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 热词 >> 世界闽南文化节

东南网-海峡导报5月14日讯(记者 郭冰德 文/图)2013年世界闽南文化节6月16日至19日将在泉州市举办。昨日,导报记者获悉,自布展工作启动以来,4个文物征集小组分别赴厦门、漳州、潮州等地征集文物共计200多件。

其中,在厦门征集到两件与孙中山的女婿戴恩赛有关的文物:一件是国民政府任命戴恩赛为财政部厦门海关监督一职时,泉州中国银行寄给戴恩赛的信件;一件是当时的立法院秘书处曾先生寄到澳门沙岗,给戴恩赛的信件。孙中山女婿曾任厦门海关监督

据了解,上述两件文物是征集组从厦门一名收藏家手中征集到的。信封保存得非常完整,一个信封上用毛笔手书“鼓浪屿厦门关监督署 戴监督 勋启”,落款为红色印刷体“泉州中国银行缄寄”。

另一个牛皮纸信封上更具体地写有收件人为“戴恩赛先生夫人”,左上方的“中华民国邮政”邮票盖的印戳显示寄出地为上海,只可惜里面的信件已经遗失。

戴恩赛是中国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1918年回国后,任广东军政府外交部秘书、政治组组长。1921年任梧州市市长,就在这一年,他与孙中山次女孙婉结婚。

据相关史料记载,孙婉的母亲在他俩婚前就提出,两人结婚后一定要长居澳门。这也为当时的立法院秘书处曾先生寄到澳门沙岗戴恩赛收的信件找到了出处。


而1933年,戴恩赛结束巴西公使的使命与孙婉回到祖国。1936年,他被任命为财政部厦门海关监督。“泉州中国银行寄给戴监督的信件,表明戴恩赛曾与‘泉州中国银行’有工作等方面的往来。”征集文物的何振良如此表示。

据史料记载,“泉州中国银行”创建于1916年,原址在泉州市区顺济桥北中山南路,被人称呼为“新桥头”的地方。而中国银行的创立恰好与孙中山有关。1912年2月,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中国银行正式成立。从潮汕征集到50多件文物

此外,潮汕文化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征集组从潮州瓷器研究专家李炳炎处征集到50多件文物。

这些文物包括脸盆架、清末金漆木雕公婆龛等锡器、木雕、刺绣工艺品;观音像、茶具等瓷器;《潮声15音》等戏曲文化藏品以及潮州的侨批和用来展示侨批的信局匾额等。

其中,瓷器文物占了很大一部分,有典型的带褐彩的观音佛像,经过鉴定年代在明代,甚至可追溯到宋,也有元代铭文小碟等。

负责征集文物的陈建中认为,这批文物具有典型的地方民俗特色,带有大闽南区域的共性,对研究、展示、保护潮汕文化的内涵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
东南网5月14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以“弘扬闽南文化,增进合作交流”为主题的2013年世界闽南文化节,将于6月16日至19日在泉州市举办。文化节将设13个活动项目,从各方面向世界展示闽南文化。

文化节的13项活动项目分别为:一、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暨《闽南风.四海情》文艺晚会;二、第二届世界泉州同乡恳亲大会暨泉州市海外交流协会成立大会;三、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揭牌仪式;四、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闽南文化研究中心;五、闽南文化论坛;六、世界华文媒体闽南文化泉州行;七、南少林武术系列活动;八、第十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九、精品剧目展演;十、招商推介洽谈会;十一、第七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十二、“魅力瓷都”大型瓷艺展;十三、参观考察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示范园区)。

其中,文艺晚会共有8个节目,分为上下两部分,节目将展示南音、梨园戏、木偶戏、南少林武术等闽南特色艺术及民俗风情。而目前,位于泉州博物馆的“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主体框架已逐渐形成,届时,展示馆将首次采用3D多媒体技术展示从厦门、漳州、潮州及海外各地征集到的数百件文物。

">

11日,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志愿者招募正式启动。当日泉州市就有200多名青年报名文化节活动的接待、引导、翻译等志愿服务。图为昨日下午,在市区青少年宫内,几名高校学生正在招募点参加面试。

(张九强 摄)

">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区,拥有众多文化瑰宝。(资料图片 吴寿民/摄)

备受瞩目的泉州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闽南风 四海情》文艺晚会目前已基本完成初排,各个节目正进一步完善提升。这场晚会将于下个月中旬在泉州海峡体育馆上演。

昨日,记者采访了晚会总导演、泉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蔡湘江,为广大读者揭秘这场晚会的亮点。

□本报记者 陈智勇


闽南风

展示闽南文化精华

“这场晚会以‘弘扬闽南文化,增进交流合作’为主题,处处闪现闽南文化的精华。”蔡湘江说,开幕式文艺演出以最具闽南文化代表特色的“三南”——南音、南戏、南少林,还有“世遗”木偶以及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俗节庆为主要素材,进行现代舞台艺术全新演绎。

整场晚会分为“序:闽南风,四海情”、“上篇:千古艺,存世遗”、“下篇:闽南情,闽南人”和“尾声:闽南文化,源远流长”等四个部分,主要突出三个层次的闽南文化。“序”体现闽南文化属于世界,盛世闽南迎四海;“上、下篇”重在让观众充分领略闽南文化精华,弘扬闽南人精神;“尾声”则侧重展示闽南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这场晚会的舞美也十分抢眼,以传统南建筑、花灯及现代新科技LED设计舞台舞美,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在演出过程中,还根据节目需要设计相应视频画面,提升节目的表现力。

千古艺

三梅花奖得主同台斗艳

“上篇:千古艺,存世遗”是晚会的核心部分,由南音舞蹈《千年古乐唱乡音》、戏曲歌舞《花团锦簇梨园春》、偶舞《世界奇葩木偶情》等节目组成,全面展示泉州作为闽南文化核心区和富集区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

“众梅花争奇斗艳,戏曲舞台百花盛开。”蔡湘江说,为展示闽南戏曲最新发展成果,在戏曲歌舞《花团锦簇梨园春》节目中,特别邀请了三位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得主同台演出,其中“二度梅”得主曾静萍表演梨园戏,梅花奖得主陈娟娟表演高甲戏,同时还将邀请厦门歌仔戏梅花奖得主苏燕蓉同台演出。

在这一篇章中,曾在北京奥运会上亮相的泉州提线木偶戏“四将开台”也将上演。

闽南情

彰显闽南人性格精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面向大海,千年开放的闽南,造就了闽南人拼搏、坚定、热情、豪放的性格。“下篇:闽南情,闽南人”是整场晚会的高潮,充分彰显闽南人的性格和精神。

“‘站着像东西塔,躺下像洛阳桥’,这是世界闽南人形象的写照。”蔡湘江说,诸如平常百姓家的“拳头烧酒曲”,石狮蚶江的“海上泼水”,无不映射出闽南人特有的精神气质。这一篇章由民俗舞蹈《海上泼水节》、武术传奇《泉南处处少林风》、舞蹈《世界闽南展风采》等节目组成。

整场晚会约一个小时,最后恢宏激昂的《刺桐花礼赞》舞蹈将晚会推向高潮。


相关链接

高甲戏讽刺喜剧《连升三级》剧照(组图)


















  


">

泉州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为充分展示闽南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推动闽南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泉州将于6月16日至19日举行主题为“弘扬闽南文化,增进合作交流”的2013年世界闽南文化节。

记者获悉,本次文化节特别准备了十三道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大餐”,向全世界推介闽南特色文化。目前,各项活动准备情况如何?活动将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连日来,记者采访部分活动承办方,采撷活动亮点,带您提前感受世界闽南文化的绚丽多彩。


文艺晚会展多元闽南文化

推荐指数:★★★★★

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暨《闽南风·四海情》文艺晚会将打响世界闽南文化节的第一炮,也是整个文化节的重头戏,目前,晚会正在紧张地排练中。晚会分上下两部分,8个节目,包括:《盛世闽南迎四海》、《千年古乐唱乡音》、《花团锦簇梨园春》、《世界奇葩木偶情》、《海上泼水节》、《泉南处处少林风》、《世界闽南展风采》以及合唱、舞蹈《闽南文化源源流长》,分别展现南音、南戏、南少林以及各种闽南民俗节庆,展示世界闽南文化的多元和包融。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民俗舞蹈《海上泼水节》将是整台晚会舞蹈性比较强的一个节目,由90名演员同台表演,场面热烈欢腾,表现的是海峡两岸即石狮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节目以舞蹈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还结合了杂技等可看性较强的艺术表演形式,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届时,女演员们将手持水瓢,互相泼水,以表示洗去污秽,带来了吉祥和祝福;男演员们则表现出闽台龙舟对舞的场面。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高压水枪也将上场助阵,以使整个泼水的场面别样壮观。


上百件珍贵文物进驻泉州博物馆

推荐指数:★★★★

对闽南各类文物感兴趣的市民们注意了!今年6月,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将落户泉州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展示中心已经进入布馆阶段,各征集小组征集来了几百件文物。

在这些文物中,有民间的宗教信仰娘娘、法主公、妈祖、泗洲佛等佛像;有用于祭祀的烛台、关帝庙巡境等仪式使用的手鼓等宗教用品;有架起闽南与南洋两地亲人思念的族谱箱和侨批等传家宝物;有脸盆架、清末金漆木雕公婆龛等锡器、木雕、刺绣工艺品,展示着浓厚的民间民俗文化;有观音像、茶具等瓷器,体现闽南技术高超的瓷文化;有《潮声十五音》 等古老的剧本,凸显着戏曲文化;有潮州的侨批、信局匾额等实物,向世人呈现闽南悠久的海外移民文化。

泉州博物馆陈馆长介绍,这些文物是从元代到民国各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用品,而且件件文物都与闽南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记者 洪亚男 文/图)


闽台对渡将设常态化泼水项目

推荐指数:★★★★★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石狮与台湾文化双向交流更加紧密,而每年的对渡节则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高潮。今年,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将迎来“七周岁”,将通过有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的系列活动,再次展示“闽台对渡”的文化风采和博大精深,目前各项准备活动正在紧张进行中。

“除了水上捉鸭、攻炮城等传统项目外,今年我们将增设一个常态化泼水项目。”第七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筹备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些在泼水节上意犹未尽的市民,就可选择继续在常态化泼水场地过足泼水瘾。而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常态化泼水项目将成为蚶江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届中华灯谜艺术节也将在今年对渡节期间,拉开帷幕。据市灯谜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中华灯谜艺术节将首次组织巾帼灯谜团体赛以及向各地市级以上非遗(灯谜项目)所在地邀请谜友参加谜赛。

(记者 林富榕 李荣鑫)

">

金丝刺绣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5月7日讯(记者 吴月芳 谢向明 文/图) 潮州方言系出闽南,以潮州窑、潮州功夫茶、潮绣等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昨天上午,约60件潮州征集来的文物收入“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囊中,共同鉴证闽南文化的广泛传播。

闽南文化展示中心设在泉州市博物馆内,这个月开始布馆。目前,这里已经搜集到海内外闽南文化实物数百件,涉及闽南方言、宗教信仰、手工制作、侨批实物等。

昨天入囊的60件文物,年代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包括潮州窑陶瓷、潮绣、锡器,反映潮州方言与闽南方言关系的书籍《潮声十五音》,以及大量侨批。这些藏品,很多从潮州窑私人博物馆馆主李炳炎处获得,李炳炎也专门挑选6件赠送给闽南文化展示中心。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认为,这次征集到的潮州文物,完整地反映了潮州人的生活习俗及工艺水平。公婆龛、功夫茶器具及陶瓷等实物,讲述了潮州与闽南地区文化的共同元素,见证了闽南各地文化的普遍性。


烹茶用的潮州风炉(左)和孟臣紫砂壶

最风雅

烹茶四宝

乌龙茶的传统茶具“烹茶四宝”是“孟臣罐,若琛瓯,玉书煨,红泥烘炉”。昨天,有几件正好能组成系列展品的潮州茶文化器物,引起了陈建中的兴趣:烹茶用的潮州风炉,一枚底部有“孟臣”字样的紫砂壶,陶瓷和锡制作的大小不一的茶壶,铜制的茶叶罐子、青花茶洗、茶盘等。

孟臣罐是泡茶的茶壶,正宗的孟臣罐是宜兴紫砂制小茶壶;若琛瓯也可叫若琛杯,是一种薄瓷小杯,杯薄如纸;玉书煨是煮水的壶,为扁形薄瓷壶,只可容纳从汤杯只泡好一次的茶所需的水量;红泥烘炉是传统的煮水用的炭炉,需选取粤东优质高岭土烧制。


雕工精美的公婆龛

最细腻

木雕及潮绣

雕刻细腻的公婆龛,用于放置祖先牌位和照片;油漆剥落的“金镒芳”木质匾额,是清末潮州著名的信局名号,可与侨批中的印戳互相印证。从潮州淘来的藏品中不仅有木质的物品,也有柔软的潮绣抽丝制品。

潮汕抽纱源于历史悠久的潮州刺绣,而潮绣与广州刺绣又合称为粤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约在清光绪年间,一个女传教士,发现潮绣的优美精巧针法,深为赞赏。于是,她从国外带来一批抽纱图案和样品,用潮州出产的夏布,交给她所联系的群众加工,这便是潮汕抽纱的起源。


最古老

观音坐像

这批潮州文物中年代最久的,是一尊观音坐像,它高发冠,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掌心朝上,做布施印,叠坐在莲花座上。唐宏杰预计,它是明清甚至更早时期的作品。

潮州窑是我国长盛不衰的民用窑址之一,宋代以来就大量出产青白瓷,在清末民国都还大量外销。唐主任介绍,潮州窑的一大特点是瓷器中人物的头发或眉眼用褐彩描绘。


最八卦

公鸡碗、盘

前不久微博盛赞TVB的道具神器“公鸡碗”,它穿越了15部TVB剧,还获评“星爷御用龙套”,一跃成为周星驰的“吉祥物”。昨天,在馆藏中出现了一个“公鸡碗”和“公鸡盘”,上面都画着绿色的芭蕉叶、鲜艳的大公鸡和牡丹,吸引众人目光。

负责潮汕组征集文物的泉州市文物研究中心主任唐宏杰说,鸡与“吉”谐音,牡丹又象征着富贵。陈建中介绍,在闽南的农村地区,以前也有画着公鸡的类似餐具出现,算得上是闽南与潮汕地区文化的共同之处。


相关报道>>>

展示闽南文化 潮汕文物也有份

被网友们封为TVB“道具神器”的鸡公碗,寓意吉祥富贵添丁。

□早报记者 张素萍 实习生 刘达 文/图

泉州又征集到一批蕴涵闽南文化的文物!

昨日,一批数量近60件的闽南文化文物抵达泉州市博物馆内,其中包括被网友誉为TVB“道具神器”的鸡公碗、珍贵锡质茶壶、妈祖“寻声救苦”牌匾、明清甚至更早时期的观音佛像。

与以往征集到的文物不同,这批文物来自潮州,主要为从宋代至民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用品,而且件件文物都与闽南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闽南、潮汕两地文化在各个层面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交融,这些文物能完整地反映潮汕地区的闽南文化和生活习俗。

“潮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区域,且颇多潮州人以闽南语为地方方言。”泉州市文物研究中心主任唐宏杰是此次潮汕文物征集组的牵头人,他带领一批成员专程前往潮州,征集能体现闽南文化的文物。

他们在潮州找到被誉为“潮州窑守护者”的李炳炎先生。李炳炎是一位古陶瓷收藏爱好者,在十几年的潮州窑收藏研究生涯中,他收藏了自商、周至汉、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历代潮州陶瓷制品近三千件,还开办了个人博物馆。

“我们收购了一组历代有代表性的闽南文化器物,他捐赠了6件。”唐宏杰说,此次征集了约六十件文物,从古民居建筑构件到吃饭的碗、筷筒,再到潮州绣、油灯,均以生活器具为主。这些文物年代从宋跨越至民国,均为具有代表性的潮汕文物,如宋代莲瓣碗、明清观音佛像,以及潮州窑出产的青白瓷等。

“潮商与闽商一样,是世界上有名的群体,而且他们中颇大部分祖籍来自闽南。与闽南一样,潮州也有深厚的海洋文化,他们的习俗信仰与闽南类似,潮州也有南音、梨园戏,可以说潮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区域。”唐宏杰介绍。


“寻声救苦”牌匾,是妈祖文化的实物呈现。

宝物先睹

TVB道具神器 清末民国鸡公碗

这个印有公鸡的碗和碟,引来颇多围观。碗上印有用红、黑等简单色彩描绘的公鸡、长势旺盛的芭蕉、以及红艳艳的牡丹,粗犷的工艺倒有一种古朴的美感。碗和碟的图案相似,但一个图案印在正面,一个印在背面碗底。

鸡公碗频繁在TVB剧中出镜,包括1983年《射雕英雄传》、《布衣神相》、《蔡锷与小凤仙》等,还出现在星爷的电影里,于是被网友封为TVB“道具神器”。据介绍,鸡公碗寓意起家、富贵、添男丁,其中鸡谐音“家”(闽南语),牡丹寓意富贵,芭蕉是大叶植物,有“兴家成大业”“功名富贵”等吉祥寓意。

唐宏杰说,当地很多饭店都用鸡公碗,征集来的这一双鸡公碗和鸡公碟的年代在清末民国时期,产自潮州窑,彼时潮州瓷大量外销,瓷器图案生活化,且多以鲜艳的颜料印制而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寻声救苦” 共同的妈祖信俗

专家们认为,锡质香炉和“寻声救苦”牌匾,既体现泉州和潮汕共同具有的海洋文化,也反映了两地同样具有多元文化信仰。

锡质香炉不大,上面刻有“玄天上帝”“妈祖”等字,而这些神明在泉州多地均有奉祀。

“你看,这个‘寻声救苦’牌匾,是妈祖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唐宏杰指着一方牌匾说,妈祖是海神,每天寻声救苦救遇到海难的渔民们,是闽南一带奉祀的神明,在潮州发现妈祖文化实物,除了说明潮汕一带的海洋文化深厚外,也体现泉州和潮汕两地共同的宗教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征集来的文物中还有一尊观音瓷像,观音脸部因有褐彩描眉而显得与众不同。专家考证认为,这尊观音像年代在明清甚至更早。


潮汕炉是“烹茶四宝”之一,专门用于烧水烹茶。

潮汕烹茶四宝 小杯小壶泡茶

品茶之人对“烹茶四宝”应该不陌生。此四宝即:潮汕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杯。

令人惊艳的是,此次征集到的文物中就有潮汕炉和孟臣罐。潮汕炉即火炉,专门用来烧水烹茶,炉形像戳筒,通风玲珑,炉火多用杂木硬炭;孟臣罐即江苏宜兴的紫砂壶,以朱红色为贵。

此外,还有一件由锡器制造的茶壶令人关注。这件锡质茶壶呈六角形,底部落有“潮阳义利”老商号的款,壶面上刻有竹、兰、菊花,以及“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等诗句,颇显书法功力。“锡熔点低,古代温酒都用锡器,锡质茶壶说明早在清代,潮汕一带就有悠久的茶文化。”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

据悉,潮州当地有一句谚语“福建人种茶,汕头山喝茶”,清末民国时期,安溪茶商多在潮汕一带经营,当地人称之“福建帮”,潮汕人后来将安溪乌龙茶的泡饮技艺发扬光大,以小杯小壶泡出香浓四溢的功夫茶,由此可见两地之间经济文化的渊源由来已久。


这些文物做啥用 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报道>>>

潮汕征来60余件闽南味文物

征来的瓷器极富闽南味

核心提示

为迎接6月份世界闽南文化节的到来,泉州市文广新局派出征集组,三次前往闽南文化的重要延伸区域广东潮汕征集文物。昨日,记者了解到,从潮汕征集到的60余件极具闽南文化特色的文物,已经全部送至泉州市博物馆。

□记者 黄雅珊 陈小阳 文/图

特色“鸡公碗”寓意“起家”

这批文物里,有一对“鸡公碗”格外显眼。只见这两只碗上随意地用红、墨绿、黑等简单色彩各描绘着一只公鸡,透着一种古朴的美。

潮汕征集组组长、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唐宏杰说,宋明时期,不少闽南人迁居潮汕地区,在那繁衍生息,至今该地区的人说着闽南语,保留了和闽南人一样的生活习俗,使得潮汕地区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延伸区域。“在最初的农耕社会,公鸡一啼,人们日出而作,直到日落而息,所以‘鸡公碗’又叫‘起家碗’,代表发家致富的愿望和积极拼搏的精神。”唐宏杰解释着“鸡公碗”的内涵。


④ 图片来源:东南早报

爱心人士捐赠公婆龛

“闽南地区注重信仰文化,潮汕地区同样也有此特性。”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这次征集来的烛台、锡制香炉等文物为此提供了实物佐证。征集来的文物中,有一件雕刻精细的公婆龛是潮州爱心人士捐赠的。陈建中介绍,公婆龛在闽南地区很常见,是祭祀祖宗专用的柜子,不少人家中都有。这件文物,体现了闽南和潮汕信仰上的相似性。

此外,一尊潮州窑产的模制观音坐像也被征集而来。工艺方面,它用褐彩画眉额眼睛,显得更有特色,其所属年代在明清甚至更早时期。

茶具文物一应俱全

锡制香炉、“孟臣”款茶壶、提梁大茶壶、茶罐、茶床、潮汕蜂炉、烧水壶……征集而来的有关茶文化的文物一应俱全。其中,六角锡制香炉非常精致,上刻画着兰竹菊三种植物,还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等诗句。而潮汕产的蜂炉则与不久前泉州北峰潘山遗址出土的蜂炉碎片同款,考古学者认为,潮汕蜂炉很有可能也是从闽南地区传播过去的。

“安溪功夫茶曾一度受到潮汕地区功夫茶的影响。”陈建中说,广东潮汕地区的许多先民是从闽南地区迁移过去的,他们将祖籍地的喝茶传统也带了过去。由于潮汕地处沿海,气候潮热,人们多食海鲜,所以茶就跟大米一样必不可少,潮汕地区一直是安溪茶叶的主要消费区之一。

来源:泉州晚报

 

">

新入选的11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分布图   (陈惠婉 绘)

【核心提示】

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日益临近之际,国务院近日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又带给泉州人惊喜:泉州共有11处文物入选新一批“国宝”。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批新“国宝”的亮相,也进一步印证泉州作为闽南文化核心区的地位。

与以往的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大多集中于中心城市相比,此次的11处文保单位更具“乡镇”特色,如位于晋江安海的龙山寺、位于南安石井的中宪第、位于南安省新的林氏民居等,都处于乡镇。随着国家级文保单位版图进一步向文化积淀较深厚的乡镇拓展,泉州文物保护工作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

□本报记者 陈智勇 游怡冰/文 陈小阳/图(除署名外)


鲤城区亭店杨氏民居一角

涉台文物占半数以上

此次新入选的“国宝”中,清水岩、龙山寺、中宪第等重要涉台文物的数量占半数以上。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介绍,在此次“国宝”申报的过程中,泉州市突出泉州文物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对一些涉台涉外文物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并积极申报,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这些重要涉台文物升格为“国家级”,将为今后进一步加强两岸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新载体。

譬如,由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后人于清雍正年间兴建的南安石井中宪第就体现出浓厚的两岸情缘。相传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批郑家军留居宝岛垦荒耕田。清朝雍正年间,石井海商郑运锦建船队于台湾开设“勃兴行”,发迹后用银两买到“中宪大夫”官衔时,在台湾采购优质杉木,运回石井兴建中宪第。此次入选,对中宪第的保护与研究意义非凡。


南安五塔岩石塔

保护为主 适度开发

在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的第二天,记者走访了多处“国宝”。

在鲤城区亭店杨氏民居,杨氏后人仍在此居住,庭院深深。据介绍,杨氏民居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富丽堂皇并富有浓厚的闽南民居建筑特色。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灰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手法,精雕细琢大量的珍禽异兽、花鸟游鱼、山水人物、三国故事、博古图案,厅堂壁垛摹刻唐颜真卿、宋苏轼、明张瑞图、清吴鲁等书画家的书法艺术作品。

从市区行车约45分钟,就可以到达位于南安官桥镇竹口村的五塔岩。五塔岩寺宇建筑依山就势,利用上下两个天然石洞,建造龙水禅楼和定光道场,犹如空中楼阁,别有风景。值得一提的是,五塔岩奇洞多,自成天然。《南安县志》也记载到:“灵水岩峰峦耸秀,中多石洞。”现存有五大石洞,虎空洞最大,洞内可容纳多人。

呼吸着远离闹市的新鲜空气,探寻五塔岩的各类石洞,众人无一不惊呼,原来这是一处难得的旅游景点。相信伴随“国宝”名单的出炉,将吸引更多的游客至此。

不过,“保护与开发”,历来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矛盾的议题。出宝阳认为,重保护,往往使得文物“藏在深闺”,而一旦开发,往往又可能会令文物受损。对于泉州的31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乃至其他文物,泉州市都将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并把这些固有的载体搞活,与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相结合,进行适度开发,让更多的人来感受这些国保单位的独特魅力。

据悉,泉州旅游开发与文物资源的结合已有一定的探索。清源山、崇武古城等文物保护单位都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效益。泉州市还充分运用府文庙作为古城核心区地位,常态性地举办拜孔子、送红蛋、传统文化朗诵等活动,把府文庙打造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而此次列入名单的安溪清水岩也成为泉州市重要的旅游胜地。


安溪清水岩

文物安保安防待加强

众所周知,古建筑一旦“人去楼空”之后,因为没人打理,往往残损得更快。此次进入名单的南安市林氏民居、南安中宪第等都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这些建筑的保存现状往往令人担忧,在没有专人管理的情况下,个别地方还出现塌陷。这些建筑都亟待抢救保护。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此次名单公布后,全市国保单位有31处,数量大幅增加,文物类别也更多。对文物保护资金、安保、安防的投入需要及时跟进,特别是现在这种形式下,文物安全形势严峻。文物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抢救保护是第一要务,为此,安防和消防工作一定要及时跟上,以免留下不可挽回的损失。接下来,泉州市各级各部门将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对这些国家级文保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此外,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各级政府应积极制订区域或相应文物的保护规划,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文物保护工作。


泉州11处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本报讯 (记者 游怡冰 陈智勇)近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我市共有11处文保单位名列其中,至此全市“国宝”数量上升为31个。此次我市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占全省五分之一强,入选数量位列全省各设区市首位,也创我市单批数量之最。

据悉,这11处文保单位涉及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类等三个类别,古建筑类占绝大多数。其中,古遗址类1处:晋江市庵山沙丘遗址(商至周);古建筑类8处:南安市五塔岩石塔(宋)、惠安青山宫(明至清)、晋江市安海龙山寺(明至清)、安溪县清水岩寺(清)、鲤城区亭店杨氏民居(清)、南安市林氏民居(清)、南安中宪第(清)、安溪县李光地宅和祠(清)等;石窟寺及石刻类2处:晋江市西资寺石佛造像(宋)、晋江市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宋、明)。

此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布,是对全市文物保护工作成效的肯定,将进一步印证泉州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地位,同时对我市闽南文化生态实验区建设将有极大促进作用。

">

《走近泉州》德文版封面

本报讯(记者谢曦)公元前已出现在罗马帝国和印度的神奇中国丝绸,如何引起西方人长时间梦幻般的猜测和狂热追求,这一珍贵的商品又是如何沿着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运往阿拉伯海、波斯湾和地中海,并风靡世界?今年6月中旬,德国学者恩勒特教授所著的《走近泉州》中译本即将面世,热爱泉州历史文化的朋友,或许可以从中一探究竟。

记者近日获悉,在泉州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走近泉州》中译本将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期间首发。泉州广播电视台作为该书出版工作的具体承办方,联合泉州晚报社图书编辑出版中心负责编辑事宜,两大主流媒体强强联手打造文化精品,以此向世界闽南文化节献礼。

该书德文版原著的作者恩勒特教授是德国莱法州州长国际关系事务代表、德国有名的汉学家,曾为泉州与德国莱法州诺伊施塔特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作出积极贡献。几年前,为增进诺市人民对泉州的了解,诺市政府特委托恩勒特教授著书介绍泉州。他遍寻欧洲和美国的相关文献资料,终于将有关泉州历史的记载整理成书,并授权泉州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将该书译成中文并出版。


插画《东西塔》

  “一位外国学者,都能如此用心写成一本解读泉州的专著,主流媒体作为传统文化的推手,更加责无旁贷。我们希望以这本书的出版为契机,发挥媒体的平台作用,凝聚各方力量,争取更多支持,推动闽南文化保护和传承,使更多的人认识泉州、了解泉州,让泉州的城市品牌走向世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走近泉州》中译本是泉州广播电视台文化系列丛书的组成部分,该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前期通过微博宣传发动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数家出版社拿出版式设计方案参与竞争,最终,该书的编辑工作花落泉州晚报社图书编辑出版中心,成为其成立后的首部作品。该书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印数量为5000册,是泉州两大主流媒体携手推广闽南文化、擦亮城市品牌的全新力作。

  据介绍,德文版《走近泉州》并非纯粹的泉州历史的孤立描写,而是以一个相对宏大的叙事框架,采用两条并行的叙述脉络,将泉州放在世界历史的场景中进行叙述,通过场景的不断切换,使一个个东西方的故事穿插其中,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并构成该书最大的特色。为了最大程度地体现该书原著的面貌,中译本采取直译的方式,在编辑的过程中力求保留“原汁原味”。值得一提的是,应恩勒特教授的盛情邀约,泉州著名画家彭传芳先生无偿为德文版《走近泉州》创作了全部素描插画,插画融入老君岩、东西塔等鲜明的泉州元素,留下了“中西合璧”的一段佳话。如今,这些素描插画也将重现在该书的中译本中,读者可以从中领略泉州名胜古迹的别样风采。


插画《草庵》


插画《洛阳桥》


插画《老君岩》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