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不了财,谁还会去当官?
www.fjnet.cn 2009-03-12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一)

中国人是很喜欢当官的。无赖地痞如高俅、魏忠贤之流自不必说,就如李白、杜甫如此清高之大诗人,也在为一辈子当不了什么像样的官而耿耿于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然而“学而优则仕”,几千来中国读书人满脑子的梦想也是为了图个功名。所以其他如科技、商贸等,则根本不会在意,即使有,在中国历史上也不过是个摆设,否则,也不会靠着“四大发明”吃了上千年的老本,压的老外上千年抬不起头。只要老百姓能吃饱,不造反,当官的就心满意足,一切OK了。

  当官的魅力究竟何在?这地球人都知道,当官基本上超额解决了人活着物质层面的所有问题,即财富、权力和名誉。不仅如此,当官也实现了相当一部分精神层面的问题,即自我实现。当落魄刘邦见到秦始皇巡游时的威风八面时,不禁叹道:“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当然,全面解决精神层面上问题的应该是艺术家等。但艺术家却经常挨饿,而且容易得神经病,像凡高一样。所以显然在这功利为主的世界里,当官更受欢迎。

  在财富、权力和名誉三项中,一般当官的最看重哪一样?激进型的喜欢权力,认为有权力就有了一切,至死权力不肯放手。萨达姆就是典型。稳健型的官则喜欢敛财。官场有风险,说不定哪天就下来了,但有了钱财积累,一样可以衣食无忧,惠及子孙。远者如和坤,近者如阿扁。所以,能抓住权力最好,万一抓不住,必须要积累财富,以备不测。敛财,成了当官者自我保护的最后防线。人既然走到了当官的这个位置,一旦有了人上之人的优越感,以及可能随时掉下来的风险意识,他们在平日想做的最优选择,就是敛财。

  于是,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行径出现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二)

  “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命,何虑天下不太平?”岳飞写完《满江红》后,把毛笔扔掉后说道。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反腐的历史和官史差不多一样长。小偷出现了,警察就开始忙活了,然而这小偷的背景和权势往往比警察大,这问题就变得复杂。庄子在两千年前就发过牢骚:“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文人经常能发现社会的真理,但却基本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常常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喜欢的时候把你捧捧,烦的时候就干掉,“焚书坑儒”,再给你玩个“文字狱”。

  反腐的手段却似乎十分有限,想起来不外乎小人检举揭发,阴谋谄害,然后龙颜大怒,抄家,或者满门抄斩。把检举监察工作做的最彻底的,据说还是武则天,在闹市处设一个大铁箱,人人可检举揭发官员过失,唯女皇一人可看到信件。凡检举有功者,封官进赏。一时间搞得众官员人人自危,皇帝倒成了天下最安全的人。

  腐败是减少了,滥杀无辜却增加了。仍然不是和谐社会。

  (三)

  人之初,性本善,我以前以为是正确的,现在却看到了它的错误。人的欲望如果不受到社会制度的约束,将无比可怕,造假药、酿毒奶就是血淋淋的人性失控。所以从这个角度,有效制度的建立,即是标,也是本。清官清官,不是理想,也是绝对少数。寄希望于官员的人品都像诸葛亮包公似的,只能是乌托邦。对于反腐,应该有强有力的制度。

  历史走入了公元2008,这个制度却出现了,竟然还是出现在瓜果和羊肉飘香、以自然和民族风情闻名于外的新疆,就在那中国最偏远、纬度很高、极为寒冷的阿勒泰。不到半年,100万赃款在威慑之下被吐了出来。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让官员的财产暴露在阳光之下,实在是一件让他们很痛苦的事情。至少是极不习惯。

  有人欢呼,说其历史意义不在1978年凤阳小岗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

  (四)

  《大宋提刑官》最后一集有段有趣的情节。宋慈经过千辛万苦,收集了当今朝廷众多官员的贪污不法的证据,并一一当面给皇帝指证。不想皇帝却不感兴趣,大打瞌睡。当打发宋慈走后,这几箱“赃证”却在皇宫内突然莫名烧毁了。在宫外焦虑不安的众大臣,见之喜出望外,纷纷山呼万岁。而宋慈却只能愤然辞职,回家悄悄写他的《洗冤集录》去了。

  皇帝明白,按照刑律,诸大臣非诛即贬,朝廷将为之一空,谁还再为皇帝效命?皇帝或者还明白,不让官员捞点实惠,贪点占点,谁还会来为他效命卖命?

  名利名利,无利之名,岂不成了虚名?

  或许,高薪养廉,也是不无道理,一则官员财产公示,还官员财产之清白,二来以高薪供之,得之以实惠,吸引社会精英,为大众去服务。

  如果当作官真成了无利可图的买卖时,那谁还会去当官呢?(傅凌)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