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 热词 >> 世界闽南文化节

族谱及姓氏源流见证了闽台一家亲。(林劲峰 摄)

核 心 提 示

2013年世界闽南文化节召开在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内,四个新布置的展馆已在陆续进行一系列扫尾工作。近日,记者来到展馆,预享这一份闽南文化饕餮大餐。

四个新布置展馆分别为泉州侨批暨侨亲钢笔画像展、闽台族谱暨姓氏源流展、闽南红砖建筑美术摄影展及陈明金先生捐赠《瓷塑五百罗汉》特展。它们以自己的方式述说着海外侨亲以及群众对闽南家乡的深情厚谊。

□本报记者 游怡冰

姓氏亲缘

——闽台族谱暨姓氏源流展

“请问您贵姓?”走进展厅,一块大图版生动地向参观者发问。而一首“也许你我同姓,是本家,也许你我同宗,是亲堂……从中原大地到海峡彼岸……从踏浪而去到寻根而来,这一片屋檐让我们济济一堂”的诗歌,令海内外参观者顿悟,原来这展馆内一排排闽南特色屋檐具有深刻的含义——这不仅是我们同宗同姓的屋檐,更是我们同一个祖国同一个家的大屋檐。

展馆四周高挂的红灯笼记录了一系列例如“雁门、陇西、上党”的郡望与堂号,一颗“姓氏树”上记录了数百个姓氏。展览以图版与实物结合的方式进行,由百余个闽台主要姓氏源流图版及3000多册族谱组成。

你大可以在此寻找一下自己的姓氏图版或者通过互动查询系统查找,便可知晓姓氏的源流、入闽过程及迁台历程。

而3000多册族谱则涵盖了闽台近百个姓氏,记载了炎黄子孙起源于中原,在历史长河中迁徙繁衍至闽粤,明清时期又大批渡海入台的历史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该展馆在闽南文化节后也将保留为长期性的展馆,成为长期性两岸姓氏文化交流平台。


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将在本月17日开馆,它位于泉州市博物馆内。作为展馆的组成部分,市博物馆的分馆南建筑博物馆集中展示闽南特色建筑图片及建筑局部。在馆前的空地上,一些历经沧桑的石雕文物集体亮相,穿越时空展示当年的雕刻风情。 (陈起拓 摄)

笔底情深

——泉州侨批暨侨亲钢笔画像展

“相对流目屎,何时君返归。我君到番邦,批信常寄来。”在泉州侨批暨侨亲钢笔画像展馆内,一首泉州民间歌谣《欢喜船入港》,唱出了闽南百年侨批文化背后的深情款款。这里,展出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部分侨批。

1919年菲律宾华侨曾云螺夫妇写给岳伯母的侨批,请其为小儿祈祷平安;1921年马来西亚华侨谢再考寄给母亲的侨批,信中提及生意难做,知晓母亲染疾心酸不能服侍……一封封侨批,一句句嘱咐,不禁令人深陷于通讯不发达年代那按捺许久的乡情与亲情。

常言道,家书抵万金,对于冒险泛海远渡的泉州先民来说,“银信合一”的侨批成为他们与家乡之间那一缕深情的丝线。由侨批衍生的水客递送、批局等内容,以及如今对侨批的抢救保护、成功申遗的内容也一一得到展示。

馆内同时还展出了林建华先生所绘的近百幅泉籍侨亲钢笔画像,承载家乡人民对所有侨亲的美好祝福。


视觉乡情

——闽南红砖建筑美术摄影展

你的童年记忆里,是不是有着那么一幢红砖的闽南特色建筑?走进展馆,200多幅美术、摄影作品,或油画、漆画、水彩、水粉、中国画,或以纪实摄影、系列组画,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为闽南红砖建筑留下精彩的定格。

展品以古大厝、古民居、古宗祠、古寺庙、侨乡洋楼、渔村新宅等为内容,主题突出,风格多样,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迷人的文化韵味,让人们更深入地感受闽南红砖建筑的神韵,增进对红砖文化的保护意识。

展品中还有许多取材自台湾金门,一样的红砖,展现一脉的亲情。此外,文化节期间,闽南文化论坛将在此就闽南文化各种议题发表专题演讲及分场讨论,全面而深入探讨闽南文化。还将有陈明金先生捐赠《瓷塑五百罗汉》特展,从其捐赠的瓷塑五百罗汉中挑选出100多个精品进行展览。

特色古船展诗情画意浓

地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时间:明日起至9月16日

本报讯 (记者张晓明)世界闽南文化节的文化展播项目“诗情画意访古船特展”,明日至9月16日将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行。这个访古船展览,到底有怎样的诗情画意?昨日,记者提前进行了一番探访。

“这场特展将为您带来一场真实的穿越体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王丽明介绍,“诗情画意访古船”特展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和台湾阳明海洋文化艺术馆联合举办。活动将展出19首中国古今经典诗词,17幅泉州著名书法家的诗文,15幅台湾画家配诗的画作,以及17艘闽台两岸共同研制的船模。本次展览旨在通过两岸艺术家共同创作的艺术品诠释共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两岸同文同种的五缘文化,以及闽南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

昨日下午,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布置展品。据介绍,12日,数十只硕大的木箱于台湾乘船,再转集装箱被运送到泉州。每只木箱内精心固定着长约80厘米的木船模型,它们中既有《送孟浩然之广陵》所用的“江舡”,也有著名的“赤壁之战”用的古代战船“艨艟”,还有“独钓寒江雪”所用的“幔舟”等。

“台湾的画家根据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诗词,把它们的意境通过油画的形式绘画出来,泉州本地的一些著名书法家,把诗用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用专家研制出来的船模搭配这些诗中有船的意境,通过诗、书、画、船这四个元素,两岸共同展示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王丽明说,著名的泉州宋代出土古船的模型、惠安峰尾“大艚”也将代表泉州的“福船”参展。届时将配以朱熹描述的泉州美景“金溪泛舟”,以及蒲寿宬所钟爱的“泊舟兰溪”等。

本次展览还加入一些高科技的互动体验项目,观众可通过声光画的多重观感,全方位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丰泽区南音艺术家协会与越南古乐组结谊

东南网6月15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林继学 吴佳弘 张帆 田米 文/图)第五届海峡论坛泉州系列活动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将于6月16日至19日在泉州举行。

第五届海峡论坛包括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台湾特色庙会、台湾云林县推介会、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其中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将推迟到7月9日至11日举办。受邀的海内外嘉宾约2700人。

据了解,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由文化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共同承办单位有,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泉州市人民政府。

此外,还有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中华文化教育交流协会(台湾)、联合报系(台湾)、香港中华文化总会、香港中文大学、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世界南音联谊会、世界晋江同乡总会、世界石狮同乡联谊会、世界南安同乡联谊会、世界惠安泉港同乡联谊会、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世界永春社团联谊会、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共同协办。

南音留洋280年首次回故土结谊乡音

昨天,两面蓝色的结谊小旗,将280多年前漂洋到越南的南音,与故土泉州的南音紧紧相连。这是泉州先祖将南音带到越南后,第一次回归故土。

为了参加即将举行的世界闽南文化节,越南胡志明市福建二府会馆古乐组(以下简称“越南古乐组”)10名成员提前来到泉州。昨天,越南古乐组与丰泽区南音艺术家协会结谊,并交流演奏。考虑到越南古乐组演绎的南音唱腔、曲调都与传统不同,丰泽区南音艺术家协会打算派南音老师到越南,教授他们传统的南音唱腔。


越南古乐回故土结谊泉州古乡音

“太高兴了,太高兴了,真想不到能再次见到越南南音界的朋友。”昨天,70岁的朱国成阿姨很激动。她是丰泽区南音艺术家协会主席。

朱国成跟越南古乐组66岁的彭伟强理事长交换结谊小旗,象征着泉州南音与越南古乐结下深远的情谊。去年,她跟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陈日升主席等人,到越南找到古乐组。而昨天,是他们时隔8个月后的再次见面。

越南胡志明市福建二府古乐组,是越南现存唯一的南音会社。自清朝先祖从闽南地区把南音带入越南,经历10多代的传承,越南古乐组几乎完整地将泉州南音传承下来。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南音会社不同,越南古乐组跟泉州南音社团从没有过交流。因此,越南古乐组此行很有意义。

如今,越南古乐组还会演唱三首泉州南音名曲,其中出自《陈三五娘》的《因送哥嫂》就深受海内外南音弦友喜爱。陈日升说,这些曲目都是通过祖辈口传身授,一代代在越南传承下来的,成为萦绕他们心中永久的“乡音”。

去年,陈日升一位在越南做生意的朋友,帮忙找到越南古乐组。于是,当年重阳节期间,陈日升、朱国成和陈婉娥一行激动地赶到越南与他们交流,并邀请他们来参加今年泉州举办的世界闽南文化节活动。

南音从闽到越南可追溯至280多年前

南音从福建传至越南的历史有多长?

66岁祖籍同安的彭伟强推断,至少可以追溯到280多年前。“在越南当地有一座福建公所,约280年的历史,类似于一个民间慈善机构,是福建人移民到越南后建的。”彭伟强说,移民的福建人把很多东西带到越南,其中就有南音艺术。

彭伟强说,在越南当地有约4万人祖籍福建,其中很多祖籍泉州,这些人都特别喜欢南音。祖籍为福建的越南人中,年轻人喜欢南音不多。他曾尝试在当地保护南音,2007年,他在当地登报招祖籍福建的青少年学南音,希望南音艺术能在越南得到传承。

不过,280多年时间流转,尽管是一脉相承,时间久了,唱腔也变了味。越南古乐组此行来泉州,与丰泽区南音艺术家协会结谊。彭伟强满怀期盼,“希望今后能与泉州更多交流,让泉州南音在越南更好传承!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我们一定不能遗失它!”


将派老师去越南教泉州传统南音

其实,去年,陈日升一行到越南时,就已听出越南古音组所唱的南音,与传统南音相比唱腔已经变味。他说,传统泉州南音,唱词念白是以泉州城内音为标准,语音和唱腔,历经千年,一脉传承。

在与彭伟强交流后,陈日升等人得知,越南几乎没有专门的老师在教南音,而且如今懂南音的人唱腔和语音也与传统的不同。陈日升与朱国成商议后决定,丰泽区南音艺术家协会与越南古乐组结谊。

如今,丰泽区南音艺术家协会还有个打算,他们想过一阵子,安排专业的南音老师到越南去,把最传统的泉州南音教给越南古乐组。这个想法跟彭伟强一拍即合,原来,彭伟强也考虑过,越南几乎没有专门的老师在教南音,要是泉州的老师到越南去教,可以协助他们发展传承南音。

□链接

福建二府会馆的由来

在讲述越南南音发展史时,陈日升想起一件颇为有趣的事,这是关于福建二府会馆名称的由来。他说,当年到越南的福建人中,以泉州人、漳州人居多,要成立会馆即同乡会时,泉州人人数较多,漳州人出的钱多,为此应该叫“泉漳会馆”还是“漳泉会馆”,当时,两边的人就争论不休。

最后,有人提议,干脆回到福建来请示当时的福建巡府,巡府就说你们别叫“泉漳会馆”,也别叫“漳泉会馆”,干脆就叫“福建二府会馆”。


您心中的闽南文化,什么样子?

【嘉宾简介】王建设,华侨大学文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

您心中的闽南文化是什么样的?是红砖白石燕尾脊的堂皇,是泉南佛国皆圣人的神圣,还是南音南戏唱不休的传统,海丝起点千年古港的雄风?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钟爱的那个答案。

5月21日起,本报隆重推出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特别策划——闽南文化大观园,用“温陵十二钗”拟代闽南文化十二项颇具代表性的大类:陶瓷文化、南少林武术、民间工艺、茶文化、闽南语文化、南音南戏、宗族文化、南建筑文化、海洋文化、宗教信仰、人生礼俗和思想先贤。这些日子,12位个性鲜明的钗主,逐一为喜欢闽南文化的读者朋友,解读了闽南文化的渊源和掌故。不知道,哪位钗主的叙述,赢得了您的青睐,让您对她所呈现的那份文化,多了些喜爱和关注?

今天,本报邀请了几位泉州文化界名人和专家,一起聊聊他们心中的闽南文化,为闽南文化的发扬光大,出谋划策。


不保护闽南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梨园、木偶等,就是一句空话

2011年10月,我到印尼雅加达给研究生授课。照片上这位看上去很淘气的小女孩叫陈世裬,是雅加达智民学校陈玉兰校长的侄女,虽只有五六岁,可已能用印尼语、英语、客家话、闽南话(她父亲是晋江人、母亲是广东梅县人)和成人对话。在印尼,这样的事例并不是个案,当地的华人就是这样千方百计地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说到闽南文化,就不得不说闽南语。每一种语言或方言,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闽南方言,则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保护闽南语,保护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以及梨园、木偶等也是一句空话。

大家都知道推普是基本国策,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人们不敢提保护方言。有些人存在着一些糊涂认识,如:要推普就要消灭方言,会说方言就学不好普通话。因此,经常人为地、主观地、粗暴地把方言和普通话对立起来。有的政府官员甚至视方言为灾难,某市的一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自评报告就把福建说成是“方言的重灾区”,因此,有人极力主张立刻消灭方言。

由于有意或无意挤压方言的生存空间,再加上有些年轻父母的糊涂认识,不让自己的孩子说方言,部分在方言区成长的孩子已经不会说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方言母语。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海峡西岸的闽南方言正在萎缩,其使用空间也正在急遽缩小。二十年前泉州电视台主持人招聘,就已经很难找到流利使用方言读报的人。

汉语方言演变的历史,体现出一个显著的规律,那就是多样化的原则。方言历经数千年,到今天都没有最后演变为一种口音。从秦始皇开始,大一统的国家设计确立了“书同文”,但是没有“语同音”(口音划一),明代正式搞“官话”,同样也没有搞“语同音”。几千年来,汉语不管怎么变化,多样性始终是历史的客观事实,也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尽管方言在萎缩,但方言与普通话还将长期并存下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现在是到了提倡为方言留下一片生存空间的时候了,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对方言加以抢救和保护。首先,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不要苛求人人都说一口标准甚至是地道的北京话,那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实际不可能,也不必要;而掌握双语、双方言完全可能,二者可以并行不悖。普通话还要大力普及,但也不要拼命挤压方言的生存空间。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说,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要弘扬和保护闽南语,如果失去了闽南语这一语言环境,闽南文化的生存空间将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嘉宾简介】陈瑞统,中国作协会员,冰心研究会副会长,泉州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顾问

只要充分挖掘资源,精心打造品牌,携手世界闽南人,闽南文化一定能够香飘四海

传承千年、流播海内外的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一棵文化常青树。历经风雨沧桑,依然根深叶茂,展现其蓬勃旺盛的青春活力。即将在泉州拉开帷幕的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将让我们全景式地领略闽南文化的丰厚内涵与独特魅力。

闽南文化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方言传播地区,并随着历代大量闽南人穿越海峡、漂洋过海而流传至港澳台、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因此,可以说,世界上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闽南文化在传扬。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核心区、富集区,在闽南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创新中担当着挑大梁的重要角色。闽南文化之所以内涵宏富、底蕴深厚、瑰宝荟萃、异彩纷呈,闽南文化之所以魅力四射,产生世界性的影响,无疑与发端于泉州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宗教交流史、华侨史、泉台关系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以妈祖文化的传播为例,世界各地有三千多座妈祖宫庙,信众多达两亿多人。而“妈祖之成神,和泉州有极大的关系”(摘自陈泗东:《妈祖成神与泉州海外交通》),由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畅达四海,促成妈祖文化更广远的传播。


闽南文化的特色与魅力,我以为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其一是闽南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与内涵的厚重感。无论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海丝文化、华侨文化、闽台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还是以“南音、南戏、南少林、南建筑、南美食”著称的传统音乐戏曲、民间文学、民间工艺、历史名人、传统技艺、地方名产,以及星罗棋布的文物瑰宝、琳琅满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构成了绚丽多姿的闽南文化大观园。

其二是闽南文化的包容性、兼容性、交融性。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使闽南人养成了“海纳百川”的开阔襟怀和开放意识,与各国的通商贸易秉持“往来互市,各从所欲”,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同时友善地尊重各国宗教文化和习俗,泉州所以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其三是闽南文化广泛的传播、影响的深远、精品的魅力,日益引起海内外的热切关注、重视与高度评价。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是全中国和整个东南亚的闽南人的故乡之音”;闽南的传统戏曲(提线木偶、梨园戏、高甲戏等)、民间工艺(木偶头、花灯、石雕、瓷雕等)、民俗风情(惠安女、公式埔女、拍胸舞等)以及绽放于泉漳厦、台湾等地的众多文化奇葩,都是海内外闽南人共同珍视的宝贵财富。乡土、乡音、乡情,其实蕴蓄着浓烈的中国梦、民族魂。

我认为,世界闽南文化节的隆重举办是闽南文化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良好契机。只要充分挖掘、提炼、整合闽南文化资源,切实建立健全一支能够担当传承弘扬闽南文化、富有发展创新意识的文化才人队伍,克服分散无序、粗放芜杂的状态,突出重点、亮点、特色,精心打造闽南文化的品牌,海峡两岸的闽南人、世界各地的闽南人同心同德携手合作,发扬爱拼敢赢的精神,凝聚坚实合力,共同奉献智慧和力量,一定能够让闽南文化奇葩香飘四海,在世界文化大舞台闪耀绚丽的光彩!


【嘉宾简介】陈日升,原泉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南音学会会员,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主席

从涓涓细流,到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汇成了滚滚文化洪流,泉州在文化方面的盛誉并非浪得虚名

闽南文化源自悠久的中原文化,衍流至台湾海峡两岸、广东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浙江南部、南洋诸国及港澳闽南人聚居区,涵盖人口在六千万以上。

泉州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八十年代,泉州被评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的依据是当时保存完好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到评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时,对比西安、北京,泉州是小地方。没想到小小泉州居然有十一处,占全国五十分之一强(当时全国整数五百处)。近十数年来,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代表作”观念,泉州南音当之无愧,国家级的“非遗”也灿若群星。文物是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泉州来说,两方面的精华,全都大量保存于此地,灿烂辉煌。所以说,泉州在文化方面屡得盛誉,并非浪得虚名。

泉州宝贵的文化遗产中,闽南方言、南音、南少林的影响更不可小觑。菲律宾的华人发明了一个词汇,叫做“咱人”,“咱人说咱人话”。在闽南本地不说,就是远赴南洋,素不相识,一听到“咱人话”,就感到莫名的亲切。

泉州南音,包括由南音衍生的梨园戏、嘉礼、布袋戏、高甲戏、打城戏,有一条共同的规则,唱词念白以泉州城内音为标准。语音和唱腔,历经千年,一脉传承。越南胡志明市福建二府会馆古乐组一行十人,自南音传到安南(越南的意思)二百七十多年,破天荒第一次回到南音的发源地,参加第十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闽南文化的凝聚力,由此可见一斑。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泉州就以举办南音大会唱、南少林武术节、国际木偶节等国际多边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泉州文化,做弘扬泉州文化的工作。涓涓细流,到今天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汇成了滚滚文化洪流。闽南文化的薪火传承,生生不已,充分体现了闽南文化的坚强生命力,体现了在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方面的巨大作用。

闽南文化以其深厚、悠久、丰富、鲜活、精粹,又为海内外闽南人和非闽南人所喜闻乐见深入人心。保护和弘扬闽南文化,是闽南人之幸,是民族之幸。

">
早报讯 (记者 张文璟)记者昨日了解到,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期间,泉州市将安排四大线路组织海内外嘉宾考察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示范园区。

这四条考察线路分别为: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及三大展览—泉州古城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蟳埔女习俗保护示范区;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及三大展览—惠安县惠东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文化生态保护区;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及三大展览—南安市丰州、官桥、水头、石井示范区;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德化县瓷都示范区。

其中,惠东文化示范区有青山宫、净峰寺、弘一法师故居、大岞山新石器文化遗址、崇武古城等,还可感受惠安女习俗文化;台商投资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有秀涂古港、黄氏家庙、接官亭、吴文季故居、洛阳张氏大夫第、百崎郭氏家庙等,还有闻名中外被誉为“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德化县瓷都示范区,除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外,还同时保护德化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山歌”、“德化三通鼓”、“德化纸狮习俗”和大量深藏于山区的其他独特习俗。

">
本报讯 (记者 叶舒雯)明天,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将隆重开幕。盛会期间,将有来自36个海内外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齐聚泉州,共襄闽南文化的视听艺术盛宴。

记者昨日获悉,这些嘉宾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土耳其、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港澳台等36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亚、欧、非、北美、南美、大洋洲六大洲。

一个国际化的盛会即将在万众期待中亮相,备受瞩目的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闽南风 四海情》文艺演出,各项参演节目的创排工作已基本完成。连日来,各相关部门加紧测试、调度,确保开幕式会场海体中心消防、电力、音响、LED屏幕和供水系统等各类功能运行稳定。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也是联系海内外闽南儿女的桥梁和纽带。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同时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自2010年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以来,已连续举办3届闽南文化节和“闹元宵·闽南文化周”。今天,第五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开幕。根据省组委会工作部署,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由泉州承办,并列入第五届海峡论坛活动内容,文化节期间,不仅可以观赏梨园戏、高甲戏和闽南歌舞等精品剧目,还可以一睹南少林武术、南音等文化瑰宝的风采,品尝独具特色的台湾特色小吃,购买到别具一格的特色伴手礼。同时,我市还将举办台湾特色庙会、台湾县市(云林县)推介会及海峡两岸关爱自然志愿服务论坛等多个活动。

">
双方共同举行小型南音演唱会

东南网6月14日讯(通讯员 姚德纯 本网记者 谢玉妹)弦中诉乡音,曲里道乡情。6月11日晚,,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访问团一行38人在印尼永春同乡联谊会副会长、东方音乐董事会主席陈锡石的带领下,到南音永春社访问交流,同奏乡音,共叙乡情。

南音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南音又称南管,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唐代宫廷音乐“大曲”中的一部分被“移植”到民间,在今天福建一带与当地民乐融合成为别具一格的乐种。后来,随着“闽南人”侨居海外,南音也远播天涯,成为海外赤子寄托离情别绪的乡音。

成立于1983年的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享誉印尼国内外,向来致力于提升南音表演水准,并努力拓展与传承这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曾邀请多位南音老师赴印尼南音教学。在其影响下,如今南音成为不少印尼侨亲喜欢的音乐。

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此行来中国是受邀参加2013年世界闽南文化节暨第十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并同时到永春进行南音交流。当天晚上,南音会唱以两地弦友大合奏嗳仔指《出庭前》开始,两地弦友共同拨动琵琶、三弦,吹奏洞箫,轻敲檀板,弦乐相和,交洽融融。

“没想到印尼的南音和我们唱的是一样的。”听说有外国朋友来唱南音,住在附近的南音爱好者小郑就早早赶来了。南音会唱现场,挤满了许多南音爱好者。“南音有种固守传统的特质,在世界各个地方的南音,在包括演唱、演奏、润腔等文化标识都存在着共通点,所以基本上都完好地保持着传统的样式。”县南音社社长陈锦川说。


华侨建南音楼 造福桑梓

据《永春州志》记载,永春于北宋初已有南音流传,多在迎神赛会,祝寿庆丰收的节日里吹拉弹唱。发展至今,永春南音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身在海外,每每想念家乡,我经常都会听下南音。南音已经作为闽南籍华侨华人社会一种共同的音乐文化语言而长期传播并逐渐发展。”祖籍岵山镇的陈锡石介绍,“在游子心中,南音就是乡音,是一种爱国爱乡的纽带、思亲念友的情结。”

15岁时,陈锡石就离乡到印尼谋生,凭着聪明的才干,勤劳的双手,成为当地颇有实力,颇具影响的实业家。陈锡石情系家乡的发展,致力于捐资兴办各种公益事业。

1995年,为纪念父亲陈秀峰,陈锡石和叔叔陈秀明共同捐资140万元兴建了集排练演唱、会议住宿、商贸休闲多功能于一体的南音大楼——“陈秀峰纪念堂”,为当时省内南音界首创,并添置许多乐器等设备,培训了不少年轻的南音爱好者。“2015年,南音大楼启用刚好20周年,我想在家乡办一场国际南音大会唱。”看到南音楼已很是破旧,陈锡石表示将出资重装南音楼。

“此次回来非常高兴,看到家乡南音发展得这么好,我们多多交流,让印尼的南音发展得更好。”陈锡石向永春南音社发出邀请,“今年10月,我们在印尼将举办第二届世界南音联谊会大会唱暨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届时将邀请国际42个南音团体参加,希望我们家乡也派人前往交流。”

">
东南网6月14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晓婷 通讯员 邱文峰)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将于本周日20:00在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届时预计有2000多台次车辆在海峡体育中心及其周边道路通行。交巡警部门提醒广大驾驶人注意停车,提前绕行。

周日晚,海峡体育中心周边的安吉路、城东大街、东辅路、体育街等主要道路和海体中心1、2、3、5、7号门通道、体育馆通道均不得停放车辆。

当晚19时至20时和22时至23时,泉州市区的少林路、东湖街、刺桐路、南俊路、九一街、丰泽街、宝洲街、通港街、城东快速通道等路段的车流将比以往明显增加,特别是坪山隧道、安吉路、城东大街、东辅路、体育街、324国道火烧桥路口等车流将大幅增加。建议非参会车辆避开上述路段的交通高峰期,提前绕行。

闽南文化节期间,从15日至23日,在泉州市区的海峡体育中心、泉州影剧院、侨乡体育馆、锦绣庄、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梨园剧院、泉州艺术馆剧场、市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等地都有开展系列活动,交巡警部门提醒广大驾驶人,在行车中遇到参加活动的车队应注意避让、安全行车。

">
东南网6月14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谢向明)如果穿越到唐朝,你一定会有兴趣,探访一下诗人描述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到底是何种幽静,去寻找一番“孤帆远影碧空尽”,究竟有何等豪迈。

6月16日起,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期间,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出的“诗情画意访古船”特展,将为您带来一场真实的穿越体验。主办方表示,展览由台湾画家作油画,泉州书法家挥笔,并复原古船模型共同组成,两岸艺术家分别用传统书法、西洋油画与仿古船模来解读诗文,是一个透过诗文寻找历史记忆的尝试。

“诗情画意访古船”特展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和台湾阳明海洋文化艺术馆联合举办。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王丽明副馆长介绍,此次展览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在台湾已经展出过一次。

12日,数十只硕大的木箱于台湾乘船,再转集装箱被运送到泉州。每只木箱内精心固定着长约80厘米的木船模型,它们中既有《送孟浩然之广陵》所用的“江舡”,也有著名的“赤壁之战”用的古代战船“艨艟”,还有“独钓寒江雪”所用的“幔舟”等等。

王丽明副馆长说,除了台湾方面提供的船模和油画外,泉州方面提供的本土著名书法家作品,现在也已经准备妥当。著名的泉州宋代出土古船的模型、惠安峰尾“大艚”也将代表泉州的“福船”参展。届时将配以朱熹描述的泉州美景“金溪泛舟”,以及蒲寿宬所钟爱的“泊舟兰溪”等等。

今起,“诗情画意访古船”特展将开始布展,展出将从6月16日持续到9月16日,无论您是船模爱好者,还是擅长美术,抑或是喜欢诗词歌赋,不妨来看看这场特别的展览。据介绍,上海方面有意向引入“诗情画意访古船”特展,在泉州的展出结束后,还有机会全国巡展。

">

彩排现场的木偶戏表演

东南网6月14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田米 文/图)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闽南风 四海情》文艺晚会昨天进入第二轮第六天的紧张排练。昨天下午至昨天晚上,全体演员进行了两轮联排。今天晚上还将进行一次带妆彩排,16日晚上8点将在海峡体育馆与海内外宾朋正式见面。

开幕式晚会被视为整场闽南文化节活动的重头戏。以“弘扬闽南文化,增进交流合作”为主题,展现闽南文化的精华。晚会分为“序:闽南风,四海情”、“上篇:千古艺,存世遗”、“下篇:闽南情,闽南人”和“尾声:闽南文化,源远流长”等四个部分,主要突出三个层次的闽南文化。

整场晚会时长约1小时。节目融合南音、木偶、武术、戏曲等闽南文化元素,除了本土优秀演出团体参加外,还计划邀请其他地区的演出团体参加。比如台湾电音三太子、歌星张明敏、海外南音、武术队伍等共同参与开幕式表演。

省文化厅和泉州市领导,以及一些文艺界人士昨晚参加了整场联排表演。

">

上一页 1 ... 10 11 12 13 14 ... 19 下一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