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2017> 海丝文明 城市记忆> 城市风光 > 正文

林銮渡

2017-05-31 15:13:16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娇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六胜塔

林銮渡是泉州最古老的码头。位于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西南海隅。

早在唐代,泉州与广州、明州、扬州就并称为中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呈现了“市井十洲人”、“还珠入贡频”的盛况,成为海内外商人汇集的大都市。位于泉州湾口的蚶江石湖,港湾交错、水道深邃,水陆交通便捷,大航家林銮便在此处兴建码头。

林銮何其人?据史载:林銮、字安东、晋江东石人。世代以航海为业,是泉州显赫的海交贸易世家。其曾祖林智慧,航行群蛮(指东南亚诸国),熟知海路,为隋朝开发夷洲(即台湾)之航海要员,首航“群蛮”,成为开发泉州海外交通贸易之始祖。唐开元八年(720)林銮继承祖业,在蚶江石湖辟“渡蛮舟”码头-林銮渡,“试航渤泥”(今印尼加里曼舟岛)。当时,林銮用大陆的彩缎、竹编、陶器等换回蕃夷之楠木、象牙、茴畲、犀角、璋脑。利润丰厚,世称百万。据传唐代天宝年间,王尧从渤泥运来巨大木料为林銮造海船,船身长十八丈多,宽四丈二尺多,高度达到四丈五尺多。桅杆高十丈还多呢。船舱十五格可贮藏货物二至四万担。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既说明林銮的航海事业发展迅猛也可见泉州当时的造船技术也十分先进。如今的林銮渡,只能从遗留的一条花岗岩条石砌筑的“栈桥”依稀能看出当年的风光。这条“栈桥”长达70米、宽2.2米、高2.41米、古朴遒劲。码头紧依在天然的岩石上,石坡上凿有数条石级梯阶。当年“藩舶”“靠岸时,人和货物都是从这里上岸的。宋元年间,这里还形成“渡尾街”,商埠、酒家、客栈、钱庄、布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有“蛮舟之津”之美誉。

蚶江石湖是天然良港。民间传说,共有十八渡口,停泊亚非船只近百艘。我国杰出航海家郑和于明永东十五年(1417)第五次下西洋,船队途经泉州,就停留在蚶江石湖的海面上,后人称此地为“三保溪”。相传郑和船队停泊在蚶江石湖海面,一天突发狂风骇浪,三保公(郑和)即将“镇海神针”抛下海,顿时风平浪静。这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并非安全虚构。1981年3月,在这里出土了一件古代巨型四爪铁锚,正是传说中的“镇海神针”,锚杆长2.68米,径0.7米,四个锚爪分别为0.8-1.2米,重758.3公斤,如今收藏在泉州“海交馆”内,为见证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文物。

如今,林銮渡虽然已在沧桑风雨中失去者日的风采,但它依然世人见证了“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历史 。

六胜塔:

巍然屹立在石狮市蚶江镇石湖金钗山上的座石塔正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剌桐(泉州)港的第一座灯塔—六胜塔。又名万寿塔,俗称石湖塔,已八百余年了。以石塔为航标,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一绝。六胜塔于1961年5月被定为福建省首批重点文物,1984年由省政府修茸一新,增补各类塔石1828块,石佛35尊,加修须弥座,恢复石塔原貌,保留宋代风格。六胜塔图像被收入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二册,同时出现在2001年11月8日中国-葡萄牙联合发行的《古代航船》特别邮票上。199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考察海上丝绸之路,对该塔进行考察研究,深表赞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日本等国学者,新闻影视人士也纷纷拍摄采风。如1986年5月31日,日本电视台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系列《海上丝绸之路》,该片荣获波兰“金屏幕”奖;1986年8月7日,世界著名学者,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中野美代子率“福建访古旅行团”14人参观六胜塔。她感慨地用普通话赞道:“这里是个好地方”!并欣然用中文题词,同时在日本《北海道新闻》发表题为《六胜塔与泉州湾》一文。

据史载:六胜塔是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由高僧祖慧、宋什等通过募捐建立的。塔的名称也因此从佛教的“六胜缘”而来。至南宋景炎二年(1277),该塔遭受元军毁坏。据传,1276年,南宋端宗被拥立于福州,受元军所逼,流亡闽南,又为蒲寿庚所阻,进泉州城未遂,一度避居石湖,在此建行宫,后由石湖出海,死于广东。石湖遭到元军洗劫,六胜塔亦未能幸免。此后,随着海上贸易继续发展,蚶江再度繁荣,居民稠密,蕃船所经,帆墙林立。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蚶江富商凌恢甫鸠资重建。凌恢甫是泉郡著名的航海实业家,家财百万。他为祈求福庇,重竖航标,毅然鸠资重建被元军毁坏过半的六胜塔,前后历四年之久。

六胜塔可与泉州开元寺双塔相媲美,其雄伟壮丽如“耸一柱擎天之雄观”、“睹六龙回日之高标”。它是研究宋元建筑与艺术的珍贵实物。该塔系花岗岩阁楼式结构,高36.6米,底围约47米,八角五层,雕刻精美。例如,它与东西塔同是由外壁、回廊与塔心三部份组成,每层也设四门、四龛,且位置逐层互换,既增加石塔造型美,也使建筑物更具稳定性。石龛内有石佛,龛外两旁浮雕“金刚”、“力士”等造像。从券形门进入,则是回廊和塔心,塔心八角形,但中空似井,可以直下。在各层转角处的巨大石柱上,它不作东西塔的方形“卢斗”,而采用圆形抑莲盆式,带有明显的元代特征。不知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座石塔有一个与从不同点,就是每层塔的横梁上都刻有建造者的姓名和时间。底层南面拱门的门额上悬一块“华带碑”,刻着“万寿塔”,上款“檀越锦江凌恢甫立”(蚶江别名锦江),下款“至元丙于腊月建(1336)”。以上逐层所刻的建筑时间是:第二层“岁次子丑十一月(1337)”,第三层“岁次戊寅十月(1338)”,第四层“岁次己卯正月(1339)”,第五层“岁次己卯三月”。据此而知,此塔前后费了四年之久才建成。1954年,前来考察的南京工学院中国古建筑学者张步骞教授认为,该塔具有元代建筑特征,但还保留宋代营造的形制和石雕手法。六胜塔建成至今,遭受多次地震,尤其是1604年泉州之八级地震,却安然无恙。

宋元时代是泉州海外交通贸易最鼎盛时期,泉州享有“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美誉。而六胜塔就是宋元海外交通繁荣的历史见证,人们盛赞六胜塔如一支擎天的神烛,放射着光芒,照亮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市旅游局)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