炫耀着。高分贝的声浪穿透了整节车厢,好几位当地人纷纷将眼光从书本上挪开,向他们投去明显带有不满的一瞥,有的干脆耸耸肩、无奈地摇摇头。看到这一幕,在一旁的我不禁为同胞的表现感到一丝尴尬。
也许他们根本没觉得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也许他们还会理直气壮地提出,旅游本来就是去放松身心的,要遵守那么多地方规矩与礼数,岂不是给旅游的自由打了折扣。但是,公共场合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可以随心所欲。而且,这其中有个对“自由”正确界定的问题。如果个别游客将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也视作一种“自由”时,那势必会让我们的国家形象在外国人眼里打了折扣。出了国门,每个中国人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不能因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而给“文明中国”减分。
因此,我们不应把公民出国旅游仅仅看作是个人化、团体化的行为,而应提升到国家形象的高度来认识,每位游客都是“形象大使”。我们看到,公民出国旅游中的问题,有些是因不了解当地的礼俗造成的,更多的则是国民素质中的某些缺失造成的。后者涉及国民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而是一项长期任务,文明旅游的素质教育特别要注重从青少年抓起。(程曼丽)
(责编:刘宝琴)
- 2009-04-08从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游看绿色“宅男”心态
- 2009-04-07游客陋习少怪传统多想现实
- 2009-03-26赴台大陆游客真的“嚣张”吗?
- 2009-04-07论文明吾不如台湾涂鸦的大陆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