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2017> 海丝文明 城市记忆> 史料记载 > 正文

南粤古港 海丝珍珠

2017-06-06 17:29:38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娇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开篇语

今年3月24日,由南方日报社、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和珠江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评选活动启动,已有广州黄埔古港、十三行、莲花山,深圳大鹏古城等30个坐标报名参评。本报今起推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巡礼”系列报道,藉此唤起更多人保护海丝文化遗存,重视岭南先辈留下的历史财富,敬请垂注。

2000多年前,五岭以南,百越之地,出现了一条通道。

它孕于东南,游走于海浪之上,以柔软精致的丝绸为名,将东方与西方紧密地缠绕在一起。与这条通道同时而生、血脉相连的,是如同关节一般的港口,它们以中国广东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点连成线,绘制出一幅铺陈千年的画卷,夹杂着古老的信息和遗风,直吹至今。

2000年后,这些港口仍然像珍珠一样镶嵌在广东的海岸线上,静阒从容地等待着人们的目光。于是,我们凿破时光的壁垒,开始在南粤大地上追随前人的足迹,期望探寻广东港口文化地理坐标的前世今生。

北枕南岭,南临南海,广东作为中国大陆最南端,与海洋一步之遥的距离,为广东沿海的诸多港湾提供了天然的优良资源。在桀骜难驯的大海面前,这些港湾给航行的人们提供了一片能够凭倚的广袤后方。同时,它又如同一个强大的中枢系统,内联广东陆地的千百条河流,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货源充足供应。

 沿着朝代的年轮我们折身而返,返回这些港口历史的源头,可以看到它们独具风格又起起落落的轨迹。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文献记载,出现在《汉书·地理志》里,“日南障塞,徐闻合浦开航”“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南西北方千里”。这些文字是对西汉时期我国出海贸易船通过徐闻古港起航的记载,表明了徐闻古港在我国汉代海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樟林古港,曾经作为不少先侨乘坐红头船飘洋过番的起航地,至今仍保留了潮人祖先飘洋过海出国谋生必经的街道新兴街。繁华一时,世事变迁,新兴街如今虽繁华不再,但从一楹一柱、一砖一瓦的清代建筑群中,人们仍能窥得一丝犹存的古韵。根据史料记载,樟林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后逐渐兴盛。乾嘉年间发展成为潮州最大的贸易港口,闻名中外。

时光倒流回到200多年前的黄埔古港,彼时珠江上千帆竞渡,商贾云集,来自遥远欧洲的“哥德堡号”曾经在这里停泊。1757年清政府颁令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了中国唯一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外洋船舶只准停靠在黄埔古港,办理卸货、通关和回程手续。广州港,这座如同大动脉一般的港口,从3世纪30年代起,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从这里,送走了陶瓷、绸缎、茶香、唯美古典的诗词,也迎来了香料、珠贝、药材和火辣热情的异域舞蹈。由它伸展出去的航线,曲折绵长,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它被认为是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

回到今天,在经历朝代更迭,岁月沉浮之后,这一座座港口,已是南粤文化的历史笔记。在过去,它讲述着善舟楫之利的岭南先民,远涉重洋,开展对外贸易的传奇故事,在今天,它站在过去的根基给予我们新的指引和启示,承载着南粤新的梦想与作为。它所沉淀凝成的思想和精神悉数回灌在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血液中,须臾没有更替。(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实习生 张迪)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