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因“全市干部不分昼夜进行灾后重建”,都江堰市将停办已经连续举办19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全市将全力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来共克时艰,解决民生问题。
公祭的主要目的就是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举行一些适当的公祭活动无可厚非。但一些地方把公祭办成“烧钱”活动,动不动就是投入上亿元、几亿元,与此同时,还有群众生活困难,这样的公祭既失去其原来承载的意义,也因为漠视民生广受诟病。
清明临近,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同样有勤俭节约的美德,节俭祭祀应当成为中华祭祀文化的主流方向。祭祀祖先,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上让人达到平衡,得到安慰。公祭,是需要真正用心祭祀,而不是仅仅用钱和仪式祭祀。
今年我们国家保增长促发展的压力很大,为此国家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不能铺张。虽然公祭活动花钱不属于党政机关方面的开支,但是公祭大多数花的是财政的钱,公祭活动也是由政府主导的。因此政府的导向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同弘扬传统文化的公祭活动结合起来,值得思考。
从这个角度看,甘肃省暂停举办已连续举办19届的公祭伏羲大典活动,都江堰市停办连续举办19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很有现实意义。其实,公祭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公祭的仪式层面,还应当和国计民生紧密联系起来。经济“寒流”来袭,政府过“紧日子”,对公祭活动也应节俭,把钱花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只有这样,公祭文化才能深入人心,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灾区重建的重任面前,暂停举办公祭其实也是一种纪念方式。这样做,并不代表祭祀文化的暂停和终止,而是用另一种形式让文化传承、让情感延续。在很多人的心里,这一年的伏羲公祭并没有暂停,或许过很多年,我们会想起这一次耐人寻味的“暂停”,想起为了灾区重建而取消的公祭。这样的“暂停”,不仅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以人为本的民生关怀,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肖华)
(责编:李艳)
- 2008-04-10“黄帝公祭”为何以闹剧收场?
- 2008-03-10公祭,请不要以纳税人的名义
- 2008-03-28给发烧的公祭大典泼点冷静的凉水
- 2008-07-18取消公祭大典,结束“烧钱工程”
- 2008-04-02越来越滥的“公祭热”该熄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