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 热词 >> 世界闽南文化节

昨晚,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暨《闽南风 四海情》文艺晚会进行正式彩排。省老领导何少川、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市领导黄少萍、郑新聪、翁祖根、陈庆宗等观看彩排并提出指导意见。(郑意凡/文 张九强/图)

本报讯(记者 孙灿芬)第五届海峡论坛泉州系列活动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将于16日盛大启幕。昨日,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带队检查活动筹备情况和安全保障工作安排,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快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完善提升各项工作,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圆满成功。

泉州市领导许昆贞、陈庆宗、陈荣洲、周真平、林锐参加检查。

第五届海峡论坛泉州系列活动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包括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台湾特色庙会、台湾云林县推介会、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四大活动。其中,作为活动重头戏的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包含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暨《闽南风 四海情》文艺晚会、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开展仪式、闽南文化论坛等13个项目。目前,所有活动前期筹备工作已接近尾声,进入开幕倒计时。

黄少萍一行先后来到泉州酒店、泉州影剧院、锦绣庄民间艺术园、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侨乡体育馆、泉州迎宾馆、海峡体育中心等活动举办场所和接待酒店,逐一听取筹备情况及安保工作汇报,实地察看场所布置和设施设备运行。消防通道能不能保持时刻畅通?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是由专人负责?车辆每日安全检查制度有没有建立?保供电应急预案要不要提前演练?各项设施设备是不是已经检修和更换?安全保障工作有没有实现全覆盖?……每到一地,黄少萍都详细询问事关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各项工作进展,并进一步提出整改完善的建议和意见。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石。黄少萍强调,第五届海峡论坛泉州系列活动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既要充分发动、广泛参与,尽展闽南文化风采,努力办成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又要立足防范、确保安全,落实落实再落实、过细过细再过细,切实做到各项安全工作全覆盖、无盲点。她要求,公安、消防、卫生、交通、文体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业务指导、狠抓工作规范,有效推动各项整改提升工作落到实处;鲤城区和丰泽区要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协作,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各活动场所和接待酒店要积极对接、主动作为,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齐心协力推动第五届海峡论坛泉州系列活动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安全有序、出色出彩,让市民来宾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明天起至19日—— 泉台小吃锦绣庄“摆擂”

两地特色演出让人吃得尽兴逛得开心

□本报记者 孙灿芬 谢曦 王丽虹

第五届海峡论坛泉州系列活动之一,台湾特色庙会将于明日正式“开张迎客”。来自泉台两地的风味小吃,将在咱厝门口“摆擂”,各位食客老饕们,一定要记得带着你们的好胃口去品美食,做裁判哦!

百道美食等你来尝

据负责该项活动的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台湾特色庙会于6月15日至19日在锦绣庄民间艺术园举行,共设96个国际标准展位,其中两岸风味美食展位50个,海峡特色伴手礼展位30个,泉台旅游资源展位16个。截至昨晚,展位搭建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从明天开始,每天11:00-22:00,长达11个小时的开展时间内,泉州、台南、澎湖三城百样地道小吃等你来。届时,两岸美食从业者将现场制作,为市民游客奉上十足新鲜的闽台美食。

特色演出好戏连台

处处闪耀的闽南文化元素也将成为此次台湾特色庙会的亮点。庙会邀请了泉台两地的专业演出团队,轮番上演南音、提线木偶、金光布袋戏、电音三太子等传统地方戏曲,每天3场,每场一个半小时,力求让市民吃得尽兴、逛得开心。

据了解,明天台湾知名的诸罗山木偶剧团将表演金光布袋戏。金光布袋戏发源于闽南地区,但经过在台湾数百年的发展演变,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木偶的尺寸变大了,造型也日新月异,表演时更加入了声光电甚至3D效果,已经与传统的布袋戏有所区别。6月15日-17日晚上,每晚8点开始,台湾该木偶剧团都将现场表演,而18-19日晚上将上演泉州木偶戏。

晚上好戏连连,白天也不能冷场。据了解,15-19日期间,每天早上11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都将上演约一个小时的拼盘表演,届时广大游客和市民可以欣赏到布袋戏、木偶戏、南音、拍胸舞、火鼎公婆、电音三太子等民俗表演。


相关链接

百多种两岸小吃看透透

民以食为天。吃是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那么台湾庙会,这一百多种小吃到底有哪些呢?如果说数字是笼统的,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每一道小吃名的巡礼,来先作一次想象中的大快朵颐吧!

台湾小吃

肉食海鲜类——

大肠蚵仔面线、综合丸汤、虱目鱼丸汤、巨无霸章鱼、巨无霸章鱼脚、大肠包小肠、一口肠、热狗、爆浆鱼丸、五香肉卷、深海帝王蟹、安平蚵仔煎、沙茶鱿鱼、烤虾、羊排烧、台湾蚵仔煎、碳烤甜不辣、烤花枝丸、烤肉串、奶油炸螃蟹、烤生蚝、烤龙虾、蟹黄虾球、深海大鱿鱼、肉圆(清蒸)、虱目鱼丸、鲨鱼丸、彰化肉丸、煎虱目鱼肚

糕饼面点类——

台湾土凤梨酥、手工粉圆、蟹黄汤包、担仔面、小笼包、小叮口当铜锣烧、新竹炒米粉

流食甜品类——

咖啡、麝香猫咖啡、雪花冰、明珠冬瓜茶、台湾水果切盘、综合水果汁、油炸冰淇淋、 冰淇淋雪糕、春卷冰淇淋、可丽饼、水晶冬瓜爱玉、现榨金桔柠檬汁、荔枝汁、芒果冰、芒果汁、木瓜牛奶、酸梅汤

其他——

泡菜臭豆腐

泉州本土小吃

肉食海鲜类——

水丸汤、鸡卷、排骨饭、猪脚汤、正宗安海土笋冻、纯肉香肠、猪血汤、鱼卷、马鲛羹、香酥鱼签、牛肉羹、牛肉丸、烤培根卷、大肠包小肠、羊肉串、卤鸡爪、卤鸭爪、卤鸭翅、卤猪脚、苦螺羹

糕饼面点类——

芋饼、蒜蓉枝、麻粩、麻团(麻糬)、糯米糍、鼠壳龟、八宝靓芋泥、海龙糕、泉港浮粿、梅兰口酥

流食甜品类——

元宵圆、姜糖小汤圆、花生汤、冰糖银耳汤、芒果爽、石花膏、四果汤、过饥草汤、炕蛋汤、沙拉金丝球、冰镇沙律角、花生冰淇淋卷

其他——

面线糊、肉粽、大肠糯米、蛋黄粽、黑米粽、湖头米粉、芋包、咸笋包


“泉州文化人访谈” 栏目启动

本报讯(记者 陈智勇)作为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的献礼宣传项目之一,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泉州晚报社、泉州农商银行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泉州文化人访谈”栏目今日正式启动。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其中李贽和郑成功位列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83位历史文化名人之列(我省仅四位名人位列其中)。当代,泉州人“敢拼会赢”的精神已经跃升为福建精神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在海内外泉州文化人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涌现出了蔡国强、余光中、万维生、王仁杰等一大批饮誉海内外的知名人士,他们在继承和弘扬优秀闽南文化的同时,还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闽南文化的内涵。

即日起,本社将在《泉州晚报》文体版开辟“泉州文化人访谈”栏目,栏目将坚持权威性与多样性并重,对海内外泉州文化名人和文化战线上代表性人物进行一次尽可能全面的梳理和展示,力争通过他们成功的故事、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立足各自领域所阐发的独到文化见解,给泉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带来新的经验和启示,促进泉州文化强市的建设。

“泉州文化人访谈”的开辟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泉州农商银行冠名本栏目,泉州桑莲居艺术馆和仁海艺术馆等参与协办。(今日首期:蔡国强:泉州给予自己灵感和开放精神)

大师作品展风姿 德化将办“魅力瓷都”展

本报讯(记者 叶舒雯)17日,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德化“魅力瓷都”瓷艺展将在德化陶瓷博物馆开展,届时,您可前往一睹苏清河大师的作品风姿。

“魅力瓷都”瓷艺展展览活动中,陶瓷博物馆瓷艺历史展确定为苏清河大师作品展,将展出大师陶瓷作品200多件,根据苏清河大师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四个创作阶段为背景进行展品布置。苏清河大师一生为人们留下了诸多经典作品,《人民画报》、《福建画报》和马来西亚的《南洋商报》等报刊曾推介他的作品和工艺品。他曾历时两年,领衔打造坐落于瓷都广场西北侧的“渡海观音”,该巨型瓷雕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瓷雕观音,刷新了瓷界纪录。

与此同时,主办方还精心设计了文化陶瓷精品展参观路线,具体参观路线为中国瓷都·德化电子商务创业园、顺美陶瓷、三德陶瓷,并在展点布置了陶瓷动态制作演示区、创新精品陶瓷展示、陶瓷电子商务演示等内容。此外,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期间,海峡论坛·第五届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也将在德化举行。


相关报道>>>

早报金花带您逛文化节

■想观武术、想听南音、想逛庙会、想看侨批、想赏陶瓷吗……

■马上致电96339选定金花导游,届时还有专家现场为您解读

早报讯(记者颜雅婷 潘登 文/图)还认得我们吗?没错,我们就是与您一路同行的金花记者。后天,万众瞩目的世界闽南文化节即将开幕,早报金花首次穿上惠女、蟳埔女传统服饰出镜,带您欣赏文化节的连台好戏。

针对文化节中的几个特色活动,早报特推出“五朵金花”当导游,带读者玩转文化节。

虽然咱们“金花导游”并非从事侨批研究,也不一定会南少林武术,但对于其负责报道的领域,也算“术业有专攻”。现在,让我们来一一认识一下“金花导游”:

宜动宜静的金花黄艺芬,将带读者观赏狮阵表演,欣赏闽南红砖建筑艺术。

如果您崇拜少林武术,可跟随活泼的金花李菁,观看南少林武术表演,当然,如果您同时还是一枚“吃货”,跟着李菁,她还将带大家到锦绣庄逛台湾庙会,品尝正宗的台湾风味小吃。

2012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今年,“侨批档案”将冲刺“世界记忆文献遗产名录”,想看侨批侨亲钢笔画像展的读者,就向金花蔡紫旻报名吧。

若您对戏剧、南音情有独钟,金花张素萍绝对是一名好导游,她同时还负责报道闽台族谱暨姓氏源流展,对姓氏有所研究的读者们,不容错过。

来自瓷都德化的金花颜雅婷,则将带大家领略瓷都风情,观赏瓷艺展,了解“瓷国明珠”德化的陶瓷历史。

作为咱厝人,对于闽南的特色文化必须有所了解,因此,金花记者还将邀请专家现场为读者解读。

想加入“金花+专家”玩转文化节活动吗?赶紧翻开早报,仔细阅读本届文化节的特色活动,并带上早报闽南文化节服务手册,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直接指定您要跟随的金花记者,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金花导游与您联系。


□早报记者 张文璟

闽南文化,光耀四海。第五届海峡论坛泉州系列活动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将于本月16日至19日举行,一个个独具韵味的活动项目将让海内外嘉宾及市民们感受浓浓的闽南风情。

听歌看戏、品味美食、鉴赏文物、领略武术……精彩的活动带我们遥望千年历史,追寻美好记忆。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活动主要包括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暨《闽南风 四海情》文艺晚会、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开展仪式、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闽南文化论坛、南少林武术系列活动、第十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戏曲精品剧目展演、第二届世界泉州同乡恳亲大会暨泉州市海外交流协会成立大会、侨商投资项目招商推介会、第七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魅力瓷都”大型瓷艺展等项目。

喜迎八方宾客,共抒闽南情怀,开幕式晚会将向人们“描绘”绚丽多彩的闽南风情画卷。台湾特色庙会颇为诱人,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60多种正宗的台湾风味小吃。此外,社会各界还积极呼应本次文化节,举办首届泉州当代工艺大师作品邀请展、水幕电影放映周、泉州风情美术精品展、闽南画派精品展等。

活动内容如此丰富,您一定等不及要参与其中了吧?那就带上早报推出的这份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服务手册吧。想知道活动举行的时间地点,您可以在“活动导览”中按图索骥;欲知出行、停车怎样最便捷,“便民提醒”中有您要的答案。提前做好准备,您的缤纷行程将少费心、更从容。


昨晚,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暨《闽南风 四海情》文艺晚会进行正式彩排。省老领导何少川、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市领导黄少萍、郑新聪、翁祖根、陈庆宗等观看彩排并提出指导意见。图为彩排现场,南音背景如梦似幻,荷花仙子随歌起舞,闽南韵味十足。 (潘登 摄影报道)

●泉州市博物馆

活动:“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开展

时间:6月17日

看点:750多件文物立体展示闽南地区辉煌灿烂文化,中庭露天广场还有闽南特色建筑构件、生产生活用具等元素的室外展陈。

●西湖公园

活动1:水幕电影放映

时间:6月15日至21日,每天晚上7时30分至9时

看点:激光水幕电影《文化泉州》以纪录电影的手法展示泉州,曾应邀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文化博览会,引起广泛关注。

活动2:泉州名人暨李贽宣传活动

时间:6月16日至19日


●梨园古典剧院

活动1:戏曲精品剧目展演

时间:6月15日至19日,每晚7时30分

活动2:第十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庆祝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周年暨大会唱闭幕式

时间:6月18日晚上8时

●泉州南音艺苑

活动:第十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海内外弦友祭祀郎君仪式

时间:6月16日上午

看点:祭祀郎君是弦管界古老的传统仪式,每年都举行春秋二祭。之后,泉州南音乐团将推出《明刊三种古乐专场音乐会》,演奏演唱400年前的7首古曲。

●泉州影剧院

活动1:戏曲精品剧目展演:土耳其国立民族舞蹈团、泉州歌舞剧团联合展演

时间:6月17日晚上7时30分

活动2:第二届世界泉州同乡恳亲大会暨泉州市海外交流协会成立大会

时间:6月17日上午10时

●中山路

活动:闽南画派精品展

时间:6月15日至25日

●泉州惠风堂

活动:惠安风情名家作品展

时间:6月16日至22日


●泉州艺术中心

活动:台湾戏曲学院与泉州艺校联合演出

时间:6月15日晚上7时30分

●泉州世贸中心酒店

活动:闽南文化论坛

时间:6月16日至18日

看点:闽南文化引领泉州品牌发展研讨会(16日)

闽南文化论坛(17日)

郑成功与闽南文化研讨会(18日)

●泉州晚报社

活动:闽南风情摄影美术展

时间:6月15日至22日

●泉州画院二楼展厅

活动:泉州风情美术精品展

时间:6月15日至20日

看点:展出的作品除少部分是邀约泉州知名画家进行与此主题相关的创作外,大部分作品为近年参展或获奖的精品力作。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活动:闽南文化论坛

时间:6月17日至27日

看点:泉州侨批暨侨亲钢笔画像展、闽台族谱暨姓氏源流展、闽南红砖建筑美术摄影展。


●泉州锦绣庄民间艺术园

活动1:台湾特色庙会

时间:6月15日至19日,每日上午11时至晚上10时

看点:美食展示品尝活动、特色伴手礼展销、旅游资源展示、地方戏曲展演。

●威远楼广场

活动1:闽南语电影展映周(露天电影)

时间:6月15日至19日

看点:《陈三五娘》等10部闽南语电影,以及华侨大学文学院《我在泉州遇见你》等15部闽南元素微电影。

●泉州市体育中心

活动1:国际南少林武术传统邀请赛开幕式暨南少林武术比赛

时间:6月16日至18日(侨乡体育馆)

看点:国内外946名选手,参加传统拳术(五祖拳、白鹤拳、其他传统南拳)、传统器械(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和对练项目(徒手与徒手、徒手与器械、器械与器械)等项目比赛。

活动2:海峡两岸狮振武林大汇演

时间:6月16日(体育场)

看点:台湾、香港、漳州、泉州的狮阵同场切磋技艺。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活动:诗情画意仿古船展览

时间:6月16日至9月16日


●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

活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暨《闽南风 四海情》文艺晚会

时间:6月16日晚上8时

●真武庙文化广场

活动:首届泉州当代工艺大师作品邀请展

时间:6月16日至19日

●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

活动: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周:闽台同名村恳亲活动

时间:6月17日下午2时

●德化县

活动:“魅力瓷都”大型瓷艺展

时间:6月17日


去看开幕式车辆这么走

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暨《闽南风 四海情》文艺晚会将于6月16日20时在泉州海峡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据预测,届时将有2000多台次车辆在海峡体育中心及其周边道路通行。为确保活动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交巡警部门提醒广大驾驶人注意以下出行提示:

一、海峡体育中心周边的安吉路、城东大街、东辅路、体育街等主要道路和海体中心1、2、3、5、7号门通道、体育馆通道均不得停放车辆,以免妨碍车辆进出。此外,所有参会车辆要按通行证上的停车示意图进出与停放。

二、16日19时至20时和22时至23时,市区少林路、东湖街、刺桐路、南俊路、九一街、丰泽街、宝洲街、通港街、城东快速通道等地的车流将比以往明显增加,特别是坪山隧道、安吉路、城东大街、东辅路、体育街、324国道火烧桥路口等的车流将大幅增加,有可能出现短暂的交通滞留。届时,公安机关将派人加强指挥疏导。同时,也建议非参会车辆尽量避开上述路段的交通高峰期,提前绕道行驶。

三、在6月15日至23日第五届海峡论坛泉州系列活动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举办期间,海峡体育中心、泉州影剧院、侨乡体育馆、锦绣庄民间艺术园、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梨园古典剧院、泉州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地都将开展相应活动,敬请广大驾驶人在行车中遇有参加活动的车队要主动避让,不要穿插车队;要文明礼让、安全行车,坚决杜绝酒后驾驶、超员超载、超速行驶、随意变道、争道抢行、乱鸣喇叭、违法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

各场馆都有公交到达

吃台湾特色美食,欣赏雅致的戏曲、异域风情的民族舞蹈、精彩的武术表演……在中心市区,有哪些公交线路可以到达活动举办地点呢?

锦绣庄民间艺术园:附近有花博园公交站,有3路、10路、30路、201路、202路、209路、601路。

泉州市博物馆: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相邻,途经公交线路有37路、46路、201路、203路、208路、601路。

泉州万达广场:宝洲街中段或浦西村口(单向)这两个公交站,公交线路6路、8路、15路、17路、20路、24路、38路、801路、802路。

府文庙广场:公交站为府文庙站,途经公交线路有3路、4路、6路、14路、19路、25路、26路、32路、47路。

泉州影剧院:泉州影剧院站,途经线路2路、40路、601路。

泉州海峡体育中心体育馆:途经公交线路26路、32路、36路、45路、210路。

泉州市体育中心侨乡体育馆:公交站为侨乡体育馆站,7路、13路、19路、22路、25路、32路、802路(终点站泉州体育中心)、203路。

威远楼:公交站名“泉州二院站”,公交线路有1路、3路、5路、12路、13路、16路、17路、21路、33路、39路、41路、47路、48路、602路、K1路。

西湖公园:西湖公园站,线路有6路、17路、21路、22路、26路、27路、33路、37路、39路、201路、601路、602路。

华侨大厦:旁边公交站点有百源路站或文化宫站,公交线路有5路、7路、8路、9路、10路、16路、18路、25路、31路、46路、47路、48路、602路。

需要提醒的是,泉州公交线路是无人售票,有些线路实行跨段收费,因此乘客要备好零钱,以便乘坐。


400名青年志愿者分批投入

记者从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了解到,本届闽南文化节共招募400名志愿者,目前,这些志愿者正在进行岗位培训。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将把400名青年志愿者分批投入到闽南文化节服务工作中,每个项目安排30到50名。

这些志愿者多数是来自泉州本地高校的学生。在世界闽南文化节期间,他们将侧重提供陪同接待、活动宣传、展馆讲解、维持秩序、担任翻译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岗位不同,对志愿者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说接待嘉宾有的需要英语,有的需要日语。也有一些是作为礼仪的志愿者,那就要求形象、气质比较好,有的要求对我们泉州乃至闽南的历史比较了解。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采取“分级分类”的办法,在服务技能、文明礼仪、心理健康、泉州市情等方面对志愿者进行统一培训,随后再由各工作组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保证全面提升志愿者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同时,我市还将沿用 “服务团→大队长→小组长→志愿者”的指挥模式,对志愿服务进行全程跟踪协调联系。

备有移动公厕将适时投用

记者从环卫部门了解到,这些活动点或周边都有厕所或卫生间,府文庙广场、泉州影剧院、侨乡体育馆等地周边都有公厕。

此外,为了配合此次世界闽南文化节,方便市民,环卫部门还准备了移动公厕,届时将视人流情况,再做机动调整。除了这些公厕外,市民也可以到周边对外开放公厕的商超或单位方便。

来源:东南早报

">

核心提示

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据现代考古发现,先秦至汉初,闽越族便在泉州繁衍生息,带来了“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以海为田”的故地习俗。晋代以后,中原汉族千里跋涉、举族南迁,带来了华夏文明。随着历史发展,古泉州逐渐发展为“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汇聚“十洲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俗又在这里融合。

时代变迁,岁月淘洗,各种民俗互相碰撞、融合,形成了泉州多元独特的民俗文化。泉州的民俗文化可谓雅俗共赏,蕴含着真善美的韵味,寄托着老百姓的美好心愿和精神传统。正如民俗专家陈瑞统所说,泉州人崇尚团圆、家庭和睦,传统节日里吃的红蛋、碗糕、甜粿、元宵等都是圆形的,寓意圆满;泉州人追求幸福生活、主动迎福纳祥,春节绝不打骂孩子或向别人讨债;泉州人重情尚义,感恩祖先,清明、冬至等时节都会带上供品,祭祀祖先。

泉州的民俗文化不仅在本区域内相沿相袭,在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流播。尤其在宝岛台湾,闽台民间的岁时节俗如出一辙,不仅节日具体日期一样,庆典礼仪的形式和内容也相同。《台湾通志稿》载,“凡此岁时所载,皆漳泉之人流寓于台者,故所尚亦大概相似云。”这也印证了闽台间同祖同俗、血浓于水的关系。

□本版文字:王蕾 谢曦 陈淑华


传统节日速览

泉州盛行的民俗节日有“年兜”、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每个节日都包含了泉州独特的民间文化。

除夕:俗称“年兜”,是农历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也是祭祀祖先的重大节日。是日,百姓尽力备办丰盛菜肴敬奉,再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子孙跪拜,祭礼即告完成,俗称辞年。接着合家“围炉”,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春节:一年中最早且最具喜庆氛围的节日。春节零时一到,家家户户守岁的人们便供奉祭品,恭拜“天公”;爆竹喧天,家家户户开门迎春纳祥。起床后,全家穿上新衣,早餐吃鸡蛋线面。鸡蛋去壳,意在除晦气,应吉祥,凡事圆满,线面则象征福寿绵长。

端午:又称“五月节”,是夏季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期间,泉州人要吃粽子,沿海沿江的百姓还举行龙舟竞渡比赛,有些地方还要“采莲”迎龙王头。这些习俗意在借龙王之威,驱邪消灾保平安。

冬至: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或前后一天)是冬至节。每逢冬至节,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提前回家过节谒祖。冬至早晨,要煮冬节丸敬奉祖先,然后全家以冬节丸汤为早餐。冬节丸为“尾丸”,与 “头丸”元宵丸合在一起寓意头尾都圆满。

民俗节日在泉州

元宵灯火,万家同乐

讲述人:黄哲景 身份:南安丰州镇江夏燕山黄氏家庙管委会主任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泉州人称“上元小年兜”。每年元宵节,南安丰州镇都会举行规模庞大的元宵灯会,灯火辉煌,一派喜气。丰州村的江夏燕山黄氏家庙灯会600多年来世代相沿,盛况空前。

“正月十三我们开始点灯,元宵节当日举行竞灯活动。”黄哲景介绍道。黄氏家庙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挂灯。灯的数量达百盏之多,每盏灯的款式、做工和花样也是独一无二的,有的用绫绢制成,有的则是塑料灯,也有玻璃灯。百盏花灯都经过彩扎、裱糊、编结、绘画、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花灯上都会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仙女、金元宝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

花灯点亮了,万名黄氏宗亲也陆续到家庙拜谒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多福。新婚的夫妻们钻灯脚或是讨花枝,祈求添丁。南音表演、猜灯谜、武术表演、踩街等活动也同步开展。

元宵节当天,“乞七星灯”于十三时开始,将灯会推向高潮。宗亲们以千人为单位,每千人选派五名代表掷信杯竞灯,竞争十分激烈,场面也很热闹。“七星灯”是七盏镶金琉璃灯,平时就放在家庙内的神龛前。在限定的时间内,谁掷得的信杯最多,就可以请走一盏七星灯,寓意来年好运气。请到七星灯的宗亲回去后,就在村庄举行敬灯仪式,祈求整村人生意兴旺、添丁进财、孩子考上大学等。

“元宵灯会不仅庆祝节日,也是我们宗族的一次相聚,更重要的是,它带动宗亲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困难。”黄哲景说道。

据泉州方志部门介绍,福建元宵点灯始于南安丰州。南安“百家姓”记载,唐朝时,傅姓开闽始祖傅实夫妇在元宵时,按长安的结灯仪式,点缀升平,与民同乐,以谢皇恩。从此,有了福建元宵点灯之习俗。


七夕乞巧,“契母”庆生

讲述人:张秀丽 身份:家庭主妇

农历七月初七,传说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泉州又称“乞巧节”。泉州人尊称织女为“七娘妈”。泉谚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民间过七夕的重点不在于乞巧,而在于为“七娘妈”做生日。

七夕中午,百姓敬祀“七娘妈”。旧时人们备七种水果、七种花卉、七小碗“糖粿”、七色“甘味”及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炷、酒盏七个、筷子七双、小型纸轿七乘(“七娘轿”),内设七个座位的纸亭(“七娘亭”)一座。

供奉“七娘妈”时,有人还准备一盏画有董永抱子送仙女升天图的长圆形“七娘妈灯”,点亮挂于檐口。

时至今日,泉州人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七夕,仍保留着拜“七娘妈”为“契母”(即“义母”)之俗,称“新契”;至孩子16岁那年的七夕,即解除契约,称“洗契”,表示脱离了这种义母、义子的关系。这两次的“七娘妈生”最为热闹,也只有在这两次要供奉“七娘亭”,而孩子家要以“糖粿”或寿包、米龟、碱粽、碗糕等馈赠亲戚及邻居。

中秋博饼,了却乡思

讲述人:郑梦彪 身份:郑成功学术研究专家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卷六《岁时》载:“(八月十五)制大月饼,名为‘中秋饼’,朱书‘元’字,掷四红夺之,取‘秋闱(秋试)夺元’之兆。”古代八月十五为秋闱日期,士人于此日博饼,预祝科举夺魁。中秋博饼作为闽台共有的习俗,在安海民间十分盛行。

“从我有记忆起就有博饼这项活动了。”晋江安海人郑梦彪回忆道。中秋节快到时,年幼的他便和哥哥姐姐做骰子,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博饼。做好骰子,也就离中秋节博饼不远了。在他的记忆中,家人间的博饼是公正而又温馨的。他说:“博饼博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团结,一种友爱的亲情。”

中秋节,亲人们回到家,围在桌旁博饼。当时的奖品全是月饼,有几分、几毛的,状元饼一个甚至要十元。按照每“会饼”设“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一共是63个饼。那时,长辈们把年幼的郑梦彪抱上桌,让他也抓一把骰子,感受亲情。六个骰子与搪瓷碗撞击发出的清脆声响,让他感到十分兴奋。

博饼得到状元的人,寓意今年会有好运气,寄托了人们亲人团聚、科举夺魁等愿望。当有人摇骰子得到一个好点数时,整张桌子飘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亲朋间的团结、友谊也得以体现。

郑梦彪介绍道,博饼在台湾尤以台南为盛。他到台湾去,朋友间聊得很多的都是中秋节。“博饼对于台湾同胞而言,寄托的是对家乡的怀念,是了却乡思的一种方式。”他说。去年,安海镇的朱祠内设了百张桌子供人博饼,不少当地人向台湾同胞发出邀请,共享博饼的愉悦。


清明扫墓,溯源追本

讲述人:林女士 职业:家庭主妇

清明节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的节日,其主要活动是祭祖扫墓。泉州俗语云:“清明不回家无祖。” 泉州人重情尚义,一年之中总有几个时节要很郑重地祭祀先人,感谢先人的栽培、扶养。一般情况下,外出人员都会回家过节。旅居海外侨胞,在家乡清明及七月半和年兜这三个节日到来之前,都会汇钱回家,以资备办节日所需开支。

清明节前后20天内为扫墓日期。自国家把清明节列入法定节假日后,在外地上班的婆家成员都会赶回来祭祖。

今年清明前后三天,泉港林女士就随爱人及其他家族成员,有的荷锄头,有的携畚箕,有的带香烛纸钱鞭炮及毛笔红漆,浩浩荡荡上山扫墓。“只要是家族先人的墓,只要知道位置,都得扫,一个清明节得赶着扫五六处的墓园。”扫墓的流程各地差不多,大致有两种形式,即“新者添土,旧为除草。”“新者添土”就是新筑的墓要连续三年间,在清明节前后,择定吉日,备上丰盛贡品祭扫,有的还要恸哭志哀,同时添土修墓,俗称“培墓”。“旧为除草”是指三年以后的旧坟,祭扫仪式相对简单,先清理祖先墓埕,拔除墓边杂草、开沟理水,以少量贡品祭拜,焚香点烛,敬糕粿,压墓纸,烧金银纸等,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和纪念。

清明节这天,林女士家中都会准备好食材,全家人一起吃“润饼菜”。“婆婆买来面粉薄皮,再以胡萝卜丝、鸡丝、蛋丝、豆干条、鲜虾、花生米、紫菜、冬菇等混合为馅,以饼皮包裹成圆筒状,众人双手捧而食之。”林女士说道。

●本期特刊特别感谢:

泉州市文联副主席陈瑞统;

泉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会长陈日昇;

泉州各县(市、区)报道组;

《泉州民间风俗》(陈桂炳 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福建民俗》(林蔚文 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闽南乡土民俗》 (福建人民出版社);

《泉州习俗》,陈垂成主编;

《闽台缘》,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编;

《闽台民间习俗》,方宝璋 著。


八仙过海 异彩纷呈

核心提示

一个人生下来,就生活在各种民俗中,就像鱼儿生活在水里。几千年来,民俗像一股股神奇的黏合剂,将人们凝聚在一起。闽南民俗文化历代相传,不断地在社会生活的历时延续中积淀、传承、创新,并打上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烙印,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底蕴和活力资源。

正如泉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会长陈日昇所言,闽南民俗文化具有地方特色,如同“你是泉州人”的标签。随着闽南人移民的足迹,闽南民俗也不断地向广东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岛、浙江南部,乃至东南亚诸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广泛传播。闽南民俗文化已经存续于全世界闽南人的生活方式之中,成为全世界闽南人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

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在民间有着“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俗谚,其闽南民俗特色之鲜明、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令世人惊叹。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在传承中创新的泉州闽南民俗更加光彩夺目,根植闽南文化土壤,绽放满树繁花,香飘海内外。


丰泽:蟳埔女

蟳埔女是福建“三大渔女”之一,主要分布在丰泽区东海街道蟳埔、金崎、后埔、东梅等社区,其头饰、服饰风韵和不饰雕饰的“粗脚头”渔女原生态,有着独特的视觉标记和积淀深厚的文化特质。

蟳埔女爱戴花,俗称“簪花围”。所戴鲜花,多数来自附近的云麓村。该村原是南宋时阿拉伯人蒲寿庚的私家别墅——“云麓花园”。据说园中的茉莉花、素馨花等奇异花木是南宋时从西域引进延续至今。蟳埔女的骨笄保留了古代“骨针安发”的本意,系全国独有的“活化石”。其服饰俗称“大裾衫、阔脚裤”,带有独特的闽南渔女特征,也体现着生产劳作的需要。

蟳埔女头饰、服饰自明末清初形成以来,既保留了中国古代妇女装饰的遗风,又在长期的劳作实践中有所发展、演变,世代相传。

蟳埔习俗带有特色显著的海洋文化印记,除“簪花围”之外,蚵壳厝也是一大例证。据考证,蟳埔蚵壳厝的大蚵壳并非泉州原产,而是宋元时期古刺桐港的远洋商船返航时转载而来,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构成了闽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独特景观,也见证着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而蟳埔还保留着许多原汁原味的闽南传统习俗,“半夜出嫁”的婚俗别具一格,“妈祖巡香”的祭祀仪式较为完整。2008年6月7日,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谢曦 杜天祥)

洛江:赶妈猪(羊)

在洛江区马甲镇,有一座始建于元顺帝1441年、专门供奉妈祖神像的顺济宫,每年农历正月十八至正月二十二,都会举行“赶妈猪、羊”的祭祀活动,祈求境内人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妈猪”、“妈羊”专门用来供奉海神妈祖,两头“妈猪”、一只“妈羊”从公猪仔、公羊羔中挑选,一般为黑色,由当年轮到祭祀妈祖那个村的村民喂养。“妈猪”、“妈羊”可以自由走动,走入村民家时,还会受到礼遇,无论吃饭、喝水,这家人都要让“妈猪”、“妈羊”先吃、先喝。

祭祀当天,家家户户摆筵桌、供奉妈祖、放鞭炮。中午,负责喂养的人家还要煮鸡蛋面线汤喂“妈猪”、“妈羊”,等它们吃饱喝足后,再“赶妈猪”到顺济宫去供奉。一路上,鞭炮声声、锣鼓喧天,“妈猪”、“妈羊”披头挂彩,神气十足,大家抬着妈祖神像,举彩旗,点高香,跟在“妈猪”、“妈羊”后面巡境。顺济宫的祈福仪式结束后,翌日凌晨,村民将“妈猪”、“妈羊”宰杀后分给大家。

在马甲镇,参与妈祖祭祀活动的有潘内、溪北、溪林、西头、义山五个行政村以及杏林村的部分自然村,共有11个姓氏,人口一万多。这一独特的祭祀妈祖活动,在泉州乃至整个妈祖文化信仰地区都很少见。(谢曦 叶金玉)


泉港:沙格“扒龙船”

栀子花开最香时,端午佳节如期至。在泉港区,端午节除了有在门窗上插榕插艾驱邪、缚粽分享等传统习俗外,更有赶潮般去观赏南埔镇沙格村“扒龙船”的盛事。

沙格“扒龙船”已有近600年历史。据该村陈老先生保存的手抄本《开辟沙堤乡谱》(注:沙堤即现在的沙格村)记载,明代永乐年间,出于改造当地风水需要,沙格人造龙舟入海澳以助龙气。到了清代,为缅怀民族英雄王忠孝,“扒龙船”又增添新的内涵。该村王老先生细述了当中原由:明末遗臣王忠孝,追随郑成功父子收复和守护台湾,青史留名。1666年四月廿八日,王忠孝客死台湾。故乡沙格百姓想为他“七日超度”,便利用端午节“扒龙船”之机,为王忠孝举行招魂回乡仪式。

龙舟一艘共设24支桨,选手是乡里身强力壮的男子,谁分到龙舟桨都足以一辈子引以为豪。五月初一始,2艘14米长龙舟即被抬出下水,供各代表队集训。初五,沙格海面上龙舟竞渡,你追我赶,奋勇争先。每艘龙舟都有一人敲鼓打锣、一人船尾掌舵、划手分左右两列划桨。海岸上人山人海,观众顶着骄阳,欢呼雀跃,场面相当火爆。那种欢腾、那份激越,为端午佳节增辉加彩,让身临其境者回味无穷。(陈淑华 王振珪)

南安:英都拔拔灯

南安英都的“拔拔灯”是英溪流域一种特殊的民间灯会,每年正月初九举行,荣登全国九大灯会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英都境内的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驿渡,来往航运只能用驳船运输,至逆水行舟时则需船夫拉纤,俗称“拔船”。后来,这种劳动被融入“游灯闹春”民俗活动中,以祈盼河运平安,年丰丁旺。

该活动成型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活动要事先备好特制的数条粗大的长缆大麻绳,各家各户带来各式灯笼,每盏灯笼间隔二尺左右,挂在大绳上,每条可悬挂数十盏甚至一百多盏,称为“一阵”。每阵由一名青壮年领头,胸前缚扁担,肩负大绳,拉动灯阵向前行进,状如“拔船”。每隔一段,就有一个人扶住灯绳“护灯”。各灯阵伴着响亮的“号子”声行进,傍晚到昭惠庙前会合,称为“会灯”。

“拔拔灯”通常有十多“阵”,多者约二十“阵”,各“阵”之间,“大鼓吹”、“花鼓唱”、“车鼓舞”、“南音弦管”等掺杂其间。各灯阵尾部配有发电机,使得灯阵灯火长明,绵延数里。“会灯”后,抬出神轿,仁福王“起驾”出宫,各路灯阵按次序巡游,穿梭于村落之间,家家户户在门口燃放焰火“迎灯”,男女老少笑逐颜开,充满喜庆。 (谢曦 侯景超)


惠安:出嫁女“送节”

惠安民俗古朴,具有中原传统和地方习惯互相结合的特色,极富人情味。该县的特色习俗“送节”就是一证。

“‘年要兜来五月五,七月半来中秋节,一年‘趟春’赶四节,送啊送甲目嗑嗑(指父母过世)’,这是惠安当地的一首顺口溜,说的是出嫁女以送节的形式,感激父母养育恩。”惠安县文化馆副馆长曾丽明说。在过去,每逢春节、端午、农历七月半及中秋,出嫁的女儿会把猪脚、面线等礼物放在一个竹篮子里,用扁担挑着,晃悠悠地回娘家。一路上,出嫁女不时和熟悉的厝边打打招呼,彼此都觉得挺温馨的。特别是一些好奇的小孩们,见此景会一边嬉戏一边跟着,笑得合不拢嘴。女儿在娘家与父母好好唠一次家常、吃一顿可口午餐后,再带着娘家回赠的礼物返回婆家。

现在人们经济条件好了,“送节”已简化为送红包。“送节”习俗始于何时,即使是老一辈的惠安人也说不清,反正是从祖上一直流传下来的。

曾丽明认为,“送节”具有人文和慈孝特点,代表的是婆家与娘家之间的礼尚往来,至今延续不衰。值得一提的是,她将此习俗编成舞蹈《赶送节》,充满乡土生活气息的作品打动了观众,于2008年获得文化部“群星奖”金奖。 (陈淑华)

永春:鼓队舞

鼓队舞盛行于永春,是在农闲、丰收喜庆、迎神赛会、灯会或应丧事主家邀请表演的一种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

相传陈朝被灭后,陈后主之子陈镜台带两个弟弟和族人南逃至今永春蓬壶,并带来宫廷音乐舞蹈,钟鼓为乐。当地人在田间休息或农闲时学着娱乐,就用竹笠当作铜钟来敲击,后改成肩扛锄头,在锄头尾端挂上竹笠,用镰刀敲竹笠,作为击鼓的雏形;口喊“哐哐哐”,代表铜锣声;用石头敲击石头发出“喀喀喀”声,是敲磬的雏形。行进间表演时,为求得平衡,鼓挑后面常挂一坠物。

流传至今,鼓队舞在保留传统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舞步更加矫健优美,既能行进间表演,也能在舞台表演。表演伴奏仍以鼓和打击乐为主,多采用木偶音乐《石桥下》,并增加管乐、弦乐、黄凉伞和南音演唱。表演时,正副鼓手挑着鼓列队两边,手持拨子者居中,依次是手持铜钟、小锣、黄凉伞的表演者,最后是管弦乐队伴奏。舞蹈风格根据钹手演员个子的高低,分为“高人字打”和“矮人字打”。舞蹈动作融入“太祖拳”的某些动律,甚至采用其名称,如“请步”、“三战步”、“人字打”、“青龙滚水”、“画眉踏架”等。(王蕾)


安溪:品观音茶

在茶乡安溪,茶渗透到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礼俗和日常的交际之中,成为一大特色。

当地民俗专家黄明皆介绍,传统的婚礼过程和茶息息相关。“吃茶”是男女求爱的别称。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俗称传统婚姻中的“三茶”。在婚期前,男方有“办盘”的习俗,上好的安溪铁观音是必备的,寓意新郎新娘幸福生活的开启。新娘婚后第二天要早起拜见公婆长辈并敬茶,婚后“对月”要从娘家带礼物返回婆家。

茶乡祭祀活动也离不开茶。如亲戚奔丧、堂亲送丧、朋友同事探丧时,主事的“亲堂”会为来客敬上清茶一杯。客人也必饮杯茶,吃点甜品,除了一般的礼节之外,还寓意辟邪气、讨吉利。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安溪不少农村群众还不忘向佛祖、观音菩萨、地方神灵敬奉清茶,表达虔诚之心。

最精彩的茶俗要数“茶王赛”了。新茶登场时,茶农们都要携带自家制作的上好茶叶,一溜十几个、数十个排成一行,由名老茶师冲泡。西坪镇茶王赛的茶王会头戴礼帽,身穿礼服,腰扎红绶带,满脸春风地被群众抬上“茶王轿”,在一路吹吹打打中与众乡亲一同踩街庆贺。(章财根 陈淑华)

鲤城:拍胸舞

鲤城拍胸舞渊源甚为古远,从其特别的草绳头箍、赤膊上身及粗犷之舞步等方面考察,专家认为乃古闽越族舞蹈之遗存。拍胸舞动作以趋于单一节奏的击、拍、夹、跺为主;部位集中在胸、肘、腿、掌;基本体态呈拔腰挺胸之势,全身跳跃,并辅以雄健的蹲步和怡然自得的颤头,构成粗犷、古朴、诙谐、热烈的风格。表演者所戴草箍上的蛇形头饰鲜明地保留了秦汉闽越族蛇图腾崇拜遗风,其表演形式也保留了古闽越族的原始祭祀舞蹈的遗风。古闽越人在祭祀时,用自己的手掌拍击(闽南语为“抉”)自己的双掌、双臂、双肩及双腿等部位,使之发出响亮的“七响”声,形成了拍胸舞独特的“打七响”节拍。

专家认为,拍胸舞起源于劳动之中,展示了农耕人劳作后的欣喜之情。《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关于“昔葛天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阕”的记载,充分印证了拍胸舞是一种最原始的舞蹈,也是极具特殊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闽南民间舞蹈。2006年,拍胸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悉,宋元时期,拍胸舞被编入南戏《郑元和和李亚仙》的折戏“莲花落”中。后来舞蹈与音乐流入民间,被广为传播,南曲“三千两金”也成为拍胸舞代表性的舞蹈音乐。(谢曦 林朝阳)


德化:祭窑神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的窑坊公诞辰之日,人们都会在德化龙浔镇宝美村境内的祖龙宫隆重举行祭窑神活动。

参与奉祀的是从事陶瓷业的老板们;供品也不是常见的美味佳肴,而是陶瓷厂新开发并获得订单的产品,或是陶瓷艺人新创作并获奖的艺术品。一则纪念窑坊公林炳为光大瓷业所作的巨大贡献,二则祈愿自己在来年的陶瓷生产制作中能够顺利如意。

传说,唐朝窑工林炳进行窑炉改造时,因窑炉遇高温窑火一冲便塌顶,屡试屡败,非常苦恼。一次,林炳昏昏睡去,梦中见一位仙女翩翩而至,在他面前解开衣襟,对他指指败窑,又指指自己的乳房,便隐没在云雾中。林炳醒来,回想起玄女指点,顿悟,将窑房砌成乳房样的圆拱形大窑,两旁再砌小奶窑(亦称狮耳)护住主窑房,烧窑时便不再塌顶,烧成的瓷器质优量多。后来,他又利用山坡地形,把几个窑房串联起来,既充分利用热能,增加产量,又使窑体更牢固。

林炳因此被朝廷敕封为“烧成革新先行”,而那位仙女也被敕封为“玄女夫人”。在当时泉州知府的授权下,德化开办了第一所瓷庠(类似于陶瓷学校),由林炳亲自到瓷庠传授技艺,现场指导。这位曾经的拱窑师傅,成功将小窑拱成大窑,为德化陶瓷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被瓷都人奉为“窑神”。(王蕾 王双季)

石狮:舞狮

狮,在闽南被视为祥瑞之物。石狮这座城市更与神奇的狮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因此,舞狮成为石狮民间岁时活动的重要节目之一,具有娱乐、健身、迎福、纳祥的意义,又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石狮的舞狮主要有两种,即文狮与武狮,这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表演形式。

石狮的文狮表演中,尤以蚶江溪前舞狮队的表演蜚声海内外。表演队自行创作新舞狮套路十一种,融舞蹈、武术、杂技、体育艺术为一体,具有编排新颖、造型美观、神态逼真、动作惊险的独特风格,配以闽南特有“什音”为韵脚,使狮舞更加栩栩如生,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

石狮的武狮表演队伍,较为出名的是卢厝、东园、沙美等村的狮队。锦尚镇卢厝村的狮队,以表演武狮(即“刣狮”)而闻名遐迩,相传是少林和尚“一元祖师”创建。卢厝村是沿海的一个偏僻小村,经常遭受海盗、强盗侵掠,村民的安全没保障。因此,村里的年轻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特聘广东少林寺师傅到卢厝村传承少林武术,并在卢厝村成立刣狮队伍。“刣狮”是南少林武术与狮子舞蹈的完美结合,表演时场面宏大壮观,既有观赏价值,更有实战作用。(王蕾 唐雪峰)

晋江:嗦啰嗹

嗦啰嗹是晋江安海镇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活动,最早被称为“采莲”,在清初就十分盛行。清朝中晚期,活动时间演变为五月初五,与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相结合。端午节当天一早,人们先抬出象征龙神的泥塑或木雕的龙王头焚香叩拜,至午后才出发游行进行采莲活动。采莲时要唱“采莲歌”,几乎每唱一句歌词,就要接唱一句“嗦啰嗹”,久而久之,采莲活动就被称为“嗦啰嗹”。民间传说,采莲活动是继承古越族人的遗风,歌中的“嗦啰嗹”就是古越族人辟邪去灾的咒语。

嗦啰嗹表演时,采莲队伍由一位扮相邋遢不堪的“铺兵”,手举长杆红旗,一路如醉似癫,充当前导。随后有四人沿途敲锣打鼓,以助声势。队伍中有几名男扮女装的提花婆,最后由四人抬着一具木雕老龙头压阵。“采莲”仪式以采“头莲”最为讲究,一般得提前一天放名帖做准备。当日,主人闻声早早等候在门口,“采莲”队进入厅堂后,先将“嗦啰嗹”头置佛龛前,燃香烛敬奉。执“采莲艾旗”者则在《嗦啰嗹》歌声中口呼吉祥语,以长竿“采莲艾旗”在厅堂梁间来回挥动,有的还将另一小旗交由主妇自入内室四处拂扫,谓为避邪消灾。之后,主人家取出备好的红包酒米答谢,“花婆”则从漆篮内取出香花、“嗦啰嗹仔”、“孩儿仔”等回赠主人家。 (王蕾)


两岸流播 相承相循

对渡船只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风俗是某一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习惯,是一种文化现象。《闽台缘》一书写道,明末以来,在闽南百姓大批移居台湾的同时,也把家乡的风俗习惯带到台湾。《台湾通志稿》载,“凡此岁时所载,皆漳泉之人流寓于台者,故所尚亦大概相似云”,指出了其中的原因,即泉州和漳州的移民把家乡的节庆习俗带到台湾。

闽南人民移居台湾后,又大多是以姓氏家族聚族而居,或是以同府同县同乡聚居一处,因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家乡祖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闽台东石灯俗、闽台对渡(海上泼水节)习俗和列入市级非遗的闽台博饼习俗就是当中的典型例子。

两岸东石乡亲 元宵节同挂宫灯

“在台湾,有不少地方是以晋江东石的村落、街路命名的,如嘉义县的东石乡、澎湖县湖西乡的东石村、彰化县鹿港的东石里。因为,这些地方本身就是晋江东石人到台湾谋生、聚乡而居并命名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朱定波说。从地理上看,晋江东石与台湾相隔很近,早年从东石坐帆船,一昼夜便可抵达台湾。东石人将祖地的“三公爷”分灵过海,在台湾的东石乡建造嘉应庙供奉,各类习俗更是如出一辙。

东石灯俗活动每年正月十三开始,为期三天,闽台两东石上一年新结婚的新郎官都必须于正月十三前把新娘陪嫁的宫灯挂到“三公宫”里,“三公宫”内除各新婚夫妻送来的宫灯外,还要由公家定制一盏大红绣球灯挂在正中。在元宵夜的午夜时分,各新郎官齐集三公宫,在主事者通报今年台湾及本地的宫灯数,共庆两岸人丁兴旺后,就开始举行灯俗活动的重头戏“卜灯”:即新郎官们按送灯的次序在三公爷座前掷“信杯”(一阴一阳为一杯),掷得杯数最多的可以迎回中间的那盏绣球灯,迎回者的叔伯兄弟、亲族都会赶来帮忙,大放鞭炮,用大红甲吹迎回家,挂在厅中,因为此灯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迎回者会“出丁”(生男孩)。随后,各人也将宫灯迎回家挂在新房内,祈求三公爷保佑婚姻幸福美满,早生贵子。

台湾的东石乡亲每年元宵节也在三公宫里张挂宫灯,并提前派人于正月十三回乡祭祀“三公”,把代表过去一年内台湾乡亲新婚的宫灯数带回来,再把故乡的宫灯数捎回台湾,两地互报宫灯数,共祝子孙兴旺。台湾乡亲代表参与“卜灯”,若掷得大红绣球灯,十六日得专船送回台湾,本地则必须出动“蜈蚣阁”进行欢送。


石狮蚶江泼水节  (王柏峰 摄)

两岸对渡船只 相互泼水联谊

在石狮蚶江,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热闹非凡的海上泼水节,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船只相互追逐泼水,交融情谊,互祝吉祥。

石狮蚶江端午闽台对渡习俗历史源于明清。当时“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大小商渔,往来利涉,其视鹿仔港,直户庭耳。利之所在,群趋若鹜”(见“对渡碑”)。

当年的蚶江成为大陆与台湾通航通商的中心码头,郊商百余家,对渡船只300余艘,海交贸易繁荣兴盛。为此,时人每逢端午节,对渡船只相互追逐泼水,交融情谊,互祝吉祥。

史料显示,每年端午节,海峡两岸群众都身着盛装,在海上竞舟泼水,人们用各种戽斗、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场面十分热闹,人们视此水为“吉祥水”、“幸福水”,让海水洗掉晦气、带来吉祥,逐渐形成独特的传统民俗。同时,在这一天也举行庙会、采莲、祭江,护航仪式,捉鸭子、赛龙舟等活动内容,将闽台文化、传统文化、美食文化、旅游文化融入其中。

1988年端午节,蚶江民众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海上文体活动,纪念泉州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205年,传统的海上泼水节得以复兴并传承下来,并且一年比一年热闹。

两岸一脉相承 闽台习俗相通

“深植民间的民俗文化是一条河流,水流到哪里,民俗习惯便洒播到哪里,成为两岸百姓一家亲的密码。”曾多次赴台文化交流的市文联副主席陈瑞统感性地说。他曾陪台湾友人侯先生试着到南安寻亲,靠着延续下来的家族特有习俗,竟果真找到其祖地。

陈瑞统认为,泉州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的特点。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延伸,泉州汇聚十洲人,又带来了海外各地的异俗,塑造了泉州人包容并蓄、热情好客、重情尚义的精神特质。以如此物质和精神条件为支撑的泉州习俗随移民流传到台湾,使得闽台民间的岁时节俗、生命礼俗等习俗如出一辙。比如,春节期间,闽台两地民间都有不打骂小孩、不与人吵架、不讨钱追债、不扫地等禁忌,祈求新年纳福迎祥。比如殡葬活动,皆以隆重丧事报答长辈的养育之恩,还有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闽台两地都有普度习俗,即办酒席的主人家请沿街乞讨的乞丐大吃一顿。

如今,闽台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每年的传统佳节,都有许多台湾人来泉赏元宵花灯、博中秋饼、过春节。(陈淑华 谢曦 王蕾)


在台致力植播闽南文化 ——记泉港历史名人王忠孝

泉港区南埔镇东北部的沙格村位于湄洲湾南岸,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其中,明末清初的沙格先贤王忠孝,为人刚毅廉正,矢志追随郑成功父子反清复明。因其对郑成功收复台湾有着重要影响,对台湾社会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因此备受人们推崇。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朱定波近期通过收集两岸文史资料和多次实地调查,为我们进一步探析了王忠孝与台湾的关系。泉港区的众多文史研究者认为,充分认识王忠孝的历史影响和地位作用,对推动闽台文化交流、加强涉台历史文物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明末著名志士 配合郑成功抗清

朱定波介绍,王忠孝为明末著名的耿臣志士,南明时期与郑成功携手征战闽粤东南沿海反清复明。

王忠孝字长孺,号愧两,1593年6月23日生于沙格,1628年(明崇祯元年)参加科考,登进士。清乾隆《泉州府志·王忠孝》载:“王忠孝‘性介慎,不轻取与’而廉名”。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北京沦陷,明亡。清乾隆《泉州府志·王忠孝》载:王忠孝闻变“哭呕血”。清军入主中原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抵抗政权。

1645年闰六月(南明弘光元年)隆武帝授王忠孝为光禄寺少卿。第二年,王忠孝上疏力陈“慎用人、审布置、核额饷、汰将领、清言路、实图治”六事,力图匡复明室,获得了隆武帝赞赏。隆武政权告终后,1647年,王忠孝任永历朝兵部右侍郎。

王忠孝征战闽粤东南沿海,与郑成功等众多抗清将领经常书札联系。其中,《惠安王忠孝全集》收集王忠孝给郑成功书札11次,充分反映王忠孝竭尽心智配合郑成功抗清复明的重大史实。

乡族受牵连 沙格王氏大批迁台

王忠孝反清复明招来清廷报复,为避难远祸,沙格王氏大量迁居异乡,驾舟出海。现台湾凤山王姓与沙格王姓同属“琅琊衍派”。

据沙格王氏的《蟹谷王氏族谱》记载,1656年九月初七,清军“大兵按沙,杀伤受虏者如许。”王忠孝《与国姓书》称“弟近遭家园之惨,痛悼难云”,《与甘万二将军书》中称:“年来以义举诛连,祸及乡族”。其位于沙格村的“三进七间张双护甲”故居,被清军纵火焚毁,大砛石因爆烤而裂成碎块;沙格村“井邑坵墟”。该时期,沙格王氏族裔纷纷迁居异乡或大批前往台湾。

朱定波介绍,王忠孝入台后居住在凤山(今高雄市)。目前王姓为台湾十大姓氏之一,王忠孝被族人尊为台湾开基始祖。而王忠孝系“闽王”王审知的后代,沙格王姓与台湾凤山王姓同属“琅琊衍派”,同为王忠孝本宗族亲。

为郑成功幕僚 两人情谊深厚

王忠孝举兵失败后入厦依附郑成功抗清复明,为郑成功的重要幕僚。郑成功引王忠孝为知己。

1656年,王忠孝推荐同安教谕陈鼎之子、时年23岁的陈永华给郑成功。陈永华被任用后,成为郑氏政权的得力辅佐。

郑成功征战之余曾与王忠孝对弈。国家博物馆珍藏一幅《延平王与王忠孝对弈图》,上有王忠孝行楷题跋《百字赞》日:“俨乎其神,若有思……公之推算,早在胸中,是岂寻常所能测识?”从中可见王忠孝对郑成功高度景仰,尤其对郑成功运筹帷幄的王者风范,极为倾服和敬重。

建议沿海迁民赴台

致力植播闽南文化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诏令“迁界”,沿海数省三十里居民一律迁居内地,沿海百姓仓皇辞家,尽数迁徙。对此,王忠孝建议退守台湾的郑成功迅速下令招抚沿海民众。永历十六年(1662年)正月,郑成功下令“收沿海之残民,移之东宁(即台湾),开辟草莱,相助耕种。”

1664年三月,王忠孝入台。他虽年逾古稀,却积极传播闽南文化和儒家思想。他与辜朝荐、沈佺期等同僚们一到台湾便迅速融入当地社会,带去先进的耕种技术,与当地百姓共同开发建设,开荒辟基。王忠孝等人带去了中华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习俗信仰以及闽南的音乐、戏曲、建筑等,促进了移风易俗,加上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台湾社会出现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台南玄天上帝庙是1664年四月王忠孝渡台后兴建的。王忠孝认为建庙崇祀有益于社会的风尚、治理和安宁,并为之作序:“修尊长之风,将见神人允洽,民物安阜,宁翳东土磐石,骎骎乎式廓旧疆,兴复始基之矣,于是为引。”朱定波认为,正因为王忠孝的大力传播弘扬闽南文化,使闽南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台湾得以历史传承。

王忠孝在台著述丰富,有《回居录》、《孝经解》、《易经测略》、《四书语录》及100多篇诗文传世。闽台两地多个机构或出版社为纪念王忠孝,把其述作汇编成《王忠孝公集》共12卷。这些述作记录了许多关于郑成功抗清复明和统一台湾的重要史实,成为研究明末清初台湾的重要文献。

配祀台延平郡王祠 归葬故里

海峡两岸,人们以不同的形式共同缅怀、纪念着王忠孝的历史贡献。

朱定波介绍,在全台最著名的郑成功祠——台湾延平郡王祠东厅,陈列着60余位郑成功部将的牌位。王忠孝名列第三,其牌位“事迹介绍”称“延平王礼而优赡之,尊为前辈,军国重事辄咨问焉”。

在台湾鹿港文开书院,安座配祀并供奉14位(包括孔子在内)先贤先儒的牌位,“明兵部侍郎惠安王公忠孝”名列第十位。朱定波认为,这充分说明了明郑时期王忠孝在台湾传承闽南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

王忠孝称台湾“人为中国之人,土则为中国之土”,希望死后能归葬故里。据史料记载,“癸丑年东人送公柩归里,葬于惠北松亭之原”。数百年来,在泉港沙格,群众每年四月初一在沙格海域举办“开鼓请”祭祀纪念王忠孝,并于端午节“扒龙船”纪念。 (陈淑华 郭民富)


一路礼伴 绚烂人生

核心提示

在闽南民间传统的观念里,完美的生活状态就是丁、财、旺皆有,并且“丁”是摆在第一位。生命的宝贵与生命历程的丰富,使闽南家庭以敬畏和虔诚的态度来对待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这种敬畏与虔诚外化为种种的仪式,演变成我们今天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诞育礼俗、成人礼俗、婚姻礼俗、寿辰礼俗、丧葬礼俗等生命礼俗。按照人的生命历程,相应的习俗隆重上演,提升了生命的价值,也为闽南生活增添了绚烂色彩。

本版文字:陈淑华 谢曦 王蕾


生命礼俗速览

■生育礼俗:开启生命之门

婴儿出生的一个月、四个月、周岁分别要做“满月”、“四月日”和“度晬 ”。

满月这天,祀神宴客。宴毕,请一位高龄剃发匠给婴儿剃胎发,称“剃满月头”。娘家依照习惯要送来“头尾”,也就是婴儿从头到脚的一切衣物。这些礼物也可在出生日和周岁时送。

“四月日”这天,除祭拜神佛和祖先外,主要是进行收涎仪式。收涎,就是把涎水收干净,祝福孩子不断长大。 家里会准备12个酥饼,用红丝线或黑丝线串起来,由亲朋好友说一句吉祥话,并拿一个酥饼在孩子嘴上抹一下,说“收涎收离离,明年招小弟”。有一些地方,如泉港区没有做“四月日”的习惯。

■成人礼俗:踏上成长之路

16岁意味着一个人步入成年。闽南民间在孩子16岁生日这天都要举行成人礼。成人礼由家族中福寿双全者主持仪式,俗称“上头”,仪式中还要敬天祭祖,较为隆重。民间传统的观点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是由天上的七娘妈保护的。因此,在俗称“七夕”的农历七月初七,民间表现出一种关心下一代的节日氛围,新生婴儿在第一个“七夕”拜七娘妈为“契母”(即干妈),称“新契”,至16岁才解除契约,称“洗契”,其时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个习俗在不少城市家庭已经消失,但是在农村中还是很普遍。

■婚姻礼俗:喜结连理

古代婚礼有“六礼”,即六道程序。闽南民间流传下来的婚礼现在主要是议婚、订婚、完婚三步骤。闽南传统婚俗随着人们外出,还流传到海外。

议婚即婚姻的考核阶段,由媒婆了解双方家庭,讲究“门当户对”。双方感到满意后,双方家庭交换男女“八字”,各问卜于神明祖先。八字如果合得来,婚姻便成,这其中有“缘分天定”的味道。

订婚俗称“送定”、“过定”,男方择定吉日,将聘礼凑成偶数送往女家。女家随其礼物轻重而回赠礼物,并由男方尊长将戒指戴在准新娘手中。男家将女家礼物带回后,将礼饼等分赠亲朋,作为订婚通知。

完婚就是迎亲。由新郎至女家热闹接新娘子,沿途点放爆竹。迎亲花轿到男家后,新郎新娘同拜天地、祖先、父母,然后相对交拜,拜毕进入洞房,接着大宴宾客,是夜亲戚朋友闹洞房。

婚后女子第一次回娘家省亲,俗称做客,并在日暮时,带着两株连根带叶并箍上红线或红纸的甘蔗和一对脚绑红布的雏鸡(闽南语称“娶路鸡”)等礼物返回夫家。按闽南和台湾的习俗,日暮时才返回,寓有“暗摸摸,生达埔(生男孩)”的含义。甘蔗和雏鸡分别象征好头好尾和夫妇和睦相处,白头偕老,同时甘蔗与鸡也均含子孙昌盛的意思。

■寿诞礼俗:

人间重晚情

成年仪礼逐渐淡化后,寿庆仪礼就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以50岁为分界,50岁前称贺生,过生日;50岁后为做寿,俗称“做大生日”,逢十举行,但泉俗是做“九”不做“十”,因“九”与“久”谐音,寓有“岁寿长久”之意。

■丧葬礼俗:

风光厚葬

丧礼是人生的结束礼,闽台民间均认真地按传统礼俗办理。丧礼的全过程相当繁琐,包括始丧、入殓、出殡、做旬、做百日、除灵、合炉等程序。出殡时,笙鼓前导,灵柩由棺夫扛着游行,亲朋送葬,最为隆重。去世一周年的祭祀称作对年,两周年的祭祀叫做三年,至时,居丧者脱孝,丧葬仪礼结束。


探访:纷繁礼俗提升生命价值

民俗是一个地方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在泉州,各类生命礼俗普遍体现了人们求健康、平安、长寿、富贵的愿想。记者探访了相关人士,为我们展现他们眼中的闽南习俗全景。

小孙女的度晬:忙并快乐着

讲述人:沈汝 身份:刚升级为奶奶

婴儿周岁,按老泉州的风俗称“度晬”,这一天实际上是人们的第一个生日,但泉州人却是把婴孩两周岁时称为“头生日”。

两个月前,家住鲤城区的沈汝一家刚刚为小孙女做“度晬”。仪式颇为隆重,除备办“三牲”(即鱼、猪脚、公鸡)外,还准备了鱼丸、猪肚、五香卷等十一碗荤素菜品和五色时令水果、八个红蛋,四碗“挹饭”(即油焖的咸干饭,上面撒有炒花生)供奉“床母”、“檐口妈”。按照风俗,小孙女的外婆家也送来了礼物,包括帽子、一套衣服、鞋袜等,俗称“头尾”,还有长命锁等小金饰。“按照古礼,要向亲友四邻赠送一些‘度晬龟’,现在简化了,就请大家到酒店吃顿饭一起庆祝一下。”沈汝说,周边亲友做“度晬”的方式大同小异,虽然不像以前那么讲究,但对孩子的祝愿和祈盼从未改变。

《泉州民间风俗》一书中记载,旧时为婴儿做“度晬”,大户人家甚为隆重,不仅敬神祀祖,设筵请客,而且于厝内奏“八音吹打”,屋外大庭演“嘉礼傀儡戏”(提线木偶戏),诚心酬神。主人还要特别印制以糯米或面粉为原料的“度晬龟”或“四脚龟”馈送亲友,祈望婴儿能像善爬的龟那样,较快地开步走路,又像龟那样健康长寿。外婆家于外孙周岁时所送的礼品甚为丰厚,有衣帽鞋袜、披风、童被、布料,以及八卦项链、长命锁链(亦称“天官锁”)、手镯脚环等金银饰品,其中以“度晬裘”(披风)和虎耳帽、虎仔鞋等最有特色,寓有避邪、吉庆、长寿之意。

婴孩周岁之日,民间常有一项预测其一生性情志趣造化际遇的仪式,称“抓周”,泉州人亦称“爬龟”。此俗至迟在南北朝已流行于民间。父母为周岁的婴孩沐浴后,给穿上外婆家送来的新衣服鞋袜,即可抱到厅堂八仙桌上去“爬龟”。这时,八仙桌上早已摆满了书、笔、算盘、秤、尺、剪刀、食物、玩具等,令婴孩双脚踏在“度晬龟”上,任其自由抓取桌上的东西,以他所抓着的东西,来预测其未来的一生和前途。如婴孩抓取书、笔,预示将来喜爱读书;抓取算盘、秤,则预示日后善于经商。

结婚:纷繁的幸福

讲述人:淑钦 身份:送嫁妈

婚姻是两性的结合,其礼仪繁多,环环相扣。婚礼上,亲朋好友想把一切象征美好的东西表达出来,使婚礼充满欢乐的气氛,充满对新婚夫妇生活的美好祝愿。在泉州,婚礼仪式的主持,由“送嫁妈”这一类似媒婆的特殊角色完成。

淑钦是丰泽北峰一带有名的送嫁妈,多次为新人操持婚礼。她告诉记者,泉州的婚俗至今保留着古代闽越文化、中原民俗的踪迹,并且各地习俗有所差别。泉州各地比较一致的当属新娘“入门”和“相见”两个环节了,也是较为讲究的两个环节。

新娘由新郎接到新家后,需由新郎亲属长辈中的福命妇开启车门,手牵新娘下车,送嫁妈则手举贴有红双喜字样的米筛遮新人脸部,据说米筛有汰劣存善的功能,能保婚后合家安宁。下了车,新娘由福命妇牵引,跨过中间放置着一个风炉火的米筛,米筛中放一把尺子。米筛寓意圆满,风炉火表示兴旺红火,尺则是让刚过门的新娘今后循规蹈矩。

跨过火炉后,送嫁妈给新人撒上盐米,因为盐米的闽南语与“缘”接近,嘴里念闽南四句,送上祝福:“盐米撒出去,新人缘分到;新人入门进益,益夫益儿发大财,添丁进财滚滚来。”

进了家门,新人吃过红圆、鸡蛋、面线后,新娘先拜婆家祖先,再见新郎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并请长辈喝茶。“相见时,有钱人会‘见金’,就是婆婆给儿媳妇金饰,儿媳妇也以金饰还礼。一般人家是公婆给儿媳妇包红包。”淑钦介绍道。为了让婆媳能好好相处,送嫁妈这时就会念:“背贴背,婆婆媳妇和睦到老;面对面,婆婆媳妇一个出声一个应。”

从上述的程序可见,送嫁妈承担的角色十分重要,颇受人敬重。不可或缺的送嫁妈和纷繁的仪式,体现了闽南人崇尚礼仪的特点。

近几年,淑钦还到香港等地“牵新人”。她认为,无论走到哪里,泉州人对婚俗的重视都没有改变,一如既往的郑重和隆重。


寿诞礼俗:鸡蛋线面是必吃的

讲述人:陈先生 身份:民俗爱好者

闽台民间,在平常生日只吃面线和蛋。到50岁才称寿日,举办隆重的祝寿活动,此后逢十就做“大生日”,由子孙发起庆祝。有的提前在逢九的年份祝寿。

俗谚道,“富做寿,穷做亲”,说的是做大生日时,各家根据经济条件自行决定。

寿诞这天,经济较好的人家家中张灯结彩,贴红寿联,挂寿星图或金字红寿幛,摆寿面、寿蛋,点蟠龙大红烛。清晨,子孙先点烛拈香,敬天地、拜祖先,后请寿星端坐堂上,儿孙辈开始向过寿者祝寿。早餐,全家老少都吃“寿面”,表示托长辈之福,儿孙自能长寿。午时,农村地区在热烈的鞭炮声中,亲友、邻居齐聚一堂为寿星祝贺。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寿星不办寿宴,把所收的寿礼钱,再凑些积蓄,用于办学校和修桥、铺路、造凉亭等。贫苦人家寿庆为简,讲究会少点。

但无论如何,长辈做大生日,都是家族的盛事。在外的晚辈应提前返家。在晋江、惠安、泉港等地,这天老少一般都穿红色衣服,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出嫁的女儿、孙女要偕女婿、孙女婿和外甥、外甥孙回娘家来祝寿,随身带来各类富有美好寓意的礼物。并且,聚餐菜肴中必有一道“猪脚线面”的菜,这是取猪脚意强壮,线面寿长的吉利。

">

昨日下午,泉州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认真排练准备参加文化节开幕式的舞蹈。

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即将举行,泉州市各地正积极准备,力争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展示和传播闽南文化的精髓。


在泉州华侨职校,学生正在秀蟳埔女服饰。 (张九强 摄)


昨日,走进泉州博物馆大门,一堵蓝红相配的大墙映入眼帘,这就是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的欢迎墙。蓝色的海丝文化主题和红色的闽南建筑主题相得益彰,再配以正中央的巨型电子显示屏。目前,该展示中心已进入最后布展阶段。 (陈晓东 摄)

">

泉州府文庙走廊上陈列的古代先贤塑像

东南网6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谢向明 文/图)一座人才辈出的城,定是不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

筱贤栖身的泉州城,就是这么一座城。它有富庶的土壤,孕育富足的经济;它有便利的海陆交通,接纳了纷繁世界,便有了开化的思想和文化,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这就跟随筱贤的脚步,到这座海滨小城,领略先贤风采吧。

行路前,筱贤先跟你说个题外话,我们温陵城的众位钗主,已在前些日子跟你见过面了,也逐一将家族故事为您道出,筱贤今天,先提前代表众钗主,和大家约个再会的时间:端午假期回来,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进入倒计时,我和众位姐姐,将带着您,去逛一逛这座精致繁华的闽南文化大观园。不见不散哦。

【钗主本纪】

刺桐城,以儒家的精神为宗,同时受多元文化影响,唐宋以后贤人辈出。他们生长于斯,或曾驻守于斯,与这座城的缘分,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我是温陵第十二钗,祖筱贤。这片人杰地灵之城,是我栖身的地方。

筱贤以为,一位贤人,可以是固执的。如曾公亮、吕惠卿,果断支持王安石变法,在积贫积弱的现实中,他们革新奋发,让人铭记。一位贤人,可以是温和的,比如信奉程朱理学的朱熹、蔡清和陈琛,还有后来的李光地,坚守与传播着心中的信仰;一位贤人,还可以是刚烈的,比如不满当权者所为愤然辞官,专门读书论著的李贽。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是非功过,任由他人去说吧!至少已经名垂千古。


读这些书,你可以更了解我——

《泉州古代教育》,陈笃彬、苏黎明著

《闽南文化论述》,林枫、范正义著

《泉州名人故居》,政协泉州市委员会编 王明健主编

展情速递——

泉州府文庙东西两侧展厅。

闽南文化展示中心里将展出“思想文化辉煌”部分,用照片展示国内外各地祭祀孔子的建筑和历代名人的画像,以实物方式展出祭孔的礼器、乐器以及文魁、贡元、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等匾。


清源山景区内的欧阳詹书台景点

精英辈出,先贤们术业有专攻

筱贤掰着指头算了算,仅在泉州,名垂史册的先贤得有好几十个呢,手指都忙不过来了。

他们中有“学而优则仕”的,比如开闽南科举先河的欧阳詹、三朝老臣曾公亮。还有“走进来”的外国人、少数民族官员,比如蒲寿庚、偰玉立,以及近代著名的弘一大师等。

有些人在科技方面贡献突出,比如蔡襄主建的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港梁式大桥,还首创筏形基础和牡蛎固基法。这位多才的男子还抽空编写了《茶录》和《荔枝谱》,前者介绍福建茶叶的生产和烹试方法,填补了陆羽《茶经》的缺陷,后者介绍福建荔枝的品类、种植和食用之法,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果树栽培学专著。

另外,筱贤觉得,清朝泉州人丁拱辰的经历是个极好的励志故事。他幼年贫困一度辍学,不过发奋自学,年轻时就创制了象限全周仪,以测量度数,推算时辰。后来到海外经商,他主动学习西方制炮、造船原理,编写许多军火著作,受到朝廷褒奖。

泉州城的人文味浓郁,朱熹当年来讲过学,“硬脾气”的李贽,编写了《闽书》的何侨远,每一个都是才情满满。


李贽故居

教育给力,别样的蕃学与宗学

“外教”这词,咱泉州城古时候就有了。这还得从别样的蕃学说起,你且听筱贤为你细说。

蕃学最早是北宋大观、政和年间,泉州的伊斯兰教徒在清净寺内设置的。泉州海交史专家李玉昆说,泉州海外贸易发达,许多外国商人定居在此,一些外商后代就会被送到蕃学中。在这里,外教会传授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同时也有老师教习中文,以培养“舌人”,就是现在的翻译。蕃学的教学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朝。李玉昆说,郑和下西洋多次从泉州出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这里能找到适合随船出海的翻译。

泉州西晋时出现私学,北宋兴办官学,南宋时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书院。私学按办学形式分有私塾、义学和社学三类。私塾作为启蒙教育或讲经论道的场所;义学是富人或宗亲捐资创办,专为家庭贫寒的子弟设置的;社学始于元代,是地方官奉朝廷诏令在乡村设立的官倡民办学校。官学分为府学、州学、县学和卫学,现在的泉州府文庙就是古代泉州地区最高学府的所在,历代多次迁扩建。

唐朝末年以来,书院在泉州各地兴办。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担任同安主簿时,多次到南安杨林书院讲学,并在南安创建九日山书院、在金门创建燕南书院。从此在闽南地区,书院成为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场所。

颇具特色的还有宗学。李玉昆介绍,福州设有“西外宗正司”,泉州有“南外宗正司”,都是管理南宋王朝宗师事务的机构。皇族偏安南方时也注重后代教育,于是在泉州等地设立“贵族学校”,教育宗室子弟,对闽南文明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文化沃土,孕育人才反哺家乡

闽南是如何造就诸多才子的?据筱贤所知,其实没有诀窍,和其他各地一样,受教育,然后参加科举考试。

在唐宋以前,整个福建地区,乃至江西、浙江等省份的学术教育都不足道。后来中原汉人南移,福建才进入实质性的大开发,学术教育有所起色。到了宋朝,教育逐渐赶上中原地区,此后,在多元文化的沃土下,闽南历代都出现“考霸”。

大家都知道,古代一般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层层选拔,方能实现鲤鱼跃龙门的梦想。泉州出现最早的“考霸”要属唐贞元年间的晋江人蔡诏和欧阳詹;又过了24年,漳州出现建州以来首位进士。从此历代仕子竞相劝勉读书,纷纷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泉州文史界对历代文科进士进行统计,唐朝时有15人考取,宋朝最疯狂,共有1074人考取进士,把其他朝代都远远甩在后面,其次是明朝551人。

筱贤拜读林枫、范正义两位教授所著《闽南文化论述》,专家认为,科举功名对于闽南地区的政治意义重大。金榜题名后登仕途,使地处边陲的人参与政治,密切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也就密切了闽南地区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所以宋元至明清,闽南地区经济实力增长、家族组织不断完善、教育发达、学术昌明的背景下,闽南科举之风弥盛,进士人数增长。


在状元街,为欧阳詹立的“四门学士”牌坊

思想争鸣,文人之间不谈对立

明朝时,泉州先后出现过两位著名思想家:蔡清、李贽,他们坚守各自的理念,却对后世产生同样深远的影响。

李玉昆曾担任李贽研究会秘书长,他介绍,李贽提倡过男女平等,并且在明朝政府力主实施“海禁”的背景下,仍支持对外贸易,后来他不满明朝政府的作为愤然辞官。用现在的话说,李贽是个标准的“刺头”。李玉昆表示,李贽的思想在当时也许是异类的,但其所产生的深远意义,至今不可忽视。

蔡清则是另一种思想典型,完全是儒学的代表。泉州历史研究会会长许在全表示,蔡清的理学思想主要是继承和发展朱熹的学说,在与明代初期唯心学派的论战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为了批判众说的缺陷,他潜心著述,写成他的理学代表作《四书蒙引》。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朱熹的《四书集注》遂成为明、清时期以经术取士的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许在全认为,明代泉州相继而出大思想家,说明这里曾是一方“博大、精深、丰厚、兼容”的热土,对于同时出现的两大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应简单将其摆在对立面,而应吸取其积极的、精华的部分,并发扬光大。

到现在,热衷于先贤思想研究的人不胜枚举,各种学术研讨频频开展。筱贤赞同一个观点,今天的教育是从过去的教育发展而来的,现代的思想也必然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而得的。

闽南这片热土,古代能栽培出这样多的参天大树,当下何尝不能培育绚丽的鲜花呢?


泉州府文庙是古代泉州最高学府

家族世系谱

唐朝

欧阳詹,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和教育家。

王延彬,曾任唐末五代泉州刺史,奉父命在丰州建招贤院,接纳李洵、韩偓等中原流亡人士。

留从效,治理泉州十七年,扩建城垣,环城遍植刺桐,泉州开始以“刺桐城”闻名于世。

宋朝

曾公亮,三朝为官,一生勤政。主持编写《武经总要》,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蔡襄,曾亲自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座海港梁式大桥——洛阳桥。精于书法,编著《茶录》和《荔枝谱》。

苏颂,主持编著《本草图经》,发明了水运仪象台,又编著《新仪象法要》。

朱熹,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是我国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


元代

蒲寿庚,阿拉伯穆斯林商人的后裔。先后受命诏谕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舶商来泉贸易。 偰玉立,新疆人于泉州为官。修志筑城,被后人誉为“温陵贤守”。工于诗文、书法,在清源山和九日山留下不少题刻。

明朝

蔡清,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继承和发展了朱熹学说,为明代朱子学者第一人。

俞大猷,转战南北,战功显赫。尤其是在福建、浙江、江苏、广东平息倭寇之患。

李贽,辞官后专门读书著述,是明朝中叶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军事理论家。

李廷机,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

郑成功,驱逐侵占台湾达三十八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

清朝

施琅,著名的军事家,促使两岸统一。

李光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被雍正帝褒为“一代之完人”。

施世纶,曾被康熙皇帝表彰为“天下第一清官”,后成为清代公案小说《施公案》的主人公。

丁拱辰,军火科学家。还曾创制象限全周仪,以测量度数,推算时辰。

黄宗汉,清末一位主战爱国官员。

">

首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众人持香祭拜关帝爷

东南网6月6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林继学 谢向明 文/图)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各位看官,这副联,很熟吧?你到开元寺走走,正大门就能瞧见这副由宋代理学家朱熹所撰、弘一法师所写的对联。筱信不夸张地说,凡是到过泉州的人,无不听过这对联的。

早在朱熹之前,晋朝,泉州已有佛、道传播。唐朝时,佛、道已香火旺盛,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也已出现。筱信陋见,唐时,泉州的多元宗教已有了雏形。后来,印度教、犹太教等相继传入,为这个多元雏形,注入新鲜血液。

千百年前的“市井十洲人”,如今已不复存在,而那时留下的宗教雕像、石刻,经历风雨,穿越时空,以瑰宝的姿态,站在我们面前。正是这些宗教文物,一遍遍地为我们讲述宗教久远的过去。

【钗主本纪】

温陵第十钗,释筱信,生于佛国泉州,在多元宗教的熏陶下,自幼着迷于各类宗教。

宋元时,泉州刺桐港是“东方第一大港”,世界各地的人来到这里,也带来他们的宗教,成就了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在这里,各种寺庙、道观、教堂随处可见,每一个古迹文物,都有一段历久弥香的沧桑岁月。

今日,筱信将领路,到泉州城探探那千百年的宗教古迹。你要相信,那些深藏于时空的佛、道悠远,那些从阿拉伯奔波而来的伊斯兰教文明,甚至那已经消亡的世界摩尼教,在这里,都有一方天地,一片乾坤。


泉州少林寺里,一位阿婆虔诚地拜佛

读这些书,你可以更了解我——

《李叔同说佛》,李叔同著;

《泉州宗教志》,泉州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编;

《泉州宗教石刻》增订本,吴文良原著,吴幼雄增订;

《泉州宗教文化》,吴幼雄著;

《闽南宗教》,詹石窗林安梧编;

《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馆——鲤城卷》,鲤城区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编

展情速递——

文化节展厅“海洋文明”部分宗教物件展示

文化节展厅“信仰和谐”部分

①民间信仰照片

②民间信仰实物

③关帝巡境,纸扎人物

④各民间信仰在闽南分布图图版

⑤触摸频,闽南地区各种信仰的寺庙数量

⑥3D场景,农历初二、十六日祭拜土地公,到庙里上香拜佛求签等仪式


开元寺的这排人面狮身石雕,是明朝移入寺内的印度教神像

宗教多元化,离不开儒家包容胸怀

在泉州,在大街小巷转一转,你定能被浓郁的佛教氛围吸引。

开元寺、崇福寺、承天寺、少林寺,宁静的寺庙随处可见。燃起的篾香里,稀稀落落地听到僧侣的诵经声,古朴里透着清心气息。若恰巧遇到勤佛的日子,你还能见到无数远道而来的信众,手持着香,殷勤地在佛像下绕着。若当此,你或许能明白,朱熹朱夫子当年的感叹。

晋人南迁,佛教随着南迁的人们来到泉州。西晋时,南安丰州九日山建成的延福寺,据说是当时福建第二座佛寺。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鹏鹏介绍,几乎与佛教同时,道教也在泉州传播开来。

宋元时期,泉州是著名的世界大港,众人带着各自的宗教信仰奔涌泉州,这里出现了最为多元的宗教形态,既有最古老的道教、汉化的佛教,又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还有来自欧洲的景教。

就算现在,你在涂门街溜达溜达,这种多元化,也是一目了然的:香火鼎盛的关岳庙隔壁是清净寺,马路对面不远处是释迦寺,不到数百米处还有基督教教堂。

筱信时常困惑,这么多宗教,在泉州这片土地,是如何毗邻而居,还创造了当时鼎盛的多元宗教景象的?

“儒家思想的开明,令宋元知识分子能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各种不同宗教。”78岁的吴幼雄是泉州著名文史专家,从小受到痴迷宗教石刻的父亲吴文良的熏陶,对泉州宗教有深入的研究。他举证说,当时就有文人提出,“儒道如日中天,释道如月照地,余谓净教亦然”。正是这种包容的胸怀,孕育了鼎盛的多元宗教形态。


晋江草庵是重要的摩尼教遗址

多项最纪录,提高宗教博物馆含金量

泉州还有个挺有含金量的名字,叫“世界宗教博物馆”。让筱信跟您具体说说,这都有啥含金量。

在泉州,佛有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东西塔,东叫镇国塔,西叫仁寿塔;道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君岩,“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是道教中不得不提的老子石像;位于晋江的摩尼教石刻遗址,是一座全国独一无二的摩尼教遗址。

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净寺,在泉州涂门街,它还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呢。灵山圣墓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高徒三贤四贤埋骨之地,至今都是海内外穆斯林景仰、朝拜的地方。

这里还有为宗教文物付出大段光阴的“爱石人”——泉州宗教石刻考古专家吴文良与儿子吴幼雄两代人,为那些饱经风霜的宗教石刻,提供了庇护。因为他们,那讲给每一代人听的宗教春秋,才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了历史的印记。

平民百姓家,庞大民间信仰不可忽视

在闽南生活的时间长了,很多人的生活无意识地与宗教相连。在闽南人生活的每一部分,几乎都能看到宗教的痕迹,它存在于南建、南拳,甚至在南音南戏里,你也能找到其身影。

除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闽南庞大的民间信仰,不得不提。

“在民间信仰中,人们祭拜的主要有英雄、清官、祖先,还有为民做好事、为国捐躯的人。”吴幼雄老人分析,民间信仰是中国特有的宗教形式,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结合佛、道思想,教人忠孝仁义。

旧时,每个乡村民间信仰的主持者,一般都是村里的老举人、老秀才或者乡绅,这些人从小受儒家传统教育,为此,主持宗教仪式时,会以儒家思想来教化乡民。吴幼雄说,民间信仰与宗教不同,不受严格的教规、教义的限制,能够随着社会进步而变化,能够适时地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几乎每种宗教的仪式都有迷信成分,但是吴幼雄更肯定的是宗教信仰的积极因素,他觉得,恰恰是积极因素的作用,才使宗教信仰能深植于闽南人骨髓中。


泉州清净寺墙上刻着《古兰经》经文

家族世系谱

佛教

闽南地区佛教传入较早,据现有文献记载,泉州南安丰州九日山延福寺早在西晋太康年间已建寺。当时,中国佛教尚处于译经阶段,而延福寺规模宏大,极盛时期有54个支院。

道教

道教在闽南传播历史悠久,早在秦汉之际,就有隐者和方士在闽南活动。西晋太康年间,泉州就建置了福建最早的道教宫观白云庙,后改称为元妙观。

伊斯兰教

早在唐初,伊斯兰教就传入泉州,成为中国最早传入该教的地区之一。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的四大贤徒来到中国传教,三贤和四贤在泉州传教终生,葬于灵山圣墓。元代是泉州伊斯兰教鼎盛时期,府治所在地曾建有多座清真寺。

基督教

古基督教,中国称为景教,它传入中国可追溯到初唐。元代,基督教随元军传入泉州,后随元朝的覆灭而湮灭。明末,古基督教再度传入福建,清初被禁。近代,基督教在五口通商后传入。


泉州模范巷的白狗庙是民间信仰的一个缩影

摩尼教

旧译“明教”、“明尊教”等,是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唐代传入泉州。元代,泉州明教徒在晋江草庵石刻摩尼光佛像礼拜。早在13世纪,摩尼教在中亚、西亚已经绝迹,然在泉州、温州仍广为流行,但已改变了原来摩尼教的面貌。泉州是世界摩尼教最后消亡地之一。

印度教

印度教传入闽南的时间,没有确切的记载,一些石刻和族谱资料显示,宋元时期印度教曾在泉州传播。如今,泉州还存有形态各异的印度教的石雕、石刻,学者们认为,元代泉州的印度教寺或祭坛不止一两座。

犹太教

文献资料证明,宋元时期,在泉州经商的犹太人,就把犹太教带到泉州。

">
土壤和种子,犹如一对母子。一粒种子,发芽、成长,都在土壤的深情孕育之中。在没有成熟前,种子靠汲取土壤的养分生长,等到开花结果之后,种子又用春华秋实来装饰土壤、丰富土壤。

泉商就像那一粒粒种子,泉州便是那土壤。

“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这样的地理环境,赋予了泉州人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靠海吃海”,练就了泉州人“出没于雾涛风浪中,习而安之不惧”处变不惊的品质;而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到“东方第一大港”,绵长的历史文化渊源,则开启了泉州人纵横捭阖的想象力,为泉商注入了源远流长的活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断奋力向上的泉州商帮,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脱颖而出:他们创造了“中国服装城”、“中国鞋都”、“中国建材城”等一个个县域品牌,他们也将“泉州制造”带出国门,全球每5个人所穿的运动鞋中就有一双产自泉州,每百件夹克中就有12件来自泉州……凭借充满灵性的经商头脑和渗透于血液中的市场意识,在中国乃至世界商界创造了一个个泉州传奇。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泉商!

抬头看天,不忘大地。如今的种子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但心怀感恩,他们不忘将根扎得更深。

听!泉商们在说:

“如果没有你,谁能激发我爱拼敢赢的勇气;如果没有你,谁能点亮我开拓创新的灵感;如果没有你,谁能赋予我海纳百川的气质;如果没有你,谁能鼓舞我合群聚集的值守;如果没有你,谁能启迪我长袖善舞搏击市场的智慧;如果没有你,谁能锻造我诚信经营的品格;如果没有你,谁能教会我回馈桑梓的义气;如果没有你,谁能温暖我乐施好善的热心……”

土壤与种子的交融,母与子的深情,也在孕育与回馈中延续。

经济总量壮起来,GDP连续14年拔得福建头筹;工业经济活起来,齐聚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3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开放程度高起来,2012年进出口总额突破250亿元大关……

经历了时间的洗礼,种子愈发饱满,土壤愈发富饶。而孕育仍在继续,积聚新一轮经济腾飞的正能量。

策划: 叶燕民 林耀平

执行: 王美金 王晓 刘文艳 晏琴 刘倩 吕斯达 李雅琴 郑运钟 洪志雄 曾剑峰


爱拼敢赢 活力之源

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老人,用自己与大海的故事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如海一般拼搏的深沉力量。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曾这样高喊着激励着自己:“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就是拼的文化。

有海洋的地方,这样的文化就不孤独。

“海也者,能发人进取雄心者也。”梁启超先生的灼见,在泉州商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它铸就了泉州人“敢拼、爱拼、善拼”的性格特质。在继往开来的发展进程中,可以说,“拼”是演绎泉州传奇的活力之源。 □本版文字 记者晏琴

“拼”造字本义:两人奋力争抢一件东西。——《尔雅》。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拼有拼接、拼力奋战等意思。

拼,代表的是一种敢为人先、爱拼敢赢的文化。它具有“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别人还没做的,他们先做了”的勇猛,也具有“别人没想到时,你就该想到;别人想到时,你就该做到;别人做到时,你就该做好;别人做得和你一样好时,你就该换跑道”的智慧。“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说的正是泉商之“拼”。

敢为人先 成就产业

乡里乡亲,兄弟朋友,把酒言欢;探讨商机,投入股金,签字画押——30多年前在泉州晋江街头巷尾上演的这一幕,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再平常不过了。然而,在那个年代,这一切并不轻松。在改革开放初期,私营经济在很多人眼里还是地地道道的“资本主义尾巴”,一系列关于资金、雇工、价格的敏感问题,如锁在先行者脚踝上的镣铐,许多人在创业面前望而却步。

然而,解放思想的意识一旦苏醒,便一刻也不想沉睡。

“做梦都想当老板”。就这样,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别人还没做的,他们先做了。没有资金就集资、合股或借贷;没有厂房就“借鸡下蛋”;没有技术就去请,去借鉴,或自己学着干;做生意亏本10万元,就再借20万元重新干……

凭借这股闯劲,1979年,26岁的许连捷在家中办起“三来一补”的劳保服装加工厂;1985年,在晋江金井出现了一家名为晋江县金井劳务侨乡服装工艺厂的小企业,在此基础上,周少雄兄弟们用两三年开办了服装厂;1986年夏天,丁和木的儿子、16岁的丁世忠初中毕业,带着600双鞋,到北京闯荡,打通了最艰难的销售通道王府井……

也正是这股子闯劲,成就了第一批泉州创业者,也成就了泉州民营经济日后的腾飞。

在这里,县域经济发达,每个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晋江有鞋子,石狮有服装,南安有建材,惠安有石雕,德化有陶瓷,永春有芦柑,安溪有茶叶;在这里,汇集了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等25个产业集群,其中7个集群的年产值超百亿元,3个集群超千亿元;在这里,驰名商标总数“破百”,拥有安踏、361°、凤竹、利郎、七匹狼等一大批明星企业,获赞“品牌之都”的美誉;在这里,企业“块头”越来越大,2012年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增至1680家;在这里,科技创新你追我赶,截至2012年年底,累计专利申请量达56620件;在这里,伴着改制上市的主旋律,企业唱响“泉州板块”的赞歌,近80家上市公司累计融资数百亿元……

时至今日,因了泉商的爱拼敢赢,泉州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的璀璨明珠,熠熠发光。


顺势而为 做大事业

他们血液里奔腾着爱拼敢赢、永不言败的力量,泉籍商人用“孤注一掷的决心”、“三分本事七分胆”,点亮了中国商业史中的泉州辉煌。爱拼敢拼,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夺先机、定胜势,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企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新格局下,爱拼敢拼未必能赢。认识到这一点的泉商们,再次把“拼”实践为持续的思想观念大解放,升华为“善拼”。

先人一步,才能领先一路。

他们善探索。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泉州商人尴尬地发现,尽管企业如满天星,真正叫得响的品牌却寥寥无几。又一次,“央视+体育明星代言”的全新广告模式在中国商界出现。而这一模式的发起人丁世忠,几乎砸下了安踏当时的全年利润,在“赌得有些过大了”的质疑声中放手一拼,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今,即使穿行在晋江这个县域城市,你也会看到各色品牌争奇斗艳:几乎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知名形象代言,可谓“打尽”天下明星。由此,泉州品牌深入千家万户。

他们善突围。2008年,当全球性金融危机袭来,商海中人们耳熟能详的《爱拼才会赢》,被泉籍商人换了歌词:会拼才会赢。而随着这一细微变化而来的,是泉商们全新的打拼方式。向管理要效益,许连捷引进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通过二次管理变革,打造出“历史上最好的恒安”;掌握行业话语权,施能坑完成了拉链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将浔兴拉链打造为世界知名品牌;靠技术再腾飞,丁世忠每年投入研发资金4亿元以上,使安踏创造了单单一双鞋就有47项国家级专利的神话……

血液中涌动着善拼敢赢因子的泉州人,敢想、敢试、敢争先。事实上,无论在何时,“拼”都是泉商文化的核心所在,只是内容会随着际遇的改变而调整。这样的“善拼”,使得泉州的民企“水手”们一次又一次争当商海的弄潮儿,在惊涛骇浪中勇立潮头,展示出惊人的生存智慧和商业胆识。

外来高管看泉商

受访人:刘文静

职位:福建诺奇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

籍贯:山东菏泽

百折不挠 永不言败

在泉州的11年里,我无数次被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泉商文化所深深感染和折服,激励我走到今天。“每天,成功的欲望就像求生的欲望一样在内心燃烧!”这是诺奇丁辉总裁说过的一句话,我至今铭记在心。丁辉,出生于晋江陈埭,十二年前带领几名激情四射的年轻人开始了自己的时装连锁征程,十二年过去了,他所创立的诺奇时装已成为业界的佼佼者,成为中国“快时尚”领军品牌。

在我看来,这正是一种“拼”,正是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如果说平常人的大脑是一台发动机,那他至少有3台发动机,他有着超越常人的睿智和思考力……”泉商的“拼”,不是盲目的,他们每天都在思索,在关键时刻总能发挥出惊人的判断力,放手一拼,令众人折服。


天生为商业而生

如果将这些创业打拼的泉商们罗列在一起,我们会惊异地发现:他们当中没有谁曾经受过专门的商业教育训练。那种与生俱来的商业潜质、嗅觉、胆识,从来不是哪些商业教科书上的理论所能解释。

也许,在诸多商帮中,泉商并不以能言善辩见长,但绝对是商界开疆拓土的实践者,他们不动声色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版图。而此种拼,不仅拼胆识,更多的是拼智慧。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粗犷中不失商业规律之精明、搏险中不乏愿赌服输之豪气、重商中不屑苟于小利之磊落……这种拼,实际就是一种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务实求实、求业敬业的精神。他们拼搏,他们精明,他们似乎天生为商业而生。

□本组特刊水墨画作者:洪志雄


创新求变 勇立潮头

从“三来一补”,到每季研发设计上千产品,是谓产品之“创”;

从为国外品牌贴牌生产,到打响自己的品牌,是谓品牌之“创”;

从依靠模仿,到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是谓科技之“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许连捷、周少雄、丁世忠……这些泉州民营企业的“大佬们”带领企业一路前行的“轨迹”,无不向我们验证着这样一个理念——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才能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只有拥有创新文化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本版文字 记者刘文艳

“创,始也。”——《广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代表开始、创造、创制、首创、开创、创立等。

创代表创造和创新。是人无我有,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创造出一个新的品牌,创造出一种新的技术;亦是人有我精,用新产品取代旧产品,用新品牌开创新格局,用新技术推动新发展。

产品创新 拓宽市场空间

泉商的“创新”文化,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生产一个产品,储备一个待上市产品,研发一个新样品。”恒安集团创始人许连捷深谙创新之道。从吉米系列,到熏衣草系列,再到茶语系列……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恒安创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包装,更创新了整个纸巾文化。

同样,对于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而言,不断推出新产品,增加市场占有率,正是他推动安踏成长为行业龙头的重要步伐之一。为此,丁世忠将产品从跑步鞋拓展到篮球鞋、网球鞋,由单一的运动鞋延伸到综合体育用品,由成人运动领域进军儿童运动领域……

周少雄立足于产品的创新也从未停止,从男装、女装、童装,到国际设计师系列、青春时尚系列,再到生活馆……每一个新的尝试,都帮助七匹狼拓展了产品线,进而拓宽了市场空间。

“在产品成本优势不断减弱的今天,泉州企业唯有不断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创造新的市场,才能赢得持久的竞争力。”站在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发言台上,许连捷反复强调着一点——主动创新。

“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只要我们有改变市场的好产品。”在这样的信念下,1998年,许连捷率领恒安从卫生巾行业进入生活用纸行业,开始引领一场生活用纸品质的革命。7年后,“心相印”成为国内行业品牌美誉度、市场占有率、行业毛利率和税后净利率、市场增长率四项第一的品牌。

因为具有创新精神,陈文良带领下的文创太阳能,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商,成为沃尔玛、家乐福等多家国际零售巨头的合作伙伴。一个小小的无线太阳能音响,吸取了复旦大学、江南大学的外观设计优势,集30多项专利于一身,不仅款式新潮,更奇妙的是完全不需用电。国外大卖场的订单纷至沓来,新产品带来了新利润。

同样因为具有创新精神,在正装看雅戈尔、休闲装看七匹狼……中国男装市场“大统”局面基本成型的情况下,柒牌董事长洪肇设却通过对男装市场的分析,寻找到了自己的竞争点——拥有“中华精神”的男装。


品牌创新 突破发展瓶颈

泉州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文化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品牌的发展历程中。从商品经济幼芽萌发,到“三来一补”创业起步,再到走南闯北开辟全国市场,励精图治专注质量研发……三十余载,一路走来,每一个关键时期无不闪动着企业家“创新、求变”的胆魄。

1998年,丁世忠拿出相当于当时企业全年利润的500万元,在央视进行了一场“豪赌”,目的只为创立自己的品牌,不再做“贴牌打工仔”。最终,丁世忠赢了,500万元的广告费,换来的是全国各地订货商的蜂拥而至,和当年销售额提升35%的佳绩。

紧接着,1999年丁世忠又请出孔令辉作为形象代言人,推出“我选择、我喜欢”的品牌口号,并把企业全部利润近千万元“赌”在央视广告上。尽管事隔多年,业内谈论起丁世忠的这次创举时,仍会开玩笑地说:“因为丁世忠和孔令辉长得有点像。”但正是因为当年针对品牌的这一次创新和尝试,帮助安踏收获了硕果,营业额从2001年的2亿元猛增至2011年的近百亿元,业绩10年间增加了50倍。

眼见安踏通过创牌、创新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后,特步董事长丁水波坐不住了,也开始采用“明星+广告”的品牌推广模式,不过聘请的是娱乐明星。这一小小的变化,帮助特步在专业运动之外,走出了一条“时尚运动”的品牌创新之路。

361°总裁丁伍号这个时候也在思考适合自己的品牌推广模式,他从儿子的网络游戏中找到了灵感,于是从2004年开始,我们在QQ游戏大厅看到了361°的名字。“从单一的广告投放到植入式网络营销,再到体验互动式营销。”这是丁伍号创新思维下的品牌推广模式,这一模式则帮助361°迅速培养和提升了品牌忠诚度,走出了一条另类的品牌营销路。

“从单一的五金产品转型升级为整体厨卫解决方案专家。”林孝发对品牌定位的创新,则帮助九牧集团突破了销售瓶颈,实现了规模效益。站在新的起点上,林孝发的目标很明确——“到2016年实现销售100亿元,成为亚洲知名品牌,到2021年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科技创新 迈上产业尖端

如果说创新文化在产品和品牌上的运用,帮助泉州企业家迅速找到了市场空间,并奠定了自己的行业地位,那么贯穿于企业研发设计全过程中持续的创新,则帮助泉州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愈走愈稳。

“一双鞋拥有47项专利。仅鞋底材料减震一项的研发,就历时8年,经历了7大技术改进。”因为一双鞋所承载的科技,安踏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典型,而这其中,丁世忠在企业创办和经营过程中,始终如一的创新精神,无疑推动着研发的进步。

正因为拥有创新精神,丁世忠斥巨资建立国内首个运动科学实验室,安踏拥有了行业内首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研发设计费用从1991年的200万元,到现在的近3亿元,增长了100倍以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目前,安踏自主研发的“A-form足弓减震技术”、“A-Core芯技术”、“A-JELLY弹力胶科技”等核心技术,不仅打破了核心技术被国外品牌占据的局面,也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其中,基于弹力胶技术的跑鞋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已超过1亿元。

有了创新因子的安踏从一个追随者,最终成为行业引领者。

同样因为拥有创新精神,传统纺织企业凤竹,在董事长陈澄清的带领下,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掌握了20多项自主核心技术。整个集团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及技术性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2.2%,成为一家典型的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核心竞争力、从传统中走出新路子的企业。

拥有“生物酶前处理工艺”、“染色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印染废水大通量膜处理及回用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填补了国内外行业空白;“印染新工艺及其废水回用新技术”让凤竹集团在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多次成为焦点……

不仅在鞋服领域,创新的文化在各行各业被泉州企业家所践行。

通过不断进行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群峰机械董事长徐金山敢于叫板世界机械制造业龙头国家——德国。因为,相同型号的设备,群峰产的价格只相当于德国产的1/6。优势明显,群峰公司在非洲、中东及东欧等市场为自己开拓了一方“领土”。

手握2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获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立项。科技成色足,则让天广消防一上市就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不断“创新、求变”的泉商文化,不仅帮助泉州企业发展壮大,成功走出经济危机和低谷期,还推动企业不断向产业“金字塔”的尖端迈进。


不创新 就灭亡

“创”既是首创,更是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变革、创新的过程。

改革开放大潮中,泉州人依靠自主创新,把“小商品”做成“大市场”,把“大市场”做成“产业链”,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城市品牌,孕育了充满活力的“民办特区”。

现在,同样依靠自主创新,泉州企业开启了“二次创业”的征程。打破常规,创新思维,通过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品牌创新、科技创新,找到了企业发展的新动力,迈向了产业“金字塔”的尖端。

“不创新,就灭亡。”泉商文化中创新的特质,为泉州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因为这种特质,泉州企业在遭遇危机时能及时化险为夷、在面临竞争时能保持充分战斗力、在遭遇瓶颈时能迅速找到突破口。

外来高管看泉商

敢于尝“新” 乐于分享

受访人:高军

职位:天交所福建区负责人

籍贯:天津

去年,天交所正式进驻泉州。从耳闻到目睹再到参与具体工作,这个被称为中国“品牌之都”的地方给我的启发和帮助都很大。

虽然泉州市场庞大,挂牌需求旺盛,但毕竟场外交易市场对泉州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我们最初预见,前期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让泉州民营企业来了解天交所。出乎我们预料的是,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泉州挂牌天交所的企业就已经达到现在的16家。

这种接受速度是天交所在其他城市从未见识过的。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沟通中,我发现泉州企业家不仅有拼搏文化,更能与时俱进,愿意去了解对企业发展壮大有益的新事物,尝试新方法为企业注血。很多年过半百的泉州企业家,仍然在不断追求企业和自我的进步,敢于迈出尝试性的一步。

在与泉州企业家交流过程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热情和懂得分享的胸怀。在走访一些企业时,我们可能会聊到资本市场上的一些新变化,他们也会跟我分享行业的最新动态。然后,他们又会迅速在自己的商人朋友间共享这些信息。比如他们认为场外交易市场的融资和成长模式适合自己,就会把这种模式推荐给身边的企业家朋友。

企业家这种“创新、求变”的文化也影响了我,让我能够充分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中,与泉州企业家一起总结,一起思考,不断摸索和创新更加适合本土成长型企业的发展方式。


聚合协作 握指成拳

1980年,年近中年的洪肇明用家里的两扇门板做成裁床,生产出了第一件服装;1984年,洋埭村的林土秋用借来的8万元办起了晋江第一家鞋厂……

红火的生意引来同村人的效仿,于是以地域为基础,运动鞋、皮鞋、夹克、西裤等产业集群开始诞生;而围绕着这些产业集群,又诞生了鞋材、鞋机、面料、辅料等配套产业。

从一个企业,到一个产业,再到两个千亿产业集群,“聚”贯穿了泉州民营企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没有“聚”的意识,泉州鞋业不会在世界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没有“聚”的意识,闽派男装也不会在全国打响名气。

□本版文字 记者刘文艳

聚,“而发于众心之所聚。”——《管子·君臣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聚是聚集的意思。

在泉商精神中,聚代表一种团结、联合、协作。正是有了“聚”的意识,泉州企业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家企业到产业集群的发展。“聚”代表的是“有钱大家一起赚”,代表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握指成拳”,分工协作。


企业间联合 实现分工互赢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力亚掌门人吕自力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从当初的200人的小企业,发展到6亿元产值的公司,如今产值又向15亿元迈进,不仅与自己在纺织服装领域的深耕密不可分,也离不开与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的携手合作。

虽说在泉州,人人都想当老板,人人都想做品牌,福建大力亚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却摒弃了“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思想,甘当配角、当好配角,通过与七匹狼的深度合作,大力亚迎来了春天。目前,七匹狼三分之一的服装由大力亚加工,大力亚的利润是普通贴牌加工的好几倍。

大力亚模式带来启发。在一次次产能需求对接会上,安踏、劲霸、梅花、著龙、浩沙、喜得龙、柒牌、三六一度、利郎等晋江名企都找到合适的配套加工厂家,签订了产能对接代工合作协议。

在这场本地龙头品牌企业与制造型企业“合纵连横”的演出中,受惠的显然不只是中小企业。“将生产环节外包,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做研发与品牌。这样一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强、成本更低,抗风险能力也更强。”七匹狼副总经理吴兴群说。

正如他所言,卸下了扩大生产能力的担子,不少一、二线泉州纺织服装品牌企业相继完成了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的转型,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研发、营销等产业链高端环节。

正是有了这种“团结、协作”,一些加工型企业开始主动出击,放下身段为本地品牌企业代工。总部在南安的万家美针织主动为晋江服装品牌贴牌加工毛衫,同样实现双赢。“顶峰时期,晋江叫得响的几个服装品牌的毛衫全部由我们生产。”万家美老板黄少雄直言,积累了研发设计优势后,公司将客户拓展到国际知名的快时尚品牌ZARA和H&M上面。

正如华侨大学教授张向前所分析,品牌企业与加工企业的协作发展,不仅让成百上千家小微企业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也让品牌企业有更多精力专攻品牌和渠道,增强了整个区域的产业整体实力。

坐拥雄厚的产业集群优势,成为行业龙头企业走出去,扩张市场、整合资源的基础,而与产业集群内其他企业的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则帮助企业实现共赢,壮大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成就了“大手笔”的领军企业。


集团军出击 用规模促效益

单个企业的壮大只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以“聚”为前提,变身强强联手的“集团军”,产业集群的优势才能获得数倍放大,泉州企业同样深谙此道。

泉州LE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刚成立不久,就迎来了一笔可观的订单。看好多家LED企业强强联合的优势,晋江一服装企业主动找到联盟,请他们为企业车间进行照明改造,仅试点的一个生产车间就有约2000盏LED灯。

同样,从20多年前的小工厂、小作坊各自为政,到两年前27家骨干企业抱团成立技术联盟,泉州数字微波通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联盟之名谱写了泉州微波通信产业转型升级的故事。

“每个企业都‘大动干戈’投入科研,并不现实,而通过结盟让企业发挥所长,做精‘蛋糕上的每一个细节’,科研力量的‘拳头’会更大。”泉州微波联盟理事长、福建泰克通信董事长黄嘉鸿表示。

泉州天宇化纤织造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清发有着同样的观点。“以前只能由一家公司进行科研攻关,现在有兴趣的联盟企业都可以参与,共同承担科研成本,享受科研成果。”

为了打破单家企业做科研的局限性,凝聚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力量,由天宇化纤牵头成立的我国首个省级锦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福建省锦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呱呱落地。作为我省第一个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技术创新联盟,联盟首批成员囊括产业链上下游26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单位,其中不乏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影响力的纺织企业。

“集团作战”在各个产业被尽情演绎。

“有些会员企业擅长做碗,有些擅长做盘,在实际生产中便可发挥各自优势,协作生产,从而实现产品质量最优化。”2011年6月,包括22家高档日用瓷生产企业、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2个事业单位在内的“泉州市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联盟成立后,各会员企业实现了资源整合、技术互补、分工协作。

由全市14家纺机企业与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4所高校结成的泉州纺织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则承担起泉州地区纺织机械领域关键、共性及重大技术的开发任务。


产业链协作 造就千亿集群

龙头企业带动,强强联手作战,产业集群的壮大还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协作和分工合作。

10年前,特步董事长丁水波就将精力转到了品牌上,把生产部分转给了有生产能力的协作工厂。这一决定不仅造就了特步品牌接下来的辉煌,也带动了众多协作工厂的发展壮大。

还有在鞋业产业集群中保持领跑优势的安踏。早在2001年,当晋江80%的制鞋企业还在为国外品牌代工赚取微薄利润时,安踏就已尝试将产量的一半委托给20余家协作工厂。

今后的市场竞争,不再是单个产业环节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竞争,行业运营成本越低,企业利润就越大。

这种产业链的整合,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分工协作上,更多地体现在集群的整合创新上。“下游企业想做功能性纤维面料的开发,如果能从产业链中游环节开始,在制造纤维的过程中进行技术创新,就能免除漂染环节的污染,对整个产业发展而言是较大的革命性突破;而中游企业的生产制造,又需要协同上游企业对原料和设备进行整体更新和改造。”在黄清发眼中,“产业创新将是整个产业链升级换代的联动,原料、辅料、设备、上下游研发缺一不可”。

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提升了泉州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也帮助其中的企业脱颖而出,诞生了诸如安踏、特步、361°、七匹狼、劲霸、九牧王等运动品牌和男装品牌。

纵观泉州民营企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企业间并不缺少竞争,但是,从整个集群的发展来看,正是因为有了“聚合、抱团”的泉商精神,通过“聚”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集团作战,才有了今日日渐成熟、由大而强的产业集群。


资源聚合

产业裂变

海洋文化孕育了泉州人鲜明的精神特质。这种特质,除了爱拼善赢、敢为人先的创业胆识外,更有守望相助、抱团发展的成长智慧。在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的当下,后者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鸳鸯池布料市场的喧嚣,打响了泉州纺织服装业完整产业链的盛名,而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领衔的上下游联动发展,则带动了产业链新一轮破茧成蝶的升华。

自然界在生物链的循环中进化,地方经济同样在产业链的循环中提升。正如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任何一个产业也不可能孤立于其他产业而存在。

通过产业纵向和横向间的整合和融合,将分散在各个地方的产业集群链接起来,通过资源的聚合形成一条紧密相连的产业链条,让产业在高度融合中裂变,真正激发产业链的潜力,这也是泉商精神中“聚”的最终意义所在。

外来高管看泉商

聚财之后是聚才

受访人:刘翔

职位:匹克品牌管理中心副总监

籍贯:湖北

两年前第一次到泉州,从晋江机场到泉州东海匹克总部,一路上,我被各类五花八门的公司招牌所吸引——有品牌工厂、鞋塑厂、针织厂、梭织厂、模具厂、皮革厂……应有尽有,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就制造出一双品牌鞋子或者一件品牌衣服。

这让我之前的疑惑,瞬间无影无踪。在此之前,一位晋江的企业家告诉我,在他们那个地方,只要串几个门,就能鼓捣出一个品牌来。

我一直对这个串门就能做品牌的说法不敢苟同,觉得这顶多算是几个家庭作坊,和品牌还差得远呢。眼见为实,我突然明白其中道理:这种集群式产业模式,才是泉州运动鞋服产业飞速发展的核心所在。那种体育明星+CCTV5造就泉州品牌的说法,有些太过片面了。没有这种完整产业链带来的集群效应,泉州无以品牌丛生,也就无法成为品牌之都了。

没错,这让泉州企业家积聚了大量钱财。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沿海地区人力成本的飞涨和消费者购买习惯、喜好的变化,单纯依靠集群效应还无法让泉州品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泉州品牌需要更多的创新——创新的管理体系,创新的运营模式,创新的研发设计等,而这些创新,离不开创新的人才。

这就是我想说的,聚财之后,是聚才。让天下的能人志士为我所用,才能领先中国,走向世界。


善借基石 搏击商海

相对于创业初期的拼勇气、拼胆识、拼魄力而言,“搏”更多的是在市场转型期体现出来的智慧和远见,是站在创业的基石上,通过总结和借鉴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品牌在国内打响知名度后,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而发力国际市场,此为市场之“搏”;从产业化扩张到拥抱资本市场,借力开启规模化格局,此为资本之“搏”;从应对外部竞争,到反观内部风险,着力解决最新的产业化问题,此为转型之“搏”。

□本版文字 记者刘倩 刘文艳

搏,击也。——《广雅》。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搏的意思包括搏斗、搏击、搏动等。

延伸到泉商文化,搏意味着江山落定后的“守”和“拓”。在顺境时开拓进取,在逆境时善于借力使力,乘风破浪。以过去的三十年成败经验为坐标,以不断变化的形势为参考,在胆识、魄力、勇气等第一代创业人的精神领土上,进一步融入智慧和远见。


市场之搏 与国际品牌同台

美国时间2012年2月16日上午,站在美国洛杉矶西好莱坞梅尔罗斯大街的匹克全美旗舰店门口,许志华既开心又自豪,这一天意味着匹克将正式进入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市场,开始与国际运动品牌巨头耐克、阿迪达斯同场竞技。

从为国际品牌贴牌加工,到创立自己的品牌完成在国内市场的布局,再到进军国际市场,匹克的发展之路体现的是从“拼市场”到“搏市场”的转变,前者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市场拓展,后者则更像是一场有计划、有谋略的“博弈”,每一步的棋子该如何走,早已布好了棋局。

许志华便是这场棋局的主导者,理工科的背景加上家族的经商头脑,让他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更多地显示出了谋略和智慧。

早在8年前,为了避开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的国内运动休闲市场的争夺,在完成国内的基本布局后,许志华发现了另一片广袤的蓝海,那就是国际市场。为此,许志华在2005年启动了自主品牌向西方发达国家输出的国际化战略。当年,匹克成为首家进军NBA的中国运动品牌。

2010年和2011年,匹克美国研发设计中心和匹克美国分公司相继成立。经过美国分公司一年多的筹备,同时聘请知名的第三方调研公司对美国市场和消费者喜好进行周密的调查分析,许志华最终实现了开店目标。

对于许志华而言,对国际市场的“搏”,更多的是经过精心谋划后的获取。而这种“搏”,也让许志华收获了惊喜。在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增长整体下滑的情况下,2012年匹克的国际市场销售额达到3.88亿元,占总营业额比例提升到13.4%,较2011的9.9%再度大幅提升,海外收入占比连续3年实现增长。截至目前,匹克已在160多个国家注册商标。

“过去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国内品牌,而现在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国际品牌。泉州企业在品牌、技术、管理等方面正面临着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大变革,只有跨过去了,才能从泉州走向中国、从中国走向全世界。”在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看来,对于海外市场的“搏”,正是建立在一定基石上的新跨越,是泉州品牌一次质的提升。


资本之搏 整合资源再前行

如果把海外拓展看做泉商做大企业的一种扩张,那么上市则显示出经历了发展初期的原始积累后,为了保持足够的马力继续前行,而借力使力、整合资源的一种智慧。

“强者恒强,强者愈强”。上市所带来的资金以及在管理等领域的革新,恰如支撑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一根有力撑杆,将助力企业运营掌控更大的格局。然而,运用这根“撑杆”,需要企业家有“搏”的智慧和胸怀,能够容纳从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带来的“阵痛”。

时间倒流,回到改革开放气息越来越浓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泉州股改与上市早已风起云涌。1993年秋天,福建豪盛公开招股,泉州所有的车站同时聚集了全国各地背着钱袋赶来买股票的人。

借力资本市场,福建豪盛的建陶产业如日中天,其产品曾被认定为福建省首批著名商标。位于城东仕公岭厂区附近的居民依然有印象: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在厂门口排长队等候发货,也因此带动了周边餐饮和住宿业。

彼时,同样经历过客商排队抢货的恒安,开始面临瓶颈,企业产值和利润一度出现徘徊局面。“当时如果想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做强做大,面临3个层面的问题:资本运作、运营机制规范和管理结构调整。”许连捷同样将目光投向了上市。

1998年,作为国内第一支民企港股,恒安以10倍的市盈率顺利入市,创下了当年港股上市最高市盈率和最高认购倍数的奇迹。

善借基石,显然有利于企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上市这个基石,被越来越多的泉州企业家青睐,从国内A股市场到创业板,从港交所到新交所,从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到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开始闪耀着越来越多泉州企业的身影;而上市后获得的雄厚资本,则成为泉州企业学习吸收再创新的转型之基。

借力上市获得的资金,许连捷在恒安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2001年8月投入巨资,引进汤姆斯公司,启动恒安的第一次变革。18个月后,恒安突破徘徊了6年的10亿元人民币营收瓶颈,开始快速增长。2008年,恒安启动第二次管理变革,2011年恒安营业额超170亿港元。

2007年7月,丁世忠同样把安踏带进了香港联交所,31.68亿港元的融资额创造了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在海外资本市场的最大融资规模。借力资本,安踏实现了品牌“质”的飞跃,2009年取代行业巨头阿迪达斯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2011年,取代李宁坐上本土体育用品行业的头把交椅。

时下,“泉州板块”已经扩容至77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国地级市前列。从最初的抗拒、怀疑到接受,再到积极适应上市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泉州企业的每一次亮相,都是泉商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远见,对“搏”的诠释。


转型之搏 求新求变勇破局

从海外市场的开拓,到资本市场的全力支持,企业规模在壮大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但泉州企业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不转变、不提升,前进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要发展,唯有求新、求变,勇于破局。面对转型之困,泉州企业家在学习中摸索,在借鉴中成长。

2012年被称为鞋服业“高库存年”。不过,泉州企业家却没有逃离实业转向投资性行业。因为在泉商文化的认知体系中,专注、专业才是荣耀的着力点。这种荣耀引导着泉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一路前行,遇山翻山,逢水渡水,就问题解决问题,就形势应对形势。

面对行业性压力,丁水波的破局方式是积极试水电商。2012年11月11日,特步电商一天销量突破2000万元。而在2011年,丁水波对于电商还抱着怀疑态度,担心会给线下经销体系带来冲击,然而怀疑不代表拒绝,怀着远见之“搏”,丁水波充分去了解和接纳这一新渠道,摸索出自己的电商之道。

“行业发展有周期性,遭遇瓶颈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企业会不会带着创业般的勇气,在尝试中调整和改革。”业内人士坦言。而在这场高库存危机中,踏上电商征程的不仅是丁水波,在今年的电子商务鞋服产业高峰论坛上,一场周少雄、丁世忠、丁水波等鞋服产业“大佬”间关于电商的对话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泉商在转型中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在面临转型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搏”的特质。

在鞋服之外,更广阔的范围内,泉商“大佬”们所走的转型路径,同样透露着“搏”的精神文化,他们吸取一切可借鉴的经验,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冲破发展桎梏,实现飞跃性发展。

在南安,九牧、中宇、辉煌、申鹭达等向高附加值的整体卫浴领域延伸,在内销市场引发强大爆发力;溪石集团打造装饰施工一体化,短短三年,装饰业务就从零做到了集团总业务的三分之一;英良集团推出稀有石材品牌“五号仓库”,比较贵的石材每平方米上万元,堪称石材界的LV,客户却依然蜂拥而至。

在晋江,优兰发集团使出产学研对接法宝,在人才、经费等各方面增加投入,争取开发更多新产品;晋江市佶龙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加大产品创新技术投入,尽管外贸不景气,但订单快速增长,完美逆势而上。

在泉商的耕作土地上,“搏”代表的是一种智慧的结晶,是总结吸收后实现的新成长、新突破、新跨越;是摸准市场后,进行的改良推进;是通过借力使力,对产业难题的攻克;亦是以求新、求变的姿态,应对下一次挑战,开启又一轮破局。


企业不能

一劳永逸

人生迎来第一个巅峰后,是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同一个制高点的。产业发展亦如此。

你永远不能期待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会有颐养天年的那一天,不管解决问题还是壮大提升,泉商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思:作为掌舵者,总是希望它变得更好。

企业没有一劳永逸的发展模式,需要不断在发展中与市场搏击,泉商文化同样也在发展中升华。实际上,相对于“拼”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和魄力,泉商在对江山“守”和“拓”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搏”,更多的是一种有谋略的布局,既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更闪耀着务实、理性、智慧的光芒,是对“拼”的升华。

外来高管看泉商

不轻言放弃 不惧怕竞争

受访人:曾静

职位:德尔惠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总监

籍贯:湖北

“可能会被打死但不会被吓死”,这句话看上去虽然有点意气用事,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闽南企业的竞争意识,不管市场环境好也罢坏也罢,这种“搏”的文化贯穿在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泉州某体育品牌的老板,据说全国的地级市、县级市走了1000多个,这就是“搏”的一种体现。因为有这样一种精神文化,泉州企业家不会当“甩手掌柜”,让职业经理人打理,他们会时刻保持市场的敏锐度,保持创业的激情。因此,“搏”也是企业家们深藏内心的一种危机意识。

我们老板也经常会带着团队去走市场,3—5天走遍一个省,从省会走到乡镇一级的市场,白天走市场晚上开会做总结,针对走访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从这个层面来看,“搏”更多反映的是老板的身体力行,更是老板为了做好市场,用自身的举动去诠释不懈怠、不停滞的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上下保持一种奋发的精神状态,当上下都具备这样一种共识,这就变成了一种企业文化,最终会转化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视诚为金 守信为基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双赢——企业与消费者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企业与社会双赢,泉州的企业家们这样表达自己对诚信的理解。这种投桃报李的甜蜜关系,着眼的不是企业一时的利润与账目,而是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赢得未来的重要保证。

“诚信兴商。”在泉州,这四个字所表达的含义,被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商业天则,所有的商界人士都自主自觉地小心遵守。特别是在企业的代际传承过程中,老一辈的企业家总要一次次谆谆告诫即将接手的年轻人,要恪守诚信经营的商业守则。

□本版文字 记者 吕斯达

诚,信也。——《论语·子路》

能力是铁,诚信是金。诚代表一种诚实守信的文化。在泉商的价值观里,信誉始终占了核心的地位。“诚招天下客,信揽四方财”、“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诚信经营的气息,长时期地弥漫浸透在泉州市井民间,有着极强的感召力,吸引了一批批海内外客商,促进了泉州经济的持续发展。


品质诚信

守住产品质量生命线

细细梳理泉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无论大小企业,都是在市场浪涛的磨洗中,感知、认同继而形成了自己朴素的诚信原则。对他们来说,诚信的最初含义,就是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就是遵守合同如期履约。

尊重契约,让聪明的泉州人得到了回报。从小处说,是一张订单的成功,一个客户的获得;从大处说,则是整个泉州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的提升,是“泉州”两字越来越正面的影响。

1998年,在晋江,一家刚刚创牌的服装企业满怀希望地生产了3万条夏季牛仔裤投放市场。没想到,裤子刚出货不久,就发现面料缩水。有经销商说:“季节不等人,就算有点缩水,估计消费者的反应也不会太强烈。”但企业负责人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他一把抓起缩水的裤子,反问道:“如果你是顾客,遇到这样的情况,是什么心情?季节不等人,但做企业更要讲信誉。”他果断地将3万条夏裤全部收回,为此损失利润30万元。

一时得失是小账,企业家算的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大账。

从事鞋机制造的新凯嘉公司,她的故事同样感人。在鞋机制造的传统旺季,因为一线员工操作失误,为一台新型鞋机封装了运行速度相对较慢的老版程序语言,分厂总经理陶刚发现后立即要求追查,而此时机器已经交付给客户。为此,陶刚带领技术人员,对已经出厂交付客户的上百台鞋机进行排查,找出封装老版程序的鞋机,进行程序改装,并主动向客户赔礼道歉。陶刚说:“改装程序是小事,但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事关诚信大计的大事。”

在泉州,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曾因为往巴基斯坦发货后发现产品的密封圈性能不佳,晋江一家EVA材料造粒设备企业的老板硬是让技术员坐飞机赶到卡拉奇,更换了全部产品的密封圈。在其看来,这一“追”,是给企业每个员工的警示,也是给客户的责任承诺。

不破不立,这些举动,不外乎在昭示一个企业领导人的决心,他们已经看到诚信是企业立身之本,但更要用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告诉员工。泉州企业的诚信意识,就这样从上到下,从一个人普及到成千上万人。


品牌诚信

打造泉州制造的良好口碑

1990年,当时的晋江县委提出晋江精神时,将“诚信”排在“谦恭、团结、拼搏”之前。信用建设二十年,泉商不断探索创新,诚信的内涵在不断丰富,诚信的层次在不断提升。

为维护行业整体形象,泉州的驻外商会,在外的水暖卫浴、陶瓷建材等行业协会出台了行业自律办法,若是有成员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或抄袭侵权,要给予制裁。泉州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诚信不仅事关一个企业的成败,还事关一个行业的风气,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从古到今,诚信这两个字,常讲常新,获益无穷。一个讲诚信的人,一诺千金、言行必果,吃亏不言悔、上当不服输,坚信迟早会得到社会认可,凡始终如一坚持下去的,必将硕果累累、有口皆碑。”对于诚信,武汉泉州商会会长王清白的体会尤其深刻。在他看来,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即使本事再大,他人也会敬而远之。这样的人,即使手段再高明、事业再成功,也只能是一时的、短暂的,难以维系长久。

走到今天,诚信的内涵,在泉州已经远远不止是重合同守信用,也不仅仅是打造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诚信的力量,让小企业也挺起胸膛大声说我们是“泉州制造”。

目前在国内拖鞋产地主要有五个集群,所在地分别为:泉州晋江市、汕头揭阳市、福州仓山区、成都武侯区和台州温岭市。晋江在资源禀赋上并不占优,但是通过20年的发展,晋江产的拖鞋,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出了名气。在广州华南鞋城,很多外国客商点名只要晋江生产的拖鞋,哪怕价格比其他地方出产的要高出一些。“一旦他们答应我,交付时的产品质量我完全不用担心。”来自塞内加尔的客商默罕默德告诉记者。

“哪怕我们走得慢,但是不能不诚信。”正是基于十年如一日的诚信品牌建设,泉州制造的拖鞋在世界范围内有了良好口碑。


品格诚信

构建泉商诚信经济圈

从草莽时代的开疆拓土,到新时代泉州企业家的海内外征战,泉商的成长史,也是一部诚信经商史。

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泉商敢为天下先,勇于开拓。然而,如果不讲诚信,开拓市场将寸步难行。坦桑尼亚福建商会副会长蔡清票的妇幼用品事业能在非洲飞速发展,靠的是诚信;菲律宾中国商会创会主席许克宜,将祖国中医药事业引入当地并实现大规模连锁经营,靠的也是诚信;俄罗斯中国闽南商会会长李振奋的纺织服装生意做得很好,官方打击“灰色清关”时没有受到波及,靠的同样是诚信。

诚信还是发展之源。一份关于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民企平均寿命为3年,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省民企平均寿命不超过7年,而泉州民企平均寿命已突破10年。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但起根本和决定作用的还是诚信。泉商为何能成为媒体镁光灯下争相追逐的一个靓丽群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不太诚信的大环境中构建了一个诚信的经济圈。

诚信更是经营之道。它是一种能够转化为物质财富的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它更是泉商精神的精髓。曾有一份“企业信用状况”调查表显示,有95%以上的企业认为诚信对市场经济发展很重要,而且企业的规模越大,就越是认为“诚信”对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很重要。

诚信之道 赢得未来

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信者,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诚信即诚实信用,是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讲信誉。

在南安翔云镇的第五季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记者亲眼所见,虽然是销售旺季,产品供不应求,但董事长卓炳连还是坚持让员工将个头相对较小的火龙果分拣出来,折价处理。他告诉记者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卖的是品质,赚的是口碑,这样的生意才会长久。

事实上,一位知名经济学家也曾说过,诚信的关键是对于未来的长远预期。诚信的真谛就是为了未来的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的短期利益。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无论大小,没有信用就无法生存。而根植于海洋文化的泉商精神文化,恰恰就具备了这样的远见。

“如果你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抱有深深的期许,那么从今天起,你必须开始学习放弃不该得到的东西,用诚信脚踏实地走出一条未来之路。”一位身在海外的泉州企业家这样概括他对泉商文化中“诚”的深刻理解。


外来高管看泉商

不欺骗 不盗取

受访人:杨学太

职位:迪特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

籍贯:江西人

“诚信是一个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标杆,是企业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商人本性是逐利,但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诚信的基因渗透在血液中。一个企业要走得远,诚信必须放在首位。如果欺骗顾客,一两次可以,时间长了就没人信了,企业自然垮了。

在泉州,除了爱拼敢赢之外,“诚实守信”应该是企业家身上最醒目的另一个标签。我的企业从事的是工业设计,为本土生产型企业输送创意。而创意这东西,向来“说破不值钱”。所以如果遇到不诚信的企业,复制了你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作品,那么设计公司的生存将是很艰辛的。但所幸,我所遇到的泉州企业家都很尊重知识产权,也很诚信。我们为SBS拉链、辉煌水暖等企业提供设计服务的报酬都是采取分成制的,因为他们都是诚信企业,所以依据财务报表,我们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可观的利润分成。

泉州的工业设计在最近几年有了很好的发展。我想,这应该与本土企业家的诚信胸怀为这个产业的发展所营造的宽松环境有关。


海纳百川 兼收并蓄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在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

没有天空的容纳,就没有鸟儿自由翱翔的身影;没有海洋的奉献,就没有鱼儿来往驰骋的英姿;没有大地的给予,就没有大树“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可以说,没有泉商的兼容与开放,就没有泉州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

真正的危机往往都是在最辉煌的时候,企业在效益最好的时候,反而最战战兢兢。经历了初期创业、创牌、转型期的泉商海纳精粹,更深知吐故纳新事关事业之兴衰,城市经济之兴旺。 □本版文字 记者 晏琴

纳,接纳,接受,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纳含义众多,有收入、享受、接纳之意。

纳代表一种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它代表着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和国外优秀品牌商合作,汲取它们优秀的设计精华,升华自我;它也代表着敞开企业大门,接纳外来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实现精益管理,完成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这里的纳,是吐故纳新,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并最终独创一格。


引外脑 散尽千金请来“管理大师”

居安思危,行更远。

尽管坐拥商业帝国,但许连捷秉承的生活原则仍是“简朴”二字。不过,令外界“大跌眼镜”的是,许连捷决定掷金1000万美金聘请外脑进行管理咨询,2001年,恒安跟美国著名的管理咨询服务公司汤姆逊集团签订3年的合同,而其管理咨询费相当于恒安当年半年的利润。

在汤姆逊公司的指导下,恒安开始了当时在中国还非常少见的“TCT行”(Total Cycle Time,即全周期时间管理模式)。许连捷邀请了许多当地企业家一起接受培训。而这也在晋江当地企业中刮起了一次商业启蒙的旋风。

在业绩大好的2007年年底,许连捷再次提出实施恒安内部二次管理变革的建议。2008年12月,随着博思艾伦正式介入恒安治理改革,恒安拉开了二次管理改革的序幕,在四大领域进行变革——战略规划、架构调整、供应链和绩效管理。重金引入“外脑”,从2002年的11亿港元,到2010年的134亿港元,恒安集团8年间实现了业绩增长10倍的佳绩。

请咨询公司插手自己白手起家打拼的事业,此种“纳”,让原本的家族企业,规范了内部组织、章程、财务、用工、分配等各项制度,进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向精益管理。

而恒安,只是泉州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巨型雁阵里的那只领头雁。

安踏、柒牌等企业,携手麦肯锡、波士顿、埃森哲等全球顶级咨询公司,通过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此后,劲霸男装的“组织再造”项目由任国强和他的团队操刀,这位来自全球顶级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执行总监,给这家男装企业做了“诊断”。于是从2010年开始,劲霸将原先散乱、粗放的部门设置重新分割为十多个中心,诸如品牌中心、生产中心、销售中心等,每个中心内又设立了若干个细分的部门;同时牵手台湾国信进行生产管理团队的培训,这家来自台湾的管理咨询机构与特步、九牧王等多家泉州品牌企业都有过合作。

纳贤才 “非亲非故”当起接班人

完成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除了引入咨询机构,吸纳职业经理人,也让企业们实现了华丽转身。

“以前安踏的两个创业元老,一个是我表哥,一个是我亲哥,他们从安踏创建起到现在都对企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来他们是董事、副总裁,现在反而退居二线了。不是说他们没有能力,由于他们的身份、地位可能跟公司系统化、职业化、国际化的流程和管理会有一些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才退居二线。”对于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家庭成员和外部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如何平衡,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态度明确。

旧人去,新人来。1999年上半年,恒安集团一共有41位元老级人物退出集团的管理层,许连捷从金佰利、富士康、台湾长荣等公司请来一批高管,“他们有他们的管理方法,但只要他们的想法好,我们就拿过来推动”;近年来,泉企高管层更是不断“辞旧迎新”,大量名企高管被纳入麾下:2011年年末,柒牌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曲国安离开后,迎来有阿迪达斯任职背景的人力资源总监吕冰然;361°此前空降的6位副总裁,分布在制造、销售、品牌、HR、IT、供应链、商品等部门,他们分别来自Kappa、阿迪达斯、联合利华等知名企业……

“泉州民营经济面临着产业优化升级的契机,吸引高端人才加盟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泉州市职业经理人协会秘书长杨安田分析,高端人才的进入对企业来说,除了注入新鲜血液外,还会排除一些陈旧的经营理念,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国际化 收购代理研发齐头并进

只是找了一条捷径。

2009年,一直以“永不止步”作为品牌口号的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收购了有百年历史的意大利运动品牌FILA。丁世忠事后兴奋地说,自己一直想在高端领域当中拥有一个品牌。而收购,无疑成了一条捷径。安踏表示,FILA是全球知名并定位于高端细分市场的品牌,拥有FILA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专营权可以为公司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拓展中国高端市场的机会。

走捷径者,并非安踏一家。经过2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泉州品牌在数量上显然已经具备和国际顶尖品牌合作的实力。周少雄掌舵的七匹狼和法国设计师丹尼尔·法瑞特合作的“SEPTWOLVES”品牌对外发布;林聪颖率领九牧王通过收购其他不同定位、风格的欧洲高端男装品牌,满足市场上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其走向国际市场提前做了准备;丁水波带领下的特步,则代理迪斯尼运动等品牌,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增加利润,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代理国际品牌的过程中,企业能汲取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

目前,众多泉州企业手中经营的境外品牌就有迪斯尼运动、SKECHERS、鳄鱼恤、骆驼、欢腾、奥特曼、蜘蛛侠、火影忍者等数十个成人及儿童运动休闲品牌。在经历了代理国外品牌的过程后,如今泉州品牌开始筹划着收购更多境外品牌的蓝图,这既帮助他们多元拓宽营销渠道,也在助推着这些品牌的国际化成长。

接轨国际,对接的不只是品牌,还有研发。

随着泉州鞋服品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内消费者对个性和时尚的追求,企业设计团队集体外迁似乎成为一种新趋势。匹克将其设计研发中心设在北京和广州,美国洛杉矶的产品研发中心也于2010年9月建成;几乎同一时间,361°在广州的(亚洲)设计研发中心正式启动;而七匹狼拥有上海、香港、东京三个研发中心……

与设计团队“走出去”相对应,不少企业也选择了将国际设计人才引进来。“韩国人对色彩非常敏感,日本人关注产品舒适度,意大利人注重材质,台湾同胞则对文化元素运用得很到位……”丁水波带领着特步,吸纳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日本、韩国等地的各类设计人才。国际设计师团队拥有专业经验和丰富资源,他们的加入可以助力本土企业国际化,提升品牌形象。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引进国际设计师的时候,主要是从国际设计师那里吸收一些国际化元素、时尚创意元素,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延续和表达原有品牌的风格。因为研发与设计本来就坚持传承性与延续性,而品牌定位也并没有因为国际设计师的加入就随意改变。


集众智 以成大业

观察泉州创业者们的经历,许多人发迹都是“拍大腿”做出的决策。然而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那种单打独斗靠一个人拍脑袋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形势,企业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但将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交给他人养育,谈何容易?不少民营企业害怕“外人”掌握企业的秘密,危及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所以不敢重用“外人”。然而,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这也是很多民营企业长不大的原因。

可是,泉州商人们做到了。他们善用集体的智慧来运作企业,吸纳四面八方的人才为自己所用,进行管理创新,完成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这种纳不仅仅体现在“整内”,更体现在“纳外”。“和国外的合作,就是希望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并与世界接轨。”泉商们表示。事实上,以中原华夏文明为主体,以儒学为核心,而又带有浓厚海洋性和地域特征的文化系统,同时双向贸易、双向移民的过程,让以泉州为代表的闽南文化,从骨子里流淌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宽阔胸襟。而唯有纳,才能焕发更大的活力。集众智,以成大业,这也是转型期的泉商所努力的方向。

外来高管看泉商

泉商胸襟 有容乃大

受访人:郑会法

职位:泉州市天发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总经理

籍贯:浙江台州

我来泉州打拼15年了,对于泉商文化的“纳”深有体会。一个细节便是,刚开始从浙江来的时候,泉州不少企业家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我跟他们交流时,很多人都爱说方言,也不管我听懂多少。而现在,普通话已经很普遍了。

其实,这些年普通话在泉州的普及程度,跟泉商文化的容纳度也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引进了职业经理人,这些人才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沟通时,普通话用得越来越多。泉州的老板们开始积极和员工沟通,广泛听取大家对企业改革的合理化建议,培养和选拔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真才实干并具有时代进取精神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公司管理、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给企业注入了活力。这其实就是“纳”的表现。唯才是用,比如在我们的企业里,员工就来自五湖四海,管理层80%是外地人。

我认为一个城市也好,一家企业也罢,要发展壮大,就得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接纳外来的人才、资金甚至新兴产业,视野更开拓,站位更高,也才能长久立于潮头。不少泉商已经做到了,他们的包容精神,也使得泉州成为沿海城市地域开放性最高的城市之一。


回馈桑梓 情义永在

“泉州兴则泉商兴,泉商强则泉州强”。数十年来,虽然无法统计异地泉商投资项目的类型和总量,但当追寻百万人回报桑梓的足迹,我们还是能够发现,每一个脚印里都蕴藏着推动泉州经济发展的烙印。

出则兼济天下,归则反哺桑梓,这就是泉州企业家在精神层面上一个不灭的基因——有情有义,懂得感恩,对于生我养我的故土,在能力所及的时候,一定倾力反哺,与其共生共荣。

□本版文字 记者吕斯达

义,节义或道义之心。它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

在泉商文化的演化史中,“义”被作为一种核心的精神传承下来。它是对家乡的一种割舍不断的情义,一种怀着感恩的反哺之心。冒险、重商、实用,虽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成功的泉商,而逐利不忘义的“离乡恋土”情结则让泉商行得更远。


凤凰归巢 一个人的回归创业样本

“亲不亲家乡人,甜不甜家乡水”……在外经商二十载,每年春节前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对于故乡,辽宁锦州南安商会会长洪再双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感觉自己像一个“过客”。

不过现在已经不一样了。站在位于英都镇恒坂阀门基地的厂区里,名片上的身份已改成英特凯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洪再双,有了一种更为“踏实”的感觉。而这源于一次他期待已久的返乡投资。

在南安,走进英都镇恒坂阀门基地,记者看到一片繁忙景象:申鹭达工业园、福建华英阀业有限公司、泉州英侨节能阀门有限公司、英特凯阀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福泉工业园等7个项目初具规模。如今,在恒坂阀门基地内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首期占地2000多亩,国内最大的阀门基地雏形渐显。

恒坂阀门基地所在的地方,原本是一片荒山野岭,能有今天的模样,与洪再双的努力息息相关。洪再双十几岁就外出闯荡,成为南安在外的阀门销售大军中的一员。几十年拼搏下来,面对新经济形势,洪再双也开始寻求返乡投资的机会。2006年,洪再双联合了几位异地泉商创立了英特凯阀门有限公司,并为建立恒坂阀门基地积极奔走,呼吁异地泉商们进驻阀门基地。为完善基地配套,英特凯阀门有限公司还在基地内建设了英都阀门展示中心,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泵阀展示中心。英都镇蔡副镇长评价说,在促成整个阀门基地的启动、建设上,洪再双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水暖阀门方面,南安的供销大军是非常出名的,控制了国内50%以上的市场,这是南安打造阀门基地的优势之一。”对于阀门基地的发展状况,洪再双非常有信心,而现在一切也正在按照当初的计划进行着。

洪再双说,闽南人都有浓重的归乡情结,很多十多岁就出去打拼的泉州人,其实现在都很想回来,等到在外面的事业有成之后,异地泉商回归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组团回流 一群人的返乡投资模式

“海西建材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完工投入运行后,将吸引6000至8000家企业入驻,年交易额将达50亿元……”与洪再双一样,合肥泉州商会永久名誉会长吴友丁在返乡投资之后,也感受到这种“踏实”感,“不仅源于这样一个大规模的项目,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建在家乡的土地上。”

而吴友丁的返乡投资,与洪再双的“水到渠成模式”又不一样,它是在商会促进之下,利用资源优势组团投资的抱团模式。

“陶瓷是磁灶的主要产业,磁灶商人也大多从事陶瓷建材的营销,多年的营销,不仅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也具备了运作专业建材市场的成功经验。如今,我们将在外积累的资金、经验、人才带回磁灶,既是服务家乡产业发展,也是为自己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作为项目主要发起人之一,福建磁商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吴友丁坦言,“对于在外经商的泉州人,不管在外地的事业多么成功,最终还是要回到家乡,能够在家乡开创一份事业,也是异地泉商的共同心愿。”

实际上,海西建材中心项目的开建,带动的不仅是磁灶的产业转型,也开创了一个异地泉商抱团回乡投资的成功范本。

据了解,海西建材中心的“东家”——福建磁商投资发展责任有限公司是由磁灶商会、磁灶北京商会、磁灶上海商会、磁灶昆明商会、磁灶郑州商会及磁灶合肥商会共同出资组建。其中,磁灶商会占30%股份,磁灶上海商会占20%的股份,其余四处异地商会及磁灶石材公会各占10%股份。

“近年来,资金陆续回流,为晋江经济装上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引擎。”晋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金战称。据统计,目前,在国内经商办企业的晋江人近20万,年创造产值超过2000亿元。而在晋江市引进的项目中,“回归”项目占全市引进项目总数的80%以上。


实业反哺 一代人的回馈桑梓愿景

人跟树一样,都有自己的根,这就是家乡。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哪里,说话口音变了,生活习惯改了,可是这个根却永远无法改变。泉商“出则兼济天下,归则反哺桑梓”,事实上就是有情有义地怀着感恩之心,对家乡进行的“实业反哺”。

“树高千尺不离根,人行千里要回家,要抓住机遇,满怀信心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在深圳会展中心菊花厅举行的福建省民企对接项目签约仪式上,在粤泉商代表性人物信义集团董事局主席李贤义热泪盈眶的发言,引起强烈共鸣。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也要回家。而今的他们,纷纷带着项目、带着资金技术、带着对家乡的眷念归心似箭,上演一幕幕精彩的返乡投资大戏。

一个个回归投资的“实业反哺”项目带动家乡产业的巨变。2007年,香港印刷业商会理事长杨金溪在家乡种下了金鹰(福建)印刷有限公司这颗“种子”;几年后,这个投资3亿多元的项目,吸引带动了许多纸业、设备、油墨、材料销售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使本地印刷产业有了跨越式提升,并与鞋业、服装等产业形成产业链对接。

2007年4月,金保利能源科技项目开工建设,这个由港籍商人洪祖杭先生回乡投资建设的项目,一期工程投入10亿元,“2011年扩产后,上中下游企业加起来,产值预计达到50亿元,未来有望超过100亿元。”

目光更近一些,世茂集团投资90亿元,建设晋江世茂御龙湾项目,打造高层精端住宅;宝龙集团再次回馈家乡,投资48亿元,建设晋江宝龙城市广场项目。此外,广东信义玻璃、福建物联网晋江基地、深圳耀星电子、湖北源盛钢构、福建雅格集团、厦门兴斯达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等在外乡贤的投资项目,对于家乡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也不言而喻。

人在商旅

心系乡关

“闽商之观念,最重是故园。家门为圆心,理想为半径,驰骋万里,收获大千。然人在商旅,心系乡关。出则兼济天下,归则反哺桑梓。”对于泉州人的乡土情怀,《闽商宣言》如此论述。

对于泉州人来说,不管离家多远,挥之不去的总是浓浓的乡情。恋家爱乡,回馈桑梓,是他们血脉里洗刷不掉的人生基因。在传统时代,老一辈离乡泉州人,习惯赚到钱后回家建祖厝;而现代社会,异地泉商更热衷于回家创业,让家乡人也能分享自己的成功。

“回到泉州,看到一则‘富不返乡,如锦衣夜行’的广告,很形象!”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曾经说过,返乡投资,回馈故土,是在外泉商们的共同心声。事实上,对于从泉州走出去的企业家而言,泉州是家,泉州是根,回馈故土、反哺家乡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人生信条。


外来高管看泉商

实业反哺是泉州经济的源头活水

受访人:黄方来

职位:美一咖啡创意营销机构CEO

籍贯:温州

泉州人有很浓烈的乡土情怀。在与很多企业界人士互动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他们这样一个共同的心声:“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家乡;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憨笑中埋着乡音;这里有几声期待,几多情深,有树高千尺也离不了的根……”

对于家乡的这份情与义,是泉州商人独有的一份情怀,书写在泉商精神的文化基因里。作为一名来自常与泉州相提并论的另外一个城市——温州的创业者,我在泉州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种氛围:很多企业家在异地建立了庞大的企业王国之后,都会想方设法回到家乡来,寻找投资的机会。而当我们坐下来喝咖啡的时候,问及返乡投资的动因,虽然每个人的说辞都不一样,但他们殷切的眼神已经告诉我——投在泉州的是“家业”,既是一种追求回报的经营行为,也是对家乡的感恩与眷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事实上,在外泉商返乡投资、反哺家乡所带来的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便是泉州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源头活水”。


公益慈善 彰显情怀

从最初的贫困到如今拥有亿万资本,历经30多年拼搏,先富起来的泉州企业家们似乎有一种心灵默契:不比谁的车子更豪华,婚宴更阔气,只比谁的慈善、公益事业更出色,谁的员工更有归属感。在泉州一项项慈善的捐赠数字、一个个民间公益机构的建立以及一次次工人福利的提升背后,实则是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们一双双温暖的手。

□本版文字 记者刘倩

善,吉也。——《说文》。善是一个会意字,从言从羊,本义“吉祥”。做形容词用意为“吉、美好、善良、慈善”,做动词用意为“修治、认为好、友好”,做名词用意为“好人”等。“善”具有深刻的伦理学、哲学和佛学内涵,中国传统伦理有丰富的劝善内容。

延伸到泉商文化,善代表着一种深入骨髓,融入生活的行为方式。它既是大灾大难前的慷慨解囊,也是对常态性公益慈善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而新时期的泉商之“善”还彰显于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泉商之“善”以小见大,用最细微的关怀演绎最博大的情怀。


救援之善 

重大赈灾从不缺席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同时也是一片充满爱心、乐善好施的热土。泉州企业及企业家素来以扶危济困为己任,在近年国内历次重大灾难中,泉商尽其所能,为灾区捐资捐物。每一片灾难的废墟中,都能看见一双来自泉商的手——刨开苦难,送来温暖。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石狮大帝集团正紧张筹备着“大帝之夜·叶世荣全球巡回演唱会”与“秀领中华”时尚秀。地震消息传来,董事长吕培榕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投入到赈灾的一系列应急活动中,原本的演唱会和时尚秀更改为以祈福为目的的赈灾义演。与此同时,以大帝集团名义捐赠的100万元善款和200万元物资被紧急送往救灾的路上。随后,吕培榕又动员集团党支部(工会)为灾区群众献出爱心。在他的感染下,全体员工和在那一年参加帝牌男装秋冬订货会的代理商、加盟商踊跃参与赈灾捐款,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吕培榕的“善”得益于传承,又贯穿于后世。如今,新一代的企业掌门人又接过了父辈的行善事业。

刚刚过去的雅安地震赈灾救援中,吕培榕之子、大地集团少帅吕锜带着公司先头团队,第一时间赶往芦山,为灾区人民分发食物、矿泉水、卫生用品,送出赈灾慰问金。

在数次赈灾救援中,泉州企业家用实际行动说明:他们不仅能行商,更能行善。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不到一小时,在四川的泉商们就迅即行动,为赈灾奔忙。而千里之外的本地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安踏集团捐出1000万元款物;乔丹体育捐出超过500万元款物;匹克集团的电话会议变成赈灾会议;卡嘟嘟童装开仓捐出所有秋冬衣服、鞋子;糖果企业好彩头捐款10万元;文创太阳能公司针对灾区断电问题,捐出1000盏太阳能露营灯……在雅安地震发生后的36个小时之内,泉州企业捐助的款物价值已经过亿元。

“赈济救灾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认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吕培榕这样总结自己的一次次善举。一个为善的企业家必定能带出一个为善的企业,影响一群向善的人。


公益之善

坊间“宴席”捐赠蔚然成风

不管企业做得多大,声名多么显赫,泉商一直将回报家乡、回馈社会作为一项长期事业来做。他们热衷公益,支持泉州慈善事业的长效发展,使民间慈善机构成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他们心存感念,用朴素的宴席装点高贵的人格,以一段善行天下的佳话流传百世。

近几年,将用于操办红白喜事的钱捐给慈善事业成为大家的共识。匹克许志华大婚之时,集团董事长许景南一举向泉州市慈善总会捐出2000万元善款;亲亲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红桥创投董事长吴火炉的长子吴培坤和柒牌董事长洪肇设的女儿洪琼瑶喜结连理,双方各捐500万元善款。如今,每逢喜事,都成为泉州企业家捐款的好机会,几乎是“无捐不成宴席”。

另一层面,越来越多的泉州企业家开始设立企业的慈善基金。他们经历过贫困,依靠个人奋斗成为亿万富豪,他们更清楚弱势群体最需要什么,钱用在哪里才更有效率。他们在慈善事业上更有创造性,更有责任感。

2002年,中国内地首个县级慈善总会成立,募集资金1亿多。这个慈善总会就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晋江。随后5年间,泉州慈善圈子越做越大,国内异地泉商、海外泉籍乡亲和几乎所有泉州品牌企业家都跻身其中。截至2012年,晋江慈善总会累计筹集善款近17亿元人民币,救助困难民众13万人次。在泉州慈善“带头人”许连捷等一众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晋江市慈善总会已基本建立起一个包括十多个较为成熟的慈善工程在内的救助项目体系。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4月18日,在《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3年中国慈善榜”上,福建上榜15人,高居榜首。许连捷、许景南、丁世忠、王冬星、许世辉……一个个在泉州企业界赫赫有名的人物,纷纷出现在榜单上。热衷慈善的闽商,在业界早已被誉为“最慷慨商帮”。

公益慈善,正在成为泉州企业家的一个标签。


关怀之善 

企业责任日渐流行

泉商之“善”远远不是几个数字、几次活动、几场宴席可以概括的。在泉州,“善”已经融入企业的每一个细胞,企业正在以扶持就业、改善用工环境等更多元、更实际的形式回馈社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泉州企业开始实行8小时工作制,提供免费食堂。企业家们以此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开启一种更加贴近产业和企业的行善方式。

作为石狮当地最大的辅料生产商和国内辅料界的龙头,华联辅料配件有限公司就是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代表企业之一,该公司先后召开多次高层会议,在通过公司工会组织的一致同意后,明确该管理规定,并写进了新的公司章程。

“几年前是10多个小时,现在是严格的8小时”,从事企业文化工作达十多年的王德全说。“用工时长的缩短,是非公企业了不起的一个转变”。

目前,在国内大多数民企中,用工时长平均都在10个小时以上,能够提出“8小时工作制”的企业,作为企业领导者,的确需要很大的魄力。“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员工大多数人跟了我十几、二十年,除了雇佣关系外,还有一份类似亲情的感情存在。在保持利润增长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工时长,是我愿意努力去提供的福利之一。”虽然并不容易,但在华联辅料配件有限公司黄文远看来,这种变革是值得的。企业行善也可以不求远,但求实,点滴的关怀就是最好的爱。

同样生长在石狮这片慈善热土上的卡宾老板杨紫明,也让“8小时工作制”在自己的企业落地生根。一位卡宾工作人员称,目前,卡宾严格按照《劳动法》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普通工作日上班超过10小时,按1.5倍工资进行补贴,正常休息日加班按2倍给予补贴,法定节假日加班给予3倍补贴。“去年以来,公司改善员工生活条件和待遇,提高员工工资等,已相继投入了4000多万元。”

黄文远认为,改善员工生活,首先得让员工吃好住好,保证员工身体好。在华联服装配件有限公司的食堂,你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象:饭菜随便吃。“爱吃什么自己选,全部免费”。为了这个务实的心愿,黄文元花了不少心思,终于建成了石狮首家企业免费自助式餐厅。在他的影响下,免费食堂模式正在泉州企业间悄然推广。

作为全国农民工最幸福的城市,泉州企业家落实到细微处的善行,正成为泉州城市的新名片,在业界流传。


外来高管看泉商

赈灾反应快 慈善方式多

受访人:李波

职位:利郎团体定制部总监

籍贯:黑龙江

就从这次雅安地震说起吧。作为参与赈灾的企业的一员,我对这种反应速度之快,感受非常深。短短一天半的时间,包括利郎在内的很多泉州企业都已经落实赈灾款项、物资。大灾大难前,我们献出爱心,与受难同胞一起面对,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到泉州这些年,我参加过一些本地的婚宴,深刻感受到近几年的一个变化:以前大家都爱攀比嫁妆,现在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宴席捐款上来了。我们的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趋于成熟,慈善理念也在进步。慈善文化跟企业的领导者风格有关,更重要的还是整个社会风气的良性循环的结果。现在,泉商行善已经逐渐走向多元化。

将慈善做成独特的精神遗产

一个城市,除了经济、地理,还有一张人文名片,用以讲述她的风貌,体现她的精神。这样一张名片,泉州企业家选择以“善”作为底色。

个体的善举往往是即时的,没有组织和不可预估的,如何将慈善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做出成效,最重要的还是做成一种可持续的模式,多年来,泉商行善已经总结并开创出一个新的模式。

从曾几何时的奢华宴席,到如今蔚然成风的捐赠风气,虽然是企业家的个人行为,但因为捐赠数额庞大,因此很容易形成机构之外的强大势力,加以引导,必能形成泉州独特而健康的慈善风气。另一层面,由外向内的关怀方式,对企业社会公民责任的切实履行,也将是泉企长久坚持行善的一个努力方向。这些是被泉商主动提炼出的契合时代价值的追求,更可以成为流传后代的精神遗产。

 

">

清晨站在泉州湾,远处的石湖港格外宁静

东南网6月5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谢向明 文/图)再过两周,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就要开馆了。海洋文明就像一条项链,串起了闽南文化展示中心每颗耀眼的珍珠。

你看——多少茶叶、瓷器、丝绸,在遥远的海面上,流播外域;亲缘、多元信仰相依相承脉络,越过海面,划出一道割不断的亮丽弧线;方言古韵、戏曲、武术,通过海洋传播,点亮了整个世界。

筱洋窃以为,阅读世界闽南文化的画卷,就不得不穿越岁月波涛,去听一听古代东方大港的辉煌故事。

【钗主本纪】

揉揉惺忪迷离的睡眼,筱洋还沉浸在刚才的梦里不愿醒来。

我是温陵第九钗——蓝筱洋。梦里,我重回宋元,在这段泉州海外交通的黄金时期,宽敞的大街再现了“市井十洲人”的景象。这里是迷人的“东方第一大港”。

站在刺桐港远眺,千帆竞发,从古港出发的船上装满了瓷器、茶叶、丝绸。你可知,当时的人们怎样征服世界?一张手绘地图、一个罗盘,一艘木帆船,三五伙伴,他们穿洋越海,到太平洋公海,甚至更远!

有人说,一部泉州海外交通史,也是泉州古城兴衰变迁的历史。好在不服输的闽南人信奉“爱拼才会赢”,让闽南诸城适时而变,至今异彩纷呈。

看这些书,你可以更了解我——

古代:《诸蕃志》,南宋赵汝适著《岛夷志略》,元代汪大渊著;《马可·波罗游记》,元代旅行家马可·波罗著;《伊本·白图泰游记》,元代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著;《东西洋考》,明代张燮著;《海国见闻录》,清代陈伦炯著

现代:《泉州访古记》,张星烺著;《古刺桐港》,庄为玑著;《刺桐港史初探》,傅宗文著;《泉州海外交通史略》,李玉昆著;《蓝色丝路漫记》,陈瑞统著


峰尾渔港造船厂的工人在修船

这些地方,你可以触到真实的我——

开元寺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展情速递——

本月15日开馆的闽南文化展示中心第二部分:“文化源流 美在底蕴”,将侧重展现海洋文化对泉州这座城的影响。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漳州莲花池山、石狮祥芝海域都有人类早期活动遗迹。

6月16日至9月30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伊斯兰文化陈列馆3楼临时展厅,将作“诗情画意访古船”主题展览。


郑和航海图(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馆资料)

造船御船,是海上航行的基础保证

在泉港区峰尾渔港造船厂,废弃船木三五成堆。听说有人来访,老板黄唐阳才从一艘正在维修的老木船后面钻出来,身后的海面上,是一排刚刚修好的木船。

制造传统的木船耗工费时,木船旧了大家就会换上钢壳船,这家造船厂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修船厂。修复木船,黄唐阳用的还是祖传技术。比如桐油三成,石灰、壳灰要七成,捻缝填料用麻丝。

黄唐阳今年54岁了,是家族第九代传人,掌握着水密隔仓制造技艺,按家规,造船术不传外人,即便是外孙。家族前辈铸造过大名鼎鼎的“南海一号”,前两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录片时,还专门找到他。

闽南制造的古船“上平如衡,下平如刃”,便于破浪前进。船上装备平衡舵、升降舵,在狭窄的海道和多礁石的海区作业游刃有余。从“南海一号”的造型上,专家断定它是泉州制造。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长30.4米、宽9.8米,除去桅杆,船高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

专家测算过,一艘载重200吨的海船,能运走一支七百头骆驼的运输队所托运的货物。“南海一号”不仅能运载数百人,还能储存一年所需食物。

有了造船之术还不够,要在变幻多端的海洋行船,非得掌握御船之术。在大海上,晴天看星空,阴雨靠罗盘。许多航海人学会了辨云识天气,学会躲避暗礁,将靠海的闽南人修炼成沉稳、拼搏和不服输的性格。


泉州造船厂内,一艘货轮等待下水

海洋文化,走出去的使命古今不变

唐宋以来,从刺桐港出口的商品以刺桐丝绸、瓷器和铜铁器为主,远销东南亚各国和阿拉伯,以至东北非等地。

参与了1974年后渚港宋代古船出土工作的陈瑞统老师在文章中回忆,文物考古工作者冒着灼人的酷暑,从齐腰深的烂泥堆中搜掘整理出一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有4700余斤香料木,500多枚唐宋铜铁钱,50多件宋代瓷器,90多件木牌木签,2000多个暖海种贝壳,还有许多椰子壳和桃、李、橄榄、荔枝等果核。甚至还有船上水手娱乐用的象棋子,真是琳琅满目。

这些文物,形象地反映了宋代泉州刺桐港与亚非、阿拉伯和南洋诸国海上通商贸易、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

现在,在开元寺内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还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厅,你还能看到著名的宋代古船残骸,还有当时出土的一些出口货物的实物。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表示,“海上丝绸之路”通过远洋贸易,将瓷器等闽南特产带到海外,改变了一些外国人的生活方式。比如东南亚一些地区,数百年前吃饭没有碗盘这样的工具,这些远洋踏水而来的家用瓷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欧洲,“中国白”德化陶瓷制造成工艺品,变得奇货可居。

明朝初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下西洋不仅创造了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推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友好。


南海1号打捞现场(德化陶瓷博物馆资料)

世界文明,沿着“海丝之路”走进来

“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这句话用中文、阿拉伯文、英文,标注在泉州伊斯兰文化陈列馆里,让筱洋浮想联翩。

早在南朝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成为最早来泉州弘法的外国僧人。拘那罗陀是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在华期间翻译佛经49部。现在南安丰州九日山西峰,依然保留“翻经石”遗迹,这是泉州海外交通见诸文献的最早记载。

唐朝初年,大批外国人来华经商、传教并定居。那时候来到泉州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徒三贤和四贤,现在依然长眠在灵山圣墓。海洋文明的发展,让泉州变身多元文化宝库。

元代时的刺桐古城,马可·波罗来过,伊本·白图泰来过。1292年夏天,元朝蒙古公主阔阔真在马可·波罗的护送下,从泉州刺桐港扬帆启程。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大量的瓷器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八个瓷杯。”

马可·波罗和阔阔真公主经过城南聚宝街时,他描述一路上夷歌胡伎起舞,丝竹弦歌喧嚣,身着珠饰罗绮的富商巨贾和异装奇服、肤色不同的人群夹道观看民俗歌舞。那种狂欢节的场面定然使这位“老外”眼花缭乱。

筱洋真得感谢这些洋“记者”,多亏了他们,那远隔时空的刺桐繁华,才能得以一窥。


蓝色梦想,古港重振雄风迎游子

筱洋一直认同一个观点:一部泉州海外交通史,见证了泉州古城兴衰变迁的历史。

岁月轮回,它曾经留下华彩乐章,也曾因倭寇来袭、明清“海禁”而清冷寂寞。然而违逆历史潮流的“迁界”阻挠不了闽南先民闯荡江海的意志。一种以私商方式出现的民间贸易,在闽南沿海活动频繁。

善贾的闽南商人脱颖而出,明清时期足迹遍布海内,具有顽强活力的民间通商贸易,仍借助海洋的力量鼓浪向前。据说,现在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闽南人的身影,比如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等,甚至远在古巴、秘鲁和法国。在那些地方,一些华人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放眼现在,闽南地区的厦门等港口仍是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东南沿海的区域性枢纽港口、对台航运主要口岸,还有通往国际国内的航线,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茅。

筱洋还有一个理想,有一天咱们的古港再起雄风,让更多的侨亲重温旧梦。他们再来时,闽南蔚蓝的海洋将张开双臂,欢迎远方游子的返乡。


家族世系谱

春秋战国

越人善于造舟,为海事活动创造条件。

汉朝

广州与印度洋间海路已通,福建成为通往交趾七郡(现越南北部)的转运中心。

西晋

中原人南迁,带来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泉州海上活动逐渐活跃,已有大船通航南洋。

隋唐

地方经济日益繁荣,“安史之乱”后,陆路交通受阻,海陆交通兴盛,泉州出现“市井十洲人”景象,成为中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五代

闽王注重海外贸易,泉州港持续发展。

宋元

社会生产迅速发展,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鼓励对外贸易,泉州港的外海交通臻于鼎盛,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明朝

明初郑和七下西洋,为航海史上伟大壮举,与泉州港关系甚大。16世纪以后,西方殖民者东侵,倭寇为患,政府开始实施海禁。官商贸易日益萎缩,私商贸易迅速崛起,晋江安海港、漳州月港兴起。

清朝

继明朝之后,清政府继续海禁。清末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港因“五口通商”而贸易兴起。从明清起,持续数百年的闽南华侨出国热,给海上交通注入新活力。

民国

孙中山《治国方略》中,提出开发泉州肖厝港和建设南方广州港等“实业计划”。

目前

泉州拥有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岛屿208个,有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少有的天然良港。

">

上一页 1 ... 11 12 13 14 15 ... 19 下一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