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评论>国是论> 正文
不能只在GDP数字上走出危机
www.fjnet.cn 2009-04-17 16:54 上海商报 来源: 上海商报 我来说两句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情况,数据表明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CPI同比下降0.6%。其他各项数据,工业生产增长企稳,国内市场销售平稳、增长较快,外汇储备有所增加,企业家信心正在提高。即使一些有所下降的数据,如外贸出口、财政收入等,但其跌幅也在收窄。因此,若说中国经济出现“暖意”那是不错的。但如果说“中国经济从此走出低谷”,甚至“只要再加把力(即再出台个巨额投资计划),中国经济即可再次起飞了”,那就有点不着边际了。

外贸进出口的跌幅虽有收窄,但外需仍然偏冷。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是否还会恶化,谁也不敢断论,所以外贸出口是否再会加大跌幅,现在无法判断。而今天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近两年来进出口占到GDP的近69%。同时工业生产增长虽企稳,但企业实现利润总体下降,企业效益下滑。更严重的是居民消费意愿数据、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环比下降。

支撑中国经济出现“暖意“的主要依据是,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正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使得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和银行信贷呈爆炸性增长以及企业家信心提高。这是以4万亿元投资计划为核心的第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实施5个月的结果。不过,当前中国GDP只增长了6.1%,离今年计划目标8%还有距离。

对于中国能够于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在经济数据上、在GDP上走出经济危机,我们是毫不怀疑的。无须再出台新的巨额投资计划,现有的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再加上各地各部门高涨的投资积极性,就足以实现投资拉动经济的目的。

可是从中国经济的内部结构、内部质量来看就不尽然了。

中国的经济危机与美国的不一样。以危机前两国都存在的贷款扩张为例,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的银行体系与美国形成对照。过去10年,在流动性扩张形势下,美国各银行向消费者轻率放贷导致消费过度,而中国的银行在国内流动性飙升时,向企业尤其是向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发放贷款,形成过度投资。

当经济危机爆发时,在资金配置上,美国的流动性越来越差,企业得不到贷款。于是美国救市,把巨额资金注入金融市场,增加流动性。在收缩业务时,美国各银行切断消费者贷款,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的。

然而中国经济危机爆发时,并不是流动性不足而是流动性过剩,不是消费过度而是内需一直不能真正启动。而当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实施时,巨额资金极有可能流向已经过度投资的企业。这就有可能使本来就有过剩产能的企业、行业不能消肿,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反而更加过剩了。

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拉动内需消费,如果不能拉动消费,那么当中国经济被拉动的同时CPI、PPI又会被抬上去,经济很快就由偏冷而立即变为过热。如此跳来跳去,中国经济如何谈得上健康发展呢?

因此,当前中国经济需要的不是什么追加投资,而是需要能够淘汰过剩产能、活跃民间投资、扩大内需消费、调整经济结构、夯实增长基础的切实的经济措施。故此,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我们还是慎言“已经回暖”、“走出低谷”之类鼓劲空话,多多看到困难和隐患为好。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