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在网友眼里,先锋艺术家赵半狄先生从“爱国者”迅速蜕变成“卖国贼”。
去年《功夫熊猫》在国内上映,抵制得最欢的就是赵半狄先生。这位始终而且唯一以熊猫为全部艺术线索的艺术家,那时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指责电影居心叵测(把熊猫颜色设计成绿色,还让鸭子当熊猫的爹),跑到“劫后余生”的中国捞钱等等。同样是这位常年顶着一个卡通熊猫帽子的艺术家,近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一场“熊猫时装秀”,以熊猫造型为基本元素,表演了一组包括三陪小姐、民工、法官、贪官在内的“中国众生相”。
有几种可能性可对赵的行为动机作出合理解释。一是,赵陷入一场“精神的混乱”,从狂热抵制一切亵渎国宝熊猫的行为,转而热衷于不惜一切颠覆其精神意义;二是,赵从上次(或其他类似活动)抵制《功夫熊猫》中发现,对文化全球主义的抵抗毫无意义,只有紧随潮流才能分一杯羹;三是,赵始终都是在利用一些事件来推销自己的“熊猫艺术”,所以不分场合频繁出击,吸引眼球。
有一点很明显:抵制《功夫熊猫》时,赵不恰当地利用了一些非艺术因素,甚至有意利用了某种民族主义情绪;而这次时装秀,赵则让自己有意无意陷进了民族主义的包围圈。是耶非耶,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这位“熊猫艺术家”没有恪守艺术的原则,玩出了火。当然,也没必要扣上“卖国”帽子。
艺术家当然可以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政治观点,但这应该通过艺术创作的特定表达形式,而不是采取非艺术的工具和手段。行为艺术也是如此。比如,国外有的行为艺术家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摆出各种造型,表达某种和平理念,公开批评政府某项决策。这仍然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如果是跑到政府大门口脱光了衣服,就算你是艺术家,也难免要被警察带走。这其实已是一种社会活动,和艺术创作是两码事。
在这上面,赵半狄先生显然没有拿捏好分寸,有意无意地混淆了“行为”与艺术的边界。(魏英杰)
- 2009-04-06“熊猫时装秀”是国人病态心理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