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豆荚车 (王尚)
牵一发而动全身。市行政中心东迁,让泉州市区由内而外发生转变。你看,东海取代了老城区的政治中心地位,环湾沿江成为规划建设热土,市民的生活习惯正逐步随之改变。听闻,商务豆荚车或开进东海,开辟全新的交通方式。 □本报记者 王朝晖
生活转
商务豆荚车有望穿梭楼宇间
新生活,可以从设想开始。规划中,东海组团行政商务区内,今后可能引进商务豆荚车来承载区内交通。
所谓“豆荚车”,是一种新型电动车,由于它的外形像两瓣大豆荚,因此瑞典的研发者亲昵地把它叫做“豆荚车”。据悉,该项技术在欧美已开始投入使用,天津、成都等地也已规划引进。这种车辆体积小,采用电力驱动,载客量为2-4人,穿梭于各商务楼宇之间十分便捷,且低碳环保。
高端的设想尚未实现,许多变化已然开始。市行政中心东迁一个多月来,上班族花在交通上的时间明显增多,许多人奔波在老城区和新城区之间,作息习惯正在改变:早上出门,晚上回家。与之配套,是公共交通出行率的逐步提升,未来更多市民将采用轨道交通、快速交通等公交设施,往来穿梭于各组团之间。规划中,我市轨道交通2号线和5号线将从东海组团穿过,连接泉州台商投资区、中心组团、晋江、石狮等片区;另有多条快速公交线路也在同步规划中。
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东海等各大组团的建设成形,泉州城市人口和车辆正逐步得到有效分流,缓解市政设施、道路单位面积压力,提升城市服务质量,有利于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布局转
东海组团“众星拱月”
从地理上看,东海组团正处于泉州中心城区980平方公里范围的中心位置,规划作为区域性行政会议中心,重点发展政府办公、市民中心、会议服务等功能。
市行政中心东迁,决定了不争的事实:东海组团成为今后泉州城市的中心。一系列规划建设,已经围绕其进行有序分工:
东侧,泉州台商投资区规划作为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研发创新等功能。
北侧,城东组团规划重点依托华侨大学,提升教育、研发等职能,并借助海峡体育中心等设施打造高品质居住生活区。
西南侧,仙石和西滨组团规划作为区域性企业决策中心和区域性生产服务中心,重点发展企业总部、商务交流、金融服务、企业培训、广告设计、市场咨询等功能。
东南侧,蚶江组团规划作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依托石狮现有的商贸发展基础,利用传统优势产业和港口条件,承担大型市场和物流等职能。
西侧,中心组团规划作为市域商业中心。
而北峰丰州、江南池店等其他组团也根据区位条件,赋予其现代物流、现代产业、旅游服务、生活服务等各具特色的职能。
规划转
重点转向环湾沿江
市行政中心东迁至东海,是泉州城市形态由河口型迈向海湾型的重要一步。
除了各大组团对东海组团“众星拱月”,环湾和沿江地带,也是市行政中心东迁的获利者。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海湾型城市的战略部署,为顺应城市环湾沿江发展的历史走向,我市城市规划的重点转至对泉州湾环湾区域以及晋江两岸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上面来。
目前,规划部门正重点打造由万达综合体至会展中心沿江城市景观带。为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城市景观平台,规划部门还编制了《泉州市晋江沿江区域城市形象研究》、《东海蟳埔商务中心区概念性修规及城市设计》、《法石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具有针对性的专项规划。同时,晋江南岸区域也编制了《晋江滨江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晋江城东环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等规划。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片区内的东海会展中心、东海影视城、高端酒店、法石和蟳埔特色文化商业街以及泉商环球广场、世贸中心等高端办公、商业、住宅项目纷纷落地并予以实施。
">旧址摘牌送进档案局馆
昨天上午,在泉州市行政中心搬迁揭牌仪式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赶到原市机关大院,卸下旧牌匾,整个过程前后约8分钟,宣告一段25年历史的结束。
□早报记者 林福龙
柯丽娟/文 庄丽祥/图
前后8分钟
旧牌依次卸下
市区庄府巷原市机关大院门口,两名武警战士扶着牌匾,另外一名手持小铁锤,由下朝上,轻敲牌匾底部,小心翼翼地将墙上牌匾卸下来,送到在旁等候的工作人员手中,再用红绸布裹好……
“中国共产党泉州市委员会”“福建省泉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泉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四块木质牌匾依次卸下。从上午9分48分算起,到原市机关大院卸牌仪式结束,前后约8分钟,这也宣告一段25年历史的结束。
送档案局馆
作为馆藏文物
“这些牌匾都是‘地改市’时使用至今的,只是现在庄府巷大门只挂市委的牌子,其他几块牌子都是挂在花巷原大门入口处。”市档案局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摘下来的四块旧牌子在大家的护送下,扛到原市机关大院档案局馆办公楼入口,加上一块铁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泉州市委员会”牌子,一起合影留念,再送档案局馆二楼的“泉州乡情”展厅,作为珍贵的馆藏文物,永久收藏。
“这几块旧牌匾,见证了1986年泉州‘地改市’至今,机关大院的车来人往,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意义。”该负责人称,展厅内恒温恒湿,有利于牌匾的永久性保存,“这个展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欢迎市民前来参观,回味这段历史”。
昨日早上8点,老伯在旧牌下最后一次浇花。
举起摄影机
留下历史瞬间
昨天的原市机关大院摘牌仪式,引来不少市民现场观看,更有不少市民拿着照相机、摄像机,记录下这富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时刻。
“最后一次了,拍个照留个纪念。”陈老伯说,他是市中级法院的退休干部,原本他们要去参加“老人节”活动,途经庄府巷,恰好看到这么有纪念价值的一刻,就忍不住下车拍照留念。“我以前是做宣传工作的,也比较爱拍,机会难得,当然不能错过!”老陈说,以前也拍过机关大院的不少照片,但这一张更有历史纪念意义。
这个大院不神秘 挺温馨
大院里这棵“最老榕树”张开怀抱,为大家遮太阳、挡风雨,令人备感温馨。
原市机关大院作为泉州旧行政中心所在地,在不少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到底里面有哪些建筑物,工作人员如何办公,环境如何?记者采访了长期在这里工作的部分工作人员及保安、清洁工等。
“其实原市机关大院一点也不神秘。”在他们的眼中,这个大院和其他办公楼一样,“很生活化,而且挺温馨”。
让我们听听他们的讲述吧。
□早报记者 林福龙 柯丽娟/文 庄丽祥/图
面线糊店曾是“第二食堂”
讲述人:张惠评,泉州市方志委主任
“其实大院并不神秘,只是每天的人车流量很大。”现任泉州市方志委主任的张惠评,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大院内的团市委工作,2001年调到市总工会,“没想到十年后又回到机关大院内,真有点鸟归巢的感觉。”
张惠评说,刚到泉州时并没有安排房子,曾在泉州宾馆(以前的晋江地区接待处、现泉州酒店)3号楼的单身宿舍楼住了一年,“当时车子并没有这么多,大家大多骑自行车上班,有的甚至步行”。
由于工作安排紧凑,每天上午,不少大院工作人员都在上班途中就近吃早餐,“像以前花巷原市机关大院后门的面线糊店,经常能碰到熟人,长期下来,有人将那家店戏称为大院的‘第二食堂’”。
落叶难打扫 一扫两三个小时
讲述人:郑丽英,机关大院保洁人员
今年54岁的郑丽英,市区浮桥人,负责打扫原市机关大院通道。虽谈不上是服务时间最长的保洁人员,但她也在这里打扫了14年。
“扫得最多的是落叶,特别在一些树木比较密集的地方,落叶就更多了。”郑丽英说,她一天要打扫路面两次,每天早上五点多,她就骑着三轮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吃了早饭再过来,除了早上打扫一次,下午两点多还要扫一次”。因为离家比较远,每天中午她都在大院食堂吃饭。
“落叶不好扫啊,根本没办法完全扫干净,经常这边刚扫完,往前走几步,又有落叶掉下来。”郑丽英说,每次她都要扫两三个小时才能收工。
她说,现在市政府搬到东海了,不过她们还有几个保洁员,仍然会留在原市机关大院打扫道路。
院里住着300多岁“老寿星”
讲述人:叶健全,在机关大院工作30多年
“树木品种不少,有一些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值得回味。”在原市机关大院工作30多年的叶健全,带着记者,一边走在大院通道上,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路旁的一草一木。目前大院内大型绿化乔木以榕树、芒果树为主,还有玉兰花、樟树等。
在3号楼原市委宣传部办公楼南侧广场,四株十几米高的樟树并排而立,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像这种藤类植物甚至可以入药。”叶健全指着缠绕在樟树树干的爬藤类植物说。
“这些芒果树基本上都是上世纪80年代种的,也有近30年的历史了。”叶健全称,1984年植树节时,当时领导带头在城内种植许多芒果树,“像新华路、中山路、温陵路等道路的芒果树都是同一批种植的”。
保安认人往往得靠眼力
讲述人:董明,机关大院保安
“以前觉得市政府很神秘,现在在这边当保安,那种神秘感也慢慢消除了。”来自四川广元的董明,两年前通过应聘进入原市机关大院当保安。他笑呵呵地说,他曾在泉州一院当保安,那时觉得机关大院是个很神秘的地方。
“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认人。”董明说,保安的职责是维持治安秩序及登记来访人员。由于来访的人几乎都是开车或骑电动车,他们认人往往得通过眼力。两年前,他刚到机关大院时,就碰到了一个“脑袋不清楚”的人,外表看上去很正常,多问了几句就发现问题了,还好当时及时拦住了。
“以前在心中觉得神秘的地方不神秘了,而且这边的待遇不错。”董明说,现在他们是三班倒,一班8小时,每个月工资加上加班费近3000元。
鲤城区行政中心将入驻原机关大院
拟分两批迁入,预计12月20日基本完成搬迁
1986年1月初,原市领导为机关大院揭牌。照片由市档案局馆提供。
泉州市行政中心启用后,原市机关大院将作何用途?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鲤城区四套班子及其部门将整体迁入。“市级机关在9月28日基本完成搬迁后,我们可能会在12月1日开始动迁。”负责此次鲤城区政府搬迁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早报记者 林福龙 柯丽娟 庄丽祥
为推进中心城区跨江发展,2002年鲤城区行政中心从打锡街迁至泉州展览城,近十年来有力推动了江南新区的发展,但办公场所比较紧张。鲤城区行政中心整体迁入旧的市机关大院后,部门将实现集中办公,这样就较好地统筹解决了老城区没有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及鲤城区行政中心的办公场所问题。
“拟分成两批次进行搬迁,12月1日到10日进行第一批搬迁,11日到20日进行第二批次的搬迁。”该工作人员说,届时鲤城区四套班子成员和65个部门将分批迁入,预计当月20日基本完成搬迁。
“每栋楼的入驻机关现在还未最终确定,不过基本上就是区委入驻原市委办公楼,区政府搬到原政府大楼,区人大搬到原市人大,以此类推。”鲤城区委办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2012年1月1日,鲤城区将在新的行政中心举行挂牌和升国旗仪式。考虑到部分办公用房的充分利用,区科技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委党校、教育局、档案局、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处、物资公司、商业总公司暂时不迁入,仍在原址办公;区行政执法局迁至区交通局大楼办公,区经贸局、交通局、贸促会迁至区粮食局大楼办公。
卸牌之后
■讲述
“这里的办公环境和谐幽雅”
□叶芬蓉 泉州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
如今,很多部门都已经搬迁到东海新行政中心,但也有一些部门还是留在原市机关大院里,泉州市档案局馆就是其中一个单位。
“20多年了,感受着机关大院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期待新同事的入驻,恢复往日的喧闹。”作为一个入驻机关大院二十几年之久的单位,泉州市档案局馆相关负责人叶芬蓉感触颇深。
“我是1989年到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的,算一算也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对机关大院有很深的感情。”叶芬蓉回忆,上世纪80年代,当时政府部门的人几乎都是骑着自行车来工作,上下班时,碰面点个头,打下招呼,感觉很好。“一栋大楼里有很多个部门,没事时,大家会上下走动,互相串串门,人情味十足。”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摩托车多了起来,小车也时常进出大院,大家的工作节奏也随之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相对比较少了。“当然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也证明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大院里一草一木依旧,花香鸟语不变,总体的办公环境仍然是一片和谐幽雅。”
“从这个月开始,很多部门从大院搬到东海了,原本的门庭若市,现在变得有点门可罗雀!”叶芬蓉笑着说,目前大院内只有档案局馆、方志委、团市委等少数几个部门仍然“留守”。“再过几个月,鲤城区机关部门进驻后,这里应该能恢复往日的热闹,我们都在期待中。”
">海是城的一部分 行政中心在湾心
东海片区在“环湾圈”的核心位置
一桥飞架,环湾成圈。跨海大桥的建设将泉州湾区海域揽入城市怀中。海即成为泉州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行政中心即在湾心。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东海片区在“环湾圈”的核心位置,辐射环湾各个片区,而市行政中心即设在东海片区。
□早报记者 江晓媛
区域:环湾美家园
刚刚结束的中共泉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顺应城市环湾沿江发展的历史走向,突出980平方公里湾区城市的核心地位,以环湾重大基础设施、重点片区、现代产业区建设和实施同城化为抓手,带动相关县(市)优质资源环湾、向湾集聚,并不失时机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
晋江主城区纳入环湾区域;石狮加快推动蚶江、祥芝片区发展,与东海片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城东片区、晋江连片发展;惠安着力重点落在了黄塘、崇武和山霞。……而东海片区无疑将是环湾区域的核心所在,市行政中心迁往东海片区,奏响了推进泉州现代化海湾型城市发展华丽篇章的前奏。
道路:环湾助推器
江滨北路拓改工程、后渚—城东通道、东海—城东滨江路—洛江江滨大道、泉州台商投资区南北主干道工程、杏秀路、晋江下游江滨路南安段……向湾通道的完善,无疑将是环湾片区发展助推器。
在这里,总部经济同样找到了广阔的天地,东海片区滨海企业总部经济区正在崛起,晋江滨江商务区、鲤城滨江总部经济区、城东总部经济区、北峰总部经济区将通过晋江大桥、规划中的东海新大桥、沿海大通道、后渚—城东通道等连成一线,串起环湾经济带,丰富泉州经济内涵。
转变提升:造环湾关键
9月23日,刚刚当选的泉州市委书记徐钢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泉州要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湾型城市,转变城市原有对产业支撑带动不足,辐射不足的状况,加大城市对产业、港口及其他方面发展的作用。“百姓也实实在在感受到,城市不发展,产业、服务业就发展不起来,人才就不能集聚,生活就不能进一步改善。”
“城市的发展也要转变提升,关键在于协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徐钢说,我们要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更高要求,致力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沿海与山区、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城市与农村互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共和谐。
泉州市行政中心迁至980平方公里湾区城市的核心——大都市的蓝图描绘着湾区的未来,经济、产业的发展均需转变提升,朝着都市经济迈进。
湾区:去烟囱产业 织都市经济
东海总部经济区效果图
依山傍水,环湾面海。随着市行政中心的迁入,有着这样天然优势的东海片区,正在从过去的农村、散布着工业企业的郊区,转变为集行政、居住、医疗、科教文卫及商贸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区域。更大范围的湾区,也正在积极转变提升——去烟囱产业,织都市经济。
□早报记者 陈小芬
行政中心:
周边商圈正在形成
据了解,新入驻的市行政中心周边商圈其实早已谋动,包括市行政中心、东海湾一带的新华都、规划有商场及住户的太古广场等。
思路特别快的居民已经嗅到了变化:这里已经不可能再建工厂了,原有的传统制造业也将退出以市行政中心为核心的美丽湾区,这里将编织的是都市经济圈,重点是第三产业,包括房产、商贸服务、创意产业、信息产业等等。
如今,市行政中心周边的滨海企业总部经济区正在建设,15家企业总部即将入驻。在市行政中心的影响下,东海已经不再规划新的工业用地。对于目前的滨城工业企业,相关负责人说,除了稳定、维持现状外,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考虑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转型,如转为医院、商场、酒店等。
除了从旧城区通往市行政中心的主干道泉秀街外,东海隧道也正在建设中。不久的将来,立体交通网将成为城市核心区域的跨越发展桥梁。
湾区核心:
东海建总部经济集聚区
湾区核心东海片区的发展也确立为总部经济集聚区,被定位为泉州市企业总部经济的展示窗口,这个湾区正朝着都市经济发展。
据了解,东海原是工业集聚区,企业为轻工类,以服装、机械类为主。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东海街道就有一些国有工业企业进驻;上世纪90年代,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如匹克集团、海天染整、格林轻工、南方路面机械等,纷纷入驻东海街道。目前,东海街道仍有大中型企业逾百家,包括漂染、机械、电子、服装、化工等。
东海街道办事处企业管理服务中心的黄主任介绍说,自市行政中心确定在东海后,发展可以说是“飞速”,它带来了人流量急剧增加,带动了商贸发展、房地产开发、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这里不再是工业,也有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创业投资公司、拍卖公司等入驻营业,“未来商贸服务业的比重将会继续提升,而且占的份额也将越来越大,成为街道发展的重中之重”。
环湾区域:
转变提升建经济强市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市委工作报告强调,先进城市都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都在实践中探索和丰富服务经济、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和谐宜居、创新驱动等内涵。代表们在发言时纷纷表示,这正是泉州发展的目标,正是泉州建设现代化海湾型城市的奋斗方向。
9月23日,刚刚当选的泉州市委书记徐钢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五年过去了,时间告诉我们,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进入了新的关键时期。泉州是经济大市,但不是经济强市,经济强市的指标应该是总量大,效益好,后劲足,人民生活水平高,公共服务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环境优美等,我们离这些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徐钢说,在这个重要的关口,新一届市委就是要带领813万侨乡人民,再创泉州改革发展新优势,苦干五年,大干五年,争取综合实力接近东部先进地区水平,继续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中走前列、挑大梁。
">
晴空万里,锣鼓喧天。昨天上午,泉州市行政中心搬迁揭牌仪式在东海隆重举行。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钢,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黄少萍,市政协主席杨俊峰,市委副书记朱淑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骆国清,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沈耀钦,先后为“中国共产党泉州市委员会”、“福建省泉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泉州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泉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揭牌。
市行政中心东迁,是市委经过广泛听取意见、深入研究论证作出的战略决策。从作出相关决议到正式揭牌,市行政中心搬迁经历了8年的时间:
2003年2月,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出《关于迁建泉州市级行政中心推动泉州大城市建设的决议》。2005年4月,项目获得省政府核准,2006年2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2006年5月正式动工。2010年1月主体工程竣工,2011年8月通过国家优质工程验收。
市行政中心东迁是泉州城市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有利于加速泉州城市“环湾面海”格局的进程,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缓解旧城区人口承载和交通压力,带动东海片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等沿海区域的开发建设。
□本组执行 早报记者 晓媛 小芬
找部门办事 有引导系统
市行政中心各楼分布示意图
市行政中心搬迁后,市四套班子和市直机关部门单位实行集中合署办公,市民办事就方便多了。那么,各市直机关部门单位分布在哪栋楼、哪个楼层成为市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昨日,记者了解到各部门单位的具体分布情况,其中市行政中心1—8号楼为办公用房,11号楼为会议中心,12号楼为管理楼。如果记不住所有部门的分布也没关系,办公楼正面三个入口处的三台大楼引导系统已启动,只需用手指在触摸屏上轻轻点击,您就能很快地搜索到部门的具体位置。
●1号楼
一层:市直党工委、市委编办、泉州晚报记者站
二层:市直党工委
三层:市委编办
四层:市委组织部
五层:市委统战部
六层至九层:市人大及其办公室、专委会
●2号楼
一层:市政府及其办公室
二层: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含支前办)、市政府法制办
三层至六层: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含支前办)
七层:市纪委
八层: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含支前办)
九层:市委及其办公室
●3号楼
一层:市委政法委(综治办、610办)、市信访局
二层:市委讲师团、市信访局
三层:市委文明办、市委讲师团
四层:市委宣传部
五层:市委政法委(综治办、610办)
六层至九层:市政协及其办公室、专委会
●4号楼
一层:计生委
二层:计生委、市经贸委
三层至四层:市委组织部
五层:市委统战部、市经贸委
六层至七层:市经贸委
八层至九层:市人大及其办公室、专委会
●5号楼
一层:市委及其办公室、计生委
二层:市委老干部局、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含支前办)
三层:市委机要局
四层:市委保密局、市委农办、市委老干部局
五层: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接待办、市委政研室
六层至七层:市纪委
八层至九层:市委及其办公室
●6号楼
一层: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含支前办)、国家调查队
二层:国家调查队
三层:市统计局、国家调查队
四层:市委宣传部
五层:市委政法委(综治办、610办)
六层: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国家调查队
七层:市统计局、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八层至九层:市政协及其办公室、专委会
●7号楼
方形会议室
●8号楼
球形会见厅
●10号楼
机关食堂
●11号楼
会议中心:包括大会议室、小会议室、多功能厅、放映室、文印室、活动室等。
●12号楼
管理楼:包括值班室、派出所执勤点、保卫科、警卫处等。
">视频:泉州市行政中心举行搬迁揭牌仪式 泉州电视台
目前全市已经有28个市直机关部门完成搬迁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9月30日讯(记者 陈丽娟 田米 吕波 文/图)泉州市行政中心搬迁揭牌仪式昨日上午举行,四套班子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市领导徐钢、黄少萍、朱淑芳为中国共产党泉州市委员会揭牌;徐钢、骆国清为泉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揭牌;徐钢、黄少萍为泉州市人民政府揭牌;徐钢、杨俊峰为政协泉州市委员会揭牌;徐钢、沈耀钦为中国共产党泉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揭牌。
新落成的泉州市行政中心大楼位于丰泽区东海片区,将成为环湾“行政核心”。目前,全市已经有28个市直机关部门完成搬迁;国庆节后,所有搬迁部门将正式在市行政中心上班。
“泉州市市行政中心东迁,对推动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加快环湾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揭牌仪式上,泉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新聪说,行政中心东迁后,将加快推进泉州城市“环湾面海”格局的形成,优化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缓解旧城区人口承载和交通压力,带动东海片区、台商投资区等沿海区域的开发建设。市四套班子和市直机关部门单位在这里集中办公,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也具有积极作用。
泉州市行政中心搬迁,起自2003年2月,泉州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做出《关于迁建泉州市级行政中心 推动泉州大城市建设的决议》。2005年4月,项目获省政府核准。2006年2月,项目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同年5月动工建设。2010年1月,主体工程竣工。2011年8月,项目通过国家优质工程验收。
热词:泉行政中心东迁
相关新闻:
泉城跨越 环湾蝶变
市行政中心揭牌,揭开历史新篇章。(记者潘登/摄)
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原市行政中心卸牌。(记者庄丽祥/摄)
这注定是泉州城历史的重要时刻——昨日,泉州市行政中心揭牌仪式、原市行政中心卸牌仪式相继举行。
从唐宋时期的刺桐大港,到改革开放后的民营经济重镇,再到沿江发展,泉州城市的发展脉络流淌在813万侨乡人民心中。更让人热血沸腾的是,泉州顺应城市环湾沿江发展的历史走向,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湾型城市,突出980平方公里湾区城市的核心地位”的目标。
这分明是一张大都市的蓝图——蓝蓝泉州湾承载着泉城的胸怀,泉城的未来,泉城百姓的美好家园。
市行政中心东迁是泉城发展的一次重要跨越,也是环湾蝶变的全新肇始。
有人说,这不完全是东迁,湾区海域也是未来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东海的市行政中心处在泉州湾的正中心。
未来某天,身处泉州湾中心,我们回望历史,幸福的笑容中一定会漾起今日的情景。(赵伟)
来源:泉州晚报
记住这一天
昨日,泉州市新行政中心揭牌与原行政中心卸牌分别在新老城区举行。早报记者兵分两路,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并留下一些画面与瞬间——
□早报记者 庄丽祥 潘登 摄影报道
【新行政中心】鼓声雷动,为城市新一轮发展鼓劲。
【新行政中心】市民参观东海新景。
【旧大院】旧址摘牌送进档案馆。
【旧大院】不用搬迁的老干部照常上班。
【旧大院】红砖墙上的藤蔓别有风情。
【旧大院】3号楼风格独特,吸引市民拍照取景。
【旧大院】高大的老樟树令人怀念。
来源:东南早报
">“护身圈”防偷 “记忆信箱”防错 “手机植芯片”实现一卡通
智能信箱锁定文件行踪 (黄晖/绘)
“老孙划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西游记》里,孙悟空用金箍棒晃一晃,在师父唐僧四周划了个护身圆圈,保护师父。
不用惊叹孙悟空的神奇法力,位于东海片区的泉州市行政中心也有“护身圈”。行政中心的建筑是一个开放、通透、节能、环保的现代绿色建筑群体,被住建部评为科技示范工程。除了“护身圈”,行政中心还有不少现代科技造就的“法宝”,节能环保。
□早报记者 陈小芬 江晓媛
目标一离设定圈 自动报警并跟踪
位于行政中心办公楼一层的中控中心,20多面监视屏,操作电脑若干,乍一看,和普通中控室没多大区别。但看过三段视频,就能了解其中奥妙。
工作人员打开电脑,让记者看了遗留物检测报警、跨线报警、盗窃报警三段视频。“有摄像头的地方,就能对目标进行跟踪。”工作人员为记者演示了防盗窃报警的场景:在大堂门口附近放着一个包,工作人员预先启动对包的锁定保护功能;这时一名中年男子走来,拿包离开;当包离开的时间超过工作人员提前设定的时间时,报警器响了起来,监控摄像头马上锁定嫌疑人,并开始跟踪嫌疑人的行踪。
“这是不是有点像孙悟空为唐僧划的保护圈?”工作人员说,这套安防系统很先进,拥有多项专利。
信箱保存记忆 文件行踪全知道
在大堂西侧的市直机关文电交换中心,还有成排的小铁柜。它们可不是超市里的储物柜,工作人员说,这些是智能信箱,各个部门的公文都是通过它们流转的。
据介绍,每个部门都有两个信箱,一个是需要经过条形码才能递送的加急重要文件信箱,一个是普通信箱。使用加急信箱时,每份文件有自己的识别条形码。
信箱还有记忆功能,它“记得”文件是什么时候投送的、送了几份、都递送到了哪些部门、各部门什么时候取件的,不仅提高递送效率,还保证文件准确送达。
手机植芯片 门禁考勤停车全搞定
在工作人员的手机上植入感应芯片,这芯片储存着相关人员的信息资料。
行政中心的工作人员只要带上一部植入智能芯片的手机,就能在行政中心畅通无阻。比如,它是“钥匙”,工作人员刷下手机就能进入办公室;在考勤读卡器上一刷,系统便记录出勤情况并按单位予以汇总;充值后能在食堂和超市消费;它还是一张远距离射频卡,在地下车库时,方便你找车位。
此外,行政中心还有不少通过科技实现节能环保的细节,如公共照明灯通过感应自动关闭;办公室空调自动调温。
">据介绍,已进驻的政府机关单位,分别为:市委及其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及其办公室、专委会;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含支前办);市政协及其办公室、专委;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市委政研室;市接待办;市委机要局;市委保密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编办;市直党工委;市委农工办;市委老干局;市委文明办;市委讲师团;市信访局;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经贸委;市人口计生委;市统计局;国家调查队。原来市政府大院里泉州市妇联、市档案局、团市委暂不搬迁进市行政中心。
为应对行政中心搬迁即将带来的交通流变化,泉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已制定相关方案,在市区泉秀街5个节点增加了警力,进行疏导;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拟将1路、44路和K1线3条公交线路,延伸至行政中心。
其中,对泉秀街加强管控的5个节点,分别是:泉秀街与云鹿路交叉口、泉秀街与坪山路交叉口、客运中心站节点、海景花园节点,以及泉秀街与刺桐路交叉口节点。
交警部门建议,为分流部分车流,在高峰期时,从东海方向前往市区,或市区前往东海方向的车辆,可绕行江滨北路和宝洲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