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 热词 >> 西街改造复兴

西街规划意向效果图

东南网2月15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文都报道组)昨日,在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泉州西街首期项目启动仪式上,泉州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举行签约仪式。这意味着,西街保护规划进入实质性阶段,规划编制相关人员将着手规划前期工作,如住户、业态状态调查摸底等,系统分析,为规划编制作铺垫。

泉州市规划局局长黄世清称,泉州将用5年时间,提升西街现状和业态。但保持西街古色古香、原汁原味,是基本论定的。

与此同时,泉州西街规划展中,西街一期启动区规划意向图也正式与市民见面。未来,西街西片区将进行功能区改造,包括主题商贸文化街区、商务旅游休闲区、高端商业及住宅区、滨水旅游休闲区等。

保持原汁原味 是基本论定的

“目前,保持西街原汁原味,是基本论定的。具体的保护整治路线,还要进一步更深入研究。”泉州市规划局局长黄世清介绍,西街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古城“三线一片”的最重要片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很好的城市肌理,这些都是古城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这次西街保护规划,就要把西街传统文化更深地挖掘出来,并计划通过五年左右,对西街的现状和业态有一个新的改变和提升。不仅限于一条街道,而是城市的一个区域。如今,在这个区域上已经有很多好的园区,如源和1916、六井孔、华侨新村以及西街片区已经自发产生的文化业态等,这些都会在以后的文化复兴中,进一步提升和发扬。西街文化之间的联动,将使业态更加完整、更加丰富,使这个街区焕发新的生命力。比如筹划中的当代艺术馆,通过对旧厂房的改造进行建设,同时还邀请国际著名建筑大师设计当代艺术馆新馆。

不过,首先要把西街保护的底线清晰地表现出来,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无法制定时间表,大拆大建会造成一些破坏,更多采用更新、不断完善的方法,才能不破坏西街原有的历史文化。“改造后的西街传统风貌不会改变,并将成为一条古色古香、时尚并富有活力的街区。”


西街一期启动区规划意向图 长旺/制图

打造功能片区 带来古城新风貌

西街首期项目启动的同时,在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29号楼,泉州西街规划展也正式开馆。

400平方米的展厅内,首次集中展示了西街西片区规划设计图、泉州传统建筑构件,西街实体模型沙盘展等。时长10分35秒的泉州·西街规划建设演示片,用一张张西街建筑、人文、生活、生产等的照片,浓缩了西街的过去、现在,并展望了整治改造后的未来西街。

目前西街片区改造的初步思路是:将西街改造分为新华路以东段和新华路以西段两部分。新华路以西片区,原本是工业区,老工厂也有产业文化,今后拟通过改造,展示古城原有风貌。

展厅内的西街一期启动区规划意向图,便清晰描绘了西片区改造启动区范围内的功能布局,包括主题商贸文化街区、商务旅游休闲区、高端商业及住宅区、龙头山改造区、旧馆、新馆、酒店区、安置区、滨水旅游休闲区等。

其中,还有一张红砖院落的布局规划图,以闽南院落组合为轴线,将开元寺至旧面粉厂的泉州当代艺术馆(规划)片区串联起来,形成穿越时空走廊,并通过地下空间开发,引入现代业态。往南,还可抵梨园剧院、南音艺苑、芳草园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游览系统。

此外,如果您是西街居民,还可在展厅做份问卷调查表,内容涉及房屋改造的意愿、拆迁补偿方式、拆迁安置方式、安置地点等。您可直接通过沙盘旁的电子显示设备提交表格,作为西街规划的参考资料。


西街规划效果图之一 图片来源:东南早报

□专访

清华大学教授、西街保护规划编制者张杰:

先要达成共识才能合力保护

西街保护规划,泉州特地委托清华大学教授张杰编制。张杰教授,在保护古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等方面,颇有建树。上世纪90年代末,他参与编制泉州古城保护规划,对泉州古城及西街保护,有自己的独到见地。昨日,张杰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您对西街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张杰:在中山路之前,这里是泉州重要的一条商业街,至今仍然是个在民俗、宗教方面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和印记的地方。

作为闽南红砖古大厝的典型区域,西街的价值也非常高。

此外,开元寺声名远播,尤其在元代繁华时期,在宗教交流文化传播过程中,有着全球意义。西街前有古大厝,后有西洋楼,这些都反映了泉州的东西文化交流。

记者:西街复兴,您认为应该怎么做?

张杰:并不是打造一个新的西街,而是保留老的东西,改善破旧的东西,让街区内的店家、居住者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让更多的人喜欢来西街游玩。

通过保护规划,西街将成为一个既不新又不老的古城街区,有自己独特之处。比如说,修缮好的房子,可作为宗教、民俗、百姓日常居住或是旅游景点。就如同泡菜,各种东西放进去,能酝酿出可口的味道。

我希望能看到泉州刺桐城,能成为泉州甚至是全国人骄傲的地方。泉州经济实力雄厚,应能把经济力量转化成文化力量、文化实力。以后提到泉州,不是附加值低的产品,而是更多与泉州文化有关的高端产品。

记者:西街保护过程中,您觉得难在哪里?

张杰:西街不止是泉州的,甚至是全世界的,但作决定主要是泉州人。

我们应该做充分的考证,达成比较多的共识。因为做这个街区的保护,会牵涉到每一家每一户的切身利益,如果没有这共识的话,专业人士有不同的说法,利益人士有不同的说法,很难形成合力,整天在争论,整个街区会越变越差,历史的东西会越来越少。

我非常希望,我们达成的共识,能使泉州历史的东西尽快转入越变越好的状态。

对那些照顾得比较好的房子,我们应该鼓励;对那些没人关注、破罐子破摔的房子,应当引起关注。当然,政府应该做些事情,社会财力应更多关注修补,给这些房子合理的用途,让它们的文化价值、文化产业能力,远大于廉价出租。

记者:能谈谈接下来西街的工作重点吗?

张杰:这次签约,意味着西街保护规划正式启动。接下来,我们将着手开展西街前期调研工作,入户调查住房业态等,弄清楚什么是西街遗产价值,什么是必须保留下来的,什么是有待提升的,积极努力使西街更有活力。


相关报道>>>

西街改造:保留原汁原味 古色古香的风貌

市民从西街规划模型走过

在昨天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泉州西街首期项目启动仪式上,举行了泉州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委托编制签约仪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和泉州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黄世清上台签约。作为一份法定的规划,它的委托编制签约象征着西街片区改造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签约双方代表心目中,是否已形成了西街改造后的幸福模样?作为泉州保留最完整的传统片区,西街将如何完成它在21世纪的华丽转身?昨日两位签约代表接受访谈。

□早报记者 江晓媛/文 庄丽祥/图

打造环境好的“老西街”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张杰

一问:您对西街了解吗?

张杰:我对西街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曾经与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做过对泉州整个古城保护的一些规划。

二问:能否谈一谈西街的历史价值?

张杰:西街是泉州比较重要的一条商业街道,有很多清末民初的西洋风格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泉州的文化交流和开放。西街其实是泉州开放的、历史悠久的城市的一个象征。

三问:西街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张杰:西街与全国其他城市的老街区一样,面临着老龄化等问题,这里的老房子可能面临没钱修的问题。

像西街这样的历史街区,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各方的力量、各方的财力来修复,给这些房子一个合理的用途。


八仙过海砖雕

四问:西街保护改造中,是否会损害到原来居民的利益?

张杰:无论是文化产业的流入,还是植入旅游业,跟原来居民的利益并不排斥。

五问:西街将如何改造,改造后将是什么模样?

张杰:你将看到西街的环境变好了。我们绝对不会打造一个新的西街,西街老的东西都会在。差的条件得到改善了,将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西街。

改造过程中将解决上下学交通、冬天保温、居住舒适度等问题,使西街能够提供比较好的居住、就业、工作环境,变成21世纪的一个城区。

六问:西街改造中对文化传承是如何规划的?

张杰:如果说西街是一个空酒瓶,要装什么酒?

要装上传承的东西,装上宗教民俗、老百姓生活的东西……让它吸引社会各界对文化感兴趣的人,来到这里进行碰撞和交流。

这里面有很多内容,像做泡菜一样,各种材料放进去,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酝酿出新的东西。老的文化需要传承。我们希望在功能上产生出既不新也不旧的东西,是它自己独有的东西,是21世纪这个地方独有的东西。我们还希望传统的工艺、建造的工艺通过保护恢复起来,传承下去。

开元寺作为全国非常重要的佛教寺院,可以使佛教文化与整个城市街区有一个更好的互动。


精美的建筑构件

七问:签约仪式后,下一步将进行什么工作?

张杰:我们将把包括上世纪90年代末本地专家作的有关西街的调研在内,以及现有的西街研究成果作一个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深入调研。

调研的内容包括老百姓的意愿,房屋质量问题,什么是遗产核心价值,哪些东西应该保护传承。几乎每个房子都要研究分析,同时将征求各方意见,最后作公示。

八问:西街将在未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张杰:希望西街成为承载1000多年的历史记忆,同时是酝酿下面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新的文化的一个孵化器、一个载体。

旅游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创产业的发展,使泉州切实变成文化的名片。


展出的石狮子

“不希望对西街改造设定时间表”

●泉州市城乡规划局局长 黄世清

一问:请您谈一谈泉州西街首期项目启动的意义?

黄世清:泉州古城保护是泉州建设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内容,结合这次东亚文化之都的创建,将作为重大项目推进,首先要从西街开始启动。

泉州将通过五年左右时间,对西街的现状和业态有一个新的改变和提升。西街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古城“三线一片”的最重要片区,这个片区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很好的城市肌理,这些都是古城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文化的建设把它的业态进一步提升,是文化复兴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二问:西街改造首先要明确什么?

黄世清:十几年前大家就开始研究西街怎样改造,目前基本认定,要保持西街古色古香、的原汁原味的风貌。具体更详细的政策,具体的保护整治路线,还要进一步研究。先明确什么是不能做的,才能在西街保护过程中,不破坏它原有的历史文化。包括签约的保护规划,也是首先要把西街保护的底线清晰地展现出来,把西街传统文化更深地挖掘出来。


三问:西街改造的范围?

黄世清:这次对西街研究不仅限于一条街道,这是城市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已经有很多好的园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六井孔、华侨新村及西街片区已经自发产生的文化业态等,这些都会在今后的文化复兴中进一步提升。

四问:改造后的西街将呈现什么样的风貌?

黄世清:改造后的西街传统风貌不会改变,将成为一个古色古香、时尚富有活力的街区。比如文化展示的一些空间,包括筹划中的当代艺术馆的建设,我们通过对街区里旧厂房的更新,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把它打造成泉州当代艺术馆,同时邀请到国际著名建筑大师进行设计,使西街的古老和当代的艺术很好地衔接、对话。

五问:资金方面如何保障?

黄世清:将通过多方面筹措资金的方式,一方面政府将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将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复兴计划,同时跟当地居民意愿相衔接,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把我们的古城保护做得更好。

六问:西街改造是否制订具体的时间表?

黄世清:我们不希望对西街设定一个时间表,希望西街处于一个生长的过程,大拆大建会造成一些破坏。

七问:能否介绍一下西街规划展里的规划图?

黄世清:这些规划图里,有对西街现状的展示,有对西街优秀传统建筑原汁原味的测绘,还有历年来所做的一些西街保护改造规划,这些规划主要是一些保护性的规划和实施的一些项目,有肃清门遗址、中侨线厂改造,这些规划我们还需更好地总结,希望能为西街找到更好的保护措施。

来源:东南早报

">
泉州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方案昨日签约

西街旧瓶将装新酒

本报讯(记者 王蕾 尹文丽)“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泉州西街首期项目已经启动。古老的西街改造后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绝不会打造一条新的西街。我希望规划实施后,西街的老东西都在,但原来的条件改善了,传统的融合现代化,更多的人愿意到这里来。”负责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方案制定的专家、国家住建部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城镇保护分委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张杰心目中改造后的西街是这样的。

改造后的西街是古老而时尚的

谈到如何改造西街,张杰认为,目前最急需解决的是一些基础设施的改善,如公厕建设、房子修缮等。“这个街区非常古老,但这里的基础设施不应该远远落后于21世纪的水平。”张杰透露,古厝保护将保留其中好的内容,一些亟需修复的要抓紧,通过民间、社会的、政府的力量来投入,为在这生活、就业、活动的人群,在各方面提供能和现代化结合的内容。

泉州市规划局局长黄世清与张杰达成了共识。他认为,西街的改造是要“在古城复兴时,把文化的底蕴进一步挖掘出来。而同时,让西街贴近生活,注入更多时代的元素。西街可以是一条古色古香,同时又是时尚有活力的街区。”

在这里能感受文化的碰撞交流

“我不鼓励大刀阔斧地做保护区建设。西街应该成为文化传承的地方,宗教、民俗、百姓生活、现代旅游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张杰说,人们到这里来,都能感受到文化的碰撞交流,就像泡菜一样,各种原料放进去,相互作用后酝酿出新的东西。

“老街区需要传承,我希望在这里产生出既不新也不老,但是有属于西街自己独有功能的东西。同时,西街传统风貌的保护也很重要,我希望恢复古厝的某些建造工艺,传承非遗项目。”张杰表示,西街通过修缮,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服务设施。西街古厝可以建成客栈,或是出售地方特色产品的地方。开元寺作为全国重要的佛教场所,可与国内的宗教场所有很好的互动,使宗教文化成为促进中国祥和生活的一部分。

为古街注入文创设计等新业态

张杰还透露,如何在西街改造中发挥泉州发达的经济优势,打造高端的文化产品,引入文创设计场所,让西街成为一千多年历史的记忆,也成为未来文化的孵化器、载体,这是他在这份规划中很关注的内容。

黄世清介绍,会有一些文化展示的空间,例如正在筹划中的当代艺术馆。通过对街区里旧厂房的更新,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案例,邀请国际的著名建筑大师设计新的当代艺术馆,让西街的土壤跟当代的艺术更好地衔接、对话,形成文化上更有意味的内容。

下一步,规划部门和规划专家将制定工作细节,尽快开展规划工作。包括汇总多年来西街的研究成果,对百姓生活问题、意愿、房屋质量等进行深入分析,最核心还是要弄清什么是西街最核心的遗产价值,哪些应该很好地保护、传承,哪些应该积极努力地改善。“我觉得每个房子都有不同的含义,每个都要看、要分析”张杰说。

">

敬天公  敬天公的粿合,得加上“八仙过海”的妆糕人,还有绿叶红花,特别繁琐

东南网1月29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田米 文/图)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对泉州人来说,这天最大的事除了团圆饭,就是敬天公了。虔诚地摆上八仙桌,供奉上各种祭品,长辈们领着一家大小,行三跪九叩之礼,祈愿来年老天爷赐福、家人平安。这年,就算热闹红火地来了。

繁琐的祭拜仪式,要准备的东西真不少,五牲、六斋、二十四碗、三十六碗……好些还是简化了的。往年,家家户户蒸糕做粿准备祭品的场景,如今已经很少见了,倒是西街的花包店,生意愈发兴隆。因为那里的花包,味道“最泉州”,就像这条老西街一样。

今天,本网“西街复兴·怀旧年”马年新春策划,也要暂时跟大家说再见了。如果您觉得意犹未尽,欢迎春节期间亲自到西街走走,说不定经过哪座古大厝时,会有热情老厝边招呼您进去,奉上蜜饯,请您呷甜,品尝这弥漫在老西街的浓浓古早味。

西街370号,实在有些简陋,连个店招都没有,一不小心,就容易错过。可一旦店门口摆上热腾腾的花包,便是最好的招牌。

这家店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传到郭淑贞阿姨这里已是第三代了。厝边头尾们都知道,它叫老寿春花包店。

进入腊月,店里可忙了。结婚的人多,来订花包的当然也多。接近年底,各家各户准备大年三十敬天公,花包、粿合(也称“红包座”)、三牲、五牲,订单越来越多,简直忙不过来。农历二十五晚上开始,郭阿姨就得早早地揉面粉、等发酵。每天凌晨三四点开工,一直忙到农历二十八,60岁的郭阿姨几乎都没怎么睡觉,困了就趴在桌旁眯一会。就连嫁出去的大女儿,也从城东赶过来帮忙。

其实花包做起来并不复杂,就是摆粿合特别繁琐。花包打底,要加上“八仙过海”的妆糕人,还有手工做的红花配绿叶。刚出炉的花包太热了,不好插造型,会塌下去,还得等到花包冷了、硬了才行。

粿合不止造型好看,用的花包味道也棒。花生碎、冬瓜糖、芝麻、白糖作馅,咬一口,特别香甜。郭阿姨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使用传统酵母,不仅对肠胃好,发出来的面皮好吃有嚼劲。至于酵母要放多少,温度也很关键,夏天天气热,发酵的时间相对短一点,冬天就要长一些。

敬天公还有一个少不了的,就是金纸、香烛。从腊月起,西街上的香烛金纸摊也多了起来,就是一些食杂店,也都应景地做上几笔生意。

西街140号鑫源金香烛店,则是为数不多的专卖店之一。这几天,老板高明星正忙着给顾客折金纸。原来,敬天公烧的金纸,要用特制的大号“天金”,多折成元宝状。高明星说,现在很多人生活节奏快,有的顾客没空自己折,他们就帮顾客折好了再拿回去。


郭阿姨家的花包,造型惟妙惟肖

□说汝知影

八仙桌下垫金纸 因为天公地位高

泉州敬天公有严格的要求。

在敬天公的前一天晚上,要摆上一张正八仙桌,正面系上一块桌彩。因为天公至高无上,所以在八仙桌下面还要垫上两块琴椅(称天公椅)托高桌子。如果没有椅子的话,则用金纸替代。

供品有五牲、六斋、甜茶、烧酒、鲜花等。五牲,就是五种肉类,其中公鸡、猪肉和鱼是必备的。有的还会配上菜心、豌豆、绿豆、豆轮、面筋、麻栳等干料,组成二十四碗或三十六碗的菜碗。

敬天公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除夕子时过后或初一凌晨时分。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开始放鞭炮,厅堂上点燃红烛灯,称为“老天爷灯”;然后,长辈们领着一家大小跪在桌前,并依长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祈愿来年老天爷赐福,五谷丰登、家人平安。

泉州人的习俗中,若有祖厝,则需回到祖厝祭祀,至少要有金和祭品到以添祭。敬拜者须事先斋戒沐浴,身穿吉服;妇女须全身红衣、梳妆打扮、髻簪金花红花,若遇月事者,须用绳子扎起裤脚,否则不可碰触祭品、拈香烧金、参加祭拜。

□帮您探听

祭祀用的三牲 还有简化面包型

敬天公的祭品,是仪式中少不了的。

临近春节,传统祭品的价格比平常稍微涨一点,一个寿桃包5元,粿合根据大小,价格在20~100元。

现在,有些祭祀程序简化了,店里的产品也跟着推陈出新。三牲有面包型的,价格在10元左右,简化版的粿合价格在25~35元,店家说可以保持到正月十五左右。至于碗糕、甜粿、发财龟等,也都可以在店里买到。

不懂祭祀仪式到底要准备些什么的年轻人也不要着急,西街上的多个店主都很热情,只要您告诉他们是要敬天公用的,他们会帮你都配好东西,价格也就在100元左右。

至于金纸店,就更多了。一沓金纸价格大约在13元,碰上好说话的,老板还可以免费帮您折成元宝状,省去很多麻烦。

">
西街曾牌坊林立 约60座

东门外古道上牌坊群(图为记者翻拍)

“西街开元寺门口西侧原本有座石牌坊!”近日读者杨先生给早报发来数张西街老照片,包括登载在由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等人摄影、林洙编撰的《中国古建筑图典》一书中的老照片。

1930年德国学者 拍下西街牌坊照

《中国古建筑图典》汇集了中国营造学社成员梁思成、刘敦桢等人,冒着纷飞的战火,考察河北、山西、陕西、四川、山东、北京等地古建筑所拍摄的珍贵资料照片。泉州部分的图片则大多由中国营造学社外籍社员艾克拍摄并提供。

艾克是德国爱尔根大学哲学博士,1923年在厦门大学任教,1928年至1947年在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任教。上世纪30年代初他在北平时,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并带来了他在厦门任教时拍摄的数十张华南地区古建筑照片,其中就包括1930年拍摄的开元寺门口石牌坊照。

结合文字信息可知,照片中的石牌坊位于泉州西街开元寺山门门口西侧,牌坊分三层,一层石雕武士像和鲤鱼,二层雕刻狮子,三层顶部正脊中间竖立一个葫芦形饰物,两端作鲤鱼形尾部。据悉,这是一座纪功石牌坊。

昔日西街牌坊林立 沿街小巷约60座

昔日泉州古城牌坊随处可见,林林总总蔚为奇观。随着岁月的流逝、风雨的摧折和城市的发展,这些旧时代表彰忠孝节义、科第寿考,标识街巷衙署的牌坊,已经很难寻觅。

事实上,清末民国时期,泉州西街仍存有不少牌坊。牌坊根据功用可分为界坊、功勋坊、学位坊、节孝坊等。其中界坊多立于街区,对入口起强调作用;功勋坊、学位坊多立在巷内,也有立于事迹发生地,对人民起教化作用。

《泉州古城踏勘》统计,泉州西街仅直街就有31座牌坊,另外北侧(自东向西)有4座,南侧(自东向西)有7座。而沿街两侧的巷子里也曾牌坊林立。仅裴巷就有永盛坊、光华坊、台望坊、彩华坊、魁武坊、孝德流光纶恩奕世坊等6座牌坊,全为宋代所立;台魁巷巷口有座忠孝坊,巷内有座奇士坊,据悉,因宋太宗称刘昌言“东南一奇士”,乡人因此以“奇士”为名立一坊;会通巷有母节子孝楼和节义坊两座牌坊;旧馆驿巷、象峰巷各有两座牌坊;井亭巷有近十座牌坊。


泉州西街开元寺山门门口西侧曾经有座石牌坊 (读者杨先生供图)

宋代14女受旌表 为泉州孝女设坊

据《泉州古城踏勘》踏勘,西街沿街和小巷中的牌坊,从唐代至清代数朝均有,有些早期的牌坊为木坊。

其中西街上唐代牌坊包括平易坊、会通坊、忠厚坊等;宋朝牌坊包括棣华坊、省魁坊、施孝坊、博学宏词坊、亚魁坊、荣寿坊、魁甲坊、忠孝坊、寿圣坊、昼锦坊、宣明坊、绿野坊等;明代牌坊数量较之前有大提升,占西街牌坊群近一半,包括旌孝坊、孝感坊、解元坊、都宪坊、飞黄坊、恩荣坊、清时名贤解元进士坊、皇恩三锡坊、世科坊、名贤里坊等。

有意思的是,这些牌坊中有不少是为女性而立。如宋代以儒立国,对孝道非常推崇,泉州开元寺西侧曾经就有座旌孝坊,为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知州真德秀为孝女吕良子而立。《宋史·列女传》记载受旌表的女性14人,其中因孝行显著而受旌表者有6人,泉州吕良子及妹细良位列其中。据悉,泉州晋江人吕仲洙病危,其女吕良子“焚香祝天,请以身代,剖股为粥以进”,泉州知州真德秀嘉奖她,表其居为“懿孝”。据悉,这是州一级的表彰。

">
西街音乐节“前奏”已唱响

春节要到了,元宵还会远吗?

今年的元宵节因为“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幕系列活动而格外令人期待,除了元宵灯会、开幕式晚会等活动外,还有一场融合了传统和时尚且专属于年轻人的“文化盛宴”,正在泉州面粉厂艺术创意园区紧张筹备中,那就是泉州西街音乐节。

□本报记者 郭雅莹

3天3夜

多种活动“high”翻西街

从2月13日至2月15日(即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音乐节的各种活动将从每日10时一直持续到23时:白天,你不仅可以在文创集市买到泉州最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工艺品和闽台伴手礼,欣赏到日、韩的文创礼品,还能看看泉州城市老照片,追忆往昔;16时到19时,多场时装模特秀或小型表演将把你的耳朵叫醒;到了19时30分,音乐节专场演唱会开始时,就请大饱耳福吧!

作为本次音乐节的重头戏,3天晚上的专场演唱会将呈现从青春洋溢到经典怀旧再到闽南风味的不同主题和风格,即青春纪念册——七重好声音专场演唱会、咱厝的声音——闽南歌曲专场演唱会、向经典致敬——怀旧经典演唱会,总有一场适合你。据介绍,专场音乐会将在园区的主舞台进行,主舞台已经设计完成,目前正在施工,观众则全部为站立式观看,本次音乐会邀请的歌手也都来自福建省内,其中不乏一些泉州本地知名歌手。

3D元素

灯光秀立体画“亮瞎”眼

本次音乐节的活动区域贯穿整个面粉厂园区,园区整体的布置将体现传统和现代交替,创意设计和街头艺术相映成趣的理念,除了主题灯箱、通道拱门之外,音乐节还特别引入了3D元素。在街区布置上,一幅幅3D立体画将点缀在文创集市以及展区的路面上。此外,面粉厂园区内旧的大型储物罐上每晚都会有一场大型3D立体投影秀,目前该视频正在设计中。

">
西街转身 做一碗让人各得其味的面线糊

一群热爱西街的年轻人设计了一张“美好生活”窗花,并贴在西街两旁,烘托出浓浓年味。

核心提示

围绕古城文化复兴,特别是打头阵的西街改造项目,从市两会到现在,本报已就它的历史与现实、泉州社会各界对它的情感和期盼、国内外古街巷保护开发的经验等,连续推出10多个专版报道。

那么规划建设部门是怎么设想的?已经启动的“古城文化复兴计划”一期项目进展如何?一期项目选址的旧面粉厂又有怎样的过往和故事?本期,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些话题。

□本报记者 孙灿芬 王朝晖 戴涵琦 文/图

西街不会是一碗鱼翅、燕窝,也不会是一碗白菜、萝卜。它可能会是熨帖的面线糊,想吃鱼翅、燕窝的可以从中发现,想吃醋肉、海蛎的也能找到自己所喜欢的。”

专访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黄世清谈西街改造——

东段原汁原味保护

西段整治更新为主

规划是引领。就西街片区改造的设想和思路,记者日前专访了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黄世清。

对西街片区改造的研究已经持续10多年了,始终保持慎重的态度,原汁原味保护将是基本格调。

记者:近段时间,西街片区改造设想的提出,聚焦了众多目光。可以谈谈这一设想的形成过程吗?

黄世清:作为古城文化复兴计划的启动项目,西街片区改造事实上从10多年前就提上议事日程。

10多年来,围绕怎样更好保护和开发西街,各种各样的想法都研究过。拆掉拓宽也研究过,拆成两条街的研究过,开元寺门口设置一个大广场、交通采取下穿的方案也研究过,全部改掉的想法也有过。

但总体来说,市委、市政府对西街的一举一动始终持很慎重的态度。到现在,大家一致的认识就是,西街不能乱动,原汁原味保护将是西街的基本格调。

以新华路为界,西街东段更倾向原汁原味保护;西段整治更新为主,重新建设的量会稍微大一点。

记者:在原汁原味保护的基本框架下,具体将怎么开展行动?

黄世清:计划以新华路为界分成两个部分。新华路以东倾向更加原汁原味,以整修为主,把所有的古街巷和原有的传统风貌全部保留下来,真正成为一个“有乡愁的地方”。工作重点在于出台一个比较好的政策。

新华路以西这一段,历史上曾是老泉州的工业区,像面粉厂、麻纺厂、铸造厂、烟丝厂、衡器厂等等,老工厂比较多也比较有特色,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方面的风貌会少一些,将以整治更新为主,重新进行建设的量会稍微大一点。工作重点在于资金的筹集和项目运营。


西街以西,以闽南院落组合为轴线,形成时空文化走廊,同时加大地下空间开发,腾出地面空间来引入更多现代业态。

记者:如果西街西段以整治更新为主,其中的甲第巷等一批重要街巷怎么办?

黄世清:确实,西街西段虽然以老工厂为主,但也有很多泉州古城历史的痕迹,甲第巷、奉圣巷、甲第宫、奉圣宫,欧阳詹、留从效、李廷机等历史名人的故居也都是在这边,特别像甲第巷,对泉州古城文化而言意义重大。

所以,虽然西街西段以整治更新为主,但我们在原来数次古街巷踏勘的基础上,此次又进行了新一轮民居调查,新发现了四、五栋有保留价值的民居,目的就是为了把历史遗迹按照原有的位置、原有的肌理形态很好保留下来,对已经破败或者损坏的部分还将适当复原。

记者:可以说,将迎来较大动作的西街西段,保护的决心很坚定、思路也很清晰,那开发上是怎么设想的?

黄世清:我们计划规划几条轴线,把这一片区系统地串联起来。从北面开元寺附近的位置开始,到南面旧面粉厂拟建设的当代艺术馆,通过表征不同时代的闽南院落来组合,组成一条穿越时空的文化轴线。人们在这条轴线上游走,绝不是走马路的过程,而是体验和了解泉州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丰富历程。

在此基础上,这些轴线还可以继续往南,到梨园剧院、南音艺苑、芳草园、破腹沟,形成一个完整的游览系统。如果思路继续发散,破腹沟、东岸渠等未来也可尝试发展水上旅游。

记者:地面上的愿景让人期待,地下空间方面呢?

黄世清:这一片将考虑开发更多地下空间,以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比如说,在地下空间增加交通区,通过把车辆引到地下,改善停车;腾出更多的地面空间引进文化、旅游方面的现代业态,提升整个街区的商业价值,既为传统街巷提供更好的景观空间,也更有利于形成步行的,更休闲、更慢生活的呈现状态。

在西街片区,古城文化复兴计划一期工程已经启动,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将作为元宵节开幕系列活动的主场地之一。

记者:西街改造目前的形象进度如何?

黄世清:在旧面粉厂,古城文化复兴计划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年底启动。这一建筑由“鸟巢”中方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设计施工,将作为2014年元宵“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首期项目启动仪式”暨泉州西街音乐节活动的场地。

西街保护开发整体的规划方案目前还在研究中。我们将请国内对古街区有研究的专家来出主意,还将通过媒体等平台广询民意、征求意见和建议。预计将来落实到建设层面,将成熟一块推进一块。

理想中的西街,应该可以实践很多想法,可以是古老的、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时尚的。

记者:用描绘性的语言描述下西街改造最后将呈现的效果?

黄世清:不会是一碗鱼翅、燕窝,也不会是一碗白菜、萝卜。它可能会是熨帖的面线糊,想吃鱼翅、燕窝的可以从中发现,想吃醋肉、海蛎的也能找到他们所喜欢的。

理想中的西街,应该可以实践很多想法,可以是古老的、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时尚的。热爱传统的人们可以在这里逛老街巷、吃古早味的小吃,体验多元的宗教文化,崇尚时尚的人们也可以在这里参观美术馆、艺术馆,拥有美的享受。


古城文化复兴计划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焊接钢结构最后一个屋面。

动态

古城文化复兴一期工程

钢结构主体昨完工

作为西街保护整治启动工程,选址于龙山片区旧面粉厂内的古城文化复兴一期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计划于下月初实现主体完工,进入舞台搭设等后期布置阶段。

记者昨日再次走进旧面粉厂施工现场,将近一个星期前,钢结构还在四处焊接、火花四溅,如今这些原先白色的钢管不仅涂上了深灰色的防火涂料,整体施工也已接近尾声。“最后一块屋面结构,已经于今天早上7点吊装完成,意味着钢结构顺利实现主体完工。”负责钢结构工程的中机建(上海)钢结构公司总工柴海东告诉记者,下阶段,将进行扫尾的零件吊装等补缺工作。

作为一座骨架支撑式膜结构,工程屋顶南北两侧竖立的钢结构,内壁将装饰高强度GRC板材,屋顶16个半环形轴面则将覆膜。“膜结构自17日开始吊装,现在正在施工第七个,预计1月31日可全部施工完毕,进入封盖口、张拉等后期工作。”负责膜结构的工程师魏涛告诉记者,这些黄色的膜,经过紫外线照射将变成白色的,而从上部看,由于反光,会造成闪闪发亮的视觉效果。不仅如此,这些膜的承重力非常大。内饰GRC板材也在同步施工中,预计2月5日左右可以全面完成。届时,工程将转入元宵系列活动的场地搭设、舞台布置等工作。

据悉,古城文化复兴一期工程建在旧面粉厂两栋厂房间一块长110米、宽24米的地面上。高26.3米、长97.1米,用钢总量超过1000吨,设计上融入了面粉厂“麦仓”这一圆筒形建筑的形态,使整个工程与面粉厂原来的氛围格调相协调。建成后将作为元宵“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幕式系列活动主场地,长期则用于艺术陈列展示、公共活动等。


历史

面粉厂的前世今生

“老一辈泉州人,100个人里面少说也有50个以上知道面粉厂。”中侨集团粮油公司经理、曾任泉州面粉厂厂长10多年的林时斗,以这样一种自豪的语气,谈起了这座厂子的过往。

作为全省重要的粮食加工基地,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泉州面粉厂,于1958年建成、1959年年初投用。

上世纪80年代,泉州面粉厂进入了鼎盛时期,“厂里的两样事物,泉州人耳熟能详。”一样是“红旗粉”。当时泉州面粉厂在全国第二家、全省首家引进了意大利加工生产线,原料小麦则争取到了来自加拿大的国家进口配额,优势叠加后生产出来的这种面粉被冠上了气派的“红旗牌”,继而被老百姓简称为“红旗粉”,远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每天加工300吨小麦还供不应求,拉货的汽车从面粉厂门口一直排到了浮桥。还有一样是厂篮球队,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面粉厂篮球队多年蝉联全省职工联赛冠军,多次代表福建省出战全国职工联赛,同样名列前茅。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粮食体制改革,粮食加工生产经营权全面放开,泉州面粉厂受到了私营加工企业的冲击。2010年2月,响应中心市区“退二进三”战略,泉州面粉厂正式全面停产。停产前,每日加工量不足100吨,是鼎盛时期的30%,销售市场也由曾经的一线城市萎缩到本地。“而那以后,面粉厂的厂房零星出租给外面的小企业做仓库和加工厂。”

“古城文化复兴计划一期工程选址面粉厂,并且传承保持老建筑风格,又注入了现代元素。”林时斗期待,乘势文都建设,老面粉厂能涅槃重生,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

西街美景(陈英杰/摄)

注入现代元素,西街会更美。(张九强/摄)

进入热词>>>西街改造复兴

编者按

近期,古城文化复兴成为泉州各界热议的话题,西街改造广受关注,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保护,也是文化观念的革新,需要引入现代手法和概念,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良性互动。不少文化界人士认为,当代艺术是改造西街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建好当代艺术馆,更有望成为新的文化地标,也成为西街文化复兴的重要契机。把西街打造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完美融合的文化街区,恰恰是泉州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城市精神的最好体现。


世界级艺术馆将成新地标

蔡国强 泉籍著名当代艺术家

具有非凡建筑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公共建筑,成为海峡西岸地标性建筑,并通过国际化运营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艺术中心——这是我对泉州当代艺术馆规划蓝图的展望。我希望将来外国朋友谈起泉州,不再只知道这是某个人的故乡,而是一个世界级艺术馆的所在地、一座古老文明与现代艺术激情碰撞的圣殿。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西方的设计师来中国做建筑设计,他们传递的都是现代西方建筑的最高理念,30多年来,这些都是来向我们展示世界是什么。现在,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泉州当代艺术馆建设向世界传递中国是什么,泉州是什么。此前,国际著名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已为这个艺术馆作了初步设计,这个方案体现了这位年过八旬的世界建筑大师对泉州和东方文化喜爱和包容,很好地将中国的传统美学、精神和世界当代一流的建筑结构、材料、理念相结合,创造一个新的时代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东西方、古今碰撞的一个精神,不仅给泉州带来一个建筑,而且也带来一个精神的高度。向世界传递泉州到底是什么、泉州追求什么、泉州的文化是什么,也能反映这座古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觉得,西街这样的老城区少了一个很好的“观景台”,来看整个古城。以前,开元寺的东西塔是很好的观景台,我小时候在这个塔上看整个古城,我要出国留学的时候,还上去看了一下,拍了古城的照片。但现在,我们无法让这么多游客都到东西塔上去,东西塔再也承载不了这个功能,而泉州当代艺术馆建成后就可以承担起这个功能,海内外游客来到这里,不会走了半天只是看到小街小巷,还会看到整个城市的脉络。


古街复兴需要现代文化

郭宁 福建省美协副主席、泉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泉州画院院长

西街是泉州古城最具文化特色的老街,有很强的历史烙印和生活文化积淀,要让古老的街区熠熠生辉需要保护好传统文化,更需要融入现代文化。如何在西街融入现代文化,让这个古老的街区更具时代风采和魅力,让泉州与世界现代文明对话,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泉州要抓住时机,促进城市转型升级,跨越成为世界代表中国先进性文化的城市。

近年来,泉州在老城区培育发展创意产业园区,这是有利于民,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好事。今后还要促进泉州当代艺术馆的建设,这个艺术馆泉州美术界都非常关注,也不仅是泉州,全国美术界都非常关注,大家都翘首以待。泉州要是有这样一个殿堂级的艺术馆,不仅是艺术界的幸事,是对整个泉州文化品位都有提升作用。

我曾多次到欧洲写生,都是冲着美术馆去的,例如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就是法国巴黎人民的骄傲。泉州人民也期待自己拥有这样一座世界级的艺术馆。泉州当代艺术馆是泉籍艺术家蔡国强和世界建筑大师盖里携手打造,这将成为一座城市地标性的美丽建筑,这是其他城市没有的优势,这不仅是蔡国强奉献给家乡的一份厚礼,也是盖里在中国的第一座艺术馆建筑作品。

下个月在传统元宵佳节期间,将在老城区面粉厂举办泉州当代艺术展,邀请海内外艺术家来泉参展,将他们的艺术精品集中展览,为泉州古老的城市带来现代艺术气息。


融入现代建筑元素繁荣古街区

陈祥耀 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我在前些年写《泉州赋》时,曾写道:“须知‘市井十洲人’,早传天宝之佳制。故来重译者骈肩,宣众教者联袂。聚宝称街,市圜扑地。延福、开元,盛佛氏之丛林……”这里描述了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历史上泉州有“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美誉,老城区商业十分繁荣。

随着城市的变迁,老城区的商业功能逐渐淡化,沿街建筑由于缺乏整体保护,已和原先的建筑特色有较大的变化。政府部门要对古城老城区重新规划,优化商业功能,融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元素,做好老城区特色街区的规划,繁荣古街区。


集中展示泉州工艺美术品种

卢思立 我国当代著名木雕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泉州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丰富多彩,拥有陶瓷、石雕、木雕等24个专业门类。经过长期的探索,传统工艺美术制品逐渐衍化成产业化大宗商品和作坊式家藏珍品两种不同的传承和发展形势,目前全市有工艺美术制品企业3000多家,多年来产值一直占全省的半壁江山。但到现在,泉州还没有一个平台集中展示泉州工艺美术技艺的平台。

今后复兴老城区,可以将花巷规划建设成为泉州工艺美术精品的街区,以现在泉州市工艺美术公司为平台,建设工艺大师工作室,汇聚各类工艺美术品种的大师,对外整体展示泉州工艺美术的魅力。

工艺美术既是传统艺术,也有现代艺术,位于泉州商城广场的《鲤鱼化龙》就是泉州城市雕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迄今最大的石刻球体城雕,自己当时的创作技艺就是继承东西塔的手法,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就有意将中国优秀传统雕艺术手法运用到现代城市雕塑中,浮雕、线雕、影雕、镂空雕等艺术都得到很好的展示。泉州工艺美术发展,需要吸收更多当代艺术元素,丰富现代文化内涵。


找准传统和现代的连接点

江松 中国美协会员、原华侨大学艺术系主任、教授

泉州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很深的城市,传统文化在这座城市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这个城市搞现代艺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古城文化复兴离不开现代文化。

复兴古城建设现代文化,要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连接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是一座城市不同时期的产物,有着不一样的生长土壤,但一个地域文脉的传承具有不可割断的连接点,在规划建设西街的现代文化,就离不开东西塔这个“连接点”,不管是规划新的建筑物,还是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要充分体现这里的文化特色,通过精神层面和文化深层次的结合,创造更具时代精神的现代文化。


做一个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地标

陈日升 泉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会长

一千年前,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东西塔和洛阳桥;一千年后,我们要留给子孙后代什么样的文化建筑地标?现在泉州古城复兴计划的大幕已经拉开,如何建设一个新的文化地标性园区或建筑意义深远,让人民走过老城区,既能欣赏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感受现代文化的魅力。

现在源和1916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开放,今后老城区内要多建设这样的园区,吸引更多的当代艺术和现代文化集中展示和交流。尤其是拟在老城区建设泉州当代艺术馆,得到了泉籍世界艺术大师蔡国强的大力支持,他将携手世界一流建筑设计大师共同参与,有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艺术馆,成为当代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地标。

">

人气低落生意低迷,低廉的房租也挡不住店铺关门。

进入热词>>>西街改造复兴

开栏语

“西街复兴”已经成为当前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如何令老西街焕发新的生机,是长期以来所有热爱泉州的朋友心中的牵挂。早报今起推出“西街游记”栏目,记者将和你一起记录西街正在发生的点点滴滴,关注老西街即将出现的新变化。如果你在西街发现什么新鲜人、新鲜事,欢迎拨打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告诉我们。

面对即将进行的西街改造,老街坊充满期待。“现在西街很多老房子已经‘不堪一击’,沿街的店面残旧、电线破烂,火灾隐患很大。”在西街住了60年的老王说出了许多老西街们的心里话,“人流量少,生意难做,加上店面破旧,导致西街的店租低廉,特别是西街西段,很多店面租不出去,整条街越来越冷清。等了好久,终于要改造了,老西街住户都很开心。”

□早报记者 傅恒 庄丽祥 文/图

门可罗雀 店面生意不景气

记者昨日在西街东段看到,这里除了几间传统老店,大部分店铺都是小型服装店,虽然店面都在营业,但是进店里买东西的人很少,而且店面规划不一,有大有小,有的店面窄得就像一条小走廊。

一家服装店的老板陈先生说:“西街的人流量较少,生意做不起来,店面经常会转让,我们也是去年才转手过来的,好在租金比较便宜,还可以勉强支撑。”

而在西街西段,记者发现很多店面门可罗雀,越往西生意越差。西街西段的店铺大多是水果店,还有理发店和包子店,而且很多店面没有营业。

“我们这个店面一年已经换了三次招牌,店租很低,但是商家没办法赚钱,就都跑了。”一西街西段的店主告诉记者。


从东到西 店租像在下楼梯

大家都说西街店租低,到底低到什么程度呢?记者调查发现,西街的店面租金大致呈阶梯状,从东往西递减。

西街东段靠近钟楼的位置是最好的地段,生意也是最好的,这里的店租大致从每月5000元到1万元不等。

往西走,到裴巷附近,店面价格就降了一个档次。裴巷附近一家小吃店的老板说:“从我爸爸开始就在西街开这小吃店,已经60年了,现在店租大约是一个月2000元,附近店面的价格都差不多,就靠近钟楼的店面比较贵,和中山路隔一条街,店租却是天差地别。”

穿过新华路,记者来到西街西段,店租又降一个档次,靠近西街菜市场的店面店租一个月大约是1000元。

到靠近麻袋厂的位置,店租更低了,15平方米的店面月租大约500元。“在这个位置,店面只能便宜出租了,大多商家都是嫌这边人流量少,店面残旧,所以不好租。有人租就不错了,有时候关了好久都没人来租。”一家店主张先生解释说。

继续往西,尽管店租还是差不多,很多店面都没有营业。“租不出去,干脆不租了,自己用,能停电动车,朋友过来也能泡泡茶。”一家店面的主人陈先生苦笑道。

老住户们 期待西街大变样

面对改造可能带来的大好商机,西街的店主都很开心。“我们天天都在关注西街改造的新闻,听说政府要将西街改造成为文化古街,店面也要整修,届时人流量就会多,店租就会上涨,能改变目前生意差的问题。”在西街西段开茶叶店的富先生对西街改造非常期待。

“我在西街住了50年了,30年前的西街是泉州最热闹的地方,可是现在几乎是市区最冷清的街道,很多西街的老居民都已经搬走了,现在西街大多是恋旧的老人在住,破旧的店面和房子,处处都是危机,急需改造,希望改造后西街恢复以前的繁荣,这是大多数老西街住户的心愿。”年近八十的西街老人傅先生道出了自己多年的心声。

">

1 2 3 ... 7 下一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