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火了,《云水谣》火了,《恰同学少年》火了……这三台影视剧,除了“火爆”这个共同特征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主旋律”影视剧。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显示,45.5%的人肯定近几年来“主旋律”影视剧开始变得越来越好看了,90.9%的人认为,我们社会需要弘扬“主旋律”。 (《中国青年报》10月22日)
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旋律”成了乏味、说教的代名词,以至于许多人都有同感,一听说是主旋律影视剧,都条件反射地想犯困。随着一大批主旋律影视剧的走红,被市场认可,乃至被观众所追棒,传统的认识已经被颠覆——主旋律影视剧得到了观众的极大认可。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回归——调查显示,90.9%的人认为,我们社会需要弘扬“主旋律”,这并非始于今日。
同样是“主旋律”,差距为何如此之大?个中原因,是包括主管部门,艺术创作者以及普通观众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自20年前“主旋律”的概念提出以来,人们就有各种各样的解读。而究其实质,“主旋律”就是对普世价值观的一种宣扬和对民族精神本质的一种展示。显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某种特定的表现形式。2006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在全国电影创作会上一语道破天机——一切反映真、善、美的影片都属于主旋律影片。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旋律”的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延伸,艺术创作规律被尊重,是“主旋律”影视剧从边缘走向主流,从被冷落走向被追棒的重要原因。
影视剧有主旋律和非主旋律之分,但不应该有艺术和非艺术之分。因此,任何一部主旋律影视剧,牺牲艺术价值都不会获得成功。那种“主题先行”式的、一味说教式的、脱离了人类真情实感的影视剧,无论导向多么正确,精神多么崇高,都无法被公众认同。因为文化艺术首先要产生感染力,要能抵达人们的心灵。
《恰同学少年》运用偶像剧的形式再现了伟人的青少年时代,让人耳目一新,《云水谣》的主角是新生代的偶像明星陈坤和徐若瑄,而《亮剑》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甚至有些另类的军人形象……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一些新颖的表现手段和技巧的大胆运作,因而首先是艺术创作上的成功。而在仅仅几年前,这一切似乎还是不可想象的。1996年上映的革命爱情电影《红色恋人》,因为由张国荣主演,引起了不少人的诧异和不解,“‘高大全’的共产党员,怎么让港台明星演?”
好看的影视剧才更有生命力,才能起到所预期的宣教作用。否则,一切努力如果不能付诸于现实,不能走近人们的身边,不能产生共鸣,不能让观众喜闻乐见,更好的“主旋律”也无法转化为正面意义。事实上,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有并且都需要自己的“主旋律”影视剧(或其它的表现形式)。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像《恰同学少年》、《亮剑》这样的主旋律影视剧的出现,为此,必须秉持的态度是:给文化艺术更加宽容和宽松的创作环境。(吴龙贵)
(责编:吴颂洁)
- 相关新闻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