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国政协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名牌大学的思想应再解放一点。富人的子女要读名牌大学,差点分可以收,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3月10日《重庆晨报》)
对陈光标,这个怀有感恩之心,一心致力于慈善事业的中国的第一号大善人,笔者一向钦佩有加。然而这一次,我踌躇了。
一个富家子弟,成绩达不到名牌大学的录取标准,只要掏钱,就可以上名牌大学,是否真可以实现教育公平?
诚然,由于我们的社保体系海不完善,一部分多贫寒人家的子弟即使成就优秀,也无法完成大学学业,如果能得到捐助,确实有利于他们进德修业。但是,依靠通过捐献获得名牌大学入场券的富家子弟的捐款,来救助无力上学的贫寒人家子弟,只能是美好的梦想。比方说吧,假使真如陈光标先生所愿,我国的名牌大学放开招收不够格的富家子弟,即使以每年招收1万人论,每人收取费用50万,也只得50个亿。相对于每年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只是一个极小的数字。对这么多的贫寒人家子弟,仅仅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何况,能否每人收取50万的天价,还是未知之数。要想让贫寒人家子弟顺利完成学业,是国家的一项系统过程,富人的捐款只是补充,无法仰仗。
而且,名牌大学是优质教育资源,好比一块蛋糕,不够分数的富家子弟争到了它,那么,够分数的贫寒人家子弟势必相应地被剥夺机会。不公平的过程能产生公平的结果吗?
有钱可以上名牌大学,其导向性将产生相当恶劣的社会影响,拜金主义势必抬起它高傲的头颅,钱能通神也将再次成为人生信条。那时,中国的信仰危机的爆发程度将前所未有。
公平的的真谛是机会均等,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学子,凭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进入名牌大学,享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才天公地道。贫寒人家的子弟,由于家境的缘故,和富家子弟比起来,先天处于弱势,起点已经不够公平,如果在录取时,再一次处于被剥夺的境地,何以谈得上公平?
从前,有一种政府行为,叫“捐纳”,就是富豪向国家捐资纳粟以取得官职。捐纳制度在清朝是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它和科举制度互相补充,一部分人通过科举考试做官,一部分人通过捐纳制度做官。自然,在众多捐官者中,也有出类拔萃者,如清代制墨名家胡天柱,曾捐官而获从九品头衔,晚年热心公益事业。1915年,其后人所制“地球墨”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至于在边疆学和外交两方面都有重大建树的姚文栋纳资捐官,两次以随员身份出使外国,在晚清也是声名卓著。
然而,捐纳制度的确立,为捐官者的贪得无厌提供了方便法门。在清代,买一个知县要4600两银子,但其薪俸只有60两银子。为尽快拿回“捐官”钱,当事官员多会选择收受贿赂,只管捞回本钱,却无心做事。吏治一坏,盗贼四起,严重的政治社会问题随之出现。
当然,捐钱可以读名牌大学和捐官毕竟有所不同,其后果也不至于像捐官那么严重,但是,如果当捐钱可以上名牌大学成了制度,影响所及,各行各业纷纷效法,中国将再次进入捐纳社会,麻烦就大了。(谢浮名)
(责编:刘宝琴)
- 相关新闻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