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文本价值看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www.fjnet.cn 2008-06-24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已结束,一篇罕见的满分作文新鲜出炉。以“他们”为题,作者通过富有真情实感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18岁少年眼中的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的群体形象。

  从高考作文水平的角度考量,这篇“他们”的文本价值无须赘述,相信大家读过文章之后自会产生公正的评价。而我在这里试图探讨的,是如何跳出文本价值看待这篇文章,以及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一个高三考生有这样的文字功底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虽属杰出,但到底也并非稀奇。其最为人激赏之处在于蕴含着的情感力量、人文精神乃至一种可贵的社会责任感。这些东西来自哪里?我不认为它们仅仅是来自考试时的凭空想像,我更愿意相信它们是建立在一贯的行为意识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他(她)并不仅仅在考试时想起了他们,他(她)平日里一定也一直关注着他们,想着他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热衷于以年代为梯次,描画群体形象。“80后”常常被描述为“注重自我甚于关心他人”、“欠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而“90后”在这一点上更是接近于“80后”的“升级版”。对此,我们一方面要说,这种粗线条的定位并不具有明确的社会学意义,甚至难免落入以偏概全的窠臼,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社会对现今青少年群体所表现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的某种担忧。

  正因为这样,这篇出自“90后”之手的文章才更加显现出其超越文本的价值。它的作者似乎迫切地想告诉我们:“我们不是你们想像的那样,我们的眼中并不只有我们自己!我们有思想力,我们也有责任感。”巧合的是,在这次地震灾难中,我们发现,有太多的 “80后”乃至“90后”,用他们的行动表达着类似的声音。

  这是一篇应试作文,但我更乐于将它视作素质教育的范本而非应试教育的产物。对于教育界包括我们整个社会而言,除了为之欣喜,恐怕还应该从中寻找更多的启示——应试教育毕竟还是目前中国教育体制的普遍表现形态,题山题海一定程度阻挡了学生通向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淹没了他们对于其他很多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我们是不是需要思考一下:倘若“注重自我”果真是“80后”或“90后”的群体特征,那么,这究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还是我们做了些什么——或没做什么,而使他们变成了这个样子?

  在以“他们”命题高考作文的那一刻,良苦用心其实已经显现。真的很希望这能成为一次契机,让更多的“他们”受到应有的关注。因为,他们的现在不一定是我们的现在,但他们的未来一定是我们的未来。(许莽)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