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不应走回头路
www.fjnet.cn 2008-01-30 来源:西岸时评 我来说两句

  前不久,杭州长河高级中学的46名来自城市的高二学生背上行囊前往桐庐、淳安等地劳动一周,体验了5天艰苦的农村生活。回来后,该校邀请了多名教育界人士探讨“新上山下乡”的实验成果,有关专家在大加赞扬的同时,提出今后在中学教学内容上应增设“上山下乡课”的建议。

  一次普通的学生下乡劳动实践,竟引出了在新时期可以增设“上山下乡课”的教改设想,让人始料不及。说起“上山下乡”,恐怕40岁以上年龄的人都不陌生,那是一个特定年代的特定产物,自有其产生的合理逻辑,其中臧否,可由后人评说。但今时的教育家,面对如今的孩子认为“大多是独生子女,又都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知劳动的艰辛,不知农民的艰苦,为了要让他们在触摸底层生活的过程中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因此就要重新拿起过去年代“上山下乡”的那一套来进行教育创新,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教育要创新,而创新决不是回到从前。开设“上山下乡课”云云,看上去是在实行素质教育,其实还是旧时“惩罚教育”的翻版:现在的学生你不懂得劳动的辛苦,就让你到乡下干干农田的活;你不体会农民的艰辛,就让你在烈日下做几天农民。这种“惩罚教育”的最终效果却是很有限的,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有损人类尊严的各种处罚施之于孩子,会压制孩子精神上可贵的自由、自重,在这种饲养教育的情况下,教育是徒劳无益的”。其实,提出开设“上山下乡课”的倡议者,他们自己的下意识中还是把上山下乡看做是“吃苦”,干农活是低等工作,不听话的孩子就要让他去“吃苦”、去“锻炼”,而以这种悖论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要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其效果是和他们的初衷相去甚远的。

  教育也要以人为本,落实到具体实际就是以学生为本。这里就有个如何正确看待今天的孩子的问题。一个时期来,社会舆论把现在的孩子都看成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其实现实生活中那来那么多“小皇帝”,他们中的大部分还是具有独立、自主性格的,而在如今升学、就业等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他们更是承受着以往学生所从未经过的沉重压力,而这其中还是涌现了许多新时期的优秀人才。最近报上登载介绍的世界上首部汉语西伯来语词典问世一事,其作者阮项就是一名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学者,年纪轻轻的就完成了一部老一辈专家从未涉猎的煌煌巨著。此外,80后的击剑选手谭雪、南京军区的陈列周、华中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徐本禹等年轻党代表还出席了党的十七大。而最近在各省市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中,也都涌现了许多80后的代表和委员,正在举行的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860名代表中就有5位“80后”成员,其中年龄最小的代表仅24岁。这些都充分说明,面对今天的学生,如果我们不看到他们身处信息时代,接受新的事物多,而更加独立,更有个性,更有可塑之处,只是一味的要他们接受所谓的“吃苦”教育,甚至还拿出旧日的“上山下乡”理论来施之以教,其实际效果是不难预料的。

  教育,还是要按教育规律来办事。本来,杭州长河高级中学组织学生到农村劳动几天,作为学生教育环节中劳动锻炼、了解社会的一个方面,也确有其积极意义,但有关专家就此提出今后在中学教学内容里应专门设置“上山下乡课”这样的“创新”建议,那就有点走回头路的味道了。(许兴汉)

【声明】凡注明 “西岸时评”来源之作品, 未经福建东南新闻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