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 今日新闻热词
东南网-海都闽南版12月19日讯(记者 李秋云 黄启鹏) “我家两百多年的古厝,昨天又被盗了,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了!”昨日,惠安螺阳镇松光村的小曾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时气愤地说。据曾家人说,自家祖先在清朝末是一名武官,大厝就是在那时建的,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古厝如今破败,三年前开始空置,无人居住。

现场,古厝的木门半开半掩,大门上方和门柱两侧都空了。“大门上面原本是一整排木雕,两米多,上次被挖走了。这两边也是被挖开的,除了带不走的外,都要搬空了。”小曾的父亲和几位亲戚说。

“第一次撬走了窗棂上的十几块木雕,第二次偷了大门上面和两边的木雕。上次还庆幸石墩还在,现在也没了!”小曾的父亲心疼地说,那对柱础是雕了花鸟的青石墩,20年前就有人出几千块要买,大家都没舍得。

">

古厝大门遭破坏

早报讯 (记者 陈桂生 许钹钹 文/图)昨日,惠安县螺阳镇松光村村民曾先生向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反映称,他们家200多年历史的古厝被盗贼光顾,十几件精美木雕、石雕被盗。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这栋古厝,门前杂草众生。古厝大门的石雕楹联和雕花石刻掉在地上,曾先生告诉记者,楹联上的两对青石人物雕刻被盗走,大门顶端的一对精美木雕也不见了。古厝里面,两边偏房的木门被推倒,每个窗棂上的雕花都不翼而飞,上面还有被撬的痕迹。在正厅后墙的横梁下面,一排木雕也被撬走。

4日下午,曾先生的堂嫂到古厝前的柴草房挑柴火,发现古厝的大门被撬开,多处木雕被盗。曾先生说,大约丢了18件石刻和木雕,都是200多年前的手工作品。“20年前,有人出1000元买这对石墩,我都不卖。”他指着正厅的石柱底座说。

曾先生介绍,据传200多年前,祖上一位清朝武举人建了这座古厝。曾先生今年53岁,从出生起就住在这里,3年前,他家建了新房子才搬出去。古厝地处村庄的中心地带,只有一条小路进出,周边也是一些破旧的老房子。“大家都在外面建了新房,这些老房子都没人住。”曾先生告诉记者,古厝荒废,路过的人也很少,家人只是偶尔过来看看。

十几天前,曾先生还邀族人一起商量古厝保护的事情,准备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大家还讨论了一个预算200万元的重修方案。

昨日下午,螺阳镇派出所民警赶来现场进行勘查,并立案调查。


古厝的每处雕刻都很精美

窗棂上的木刻被撬走


相关报道>>>

古厝精美雕刻不翼而飞 事发惠安螺阳镇 警方介入调查

古厝大门被破坏

昨日,惠安县螺阳镇松光村村民曾华梅向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反映,他们家有200多年历史的古厝被盗贼光顾,十几件精美木雕、石雕被盗走。

精美雕刻被撬走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这栋古厝,门前长了不少杂草,显然很久无人居住。古厝大门的石雕楹联和雕花石刻倒落在地上。曾华梅告诉记者,楹联上下的两对青石人物雕刻被盗走,大门顶端的一对精美木雕也不见了。走进古厝,两边偏房的木门被推倒,每个窗棂上的雕花都不翼而飞,上面留下被撬的痕迹。在正厅后墙的横梁下面,一排木雕也被撬走。

“总共有十七八件,都是建老房子的时候就镶在上面的,都很珍贵,被偷太可惜了。”曾华梅说,房子的每件雕刻都很精美,是200多年前手工雕刻的。“大约20年前,就有人出高价要买这对石墩,我都没有卖。”他指着正厅的石柱底座告诉记者。

最早发现古厝被盗的是曾华梅的堂嫂,4日下午,她到古厝前面的柴草房挑柴火,发现古厝大门被撬开,大门上的对联也掉落在地上,再进去里面看看,发现多处木雕被盗。曾华梅认为,被盗的时间可能是前一天晚上。


本拟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53岁的曾华梅一出生就居住在这里,直到3年前,家里建了新房子才搬出去。古厝地处村庄的中心地带,只有一条小路进来,古厝的周边也是一些破旧的老房子,“现在大家都在外面建了新房子,这些老房子都没人住。”曾华梅告诉记者,古厝几近荒废,路过这边的人也很少,他们家人虽然偶尔过来看看,但对小偷还是防不胜防。

他还告诉记者,十几天前,他还和家族的人商量把古厝保护起来,准备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结果没过几天就被盗了。

警方介入调查

昨日下午,接到报警的螺阳镇派出所民警对现场进行勘查,并立案调查。民警表示,被盗雕刻的价值还无法估算,他们将全力破案,打击盗窃、倒卖文物的非法行为,同时也建议房主加强对古厝的保护,比如用铁架子把有价值的文物罩起来,在古厝或附近路口安装监控录像等等,加大管理、防范力度。

□本报记者 陈桂生 文/图

来源:泉州晚报

">

1979年,“急公尚义”牌坊构件还较完整。图为古坊正、背面。(蔡其呈 摄影)

昨日,早报报道泉州东门外最后一座古牌坊——“急公尚义”坊处境危急,丰泽区文体旅游局已介入此事。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与社区商量,让联防队员加强巡查,保护古文物。

□早报记者 张素萍 许钹钹

加价100元不成

牌坊得以保留

当地村民介绍,“急公尚义”牌坊保存至今,据说还有一段故事。数十年前,各地文物古迹破坏较为严重,这座牌坊也被下令拆除。当时的生产队长只好遵照执行,雇请专业人员,双方谈妥400元进行拆除。

几天后,当拆卸人员前往现场,准备拆卸时,其中一人看后认为工程量过大,要求生产队长再加100元。但队长认为加钱之事无法向社员交代,便没有答应。

拆坊之事就这样被耽搁了下来,“急公尚义”坊得以幸存。

人为偷盗

造成较大破坏

“主要是缺乏管理导致牌坊受自然环境中恶劣天气、昆虫的破坏,同时人为的偷盗行为也给牌坊造成很大的破坏。”丰泽区文体旅游局在对“急公尚义”坊进行跟踪调查时认为,石牌坊目前周围杂草丛生,坊上构件有脱落,但整体保存较好。

这座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的石牌坊建筑,系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安溪人),因其八世祖李森乐善好施,热心地方公益事业,请求朝廷建坊旌表。牌坊上一横匾上书“急公尚义”四字,阴刻楷书体,此系康熙皇帝亲笔所书。

至于牌坊所在的地方,当地村民老蔡仍记得小时候听过的一个传说:李森是明朝时著名的慈善家,曾出资买下整座东岳山,献为墓葬公地,任何人要在这里安葬棺柩均无需花钱买墓地。东岳行宫后面的整片山,至今仍称李厝山。

相关新闻>>>

构件屡遭盗窃 泉州“急公尚义”古牌坊处境危急


文体旅游局:

将加强巡查

丰泽区文体旅游局郑副局长表示,“急公尚义”牌坊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现处荒地,周边常住人员不多,没法经常查看。文体旅游局正与社区联系,将通过联防队员加强对“急公尚义”周边环境的巡查。

牌坊是一种文化载体

泉州古城牌坊造型之美,数量之多,蔚为壮观,不过,这已成历史。民国初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泉州牌坊群历经劫难的暗淡时期,牌坊群几乎被毁了。

泉州古城内外先后共有牌坊399座,其中宋坊99座、明坊172座、清坊128座。至清道光十年(1830年)尚存195座,其中宋坊5座(均在城内)、明坊73座、清坊117座。道光、同治年间,牌坊数增至200座以上。泉州城内和东门外仁风街便集中了牌坊140余座。

清末是泉州牌坊的全盛时期。牌坊不仅是一种古建筑物,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按其作用可分为德政坊、界坊、功勋坊、科举坊、节孝坊、墓道坊、忠义坊、乐善好施坊、急公尚义坊等。

从牌坊林立到屈指可数

2011年春节刚过,古丰州最后一座牌坊从地面上消失,疑遭盗窃。眨眼,龙年将至,泉州东门外最后一座古牌坊又遭破坏,处境危急。

曾几何时,泉州古牌坊林立,蔚为壮观,堪称世界之奇,谁知到如今,古牌坊已是屈指可数。这种落差,让许多老泉州人难以接受。

令人气愤的是,盗贼对搬运不动的文物,诸如一些古墓前的石人石兽,竟采用砍头策略,强行加以破坏,搬走兽首、石人头等古文物。古构件被文物贩子盗取,又因在搬运中碎裂而被遗弃路边的案例,并不鲜见。

抢救泉州东门外最后一座古牌坊,等于抢救一段历史。(朱彩云)

">
 

珍贵石雕构件惨遭破坏

□早报记者 许钹钹 王柏峰 戴晓晖 文/图

昨天早上,泉州少林寺释常定方丈带领众武僧晨跑时,发现路边有一堆古牌坊构件,立即拨打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

附近村民说,这些是“急公尚义”牌坊的构件,有300多年历史,疑被盗窃了,12月24日晚上就已失踪,没想到一大早出现在路边。很可能是构件断裂后,被盗贼遗弃路旁。

古牌坊构件屡被窃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现场,只见在距离古牌坊不到500米的地方,5块牌坊青石雕被扔在路中央,各个构件都已经断裂,底下还垫着海绵。

村民蔡先生说,古牌坊的构件屡被盗窃,有关部门曾组织修缮。“这次是被破坏得最惨重的一次。”自东岳村被拆迁后,牌坊已经成为村里惟一进村的标志,承载着太多老泉州人的记忆。

东门外最后一座牌坊

泉州少林寺方丈释常定介绍,这是泉州东门外最后一座古牌坊。

“急公尚义”牌坊,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为旌表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八世祖李森赈灾行善的义举所建的。

记者来到“急公尚义”牌坊。坊为三重五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用花岗岩、辉绿岩筑砌,坊上匾额石刻“急公尚义”,上款刻“康熙五十四年八月初九日”,下款刻“赐李森”,据说是康熙御笔,下有辉绿岩刻就的李光地对赐匾缘由的记述,整座牌坊古香古色。


古构件多处缺失

■相关链接

泉州古牌坊数量曾为世之罕见,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载,泉州古城内外先后共有牌坊399座(其中宋坊99座),可惜的是历经劫难几毁尽。如今所存较完整的古坊屈指可数,少林寺边“急公尚义”坊就是其中一座。

泉州文史专家说,泉州牌坊是一种文化载体,每一座牌坊不但雕刻精美,且都有一段故事。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