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要精品也要市场
www.fjnet.cn 2009-04-24 08:52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当代戏剧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也留下同样多的教训值得汲取。分析认识戏剧艺术领域近30年或60年的经验与教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精品与市场的严重错位、创作与演出的强烈反差。

  几十年来我国戏剧创作成果丰硕,涌现出许多精品,这是值得戏剧艺术家自豪的成就,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戏剧演出市场的不景气,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换言之,数十年来,戏剧艺术创作一直得到最多强调,政府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演出市场的状况却始终不能令人满意。演出行业虽不能简单地说在逐渐萎缩,至少它未能与国家其他领域一起同步发展,而无论是相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相对于流行音乐、电视业和新闻出版等相关领域,都显出令人触目的滞后。

  其实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戏改”年代,类似的现象就已经露出端倪。虽然我们在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看到相当多部对传统剧目精心改编之后的经典作品,但是恰由于大量的剧目以及绝大多数民间剧团的演出均受到限制,虽有少量足以传世的经典,却无法挽救演出行业的萧条。正是由于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当时的文化部门领导与专家中以张庚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曾经在1953年以后的几年里,尤其是1956年和1957年初的几个月,努力推动国家放宽戏剧政策,丰富演出剧目,允许更多的民间演出团体存在与发展,在一个极艰难的环境里创造了戏剧短暂的繁荣局面。

  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质量固然重要,但是还需要以一定的数量为保证,雅俗共赏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没有足够数量的艺术产品的供应,不允许那些艺术质量相对较低的作品的存在,不允许表演水平相对较低的剧团生存,艺术创作者就会被局限在一个极小的群体内,而没有足够的机会欣赏艺术,民众与艺术的关系就会渐趋疏离。在艺术的荒漠里,不可能形成茂盛的森林。

  60年来戏剧发展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新时期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成就,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一规律。最近20年,中国的电视剧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数量上早已大大超出了现有电视台的播放需求,尽管相当多作品的质量常常遭到批评与非议,但无法否认的是,一方面因为市场的发育,使得少数成功的电视剧能赢得可观的收益,因此得以吸引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渐次进入;另一方面也因为激烈的竞争,迫使电视制作单位努力提高艺术质量,因此每年都会催生出数部艺术性与收视率都值得夸耀的佳作。电视剧就是在市场的发育以及数量的急剧增长这一前提下,涌现出部分真正受观众欢迎且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的范例。而反观戏剧领域,当人们总是抱怨电视剧抢夺了戏剧的观众时,却忘记了电视在戏剧面前曾经多么弱势,它的崛起不仅仅是由于科技传播手段使然,更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拥有制度性的优势。

  如果不是由于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其他领域的高速发展,戏剧市场面临的问题不会显得如此之突出。现实是从1978年以来,农业和工业领域相继完成了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民众的创造力与经济的活力随之得到充分体现。同样是艺术领域内,电视的发展一马当先;曾经比戏剧更困难的电影业,因跟上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而在短短的时间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戏剧界如果不能纵看历史横看影视,从根本上改变只重精品创作不重演出市场培育的倾向,在未来的发展中只会更加边缘化;而没有繁荣的市场,就难以营造对优秀创作人才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环境,精品的创作,最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傅谨)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