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关助力晋江陆地港发展海陆空铁多式联运 “无水港”为有源头活水来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至晋江陆地港国际货运测试第一票顺利通关(海关供图) 在全国外贸形势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晋江陆地港凭借便利的通关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产业基础,通过短短三年多的努力,从全省4个陆地港中脱颖而出,业绩遥遥领先。 晋江陆地港作为为泉州产业“走出去”、“引进来”服务的外贸公共平台,自2011年投入试运营以来,得到主要监管部门泉州海关的全力支持,已逐步成为一个集国际物流、保税、仓储、展厅、交割市场、国际快件、跨境电商、国际金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它的成功探索,有力地回答了曾经“在沿海城市是否有必要建一个陆地港”的质疑,更切实服务了更多泉州中小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 □本报记者 刘倩 郭雅莹 创新服务 指导港区建设 整合多式联运资源 2011年9月29日,晋江陆地港启动区投入试运营。2012年3月19日,泉州海关、泉州检验检疫局正式入驻监管,标志着陆地港步入全面投产运营的新阶段。这个福建省内唯一落地沿海城市的陆地港,很快便成为全省四个陆地港中建设速度最快、最先投入运营、业绩最为突出的陆地港。 民企投入运作资金,硬件建设不是问题,但如何针对性地进行港区功能设置、科学的场地设置以及周边海陆空运输资源的整合,却让企业犯了难。 “陆地港这个距离海岸线不到10公里的‘无水港’,从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和质疑:离海港这么近有必要建设吗?外贸物流会舍近求远吗?”现任泉州海关副关长黄榕回忆,自2012年进驻陆地港后,泉州海关确定的第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帮助陆地港联系、整合、打通更多的海陆空铁运输资源,发展海铁、陆铁、海陆铁、海陆空等多式联运,将晋江陆地港作为国际陆港的名号响亮地打出去。 进驻晋江陆地港第一年,泉州海关帮助港区联系打通了泉州围头港、石湖港两条海上运输线,不久又发展了厦门东渡码头、海沧码头、杏林火车站海陆联运。此后,泉州海关进一步帮助陆地港疏通铁路运输环节,首次打通从新疆阿拉山口到晋江陆地港的铁路物流通道,以陆地港为支点,实现中亚棉花直通生产企业,将原本远在新疆的棉花交割交易转移到晋江进行,连接海丝起点与中亚腹地“一带一路”大动脉。 通过晋江陆地港,本地出口货物可以在此集拼后,通过铁海空联运等方式运抵口岸,直接转运到世界各地;进口货物也可以快速分拨、配送到全国各地。2012年,也就是正式开港后的第一年,晋江陆地港就斩获进出口总额10.57亿美元,货运量达24.08万吨,缴纳税收1.1亿元,各项数据均居我省四大陆地港之首,成为全省外贸经济增长的亮点。 如果说第一年收获的是沉甸甸的数据,是对质疑港区能否发挥作用的一个响亮回答,那么接下来的三年里,海关则结合晋江陆地港的功能完善进行更多的联运资源整合,以及对既有海陆空铁运输资源的巩固。 今年5月,泉州地区首票进口快件在晋江陆地港顺利通关,这意味着晋江陆地港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实现了与晋江机场物流中心的无缝对接,实现了泉州地区跨境物流的新突破。至此,晋江陆地港—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晋江陆地港—厦门国际邮轮码头、晋江陆地港—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的货运功能已全部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