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一周热评> 正文
让公交真正体现“公”字
www.fjnet.cn 2009-03-30 08:52 来源:大众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上海开始启动新一轮公交改革,公交行业将全面回归国有控股,这意味着曾经轰轰烈烈的公交“市场化”寿终正寝。(3月29日《工人日报》)

  曾几何时,“市场化”是许多城市公交行业的“ 香饽饽” ,几十年来一直姓“公”的公交车纷纷改换门庭,重认“爹妈”,有的改制成民营企业或民营控股;有的承包给私人经营。市场化改革直接酿成截然相反的忧喜景象,一喜是政府管理部门,不仅甩掉大包袱,每年还有“租子”收,从经营承包者那儿收取不菲的管理费、租赁费。二喜是民营或私企老板,从炽热烫手的公交运营中赚利颇丰。忧的则是依靠公交出行的普通群众,市场化公交使公益性大打折扣,甚至丧失,不仅没能缓解乘车难,反而带来一大堆副作用,如涨票价、服务差等。

  市场化就是效益优先和最大化。城市公交带有垄断特征,民营老板一旦取得这种垄断权,如果再唯利是图,其做法首先是尽量少发车次,造成车少人多,行路艰难,不赚钱甚至亏损线路如城郊拒开公交。其次是不愿投资购买新车,造成乘车环境恶劣,如上海街头至今还有“黑烟”公交在跑,污染空气环境。还有就是过于苛刻,公交司机收入低、保障差、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驾驶人员积极性,酿成安全隐患。最终是管理无序、秩序混乱、令乘客不满意。

  前些年很多城市“一窝蜂”热衷于市场化改革,目的很明确,就是甩包袱。毋须讳言,如果用市场价值衡量,城市公交确属亏损行业,但这不应该成为甩包袱的理由,道理在于公交具有天然的公益性,其与城市绿化、保洁、公共卫生一样,属于政府免费或补贴提供的公共产品,纳税人已经向政府财政支付了这笔费用,享有优质、低价的公交服务是公民权利。政府不能以市场化为借口将公交一“ 化”了之,变“包袱”为财富。

  上海公交重归国有,是“公交优先”的必走之路。国务院提出“公交优先”战略已近3年,但许多地方举步艰难,症结之一是公交民营化、私有化成了“拦路虎”。此举算是公民权利的回归,财政虽然重背“ 包袱”,但体现了群众利益至上,这是政府应遵循的最大价值观。(尹卫国)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