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跟风媚俗为哪般?
www.fjnet.cn 2009-02-10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春晚一段《不差钱》,火了东北小沈阳,而与他一同火起来的还有他远在家乡的父母--全国媒体纷纷来到他的老家,报道他在老家的车、房和父母等私事。面对众多记者的采访,小沈阳的妈妈在电话中哭问:“儿子咋整,来这么多记者,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2月9日京华时报)

  小沈阳俨然成了一座“富矿”,各路媒体对他本人猛追深挖不说,还“抄底”他的父母,探寻起他的“前生与今世”来。不过,与小沈阳的炙手可热相比,他父母的火更多地带有恼火性质。

  媒体这般热情,表面上看是在报道社会热点,为读者提供独家新闻,而终极目的只是想通过猎奇的手段,寻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闻卖点,以此取悦公众,其本质还是为了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发行量,谋求一己之利。

  时下,一些报纸整版整版地炒明星的绯闻趣事,有的杂志捕风捉影地编造所谓“八卦”新闻,欺骗读者,有的网站甚至连起码的职业道德都不顾,满目色图,内容庸俗,格调低下,严重损害媒体的声誉,毒化社会空气,污染人们心灵,媚俗成了某些媒体屡治不愈的顽疾。媒体热炒明星,死抱明星的“粗腿”不放,反映了媒体在宣传上的媚俗低格和黔驴技穷。笔者甚至担心,如果这个社会没了明星,那些靠打探明星隐私逸闻的媒体还如何生存下去?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假如你觉得鸡蛋好吃,又何必非要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呢。以前读到这话只是一笑而过,现在,才不得不佩服先生的睿智,不是吗,如果我们觉得小沈阳表演好看,又何须惊扰他的“祖宗八代”呢。当然,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媒体在此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按照“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媒体应当把镜头、笔墨和版面多对准普通大众,多反映社会生活,即使宣传小沈阳,也限于探究其成功之道和艺术特点,而不是见利忘义,丧失责任,靠低级庸俗甚至是虚假的东西来吸引“眼球”,那样,最终只会遭读者的唾弃,失去民众的支持。

  其实,面对媒体的过分热情,小沈阳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媒体啊,关注点正事吧》的文章,说明当事者本人对此也并不领情,看来,媒体这个马屁是拍到了马腿上。(叶传龙)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