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守护“红树林” 打造滨海好生态
2024-08-14 11:46:19 来源:石狮日报 责任编辑:薛逸群
我来说两句 |
从“一小撮”到“一大片”,石狮坚持保护存量、补植增量并举—— 守护“红树林” 打造滨海好生态 每次沿着林銮渡生态游步道前往古渡口时,持续关注石狮海洋生态的林先生都习惯在道路中段稍作驻足、极目远眺,看看去年种植下的红树林长得如何。“前年,石狮在完成1378余亩互花米草除治后,紧接着就人工补植了140多亩‘红树林’,这有利于维护滨海湿地生态的稳定性。当然,有个两三年时间,等它们都长好了,也能成为石狮新的滨海景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 从蚶江水闸翻建时,不惜多投入200万元也要守住水闸边的一小撮“红树林”;到结合巩固互花米草除治成效,大手笔补植一大片新的“红树林”,映衬出的正是石狮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在爱海的前提下做好用海文章,推动“生态佳”迈向“生态+”。 加大投入 护好“一小撮” 在此之前,石狮仅存的几棵红树“坚强”地存活在锦江后垵澳古渡头、蚶江水闸边。多年来,因为外来生物互花米草的侵袭,加上滩涂养殖与红树补植的用地矛盾,石狮的红树林不断被逼退,从早年水头至锦江海堤一带,一直萎缩至古渡头一隅的“一小撮”。 然而,就是这仅存的几棵,也因为工程建设的需要,一度面临“命运的抉择”。2019年,因为锦江外线建设,蚶江水闸需要翻建,向蚶江海堤水头方向横向平移10余米。然而,海堤外侧便是海岸线,尤其是那片红树林,离海堤堤角最近处仅约一米。如果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案,得在海堤临海一侧设置施工围堰,此举将占用海岸线约20米范围,才能抵挡海浪冲击、保障施工条件。然而,这不仅会占用海洋湿地,连红树林都要被覆盖。 海岸带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秉持这样的理念,作为建设单位的国投集团交建公司和石狮市水务处等,在泉州海洋部门的指导下,多次组织专家论证,调整规划及施工方案,在海堤范围内“打灌注桩、建防水墙”,成功在湿地、红树林与海堤之间,形成一道安全屏障。 据悉,新的方案较之传统方案新增约200万元的成本,且蚶江水闸翻建后防水墙还得拆除,但为了红树林和湿地,这笔钱石狮毅然花了! 生态修复 扩容“一大片” 2022年10月底,石狮重拳出击,完成1378.2亩繁殖能力极强的互花米草除治工作。为防止其卷土重来,2023年,结合林銮渡海岸生态修复,石狮在建设一段生态游步道的同时,也对沿线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提升。其中,就包括在这片海陆交汇的潮间带人工种植142.43亩的“红树林”,助力修复受侵蚀岸线、增强防潮防浪能力。 “分为四个地块,其中三块分别栽植秋茄、白骨壤和桐花树三类红树科植物,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红树林’。另外一块138.35亩则种植草本植物碱蓬。”交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泉州湾河口湿地晋江段红树植物的生长状况看,正常要3年左右才能长好。为此,石狮对互花米草适生区域和新栽植的“红树林”,启动三年管护行动。“从目前的情况看,整体长势还不错。”该负责人介绍道。 记者获悉,这些红树植物能在河口、盐沼、泥岸等潮间带形成稠密的树林或灌丛,起到防风削浪、缓解海岸受侵蚀等作用,因而有着“海岸卫士”的美誉。同时,其还能为鸟类、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良好的栖息环境,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也希望广大民众共同呵护,让石狮海岸生态系统更加丰富,为滨海湿地增添新的景观。”交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石狮日报记者康清辉颜华杰通讯员吴培城) |
泉州特色村落之石狮古浮:渔舟唱晚 紫菜飘香 | 福建: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 福建:发挥多区叠加优势 在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上走前头 | 福建: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 福建: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