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家与泉州有着悠久的渊源
央视新闻频道浓墨重彩报道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
□早报记者 张素萍 傅恒/文 图片来自央视截图
摘下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桂冠,泉州这座海西名城受到举国关注。8月27日11时许,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对此进行报道,并浓墨重彩地介绍泉州。
在前天的节目里,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交融 合作 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为题,聚焦“东亚文化之都”的评选。报道首先是用近一分钟时间,介绍评选“东亚文化之都”的来龙去脉和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的竞选过程。随后,用数张图片介绍了日本横滨的西洋风格建筑和韩国光州的美景和美食。接着,视频中用了至少十张照片介绍泉州的多元文化。
视频总时长3分20秒,其中介绍泉州的篇幅时长近3分钟。在介绍泉州时,报道首先亮出一张东亚地图,地图上釜山、大阪和泉州的板块清晰可见,一个红色圆圈勾勒出东亚文化交流的区域。随后视频大字幕标题《泉州: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显示在左下角,泉州古城楼、洛阳桥、起航的福船、灵山圣墓、摩尼教石刻、开元寺的飞天、梨园戏、提线木偶戏、泉州南音、南建筑、弘一法师的真迹、飞天城雕,逐一在画面上显现。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古代东方第一大港
◆相关链接
横滨 文教事业发达 观光景点众多
央视是这样介绍日本横滨和韩国光州的:
作为东京都神奈川县的首府,横滨是东京、大阪之外的日本第三大城市,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在横滨,您可以看到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以及山下公园、港未来21地区、三溪园、横滨海洋塔、伊势山皇大神宫等多处观光景点。
光州 文化艺术之乡 文人墨客辈出
光州厷广域简称光州,是韩国第五大城市,有“文化艺术之乡”之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光州自古是文人墨客辈出之地,是韩国南宗画派的发源地。2004年,经韩国文化观光部指定,由时任韩国总统卢武铉正式宣布为韩国的文化首都,光州饮食文化很发达,被称为韩国的“味乡”。
泉州享有戏曲之乡的美誉
◆央视说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古代东方第一大港
在介绍泉州时,央视是这样解说的:
“泉州古城刺桐,地处福建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古代东方第一大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于泉州,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伊斯兰圣墓,年代最早的妈祖圣庙,世界上唯一仅存的摩尼教佛像石刻都云集在泉州。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泉州享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的美誉,形成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事实上,东亚地区各国在文化上有着许多悠久的渊源,地缘的相近使得各国人民在文化交往中有着亲近感,日本横滨与上海,韩国光州与广州都是友好城市,泉州更是与韩国、日本的渊源深远,早在宋朝时就有通商往来,交流繁盛。”
“此次当选的横滨、光州、泉州三个城市在文化上都极具特色,作为中日韩三国共同推进重点打造的东亚区域文化合作品牌,东亚文化之都将在推动东亚文化传统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央视报道如是总结。
◆网友声音
@杜连辉:央视报道了好多泉州的景点,咱泉州的景点本来就非常多,韵味十足!
@邱飞龙-Andy:要感受最纯正的闽南文化,还真的得来泉州,泉州代表闽南文化之大成,最正宗闽南文化传承地,是闽南文化的魂,是闽南文化的根。
@Wilber_Huang:宣传泉州厚重历史文化的好机会,政府要重视起来,民间要强势起来。
@泉州电视台:期待亲们一起共振和把脉,把喜悦化为一股理性的力量,积极为泉州文化的今天和明天建言献策。
@Simonn_Ng:泉州文化是闽南文化的始祖,台湾的闽南文化大部分来自泉州。
@随风飘舞chon:好样的,希望能好好保护传承泉州文化。
@中国海峡频道:这一次,泉州文化地位在省、区域、国家乃至国际上都有了质的提高。早在千年以前,泉州就代表了古代中国进行文化输出!
@雷_风相薄:希望泉州能借此机会好好把握自己的发展与未来。
@闽商策划:这一次,泉州担负的是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使命。意义重大,作用及影响不可估量。
@碗糕乔77:击败了西安、杭州、苏州这些国内文化名城,让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陈英杰摄影:泉州应该好好借此机会,让世界重新聚焦泉州,重新探讨泉州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烟逆-医师:故乡能在泉州是种幸事。
@就是lee芳盈:与横滨和光州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希望泉州能乘着这股东风,飞得更高。
@清发围脖:作为福建第三城,在福厦夹缝里生存发展,泉州实在不容易!每一个城市荣誉都来之不易、值得珍惜、大力宣扬!
@艾蒙拉:入境短信可加上这句话了——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欢迎您!
@闽商策划:可以预见,2014年随着交流的深入,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泉州在全国乃至东亚的形象和地位将高度提升。
专家解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无论是瓷也好,茶也好,丝绸也好,中日韩三国在这些方面有共同建设的功劳。相互借鉴,相互关注,相互交流。
东亚文化之都评审专家委员会召集人刘德有:日本很注重发展新的、年轻人喜欢的文化,比如说漫画。
">泉州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反响热烈
作为新鲜出炉的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有着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以及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这些独具魅力的元素正吸引境内外游客慕名而来。26日,一批来自德国的青少年来到泉州博物馆,与泉州的中学生一起,体验德化陶瓷工艺制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王丽虹 戴涵琦 摄)
在26日举行的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会上,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昨日11时多,央视《新闻直播间》对此进行报道并详尽介绍了泉州。
“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将成为中国城市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原文化部副部长、“东亚文化之都”评审专家委员会召集人刘德有表示,当选城市为我们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将为我们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提供经验,对我国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大有好处。
“这是泉州人的骄傲!”获知消息后,我市各界纷纷表示,“东亚文化之都”不仅是对泉州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可,更是对泉州巨大潜力的肯定,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以“文化”为引领,向亚洲、向世界迈进。
□本报记者 赵轲 尹文丽 郭雅莹
部门:抢抓推介泉州好机遇
在市旅游局局长张锡坤看来,泉州本次当选“东亚文化之都”,证明泉州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受到了国内外认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提升美誉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愿意来泉州旅游。”他说,“这是泉州一枚崭新的城市名片,我们要将这张名片运用到泉州旅游推介中,让泉州美名远播海内外!”他表示,下一步,市旅游局将带着这张新名片到新开通的动车沿线城市去做旅游宣传,在新宣传材料中突出“东亚文化之都”新亮点,采用更加灵活与丰富的宣传方法,努力将泉州旅游推介的效果最大化。
全程参与评选活动的市文广新局局长张镇国深知“东亚文化之都”荣誉的来之不易。“我们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泉州文化软实力。”他表示,市文广新局将以此为契机,策划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例如重点举办学术论坛、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艺演出、文化艺术展、文化类比赛等;还要继续推进“中国人的海洋”相关展览的举办,在海交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等场馆举办一些具有泉州海洋文化内涵的珍贵文物及资料的展览;最后,要推进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例如与日本、韩国开展戏曲艺术或民间艺术的交流活动,进一步彰显泉州的魅力,让泉州走向亚洲,走向世界!
企业:让泉州文化为产业加分
“‘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泉州当之无愧。”福建诺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辉认为,“一方面,泉州人素有敢为人先、爱拼敢赢的文化特质。另一方面,这些年来,泉州企业越来越注重文化战略的实施,这也是泉州企业发展较快的原因。”说到文化与产业的融合,他表示,未来五年,诺奇将把泉州特色融入产品的研发和终端销售,在增强企业实力的同时,也向国人、向世人推广泉州。泉州富邦广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怿同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注重对“泉州特色”的运用,注重理念、文化的推广,不遗余力地参与到宣传泉州、推介泉州中来。
“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必将给旅游业带来更大市场。”泉州中国旅行社国内旅游中心副总经理颜丽琼说,这几年,泉州市“走出去”旅游做得好,但“走进来”仍旧不足。乘此东风,泉州可以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比如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旅行社踩线的探索一条龙服务的方式,应该继续下去,让泉州的“文化之都”特色得到发扬。泉州建发国旅总经理杨巍说,文化品牌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很有发展潜力,今后将继续加大投入,开发文化资源,吸引更多人造访泉州。
业界:泉州本身就是“博物馆”
“这是好事,是泉州的大好事!”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杨彦杰在得知泉州当选的消息时说道,“泉州本身就是一座藏史丰富的博物馆。”他认为,此次当选以后,泉州的知名度会更高,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与海外的游客来博物馆参观。因此,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更要做好服务,迎接更多的游客。“当前,国务院正在全国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泉州的博物馆要借此机会做好文物普查,更好地发挥文物的文化传承作用,利用文物说话,利用文物宣传泉州,让泉州的‘东亚文化之都’金字招牌发挥更灿烂、更具生命力的文化光芒。”
“泉州成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唯一当选城市,可喜可贺!作为泉州市民,我们与有荣焉!”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毛翰说,“此次斩获殊荣,虽在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泉州毕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座名不虚传的‘世界宗教博物馆’。有着‘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古谚传世。”毛翰还说,何谓“东亚文化之都”?那意味着东亚文化的中心,是东亚文化的首善之地。同时意味着“衣冠南渡”之后,华夏文化得以真传和光大发扬,泉州人一向津津乐道的种种文化自信,得到了中国和世界的认可。文化人造就,山水本天然。泉州可谓是“天人合一一座城”。
侨亲:期待家乡拥有更大国际影响力
“泉州是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又有辐射海内外的影响力,当选‘东亚文化之都’,众望所归。”北美华商联合总会、加拿大泉州同乡会会长许建伦说,祖籍泉州的海外华侨华人看到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无不欢欣鼓舞。许建伦还说,希望泉州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开始,更加注重文化遗产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让海外华人华侨“回家看看”的时候,不但能听得见乡音,更能见到美丽乡景。
“哇,太好了!”听到泉州入选“东亚文化之都”的消息,马来西亚籍华人洪妍开心地说。在她心目中,家乡泉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洪妍说,这对泉州是走向世界的一次机遇,同时是新挑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层次,在明年的主题活动中以崭新的面貌走上舞台。“作为个体,我虽然力量有限,但我也会向同学、朋友推荐泉州,也会通过网络宣传泉州。”洪妍说,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出一份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家乡泉州肯定会越来越好。
半载筹谋精益求精 千年积淀一朝梦圆
——直击泉州赢得“东亚文化之都”始末
泉州古城韵味独特 (陈英杰 摄)
连日来,泉州全城沸腾。摘下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桂冠,这座海西名城已跻身东亚文化盛宴一大主角。
台前10分钟陈述,5分钟答辩,凝聚了长达半年的艰辛准备、多年来持续不懈的文化努力,折射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的千年积淀。昨日,本报记者采访筹备、参与“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的相关工作人员与专家,解密泉州赢得“东亚文化之都”的始末。
□本报记者 叶舒雯 游怡冰 林绿波 通讯员吕秀家
背景直击
亚洲规格最高的区域文化评选活动 评选纳入中日韩领导人联合声明文件
这是一次酝酿了两年多时间的文化盛宴。
早在2011年1月,日本奈良第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三方提出评选“东亚文化之都”倡议;2012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东亚文化之都”项目正式得到中日韩三国认可,写入《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海行动计划(2012-2014)》,并纳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声明文件。今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与习近平主席共同发表了《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双方一致认为应推动三国合作机制稳定向前发展,作为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次创新,“东亚文化之都”评选被摆上议事日程。根据行动计划,中日韩三国于今年全面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各国选出一座城市共同当选2014年“东亚文化之都”。
这是亚洲首次也是最高规格的一场区域文化评选交流活动,各国仅选出一个能够代表本国文化的城市,评选综合考核每个城市的文化综合性情况,是对参选城市历史文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对外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建设、城市软硬件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层面的综合性评价。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层层选拔,作为福建唯一参选的城市,泉州最终在十个国内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道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评选揭秘
评选公正权威 现场评分当场公布结果
在7月4日的初审中,泉州与苏州、杭州、青岛、济宁、西安、咸阳、武汉、黄山、桂林等其他9个城市共同跻身入围城市。“这当中,有四个副省级城市,如杭州、武汉、西安、苏州,这几个加上咸阳都是古都,而桂林、青岛等城市同样文化底蕴深厚,且文化品牌知名度也非常高。”在最初对评审结果的预计中,筹备工作组普遍认为泉州“有特色、有实力,但并无把握。”
8月26日,十大国内文化名城汇聚一堂,角逐首届评比桂冠。
在当天最终的评审环节中,设候选城市陈述和答辩两部分内容,为保证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文化部组织成立了由对外交流、公共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权威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委员会,阵容强大。
“这15名专家都是文化部从文化建设发展专家库中随机抽选的,既有来自清华、北大、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的著名文化学教授,更有来自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文化馆、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人民日报社等各个领域的文化权威人士。”文化部官员如此解读。
在确保评选权威性的同时,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更是全程监督,充分确保评选活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评审专家采取百分制,当场亮分,对十大入围城市,从城市文化传统、硬件设施、软件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保护与传承、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弘扬东亚文化精神、城市文化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实施方案、宣传报道计划、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和评审。为进一步保证公平公正,在计分时,还要把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去掉。
现场还原
精妙讲述从容作答 口述PPT短片融合互动赢得满堂彩
26日的终审会议,泉州最后一个登台。
据市文广新局局长张镇国回忆,当天,各个城市的陈述顺序以抽签决定,“我们刚好抽到第10个,这不是一个好的签位,因为最后评委们都相当疲劳。”
16时许,市委书记黄少萍上场。她通过口头陈述,并与PPT、视频短片互动融合,大跨度、分层次地展现泉州深远厚重的多元文化底蕴、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史,以及精心策划的东亚文化交流方案。
“陈述之后的答辩环节更为精彩,面对现场评委随机抛出的问题,黄书记的答辩简洁有力、针对性强,充分展现了一方领导热爱家乡、重视文化的情怀和睿智大气、辩才无碍的个人魅力。”亲历现场的文化界人士回忆,这一环节共设置三个问题,当中最具分量的是——“如果当选,在开展日韩文化交流方面有什么具体打算?”对此,泉州作答得相当精彩。书记不仅流利地直述了泉州在交流活动资金保障、特色与具体安排,还特别指出,海内外三千万泉州人将成为泉州获得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优势。对祖地文化、中华文化、闽南文化的强烈认同是海内外泉州人的共同特征,泉州将通过他们进一步强化东亚文化的影响。
答辩结束,掌声澎湃。“这是最持久的一次掌声,当时分数还没打出来,但在场的媒体记者都和我们说,泉州投入这么大,东亚交流的实施方案非常有力度,从黄书记的身上看到了泉州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更看到一位市委书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郑重承诺。”
对手实力强劲 泉州0.07分险胜苏州
经过陈述和答辩两个环节的角逐。
“88.92分!”当分数公布,在场的所有泉州人都欢呼起来。
此前,苏州一直以88.85的高分遥遥领先,杭州、青岛、武汉、西安也均有82分以上的高分。最终,泉州以0.07分的微弱优势超越苏州,拔得头筹。
据悉,此次评选得到了所有城市的高度重视。入围城市有5个城市派出党政一把手进行陈述和答辩,但惟独泉州,是由市委书记亲自出马,“他们重视,我们比他们更重视;他们准备充分,我们比他们更充分。”在泉州文化界人士的眼中,泉州陈述答辩克敌制胜的关键不仅源于前期的精心准备、数度磨合,也离不开泉州拥有一位熟悉泉州文化、热爱泉州文化的书记。正是因为一把手对“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实施方案的郑重承诺和高度重视,让评委们放心地将荣誉交予这座城市。
筹备追溯
准备精益求精 终审前一晚找到关键资料图片
从申报、初审、入围,再到终审,泉州的努力和重视换来了又一张含金量十足的城市名片。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文广新局迅速牵头组织筹备班子制作申报文本。在泉州成为福建唯一获得参选资格的城市并入围初审之后,筹备工作进入全力冲刺阶段。市委书记黄少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陈庆宗先后召开两场专题会听取汇报,对终审申报工作提出具体安排部署。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相继组织十余场泉州文化专家讨论会,汇集大量泉州与日、韩等东亚国家文化交流的线索、史料。
“我们首先对文化部此次评选的标准认真研究,把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海上丝绸之路’考察,以泉州为重要城市之一串起的东亚文化圈史实资料,以及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非遗保护传承等内容,进行综合细致的梳理,并几经讨论,最终确定短片脚本的陈述方案——由黄书记陈述+PPT+视频短片的模式,进行融合互动。”据短片制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初稿出炉后,书记亲自审片,并提出应重点突出泉州文化特色,彰显“五南”文化——南音、南戏、南少林、南建筑、南工艺的要求。
一个细节至今让筹备组难以忘怀。在终审前一晚的深夜,黄少萍书记与工作人员一道,仍在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演练。她一边演练,一边思考琢磨是否还有需改进之处。经过仔细的分析推敲,她发现还有两张关键的资料照片可以充分利用——一张是习近平同志观看泉州村民演练南少林武术的照片,还有一张是台湾马英九先生会见关帝文化交流团的资料图片。
关键时刻,筹备小组迅速多方联系鲤城区、泉州南少林寺、泉州关帝庙、泉州晚报社等,铺开搜寻征集资料图片的战线,并火速补充进短片,直到凌晨才将片子制作完成,黄少萍书记又夜以继日地进行审片……
“如果不是对泉州文化把握得这样深,很难做到!”工作人员介绍,陈述短片历时一周,从制作、修改、审核、再修改等一道道环节,前后改了十几稿。短短10分钟的片子,凝结了泉州无数文化人的心血智慧,包含了筹备小组反复商讨、钻研策略的辛勤汗水,更充分展现了市委书记对泉州文化熟稔于心的深刻把握和运筹帷幄的过人才智。“比如如何最大限度用好10分钟又不超时,都需要一字一句地抠词、卡时间。”在终审当天的陈述展示中,江泽民同志吹奏泉州南音乐器洞箫,胡锦涛同志舞动泉州提线木偶,习近平同志调研泉州南少林武术文化和观看泉州村民演练南少林武术三张照片相得益彰,一方面能够体现国家对泉州非遗项目的重视和关心,印证泉州非遗项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泉州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地位,足以成为东亚文化交流中的代表形象。
正是这样的不断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才有了后来泉州底气十足的多元化文化陈述,以及丰富精彩的泉州文化立体展示。
">黄少萍赴北京参加终审工作会议作陈述答辩
市委书记黄少萍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会议上作陈述答辩 (郑文 摄)
本报讯 8月26日,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会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市委书记黄少萍率泉州代表团参加终审申报。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泉州以88.92分的全场最高分,在苏州、杭州、青岛、武汉、西安、黄山、济宁、咸阳、桂林等实力强大的初审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
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丁伟出席上午评审会并为7月4日初审评选出的10个入围城市代表颁发入围荣誉证书。蔡武在致辞中说,东亚三国首次评选出代表东亚文明的“文化之都”,这在亚洲还是第一次,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评选,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文化外交活动,是为落实2012年5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达成的重要共识,以及2012年5月“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签署的《上海行动计划》而开展的一项文化活动,是文化部统筹国内国际,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与周边国家了解与友谊的一项举措。通过“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向世界展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崭新面貌,对推动国内城市文化建设、亚洲区域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蔡武要求当选城市要再接再厉,从机制上完善城市文化建设,切实做到以文惠民、以文兴城,并辐射周边,继而为全国的城市文化发展起示范作用。他鼓励所有参评城市要通过这次活动,学习经验,交流心得,为城市文化工作提供新思路、好创意。
下午进行评审环节,设候选城市陈述和答辩两部分内容,为保证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文化部组织成立了由对外交流、公共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委员会,在监察部门监督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当场采取百分制打分,对十大入围城市,从城市文化传统、硬件设施、软件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保护与传承、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弘扬东亚文化精神、城市文化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实施方案、宣传报道计划、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和评审。
经抽签决定,黄少萍第10个上场作陈述答辩,她以口头陈述与视频短片、PPT融合互动,用大量史实资料、数据图文,大跨度、多层次、全方位,精彩生动、从容大气、娴熟有序地展示了泉州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日臻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欣欣向荣的魅力滨海环湾城市、爱拼敢赢的3000多万海内外泉州人的强大合力和精心策划的东亚文化交流方案,充分体现了泉州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深深地打动了评审专家、与会人员和新闻媒体记者,赢得了评审最高分。
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是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的多边性文化活动,三国于2013年分别选出一国一城,即3个城市共同当选。在今年9月下旬将于韩国举办的“第5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泉州将与此前已评定的韩、日两国“东亚文化之都”光州和横滨,一道接受三国文化部长的正式授牌。当选城市将在2014年一年内,以“东亚文化之都”名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重点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产业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与共享,带动城市和市民更积极地参与东亚区域文化合作,带动城市文化建设,激发城市活力,扩大城市的国际知识度、美誉度,为进一步增强三国的交流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全国共有12个省(市、区)的19个城市申报参加评选。
文化部评审专家委员会宣布泉州当选后,黄少萍在现场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她表示,以当选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为新起点,泉州市将按照文化部的要求,设立“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组委会,落实专项保障资金,加快建设泉州图书馆新馆、泉州歌舞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项目,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围绕弘扬“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精神主题,凝聚海内外泉州人民合力,与日、韩当选城市互动,把东亚文化的交流合作、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推向新的高潮,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陈庆宗参加评审会。 (本记)
刺桐时评:以文化人 光耀名城
北京昨日传喜讯,泉州从苏州、杭州、西安、武汉等十个入围文化名城中脱颖而出,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
拔得头筹,成就荣光,源于千年薪火相传的灿烂文明与多年持续不懈的文化建设。
泉州文化,拥有着许多城市都难以比拟的纯度、深度和广度。千年间,泉州既藏着最纯粹的传统中国,又是东方巨龙眺望西方的窗口。经由中原战乱后的衣冠南渡,南音、方言等“活化石”留存千年,文物名胜星罗棋布。早在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前,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名句足以彰显当年这座国际都市的气象万千。随着族群迁移,泉州文化和泉商队伍也航向四方,开枝散叶,形成跨越国界、幅员辽阔的同心圆。
改革开放迎来新时代。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努力下,古老的泉州文化正经历着蜕变与新生。且不说承办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泉州带给世人一场空前盛大的文化嘉年华,仅以未过完的8月为例:《关于进一步推动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新鲜出炉,第十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刚刚与泉州完成了一次美丽邂逅,《海纳百川闽南韵》在央视国际频道打开一扇展示泉州文化的全新窗口,水下考古保护研究中心正在筹建……从政策到平台,从硬件到软件,泉州文化的每个日子都有新鲜力量,拔节生长。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意味着经受了世界性的审阅,获得了世界性的认可。我们在收获一张金名片的同时,也接下了新课题——如何借助文化的力量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创新转型,推动长远发展?
我们相信,在“东亚文化之都”的光环下,泉州文化将继续做出精品,做出影响,形成强大的冲击波、软实力,进而反哺城市,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塑城,体现“泉州智慧”,彰显文化自信,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意凡 绿波
“东亚文化之都” 泉州缘何当选
日本艺术家来泉州进行南音交流,演奏尺八。 (陈英杰 摄)
核心提示
昨日下午,经过激烈的终审角逐,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泉州从包括西安、杭州等在内的10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唯一当选城市。
力拔头筹,底气何在?让我们透过一个个关键词触摸厚实家底,同时也勾勒值得期许的泉州文化未来。
□本报记者 孙灿芬 游怡冰 赵柯 尹文丽
关键词:东亚
“一千多年来,泉州在中日韩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时,就将泉州列为重点城市之一。一道红线自泉州起蜿蜒前行,串起泉州、韩国釜山与日本大阪,勾勒成一个美丽的圆弧,成为东亚文化圈的缩影。
而探寻历史的印记,我们还会发现,从《高丽史》记载宋代前往高丽国经商的以泉州商人为最多,到韩国专家认为他们发掘的新安古船来自泉州;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母亲为日本长崎平户人,到日本尺八团体“竹精会”来泉州寻根后改名“泉州会”……大量的史料证明,一千多年来,泉州在中、日、韩文化经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史料为证
泉州与东亚国家海交密切
今年4月,修缮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昭惠庙的施工队发现,古庙石板下竟有39枚完整可辨识的货币,其中还有4枚刻有“宽永通宝”的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的日本铜钱。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认为,这足以说明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海洋金融方面发挥的作用。
其实,早在公元9世纪前后,泉州与日本、韩国的贸易关系已非同寻常,泉州有大量从韩国和日本进口的货物,丰富的贸易史料留存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交流中心作用。在日本大宰府,保留有一份我国宋朝的官方证明文件——公凭,它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备的宋代贸易凭证。
以贸易往来为基础带来的密集交流,也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文化、民族大融合,而这都可以在泉州觅得踪迹。拥有全球2亿信众的“妈祖信仰”以泉州天后宫历史最久,规格最高,其中也不乏日韩信众。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日本长崎平户人,以郑成功为代表的古代泉州人身上所体现的尚武、忠诚的精神,正是泉州与东亚各国相似的海洋文化精髓的契合点。
提线木偶是泉州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大亮点 (陈英杰 摄)
交流延续
以“文”会友增进中日韩友谊
从历史延续到现在,泉州与日、韩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还在持续向前。
十多年前,研究洞箫(日本称“尺八”)的日本泉州会还叫日本竹精会,他们听说泉州南音的乐器跟他们的很像,便来泉州寻根,因为觉得与泉州缘分很深,于是将社团改名为“泉州会”。如今,他们和泉州南音乐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已经连续6次应邀到泉州进行演出交流。2010年,以郑成功为纽带,郑成功故乡泉州南安市与日本平户市结为友好城市,进一步增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鼓励文化团体走出去,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统计显示,近年来,泉州先后组织了130个文化团组赴日本、韩国等3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泉州提线木偶剧团自1986年首次赴日本演出以来,已先后7次到韩国、21次到日本演出,并与“结城座”木偶剧团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泉州市木偶剧团受到“老朋友”日本现代人形剧中心的邀请,还于昨日在日本参加“亚洲提线木偶戏剧节”演出。
“走出去”的同时也有“请进来”。近年来在泉举办的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中国航海日等,我市相继邀请了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128个文化团体1994人次参与盛会。
关键词:文化
“泉州是全国唯一拥有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
“东亚文化之都”,文化正是内核。
置身历史与全球的坐标,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也是唐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际性大都市、“东方第一大港”,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泉州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市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有31处,其中泉州南音、提线木偶等四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非遗”项目的城市。
把目光投放到闽南,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保存地,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和富集区,也是文化部公布的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
为推动文化建设发展,近年来,我市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兴市战略,软硬件设施日臻完善,泉州市及所辖4个县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市县,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活跃,多年来,泉州连续举办了7届“海丝文化节”、4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世界闽南文化节”、7届“闽台对渡文化节”、10届“国际南音大会唱”、3届“国际木偶节”、2届“郑成功文化节”、22届南少林武术节和世界五祖拳比赛、20届元宵灯会。
数字看文化——
文化场馆(所):泉州拥有国家一级图书馆7个、国家一级文化馆5个,70多个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中国家一级馆2个;文化信息服务点3567个,文化广场160万多平方米。
文化经费和活动:仅2012年,泉州就投入文化事业经费近6亿元,全年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万多场次。
文保单位:泉州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91处,其中国家级31处,省级85处;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65个,其中国家级31个、省级76个,数量、等级居全国前三位。
“非遗”保护:为保护“非遗”,泉州建立了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和数据库,建成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和10个“非遗”博物馆、13个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以及一批传习所、展示点;培育各级传承人420人,其中国家级38人。
文化团体:泉州是全国著名的戏窝子,拥有公办和民营剧团140多个,海内外南音社团1000多个。
文化精品:泉州先后获得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1个;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个;文华大奖2个、新剧目奖8个;群星奖50多个。
关键词:愿景
“明年斥资九亿元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当“东亚文化之都”的光环最终落到泉州头上。泉州将如何把东亚文化的交流合作、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推向新高潮?在昨日的终审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黄少萍初步描摹蓝图,仅2014年,泉州就将投入9亿元,努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
按照计划,我市将围绕弘扬“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精神,重点策划、举办学术论坛、对外文化交流、文艺演出、文化艺术展览、文化类比赛五类文化活动。其中框架内的主题活动全年举办112场(12场学术论坛、20场文化展览、10场各类比赛、10批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60场各类专场文艺演出),包括举办“中国人的海洋”日本展、韩国展,“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周”,“洞箫与尺八”中日艺术家音乐会,中日韩“三弦—三线—三味线”音乐会等,努力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东亚文化传统的交流与合作、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其中,仅2014年,就预计投入资金9亿元,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兴建泉州图书馆新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
相关链接
五类重点 文化活动看透透
学术论坛活动——以闽南文化、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海上交通、文化产业发展等为主题的学术论坛类活动。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国人的海洋”日本展、“中国人的海洋”韩国展、泉州文化日韩行、“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周、“洞箫与尺八”中日艺术家音乐会、中日韩“三弦—三线—三味线”音乐会等。
文艺演出——泉州国际木偶节、“百转千回”精品戏曲展演、梨园古典剧院公益性演出、泉州南音艺苑公益性演出、专业剧团常态性演出、“威远楼之夏”文艺展演等。
文化艺术展览——“中国遗产日—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非遗展、泉州花灯展、闽南文化摄影展、“千年瓷都”德化陶瓷展、惠安雕艺节、书画展等。
文化类比赛——剧本征文比赛、中小学生南音比赛、府文庙之夏—才艺大比拼、泉州艺术馆少儿系列文艺比赛、泉州民间音乐邀请赛、泉州民间布袋戏邀请赛等。
相关报道>>>
泉州代表中国 当选的6大理由
屹立在泉州湾石湖港畔的千年石塔六胜塔,在历史上起着海上航标的作用,如今正见证着亿吨大港的崛起复兴。
按照2012年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声明,根据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签署的《上海行动计划》,中日韩三国举行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在三国范围内选出一国一市即三个城市共同当选“2014东亚文化之都”。评选工作于2013年上半年启动。
“东亚文化之都”是我国立足长远与日韩在文化领域共同推进务实合作,重点打造的东亚区域文化合作品牌活动,是中日韩三国中长期文化合作的战略性项目。宗旨是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本着“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精神,突出“共生·创新·和谐”的共识,推动东亚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人民的认同与共享。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我国古代著名港口,开元寺、清源山等名胜众多,此次代表中国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可谓实至名归。
□早报记者 蔡紫旻/文 潘登/图
当选理由1 文化传统
这项条件要求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城市风貌、人文遗产能够体现东亚文化传统,具有鲜明城市或地方特色文化。
古代东方第一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往来
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与东亚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公元9世纪前后,泉州与日本、古代韩国(即高丽王朝)的贸易关系就已非同寻常,大量从高丽和日本进口的货物从泉州进入中国。
历史上,泉州与日本、古代韩国的文化交流是以贸易往来为基础的,丰富的贸易史料留存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交流中心作用。泉州与古代韩国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进而带动了文化交融,出现了许多以“新罗”、“高丽”为名的事物和地方。泉州与日本最早的文化交往可追溯到唐天宝年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当时追随这位高僧东渡的十四名弟子中,和尚昙静就来自泉州。在日本大宰府,保留有一份我国宋代的官方证明文件——公凭,这份公凭见证了泉州客商李充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日本贸易的历史,也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备的宋代贸易凭证。
北宋期间,中国同高丽王朝的贸易活动中,泉州海商不仅人数最多,商业实力也最为雄厚,扮演重要角色。《宋史》载:(高丽)王城有华人数百,多闽人因贾舶至者,密试其所能,诱以禄仕,或强留之终身。宋代时,高丽王就曾通过泉州人傅旋来泉求借乐艺等人。
在漫长的东亚交流史中,泉州与东亚各国在文化上互通有无,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社区图书室里,老人们义务帮忙看管图书,图书室成为繁荣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当选理由 2 硬件设施
要求各类文化场馆和设施完善、健全,布局合理,重点场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城市到乡村 文化场馆星罗棋布
泉州拥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艺术馆、图书馆、海交馆、博物馆、万维生邮票艺术馆、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泉州影剧院等一批市级重要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达11.69万平方米。随着城市新区的建设,泉州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启动泉州木偶剧院、泉州歌舞剧院、泉州大剧院、市图书馆新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泉州木偶剧院新址将在年底前投入使用,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木偶剧院。
泉州各县(市、区)文化设施建设都比较完善到位,并结合城区新区发展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新文化设施,如晋江、石狮、南安、泉港、惠安等地文化设施建设都走在全国县级前列。
泉州全市有公共图书馆 11个,其中国家一级馆6个;文化馆(艺术馆)11个,国家一级馆5个;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70多个,其中国家一级馆2个。全市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3个,覆盖面达100%;公共电子阅览室乡镇(街道)覆盖面100%;村(社区)级文化活动室2349个,覆盖面100%。全市有村级文化广场总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完成61个省级文化激情广场示范点建设。全市建成农家书屋2349个,率先实现100%行政村(社区)都有“农家书屋”目标,率先实现“村村通”目标。
在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来自国内多个省份的外来工子女们正在参观了解闽南文化。
当选理由 3 资金保障
地方政府能够提供资金保障,对当地发展文化事业及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能给予经费支持,能自筹经费开展各项文化活动。
将文化事业 纳入城市长远规划
为改善闽南文化保护传承软硬条件,从2004年起,泉州市县两级每年都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市本级投入3亿多元,建成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梨园古典剧院、泉州南音艺苑、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闽南文化标志性场馆设施。
今年,泉州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近年来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对“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遗”的考察点文物进行维修及环境整治。
为了让文化事业在资金上有长久支持,泉州建立了文化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把财政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文艺精品创作量、人均公共图书拥有量等指标纳入政绩绩效考核指标,作为衡量各级业绩的重要依据。201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文化体育传媒经费15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未来,泉州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实现与新区同规划、同建设、同发展。到2015年,泉州规划投入12亿元,结合泉州环湾城市发展,新建泉州图书馆、泉州大剧院、海峡文化学术交流中心、工人文化宫、歌舞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花市灯如昼”,如今的每年元宵花灯展,泉州依然上演着万人空巷的盛况。
当选理由 4“软件”发展
指的是城市文化活动活跃,氛围浓厚,文化产品和服务多样化,在对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与日、韩文化交流等方面有良好基础,并且在近年来成功承办国内国际大型文化活动或已形成特色品牌。
对外交流主打闽南风 规格高经验丰富
泉州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色,包括木偶戏、南音、梨园戏、泉州花灯、海交史文物等活动。文化团体受上级文化部门指派,参加过中日、中法、中美、中俄等文化年活动这类高规格活动。
近年来,泉州先后组织130个文化团组2108人次赴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和港澳台等六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在“走出去”的同时,泉州还邀请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128个文化团体前来参加闽南文化节、中国航海日活动等。
1986年,泉州市木偶剧团首次赴日本演出,至今共计21次前往日本、7次前往韩国演出交流,并与“结城座”木偶剧团、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泉州市木偶剧团昨日还受邀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亚洲提线木偶戏剧节”演出。研究洞箫(日本称“尺八”)的日本竹精会和泉州南音乐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已经连续6次应邀到泉州进行演出交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及研究人员也经常应邀到海外举办各种展览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术机构及团体保持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泉州具有举办国际性大型文化活动的丰富经验,已先后成功举办4届闽南文化节、10届国际南音大会唱、1届中国航海日、7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3届国际木偶节、1届国际童声合唱节等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
来泉访问的德国友好城市客人,在观看完精彩的梨园戏演出后,兴奋地登台感谢演员。
当选理由5 公共文化
这项条件要求具有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政府履行主导责任,在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内容和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创新,尊重并体现市民多样文化需求,市民参与热情高、参与能力强,参与渠道畅通,参与方式便捷,参与效果好。
从上至下不遗余力 构建文化网络
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于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推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格局。
泉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达到国家东部示范区创建标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则走在全国前列。
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不少于70小时,文化馆、博物馆不少于55小时,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94小时。
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务工程,每年送万场戏、千场文艺培训辅导、百部数字电影、十个流动图书点下乡。全市全年各级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万场以上。同时打造大众文化活动品牌,中心市区泉州元宵灯会、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欢乐泉州·才艺大比拼”、“府文庙之夏”等活动丰富多彩。
在全国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奖”比赛等全国大赛中,我市共获得32枚奖牌,获奖数排在全省之首。
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全市社会力量举办市场文化演出等文化活动2000多场。全市活跃着近700个业余文艺社团,集聚了2万多名业余文艺骨干,其中有南音社团233个,民间职业剧团131个,覆盖老、中、青各年龄层次。
在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芳财正手把手教学员制作船模。
当选理由6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要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护体系和机制较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健全,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馆,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实践卓有成效,有体现地方特色的典型案例,当地民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程度较好。
保护培养传承 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泉州全市现有各级非遗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级31项、省级76项、市级134项、县级324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
泉州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个(南音、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个(泉州木偶戏领衔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这是我国首个入选该名册的项目。
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以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重点,并构建四级闽南文化保护网络。通过制定《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泉州较早开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认定工作,给予传承人相应的荣誉与地位;通过大中专院校开设专业课程,培养综合性艺术人才,并实施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节日和各种有利契机,由政府部门举办各种民俗活动。
泉州于2007年9月成立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暨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10年5月制定实施《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全力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在泉州的友好城市土耳其梅尔辛市,泉州访问团赠送的木偶引起了该市音乐节艺术总监的极大兴趣,木偶也成为代表泉州形象的国际面孔。
各方声音
实至名归 价值无限
进一步点燃创业激情
□许连捷 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工商联主席、恒安国际首席执行官
“东亚文化之都”的称号落户泉州是所有泉州人的骄傲,当然也是所有在海内外经商的泉州商人的骄傲。下南洋、创品牌、拓海外,传出去引进来,泉州商人一直都在为故乡文化的传承与交融做着贡献。此番成为国内惟一荣获“东亚文化之都”称号的城市,是对坚持传统与兼容并包的泉州文化性格的再度肯定。
可以预见这座光明之城今后将愈发具有吸引全球目光的魅力。这样的魅力对于在外经商的泉州人而言就更显珍贵了。千好万好不如自己的家乡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泉商踏上了回乡创业的道路,“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加分,必将进一步点燃他们回乡投资“二次创业”的激情。
独有优势再次发力
□林育毅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
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有助于更好地打造历史名城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对外交流,带动旅游及经济等方面发展。
泉州此次入选有着诸多方面的优势。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东方第一大港”,与当时的韩国、日本等国家贸易交流密切,泉州的各种文化通过繁荣的海上贸易传播到这些国家。
一千多年来,泉州在中、日、韩文化经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近年来,泉州在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因此,与苏州、杭州等城市相比,泉州凭着独有的优势在本次“东亚文化之都”的角逐中获胜。
花落咱厝实至名归
□王建设 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
刚刚听到这一消息,我们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泉州入选“东亚文化之都”可谓实至名归,美名远扬,值得庆贺!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从有形物质文化,到无形的精神文化,在海内外都具备深厚的影响力。“东亚文化之都”这一称号,将成为泉州又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确实鼓舞人心!这直接体现一种爱拼敢赢的精神,体现了从政府到百姓多年来努力的结果。
泉州之所以能够在与西安、苏州、杭州等城市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正是因为有着与众不同的城市魅力。今后,泉州应当更加注重名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才不会有愧于这一难能可贵的美誉。
让创意融入传统文化
□张澍楠 领SHOW天地广告文创园区负责人
当听到泉州获评“东亚文化之都”的消息时,作为市民我非常高兴;作为泉州文化产业从业者,我非常自豪。
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花落泉州,可谓实至名归。在我的心目中,泉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历史文化至今保留完好,走在大街小巷,一不小心就能和历史文化撞个满怀。可以这么说,泉州的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延续性完好,点点滴滴浓缩起来都是精华。
作为泉州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我们发现把创意和文化相结合,在巩固和传承泉州文化上效果奇佳。近年来,泉州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运用科技技术多元化地推广传播泉州闽南文化。比如用漫画形式传播文化,再将漫画产业化;比如在食品行业中,在包装设计上更多地体现泉州元素,通过泉州500家知名企业的产品,把泉州的美与好带出去,让闽南文化传播更具渗透性。
接下来,我们也将致力于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辐射面,通过把相对静态的传统文化实体化、动态化,通过行之有效的、务实的推广,以现代的形式,使文化传播和传承更有力道、更有渗透性。
泉州文化价值无可比拟
□张锡坤 泉州市旅游局局长
泉州入选“东亚文化之都”,本身已经证明泉州这座城市拥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无可比拟,说明泉州的文化价值得到国内外的认可。由于“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是由中日韩三个国家主办,因此“东亚文化之都”花落泉州后,对提升泉州城市的知名度大有裨益。
近年来泉州各界在深入挖掘、提升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上下了很多功夫,泉州的旅游部门也做了很多工作,此次入选,对泉州而言是一个新的历史契机。
首先,在国内,泉州的知名度将大幅提升;其次,在中日韩三国甚至世界上更多国家,泉州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将与日俱增;第三,城市的宣传需要合适的载体,此次入选就是个非常好的时机,建议政府进一步主导,争取在中央媒体多加宣传泉州的基础上,在亚洲甚至世界上传播推广泉州文化,泉州市旅游主管部门也将引导全民参与,提升市民保护宣传推广泉州文化的意识。
入选“东亚文化之都”能激起泉州人爱乡的热情,下一步泉州市旅游主管部门会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旅游业界的行规,把泉州文化向日韩、向世界上更多国家和地区推广。
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好保护
□陈瑞统 泉州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泉州是无愧于“东亚文化之都”这一美誉的,理由有四个:
一是与其他几个城市相比,泉州拥有的历史文化具备较大的影响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代泉州就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保持着经济贸易往来,文化联系频繁,这是泉州的一个强项。
其次,泉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为其他国家带去了物质财富,也带去精神财富,包括茶叶、瓷器、丝绸以及航海技术。泉州对世界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 这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
第三,泉州古城本身历史积淀深厚,海丝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闽台文化并存,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别的城市所不具备的,以泉州为代表的闽南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全世界。
最后,泉州这座城市具有包容性,能够海纳百川,泉州文化影响别的国家,而外面的文化也能传播到这里来。正是这种独特魅力,才能让泉州顺利获得“东亚文化之都”这一殊荣。今后,这也将成为泉州又一个重要文化品牌,将激励人们更好地保护当地传统文化遗存。
文化和经济“携手并进”
□洪肇设 柒牌集团董事长
“听到泉州成为中国惟一入选‘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我作为泉州人,感到非常自豪。”柒牌集团董事长洪肇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泉州的入选,一方面说明泉州文化底蕴深厚,另一方面对于泉州今后进一步扩大开放、走向世界,创新城市文化有推动的作用。
洪肇设表示,作为一家一直致力于推进“非遗”保护的服装企业,柒牌也期待通过这样的评选,使得泉州更多的文化得到保护,泉州今后能够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保护是一项新的工作,企业在社会大众中要起一个带头作用,保护文化也是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他说,服装企业只有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服饰的传承和保护,才能够强化自身与文明、艺术的联结,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期待泉州获选之后,更多的闽南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能够和泉州丰富的产业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一起助推泉州文化更进一步发展。”
■网友声音
@super倾城君:壮哉大泉州!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在泉州的好命鸦子:从西安、苏州、杭州等名城中脱颖而出不容易啊。
@闽南石头哥:泉州保存着中国最纯粹的民俗跟文化,这里处处是文化活化石。
@Simonn_Ng:泉州文化不差的,闽南文化的始祖,台湾的闽南文化大部分来自泉州。
@平兄旺旺:祝贺泉州成为本届“东亚文化之都”唯一中国当选城市。闽南文化原乡,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东南明珠,冠立东亚。
@九月橄榄香:泉州还有众多招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鞋都”“世界夹克之都”“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建材之乡”“中国石雕之乡”“工艺陶瓷之乡”“芦柑之乡”“乌龙茶之乡”……
@安之若素:不是优秀的旅游城市,不是一线的繁华都市,但我就喜欢。
@丁佳小穎:我从古城泉州来,我是土生土长的泉州娃,我骄傲!
@林小嗲想要锁住时光:过往的文化沉淀给了老城底色和底蕴,新时期咱泉州人更要努力让老城“借底生花”。
@闽商策划:群雄逐鹿,在中华大地第一次决出代表中国的“东亚文化之都”,这是对泉州文化、地位、影响力的高度肯定!在城市竞争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出去,主动参与竞争,做好自己!
□早报记者 张文璟 张素萍 王宇静 郭华萍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报道>>>
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 中国唯一获此殊荣城市
东南网8月2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会议26日在国家博物馆举行,泉州斩获殊荣:以88.92分从我国10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共同成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也是中国唯一当选的城市。
“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三国在文化领域共同推进务实合作,重点打造的东亚区域文化合作品牌活动。泉州作为当选城市,将在明年以“东亚文化之都”的名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丁伟、评审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以及首届“东亚文化之都”10个入围城市苏州、杭州、黄山、泉州、青岛、济宁、武汉、桂林、西安、咸阳市代表团等共150余人出席会议。
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申报工作主要面向地级市,允许副省级城市参加。申报工作于4月底截止,6月上旬通过专家委员会评选,评选结果最终于昨天正式宣布。
昨天下午,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在评审现场亲自阐述泉州文化内涵,长达10多分钟。内容包括泉州人引以为豪的海外交通史、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本报记者连线在北京参加评审活动的泉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负责人介绍,昨天的评审成员由国内著名高校专家担任,采用现场打分并亮分的方式,最终泉州市以88.92分成为十个入选城市之首。
据悉,在9月下旬韩国举办的“第5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三国文化部长将为当选城市正式授牌。国内媒体报道,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通过“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向世界展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崭新面貌,对推动国内城市文化建设、亚洲区域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此前参与竞争“东亚文化之都”评选的,全国共有12个省(区、市)的19个城市,后来评选出10个入围城市,分别是福建省泉州市,山东省青岛市、济宁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湖北省武汉市,安徽省黄山市和广西桂林市。
□要闻小百科
“东亚文化之都”
“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源于2012年5月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在上海举行的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会议上签署了《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海行动计划(2012年至2014年)》。
根据这份计划,中、韩、日三方将分别成立“东亚文化之都”专门委员会,负责活动规则制定、举办城市的推荐和评选、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以及有关具体实施工作,并保持密切沟通和协作。三方将于2013年在韩国召开的第五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对各国推荐的候选城市进行讨论和协商,选出一国一城即三个城市的“2014东亚文化之都”,2015年至2017年则是每年由三国共同推选一个城市。
三方将通过组派和鼓励本国优秀艺术家、演出团组和展览项目等方式积极参与和配合彼此举办的“东亚文化之都”活动,以便三国人民享受异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进一步提升举办城市的文化底蕴、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加深三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七嘴八舌说泉州
@网友:不论历史曾达到的高度还是目前文化的存留,泉州都名副其实。
@寒山风:不出所料!历史上,泉州确实是中国与东亚联系最为密切、最为广泛的城市。
@华大王建设:花落咱家!实至名归,美名远扬!
@深藍_Still: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泉州的最大优势
">“东亚文化之都”由中日韩三国在文化领域联合主办,活动旨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本着“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精神,突出“共生·创新·和谐”的共识,推动东亚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人民的认同与共享。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与日本、韩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因缘。同时,泉州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聚集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优美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物古迹,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都展示了泉州市较其他城市在东亚文化交流中独特的优势。
据悉,根据首届评选工作方案达成的共识,中日韩将于2013年各自评选出一国一市即3个城市共同当选“2014东亚文化之都”。也就是说,泉州市将与其他9座城市角逐最后殊荣。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终审评选将于8月下旬在北京举行,当选城市将在2014年一年内,以“东亚文化之都”名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带动城市和市民更积极地参与东亚区域文化合作,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激发城市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