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泉港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泉港区委宣传部联合东南网泉州频道开设“福传泉港”专栏,全方位展示泉港健康长寿、山海宜居的正面形象、展示泉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建设高质量“绿色石化新城、现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鼓与呼。
冉冉升起的泉港新城。施惠清 摄 东南网9月30日讯(通讯员 洪坤泽 本网记者 黄雨昕)老旧小区改造,实现群众“安居梦”,高品质城区扩建,带来繁华新城;打通断头路,方便群众出行,规划新路网,跃升区域能级;“口袋公园”建设,带来休闲好去处,滨海景观带提升,拓展人文生态空间......在泉港区,共富共美共享的品质生活正在逐步实现。 近年来,泉港区着眼老城更新、新区拓展、生态连绵、交通通达、安全韧性、乡村振兴等方面,投入约334.96亿元,全力推进115个城建品质提升项目,彰显了迈向高品质新城路上的泉港力量。 城区焕颜出重彩 这些天,家住山腰街道锦祥安置区老旧小区的市民发现,楼梯过道墙面已换新装,斑驳的墙面焕然一新;破损的路面修复如初,排水系统也更加畅通无阻;小区绿化更加整洁、设施更加完善,健身器材、休息长椅应有尽有…… “我们这个小区始建于2000年,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没想到这次改造更新后效果这么好,不比新小区差多少。”面对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小区住户徐阿姨非常开心,据她介绍,这几年,老城区里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都得到了改造更新,变得更加宜居美观。 城市因人而生,因景而美。近年来,该区持续推进“老城更新、新区拓展”工作,努力实现城市颜值之变、品质之变、气质之变。 在老区改造上,该区陆续完成金山街北侧小区、逸涛小区、春满城二期、庄园明珠一二期、一号居住区、锦祥安置小区、福炼生活区等项目改造工作,并启动圭东小区、锦祥片区(二期)等2个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的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鼓励社区推进连线成片改造,统筹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开展城市居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 在新区拓展上,该区从城乡结合部以及高铁站等重要交通节点入手,完善组团配套,加快泉港高铁站站前片区综合开发,产业更新提级与土地利用提质增效,落实大疏大密理念,组团之间留足山水林田湖湿地,形成舒缓空间,并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 “目前,老区改造和新区拓展工作持续深入,进度有序。”据泉港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推进城市夜景照明整治、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便民生活圈打造,城市能级得到全面提升。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路网通达跃能级 “通车后,城区又多了三条宽阔道路,我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了!”前不久,龙山社区三旧改造项目二期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竣工通车,市民张先生拍手称赞。 龙山社区三旧改造项目二期市政道路包含忠孝路、北州路、仁和街三条路,路线总长约为1126米,三条路均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12米。 据泉港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今年重点推进的城市道路项目之一,竣工通车后将使整个中心城区的道路实现有效串联,缓解交通压力,交通更加便捷,并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区土地的再开发和结构调整,加快中心城区的城市商贸、房地产以及物流业的发展。 通达则地盛,地盛则繁华。近年来,泉港区把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完善城市路网格局作为民生大事,持续覆盖“基础网”、织就“快速网”、打通“断头路”、改造“老街路”,以纵横交织的路网,撑开城市发展骨架。 根据泉港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该区投资210亿元全力推进福厦客专泉港高铁站、沈海高速扩容二期工程、福厦高速驿坂服务区提升改造、国道G228线泉港区界山东张至山腰普安段公路等省市重点项目及其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年度计划的29%以上。针对新建城市道路、“断头路”改造、公共停车设施、微枢纽和微整治等5项任务,该区实施交通品质提升项目17个,总投资约38.3亿元,年度投资约8.3亿元,促进园区、港区与城区、镇区互联互通,构建起“一港区、两枢纽、三轨道、四干线”与“四纵四横八联”普通干线路网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生态连绵提新质 连日来,在泉港区东部后龙湾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现场,工程车来回运转,正在平整沙滩,清理海岸,呈现出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 在泉港区东部后龙湾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黄德龙 摄 据了解,该项目是国家2021年至2035年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总体规划中首批实施的重点工程之一,主要包括“贝藻礁型防浪屏障建设”“后龙湾沿线沙滩修复与养护”“后龙湾海堤生态化改造”“海滩垃圾拦截和收集系统”四大工程,构筑起“三防一体”海洋生态减灾空间体系。 “项目建成后,将持续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降低临港工业和城市建设带来的环境压力,对于保障泉州市北部生态安全、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系统质量、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泉港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泉港区不断夯实绿色发展理念,系统谋划建设生态连绵带,打造“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城市公园”三级网格化生态空间体系。 该区优先推进沿海生态连绵带建设,提升自然岸线,留足滨海生态空间,实施山体、公园“增绿添彩”,补充乡土树种、市树市花,打造彩色生态环,实施前欧村、小坝村城乡一重山绿化260亩。依托绿楔、绿廊打造一批“山水生态公园”,依托岛屿打造一批“海岛公园”,依托内河水网建设一批“串珠公园”,构建全域公园体系。 此外,该区还规划建设10处街头绿地和口袋公园,新建福道10公里,推进324国道溪西段、冠山宫等口袋公园建设,完成324国道溪西段中央防护栏、驿峰路铁路桥立体绿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布局,让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福利”。 |
东南网9月28日讯(通讯员 陈建东)2019年10月18日9:51,一通电话打破了泉港区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宁静。接通电话的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迅速指派专业助老员前往求救的许金珍老人家中。当工作人员赶到时,只见老人瘫坐在门口无法动弹,而他的老伴也因为帮不上忙正无助地流着眼泪。原来,老爷爷因腿脚不便出房门时意外摔倒,其老伴因年事已高也无力搀扶。幸好两人用民政局发放的老人机一键拨打到平台求救,一场“危机”随着助老员的到来终得以迎刃而解。 一款专门为了高龄老人设计的手机,不仅具有SOS一键呼叫功能,而且集合了拨打电话、主动关怀、紧急救援和远程定位等信息服务。这一部手机的背后,正是泉港区民政局积极探索智慧居家养老新模式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21年底,泉港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63963人,占户籍人口的15.2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及石化安控区安征迁项目工作收尾,独居、孤寡、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千头万绪。针对养老服务供需紧张,而多数老年人因对自己居住多年的家深有感情,不愿搬进养老院的现状,泉港区民政局积极探索多项新举措破解传统养老困局,大力引进禾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等专业养老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面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帮助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科技赋能,养老不离家 2015年12月,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泉港区民政局以山腰街道新宅村、锦塔村等5个村(社区)作为试点,在全市率先为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购买“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后,泉港区民政局又持续扩大购买范围,2018年实现信息化服务101个村(社区)全覆盖。 在泉港区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中心,一个大型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入驻长者的基础健康档案、服务需求、服务情况及服务评价等信息。截至目前,平台系统已累计录入老年人基本信息9372条,依托平台开展线下助餐、助洁、助行、助医、助浴等实体服务15196次;执行代购代办服务368次;开展文化娱乐、学习教育等活动项目7789次;定期回访近40万人次。 为了实现助老服务的精准投放,平台接入968962服务热线(7×24小时),截至目前累计呼入量已突破14.7万次,主动呼出关爱老人超37.6万次,出动紧急救援205次。通过“线上基础信息服务+线下实体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把线上预约与线下上门有效链接,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传递养老服务需求,享受紧急救援、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 身兼“数职”,充当“好儿女” “有什么事情,打个电话,他们就来了,给你量血压、测体温,还搞卫生、剪指甲、洗头、理发、按摩,搞得蛮好的。”据泉港区峰尾镇的老人刘先生介绍,他现在能享受的上门实体服务是每个月8次,自己不用搞卫生,家里干干净净的,有什么紧急情况也有“依靠”,“挺安心的”。 自2021年7月起,为了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泉港区民政局持续加大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力度,将适合购买服务对象的线下实体服务由原来的每个月1次增加到了4次或8次。为了提高助老员的服务水平,泉港局民政局还多次联合区人社局等单位开展了多期养老专项培训,为养老护理人员提供包含护理技能、消防知识、消防演练、120培训等在内的培训。 家住泉港区峰尾镇前亭村的陈伯伯是泉港区民政局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之一。他无儿无女,自己一人居住在破旧的房子里,由助老员郭大姐定期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测量血压、修剪指甲、陪老人唠家常等。陈伯伯表示,自己早把禾康助老员当作亲人,只要有事第一时间就是拨打平台电话。 “要在居家养老中担起重任,需要身兼多项技能,既要学习掌握老人常见病及护理技巧、生活照料技巧操作,增强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护理专业性,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公益心,不能仅仅当成一份工作,机械地完成任务,更多的是扮演‘儿女’的角色。”禾康助老员庄女士说。刷锅洗碗、清洗衣物、买菜抓药、购置生活用品......禾康公司不断推出新的贴心服务,把“兜底保障”升级成“幸福供养”。 此外,依托互联网技术,泉港区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还实现了对助老员服务的“全链条”追踪、“全闭环”规范管理。在平台上,每一个助老员都有自己的信息账户,通过手机APP,平台管理团队便可轻松实现对助老员服务的实时跟踪、及时协调,以及服务后的质量回访、评价分析、投诉处理、跟踪反馈等等,全面打造一支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团队。 突出特色,打响“寿乡牌” 2013年,泉港区被授予泉州市首个“中国长寿之乡”荣誉称号。据泉港区卫健局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5月,泉港区百岁及以上老年人有67人,年龄最大的109岁。 2022年5月,泉港区民政局与禾康公司携手,开展为全区百岁及以上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健康助理”、家庭养老服务支持等优待服务。除了为百岁老人配备智能手机,将百岁老人管理纳入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之外,泉港区民政局还通过广泛开展尊老敬老系列活动,及时帮助老人排忧解难。2020年以来,每年都会开展重阳节百岁老人慰问活动,累计发放慰问金13.6万元,慰问百岁老人109个。通过区领导走访慰问,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巩固长寿之乡的创建成果。 均衡营养,打造“爱心餐” 宽敞明亮的餐厅、经验丰富的营养师、热气腾腾的饭菜……随着泉港区“中央厨房+养老机构辐射服务”等多种送餐模式的开展,长者食堂里飘出的幸福味道,切实托起了老年人的幸福晚年。2020年,泉港区民政局共计投入50多万元试点建设泉港区中心敬老院“长者食堂”1处、配餐服务网点5处,辐射5个夕阳红康乐服务站及其他养老服务机构,日均用餐人数达500余人。截至2022年7月,该长者食堂已为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等各类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11700人次。 2022年,泉港区民政局继续将长者食堂列入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与“党建+邻里中心”结合,建设3个长者食堂,为村(社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堂食、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为在周边社区活动的老年人提供配餐等餐饮服务。针对老年人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需求,长者食堂每周更新食谱,以少油少盐的蒸煮方式为主,供应营养均衡、便于消化的可口膳食,还搭配泉港本地特色美食,并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提供无糖饮食和煲煮营养汤等“订制餐”,让老年人既“吃得上”又“吃得好”。 “饭菜口味可以,汤很好喝,想吃什么也可以跟他们说,他们基本都能满足。”家住泉港区山腰街道埭港村的连奶奶,独居在家,两个儿子都在泉州上班,女儿平时也忙于工作。为了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连奶奶的儿女们拨通了“长者食堂”的电话。每天一到饭点,身着粉色工装的志愿者们就会定时出现在连奶奶家中,为她带去可口美味的饭菜。此外,在每日固定送餐服务中,志愿者们也会留意对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探访,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进一步筑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可谓是一举多得。 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实时、高效、智能的养老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全面打造“长寿之乡”的养老新模式。 |
创意编程比赛现场,选手正聚精会神地编写程序。泉港区 供图 东南网9月28日讯(通讯员 陈嘉纬 吴云祥 本网记者 黄雨昕)为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科学素养,挖掘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近日,泉港区科协、区教育局、区科技馆共同举办首届泉港区青少年科创大赛。 活动现场,在创意编程比赛项目中,选手们正在认真编写电脑程序;在另一侧机器人解密高手项目现场,选手们正在搭建机器人机体,并根据设定好程序进行测验。 “本次活动旨在给泉港区青少年搭建一个科技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提升其综合科学素养。”泉港区科技馆馆长林明祝表示,今后泉港区每年都会举办类似的科技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发展,进一步推动泉港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在全区上下营造出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参赛选手正操控机器人进行投篮。泉港区 供图 参赛选手正在启动机器人。泉港区 供图 |
果农正在采摘文旦柚。郭菲凡 摄 果农正在采摘文旦柚。郭菲凡 摄 果农们正在将新鲜摘下的文旦柚装框运送。郭菲凡 摄 工人们正将新鲜摘下的文旦柚进行礼盒包装。郭菲凡 摄 东南网9月22日讯(通讯员 郭菲凡 本网记者 黄雨昕)“柚”是一年丰收时。近日,在泉港区涂岭镇松园村洋林文旦柚场,7000多颗柚子树迎来丰产期。果园里,果农们分散园内忙碌采摘,每日采摘量高达几万斤。据介绍,这些新鲜摘下的文旦柚经过装框运送、包装成品后,将销往周边县市区,为农民增产增收、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活动现场。泉港区 供图 东南网9月21日讯(通讯员 陈嘉纬 本网记者 黄雨昕)为进一步宣传“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深度展现泉港区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荣的建设成效,近日,“中国长寿之乡”系列活动之《百鹭集》新书首发仪式在惠屿岛举行。 活动现场,与会领导与泉港区政府文化顾问团代表分别向区委办、政府办、民政局、自然资源局、文体旅游局、生态环境局、宣传部7个区直单位及南埔镇、界山镇、峰尾镇、后龙镇、山腰街道、前黄镇、涂岭镇代表赠书。 “白鹭每年10月份到第二年开春都会来我们泉港南埔洋屿周边活动,我想通过拍摄白鹭在我们泉港觅食栖息的各种姿态,把我们泉港好山好水宣传出去。”据《百鹭集》摄影作者庄绍冰先生介绍,他17岁离开泉港,多数时间在外奋斗,但骨子里却刻着家乡情怀。2020年的时候,庄绍冰开始拍白鹭,洛阳桥畔的白鹭,让他想起了家乡泉港的海,于是在外多年的他,又一次回到这里,投身到《百鹭集》拍摄中。 据了解,《百鹭集》从选图、排版到印刷,历时一年多,前后共拍摄近3万幅原图,从中精心挑选出100幅鹭图,并由泉港区诗人为其配诗配文。全书共分为“渔乡流连”“沧海翔舞”“云空翩跹”“觅食影踪”“情意缱绻”等五个章节,镜头下的百幅白鹭形态各异,浑身上下都透露着“仙姿”。大海的澎湃、白鹭的倩影、渔民的生活,通过镜头鲜活地呈现,成为绿色石化新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缩影。 鹭图、鹭诗,相互交映,这是摄影者和诗人的思想碰撞,也是泉港人的拳拳乡情,它鲜活阐释了泉港城市发展历程中,现代工业与人文生态的相互守望,也书写了长寿之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
老师为孩子们讲解国旗的特征与来历。泉港区 供图 孩子们进行“中国汉字拓印”体验活动。泉港区 供图 肖厝出入境边检站执勤一队官兵们为全园师幼示范规范的升旗仪式。泉港区 供图 孩子们正在体验“爬雪山过草地”红色游戏。泉港区 供图 东南网9月21日讯(通讯员 陈嘉纬 本网记者 黄雨昕)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园师幼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全园师幼的爱国热情,9月20日,泉港区实验幼儿园举行以“喜迎二十大,畅享中国梦”为主题的庆国庆活动。通过参加规范的升旗仪式、聆听红色故事、组织幼儿参与“童走长征路”红色游戏等活动寓教于乐地培养孩子们爱党、爱国情感,积极营造喜迎二十大的浓厚氛围。 |
东南网9月21日讯(通讯员 林弘梫 柯铭鼎 本网记者 黄雨昕)近日,泉州市泉港区物业行业协会正式揭牌成立,首批登记入会的会员59家、个人会员59人,其中物业服务企业36家、物业行业关联企业23家。 据介绍,该协会是由泉港区内从事物业管理、物业服务评估、前期招投标代理、电梯维保、保安、保洁的相关单位以及有关部门自愿结成的地方性、全区性的社会团体,会员涵盖物业管理、机电设备、电梯设备、消防、保洁、保安、装修、广告、智能等行业。 接下来,该协会将全程做好包括物业招投标、承接查验、合规检查配合和行业技能培训服务等方面的协调与支持,进一步提升泉港物业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探索出一条更符合泉港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 协会成立后,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提供依据和建议,在承担政府转移、委托的职能、行业自律、规范物业企业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将组织开展技术交流、业务培训、联谊洽谈,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渠道和发展平台。 |
相关领导共同启动“泉州市第十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活动”。泉港区 供图 福籽同心爱中华,石榴花开映泉港。9月16日上午,以“福籽同心爱中华”为主题的泉州市第十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泉港举行,正式揭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序幕。泉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局党组书记、局长许颖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少伟,泉港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晓莺,泉港区副区长谢梓骞等领导出席活动。 启动仪式上,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艺表演,开场舞蹈《锦绣中华》、民族服饰走秀《民族大联欢 团结是一家》、大型舞蹈《海丝妙音》、戏曲舞蹈《百花争妍》、情景剧《多彩民族一家亲》、女声独唱《我爱你中国》等节目精彩纷呈,打造一场视觉盛宴。 当天还举行泉港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泉港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总面积2107平方米,内设民族文化展示区、泉港发展演示区、名人文化区、对台文化交流展示区等十个分区,将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窗口和阵地,为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发挥积极作用。 “泉港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揭牌成立。泉港区 供图 2022年泉州市第十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以“福籽同心爱中华”为主题,通过举办宣传月启动仪式、开展“福籽同心爱中华”线上有奖知识竞赛、举办民族团结进步书画展及快闪活动、金秋助学、爱心义诊志愿服务、“党建+”邻里中心民族故事宣讲等系列活动,全面深入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精神风貌,为泉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窗口建设、续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泉州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泉州市委宣传部、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各县(市、区)民族宗教局、台商投资区民族宗教局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泉港区直挂钩帮扶民族村(社区)、民族学校单位领导,各镇(街道)分管民宗工作领导,民族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及民族学校主要负责人等参加活动。 |
孩子们正在观看干冰升华实验。洪坤泽 摄 东南网9月16日讯(通讯员 洪坤泽 本网记者 黄雨昕)9月15日,泉港区在南埔镇凤翔村埕头公园开展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活动中,科技模型展、智高积木体验、科普知识有奖竞答、无人机群表演、奇妙科学实验秀、机器人跳舞表演、义医义诊、应急救护技能演练等活动,吸引了不少群众体验参与,让大家充分感受科技的魅力,以及科技创新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机器人和机器狗正在进行舞蹈展示。洪坤泽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无人机群进行飞行表演。洪坤泽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小朋友们在老师的讲解下观看模型展、体验智高积木乐趣。洪坤泽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小朋友们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直升机知识。洪坤泽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学生与老师共同带来奇妙科学实验秀。洪坤泽 摄 |
肖厝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为重要设备吊卸进行保驾护航。洪坤泽 摄 东南网9月15日讯(通讯员 洪坤泽 本网记者 黄雨昕)9月15日,在泉州市泉港区肖厝港物流码头,在肖厝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全力保障下,从日本进口的泉州国亨化学66万吨/年PDH和45万吨/年PP项目设备“心脏”——近百吨的反应产物压缩机重要组件顺利卸船上岸,被运往泉港石化园区项目地点。 据了解,泉州国亨化学66万吨/年PDH和45万吨/年PP项目总投资约116亿元,是福建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的重点项目,项目一期建设计划2022年底机械竣工,并于明年3月竣工投产。 重要组件顺利在码头吊卸。洪坤泽 摄 |
泉港区峰尾镇法官工作站为当地渔民提供法律咨询。泉港区 供图 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从“分散式”到“一站式”,从“被动审”到“主动解”……近年来,泉港区结合区域特点,积极探索创新,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探索出关口前移、多方联动、精准治理、全程纳管的诉源治理“泉港模式”,不断满足矛盾纠纷化解需求。 今年以来,该区实现诉前调解2202件,调解成功1256件,同期一审收案数下降2.27%,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3.42%,矛盾纠纷诉源治理控增减量效应日益显现。 “穿透基层”打好司法调解“组合拳” “几经周折,事情终于解决了,太谢谢法官、人民调解员还有村干部了。”近日,54岁的郑阿姨特地来到泉港区山腰街道法官工作站表达谢意,对司法工作人员的服务连连称赞。 郑阿姨家住涂岭镇驿坂村,是一名低保户。不久前,郑阿姨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者一直联系不上,让她深感苦恼。 “我们了解情况后,立即联合镇、村多方寻找,成功找到肇事者。”据山腰街道法官工作站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调解,双方顺利达成赔偿协议,一解郑阿姨燃眉之急。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端,镇(街)法官工作站是泉港区在探索基层法治上的一次具体实践。 近年来,为推动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发力,实现法治力量向基层治理穿透,该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一镇(街)一法官工作站”工作机制,成立7个镇(街)法官工作站,围绕拆迁安置、渔港经济、生态康养等七大方面,提供诉前联调、案例指导、普法宣传、巡回审判等多项服务,指导镇村化解矛盾298起,就地达成人民调解协议183件。建立硬件联用、队伍联建、信息联通、风险联排、矛盾联调“五联”机制,依托该机制借力镇村调解组织,开展诉前调解45件,妥善处理疑难复杂纠纷5件。 同时,该区积极探索“党建+司法”模式,引领法治工作直达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依托“5+N”支部共建机制,该区法院5个党支部与山腰聚福、界山东张等多个村(居)“党建+邻里中心”结对共建,提供法律咨询、纠纷化解等服务,并成立全市首个老法官工作室,创设党员老法官全程参与指导的诉非联动机制,贯穿诉前、诉中、诉后三个环节,发挥党员老法官经验和名望优势,指导青年干警诉前化解基层矛盾纠纷215起,回访案件106件次,助力创建平安村(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共治共享”巧拓诉非联动“朋友圈” 近日,泉港法院人民调解员庄银忠和仙游法院人民调解员吴明海“双剑合璧”,破解送达难题,成功化解了泉港区柯某与仙游县庄某车辆租赁纠纷,帮助受害者柯某拿到租金及车辆损失费用。 “一直找不到对方,还以为钱要打水漂了,在法院的帮助下居然拿到了,太谢谢泉港法院和仙游法院的法官和调解员了。”柯某感慨到。 纠纷的成功化解得益于两地法院联创的跨市域调解资源共享机制。 今年6月份,泉港法院与仙游法院两院联合,率先在全省创建跨市域法院调解资源共享机制,签订《“仙游-泉港”两地法院特邀调解员共享和调解互认工作协议》,互聘特邀调解员35人,破解两地因地理位置分隔而导致的地域交叉纠纷难以化解问题,为两地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截至目前,两地法院运用该机制调处纠纷6件,调解成功3件,协助送达3件。 泉港法院与仙游法院签订《“仙游-泉港”两地法院特邀调解员共享和调解互认工作协议》。 供图 近年来,该区持续推动多元解纷功能整合、资源聚合、力量统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辖区外建立跨市域调解资源共享机制,辖区内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整合公安、检察、司法等25个部门资源,辐射人民法庭和7个镇(街)法官工作站,特邀28名人民调解员和101名村居工作者入驻,构建出横向与相邻城区、行政机关、行业协会联动,纵向司法力量向镇、村辐射的解纷网络新体系,为化解各类纠纷、推进社会治理奏响新乐章,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截至目前,已联力成功调解各类纠纷411件。 “一站服务”释放纠纷化解“快能量” 近日,泉港法院金融速裁团队成功化解一起涉企金融纠纷,提出转贷、延长还款期限调解方案,缓解企业复工复产压力,某化工企业负责人在签订展期续贷方案时感激地说:“这样一来,既缓解了企业复工复产的经济压力,也保护了银行的合法利益。” 近年来,随着泉港区经济高速增长,企业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建立与辖区银行的诉调对接机制,上线金融案件一体化办案平台,从而保障金融产业健康发展已是势在必行。 “针对当前的发展需要,我们成立“1+1”金融速裁团队,目前诉前高效化解金融纠纷441件”。据泉港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金融速裁团队仅仅是该区探索类型化纠纷调处特色机制的一个节点,涵盖该区各行业领域的“一站式”服务工作已全面铺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该区诉非联动中心、诉调对接中心等“四大中心”,7个类型化纠纷调处中心和团队陆续建成,可衔接金牌星牌调解室、律师调解阵地等“八大对接阵地”,并按照“非诉引导+司法确认”“法官+特邀调解员”“示范判决+类案调解”等解纷新模式,推进矛盾纠纷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 全省率先成立“保护老年人权益合议庭”,主动对接镇村、民政、老年协会等部门和组织,化解涉老纠纷10余起;联合住建局、物业纠纷调委会及山腰安泰调解室,前移小区端口联力调解物业纠纷225起,破解5万多拆迁群众进城难题……推动泉港法院诉源治理工作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向精准治理、分类推进转变。 此外,该区在打造“一站式”服务的同时,积极借力信息化科技手段,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交通事故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等多个平台,远程调解2206件,流转信息1101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泉港法院平均审理天数缩至37.38天,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0.74%,位居全市法院第一位。 |
东南网9月8日讯(本网记者 黄雨昕 通讯员 庄超能)为推进泉港区发展建设,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来泉港就业安家,2022年8月,泉港区陆续出台多份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包括支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重点产业企业人才购房补助、石化产业人才就业奖励和高层次人才认定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政策的出台吸引不少人才关注泉港、选择泉港。 支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泉港就业创业 泉港区积极围绕泉港“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等用人主体作用,通过相关支持措施,力争每年引进一批全日制“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到泉港区就业创业,为泉港“三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该区通过“招商引智聚集一批”“企业自主引育一批”“组团专项招聘一批”“平台批量招留一批”“引才奖励引荐一批”“实习返乡引留一批”“服务专员招引一批”等措施,从源头上引导回流,并带动吸引其他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泉港就业创业。同时通过生活补贴、安家补贴、子女入学、家庭奖励、成长空间、引才奖励等一系列措施,为来泉港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后勤保障。其中,新引进该区企业、科研院所工作并签订5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全日制“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按博士、硕士、本科分别给予每人32万元、18万元、10万元的经济补助;对新引进的每名全日制“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按照每个家庭每月1000元标准给予其父母或祖父母奖励,享受期5年。 积极落实企业人才购房补助 为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磁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吸引和集聚重点产业企业人才竞相涌入泉港就业,该区日前同时出台重点产业企业人才购房补助政策。 在泉港缴交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每年在泉港工作时间不低于6个月的重点产业企业人才且在泉港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上的首套或改善型商品住房(不包含二手房),同时承诺享受购房补助政策后继续在泉港工作满5年的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可按照每平方米600元享受购房补助。 其中,毕业五年内的大专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以毕业证时间认定),按每平方米700元予以购房补助;重点产业企业高层次人才在原有安居保障待遇的基础上,再按照层次给予额外购房补助,叠加的购房补助具体为第一层次至第七层次分别给予每平方米补助1000元至700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吸引石化产业人才来泉港就业 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吸引和集聚各类石化产业人才竞相涌入泉港就业,该区采取一系列措施。 实行个人所得税奖励。石化产业人才年缴纳个人所得税1-2万元的,由区财政按其本人当年度在该区缴纳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40%予以奖励;被认定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按不同层次予以60%-95%的奖励。 支持职业能力提升。鼓励提升学历层次,石化产业人才进行学历继续教育,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0.5万元、1万元、3万元;鼓励提升专业技能(技术),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石化产业人才给予1000-2000元的补贴。 解决全链条保障住房需求。按照“小户型、低租金、地段优、配套好”原则,从区属国资优质房源中筹集200个房间,按租房价格的15%予以补助;在石化规上工业企业、瞪羚企业、省级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和国家“专精特新”企业、科研院所就业且符合条件的人才按照每平方米600-1000元予以购房补助。 鼓励第三方机构招才引才。对为泉港区石化产业引进全日制“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分别额外给予引才单位5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补。 完善高层次人才认定及激励政策 为对接落实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衔接完善层次分明、简便易行的人才评价和支持体系,泉港区修订高层次人才认定及政策支持规定。高层次人才认定后,即可在认期内享受工作津贴、生活补助、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个税奖励、免费健康体检等一揽子政策待遇。 其中,符合条件的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可享受最高80万元的购房补助或免租入住人才公寓。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可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城区优质公办学校(含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就读。 高层次人才每年可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免门票进入区公共旅游景点,预约4人(含本人)免费观看区属宣传系统组织的公益性文艺演出,免费乘坐区内公交车。 |
政协委员向畲族教师赠送礼品。 陈嘉纬 摄 东南网9月7日讯(通讯员 陈嘉纬)为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和对教师工作的支持,泉港区政协山腰街道联络委组织政协委员,走进山腰街道鸢峰民族小学开展“九月谢恩师·中秋寄浓情”系列关爱活动,为在一线工作的少数民族教师们送去节日礼物。截至目前,系列活动共走访6所学校,发出礼品321份。 |
东南网9月9日讯(通讯员 柯铭鼎 肖宇豪)日前,泉港区南埔镇惠屿村和安溪县福建省曲斗香酒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共同打造“惠屿海窖”系列白酒,助力“海上惠屿”发展。 早上九点多,在南埔镇肖厝码头,工人们将两车白酒搬到船上,运到惠屿村新型塑胶网箱基地,经过打包、固定白酒吊瓶位置等工序后,这些白酒将沉入大海进行窖藏。 工人正把白酒搬运到船上 福建省曲斗香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锋雄说道:“我们福建曲斗香是创建于1956年的国营安溪酒厂,2005年改制后,我们搬迁了新厂房,增加了新设备,根据闽南沿海窖藏白酒的乡俗,把批量老酒放到海里,恒温恒压窖藏,利用海浪摇摆,把老酒中大分子脂类芳香给它呈现出来。去年,经过安溪县委组织部、惠屿村挂职第一书记的牵线搭桥下,我们来到惠屿岛实地考察,我们放了1万多瓶的酒在这里进行海底窖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工人正把白酒通过技术手段放到海里 惠屿村村两委和福建省曲斗香酒业有限公司经过一年多的沟通交流,发现双方在产业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于是一拍即合,促成这一项目落地。作为一种全新的窖藏理念,海藏酒对海洋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 吴锋雄说:“我们的海底窖藏基地对水域和水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经过这一年的实验尝试,我们发现这里水质非常优良,很适合海底窖藏,所以这次我们决定把这个海底窖藏基地由东山岛搬到惠屿岛来,同时与惠屿村党支部共建共学、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双方代表签约合作 “海底窖藏项目开创了‘村企共联+资源共享+产业共育’的‘山海协作’模式,将部分塑胶网箱作为海底酒窖基地,窖藏10万瓶酱香白酒,增加村集体收入近3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借势自身不断提升的旅游知名度,与曲斗香公司合作开发‘惠屿海窖’系列白酒,在更加提升‘曲斗香’品牌知名度和企业效益的同时,可望增加村集体收入近50万元,把‘海上惠屿’项目做大做强。”南埔镇惠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蔡鋆泽说道。 今年来,惠屿村以创建福建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岛为契机,结合“党建+”邻里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同时打造海岛夜景工程,激发新一轮旅游消费升级潜力,带动惠屿旅游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融合,打造惠屿旅游新名片。 南埔镇惠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蔡鋆泽表示:“我们把过去海水养殖的‘单脚跳’变为海产+旅游的‘双腿跑’,实现海水养殖与生态旅游‘双翼’齐发展。依托新型塑胶网箱渔排升级改造项目,使惠屿村财收入由年仅10万元一跃迈入100万元大关,彻底破解历年来‘民富村穷’的困局,仅今年‘五一’期间就吸引游客4万多人,增加村民旅游收入。盘活惠屿稀缺的土地和房产资源,租用岛上民房改造成为网红民宿,为惠屿休闲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8月19日,山腰盐场与要要股份有限公司就“山腰海盐文化创意园”项目签约 盐文化是泉州市泉港区的一张特色名片。8月23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举办的2022年福建省疫情防控科技成果推介活动上,泉港区“盐医空间”项目被收录进《科技抗疫 助力精准防控-2022年福建省疫情防控科技成果推介活动项目成果汇编》。该项目来自泉州市泉港区山腰盐场和要要股份有限公司一起成立的“泉港海盐科技文化创意园”。 据了解,“盐医空间”主要运用非药物治疗的盐气溶胶疗法,通过将天然盐微粉化,并采用特定的技术释放到室内环境中的方式,增强人体愈合能力。其内部能够产生0.5微米以下的带负电荷的干气溶胶,进入到人体肺部、支气管内。是目前传统医学呼吸系统疾病,腺扁桃体疾病和相关疾病的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盐医空间计划打造成为一个集休闲、智能、理疗、数据采集为一体的综合大健康项目。目前,盐艺工艺品技术人员用盐艺制作工艺制作出盐医空间比例缩小样品房,直观展现“盐医空间”预想效果,实现了盐医空间从研发创新到生产建设的第一步。 此外,“盐医耗材”项目研发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盐医耗材各个系列产品均陆续研发出新样品,包括刮痧系列、艾灸系列、盐气溶胶耗材、液体敷料等。在此基础上,盐医耗材还可以扩展运用到养殖或居家等方面,目前正在逐步探索中。 泉州市泉港区山腰盐场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保留至今。山腰盐场传统晒制技艺列入第七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腰海盐文创园以山腰海盐为核心,逐步发掘山腰海盐的潜藏价值,尝试将山腰海盐运用于不同的行业,形成山腰海盐盐艺艺术品、山腰海盐医疗、海盐日化品、海盐文化研学基地、山腰海盐美食等多种发展布局,构成山腰海盐文创园如今的整体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