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杭州拿出上亿元财政资金向市民派发每人100元或200元的消费券,惠及人群达67万,在全国引起连锁反响。不少网民称赞这是政府关怀民生的善举,但也有人表达不同的意见和疑虑。
消费券,在充当新年“送温暖红包”的同时,还能否发挥撬动内需、拉动消费、刺激经济之“魔棒”的作用?
投资搞项目与出钱发“红包”
杭州市政府19日开始向特困户、退休市民、残疾人和在校中小学生发放面值为20元,成人每人200元,学生每人100元的消费券。
据悉,消费券春节前生效,有效期三个月,使用商家达到400多家,包括联华华商超市、国美电器、苏宁电器、银泰百货等品牌商业网点,华立通信、金松电器、摩托罗拉手机、华日冰箱等杭州本地电器制造商,48个杭州旅游景点以及当地主要影剧院和体育场馆。持券消费享受一定的让利折扣。
消费券发放的第一天晚上,联华华商超市就接待了一位老年消费者,他拿着全家300元消费券在超市购买了年货,最后尚余8元不能找零,超市又找了几棵菜给他作为补偿。
联华华商超市庆春店店长章娟说,票面规定消费券到24日才生效,但20日开始每天都有几十位消费者持券消费,消费券的确刺激了老百姓的购物热情。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认为,消费券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从增加居民收入入手,国家应采取配发购物券等手段,积极启动消费,强力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他说,如果光是投资,老百姓不购买产品,会出现产能过剩,对解决经济危机还是无济于事。我国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群众消费意愿不够强烈,加之贫富差距大,高收入人口总量少。只有通过国家财政补贴,强力拉动社会消费才能在短期内解决企业产品滞销问题,为企业转型改造赢得时间和资金,同时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只要老百姓花钱买东西,工厂的机器就会转起来,经济就能活。”他说。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当前的问题是消费不足,消费不足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开工不足导致员工失业,失业导致消费能力低下,解决这个恶性循环根本出路是拉动内需。他认为,“拉动经济,眼前靠投资,长远来看还是要靠消费。”
送上门的“温暖”能否变成GDP
杭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消费券的使用原则是“财政补一点,企业让一点,市民拿一点”,以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放大消费券的“乘数效应”,达到刺激内需的效果。
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此前在多种场合建议中国政府发放消费券。他认为,中国在1个季度内发放1万亿元的消费券,将带动每人消费800元,可以拉动3个月GDP增长的14%,这样的增长率可以有效地应对各种各样的经济下滑局面。
据了解,前段时间,成都发放的3800万元消费券全部送给困难户和低收入者,杭州市的派送范围除了市、区两级持证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外,还扩大到企业退休职工和中小学生。显然,这些人群并不是消费的主力人群。
一些经济学家质疑,这种做法与其说是扩大内需,不如说是换了种形式的“送温暖”。刺激消费是让手中有“余粮”的人有信心花钱,而困难群众拿到100元消费券,更多的是花在米和油这些刚性需求的生活必需品上,这本来就是日常生活雷打不动的基本消费。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一篇专栏文章指出,从日本的例子看,消费券增加购买的量仅占总金额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是没有发放消费券也会进行的消费——只是持券人改由消费券支付,而将原本用于消费的现金又转为储蓄。
该文说,日本于1999年支出6194亿日元实施“地域振兴券”,每人发放2万日元。但该年日本境内因消费券推动的新增消费总额为2025亿日元,仅占名义GDP的0.04%。有人据此认定日本该次消费券计划无异于失败。
但对这次杭州市拿出财政资金向市民派发消费券,记者接触的采访对象多数人还是持正面看法的。这个消费券政策是建立在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出力原则上的。为了鼓励市民多消费,达到有效刺激经济的目的,参与商家也提供了一定比例的打折让利,例如在超市使用时,100元的消费券作价105元使用,而购买彩电冰箱等电器时,100元消费券可以作118元使用,到指定的旅游景点或电影院使用时,100元消费券可作120元使用。
国民保障体系:一张永不过期的“消费券”
一些没有加入消费券使用的杭州商家表示,无论是打折还是政府发“红包”,营业额只能是暂时冲高,他们担心这样做业绩在春节后就会急剧下滑。政府发消费券的数目毕竟有限,只有东西卖得出去、有市场需求的企业才可能渡过难关,否则单纯靠政府投入“扶着走”,许多企业最终还是不能存活。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证券经济管理总部的马瑜说:“打折和政府发‘红包’虽然有效,但更多的是一种即时行为或是减少库存的方法,必须通过政策刺激让居民拥有一种比较持久的消费动力。”
一些与马瑜持相似观点的专家建议利用目前日益完善的个税申报制度,出台消费退税政策,因为这一政策能对具备购买力的中高收入群体产生明显作用。不少人指出,如果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不能及时跟进与配套实施,进一步消除老百姓在上学、看病、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老百姓的消费意愿与信心还是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彻底的释放。
世界银行有关人士认为,中国现在的经济重心应该由投资及出口转向个人消费及服务业的发展,例如增加对医疗、教育及社会福利保障的投入,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帮助低收入者渡过难关并增强人们的消费意愿。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中国老百姓的存款是为了生存,甚至是救命的钱,基础设施搞得再好,老百姓也不敢花钱。中国要真正拉动内需就要把现在的非消费型社会变成消费型社会,才能真正成为保持持续增长的经济大国。
他指出,一定要加大投入用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改革、教育改革,才能真正为消费社会建立制度基础。中国如果不能建立消费社会,就不能保证国际经济秩序的公正性,无法真正和西方竞争。一个可能发生的局面就是中国人积累,发达国家消费。
在沿海一些发达地区,这些年地方政府已经作出了一些尝试。如2008年财政收入达到130多亿元的宁波市鄞州区,推行小学到高中12年免费教育,还对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学期提供补助,最高达4000元。财政出钱保障农村医疗,农村医生工资奖金全部由财政支出,药价平均压低33%。社会制度的健全完善鼓舞了居民消费的信心。该区姜山镇居民陈翠君对记者说,2009年准备多出门旅游几次,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说,自己比从前敢花钱的原因,就在于区里推出的免费教育和医疗新政策“替咱解了后顾之忧”。(方益波、章苒)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