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一周热评> 正文
放弃高考,还是被高考放弃
www.fjnet.cn 2009-04-02 08:27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有不少媒体关注重庆市万人放弃高考这一“罕见”现象。3月3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徐光木文章,作者反驳了针对此新闻的“读书无用论”,认为放弃高考是权利体现、理性选择,“我们从走进高中校园的那天起,就有权选择参加高考还是直接就业。”。

  作者反驳“读书无用论”的理据,有一点我深表赞同,即升学的回报、教育的回报,两者是不同的。但将两者区分开来,对放弃高考就能合理“辩解”吗?区分教育与升学,看上去,放弃高考倒似乎成了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果真如此吗?如作者所言,放弃高考是权利的体现,那选择参加高考当然也是权利的体现吧。权利不单体现为选择有无自主权,更应该体现为选择自主权是不是站在“免于匮乏的自由”上。

  因此,我得出两个结论:其一,针对万人放弃高考的新闻,读书有用与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问题;其二,放弃高考无关理性选择,它根本就不是学生、家长身上哪种价值观念的投射,而是涉及到教育权利是否平等的问题。

  教育的回报不等于升学的回报,知识的价值毕竟无法衡量嘛。可是,升学的意义就能轻易忽略吗?你回家自学,去读社会这本所谓的“大书”,都是教育的实现。然而,你能否享受到公共教育,能否获得国家信用垫底的学历,这就要靠升学来实现。

  升学不是必须的,而且要靠实力,但它首先应该能给人以平等的机会。而从社会学眼光看,升学是一种社会流动的方式,它对社会阶层的构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正是公共教育为让人们在社会晋升中提供了相对公平的起点,抹平了“出身”的差别,让社会变得更加开放。

  然而,我国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别,尤其是城乡对比起来,差别更加明显。那么,城乡学生入学条件的差别,可想而知。除了资源投入,还有招生体制,造成不平等升学机会的因素当然还有很多。如果教育平权都无法做到,又怎能提供社会晋升中的起点公平?

  因此,从教育平权的眼光看,万人放弃高考的新闻,其实也可以说,是高考放弃了很多人。(肖畅)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