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有关要不要给全民发红包的讨论日渐火热。事件的背景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国家的经济要么陷入衰退,要么委靡不振。个别国家和地区为了提振内需、刺激经济,采取了由政府向全民派发消费券和现钱的方式。在中国,也早有此类提议。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如何提振内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在各种见仁见智的政策建议中,是否该向全民派发红包成了一个热点,有的媒体甚至直接提出,应该“给每人发1000元”。
有钱拿,大家谁不高兴?但问题是,靠政府向全民发红包真的就能战胜经济危机吗?如果是这样,世界各国首脑面对经济危机时为什么还会一筹莫展?打开国库向每个国民发钱不就行了吗?
问题显然没有那么简单。让所有人都有钱花、有好日子过,固然是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但历史也反复证明,要实现这一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经历漫长的考验才行。那些企图将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简单化、走捷径、抄近道的做法,也许可以获得一时之快,但往往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相反还会给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众所周知,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抄近道”的结果。科技股泡沫破灭后,美国为了防止经济减速,一方面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一方面纵容次级抵押贷款及其衍生品的发展。所谓次级抵押贷款,就是将资金贷给那些偿付能力很差的客户帮他们买房子。这类贷款首付比例很低,有的甚至不需要首付款,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它使大量根本买不起房子的家庭实现了“住房梦”。在最初,这种贷款看起来使所有人受益,穷人有房子住了,房价涨了,股票涨了,银行赚钱了,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了。可是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当房价开始下跌时,许多靠“次级贷”买房的人很快发现,自己根本无力归还贷款。于是,他们不仅失去了刚买到的房子,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变得比以前更贫穷。而大量以“次级贷”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品则变成烂账,直接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在中国,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这些教训说明,看似能让所有人受益的政策不一定就是对的。动听的口号既可以是“空谷足音,声振林木”,也可以是鸡聒鸭噪,闹得四舍不宁。那么,在一项建议尚未实施前,靠什么来判断它是否可行呢?我想这方面的讨论离不开常识和国情。
从常识的角度看,人类在近现代史上发生的大大小小几十次经济危机还没有哪一次是通过给全民发红包解决的。在理论界,也没有成熟的经济学理论支持这样的做法。虽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前不久建议中国政府向全国老百姓发放规模为1万亿元人民币的购物券,但同样是蒙代尔在2008年9月26日向中国媒体表示:“次贷危机将在两周内结束”,“美国经济没有进入衰退”。显然,大师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更何况他说的只代表个人观点,中国如果真的给每人发1000元,而效果又不理想,蒙代尔是不会对此负责的,可中国却拿1.3万亿人民币折腾了一回。(窦含章)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