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关注“小切口” 解决民生“关键事”
2024-08-14 11:46:1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薛逸群
我来说两句 |
群众利益无小事。从关爱特殊群体到改善人居环境,再到推进绿色发展……今年以来,鲤城区通过“小切口”破题,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切身的问题,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变成放心事、暖心事,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特殊群体 传递关爱温暖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每周四下午,鲤中街道升文社区工会驿站(“暖新鲤”驿站)都会迎来一群孤独症青少年。在家长的陪伴下,他们认真倾听工艺美术大师、书法家卢跃平的授课讲解,并练习毛笔书法。据了解,该公益书法课程已持续开展了1个多月,是升文社区工会驿站与泉州市东南公益协会星禾少年(孤独症成长守护计划)项目合作的成果之一。该驿站于2022年10月,与东南公益达成合作,作为守护孤独症成长驿站,于周四下午不定期为孤独症青少年举办相关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近年来,鲤城区积极探索推进“1+5”工作法,让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走深走实。“1”是健全全周期康复服务体系。由鲤城区残联、卫健局、教育局、区妇幼保健院等单位联合建立“泉州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发挥多部门职能优势,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包含筛查诊断、系统综合治疗、康复训练及融合教育等“医、康、教三位一体”的一站式全周期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开始为24名儿童提供服务。“5”是实施“关爱星童+”5大服务工程,包括开展关爱家长、补助扶助、自立就业等项目,帮助更多孤独症儿童等特殊人群早日恢复和融入社会。未来,该区将持续发挥大爱精神,关心关爱包括孤独症在内的特殊群体,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措施,为其更好融入社会创造便利条件。 改善人居环境 擦亮城市颜值 圆群众安居梦,筑宜居幸福城。近年来,鲤城区持续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片区更新建设等方式,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环境面貌,让群众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作为中心市区最大的石结构房屋集中地之一,曾经西郊新村存在环境“脏乱差”、布局简单、施工工艺不规范等问题,在建筑性质、消防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先天性不足,严重影响居民居住品质。为直接解决西郊新村历史遗留问题,2017年,鲤城启动西郊片区改造项目,改造面积11.8万平方米,并于该地块引入西郊新村(保利·天汇)安商房项目,建设9栋安置性住宅,配建幼儿园、地下停车场等设施,用于安置征迁居民,让该片区居民在原居住地就能圆安居梦。 如今走进小区,放眼望去是成片的绿植和平坦道路,健身休闲区、儿童玩乐区、垃圾分类区……各式各样的设施配套一应俱全,不少居民在楼下运动、乘凉、闲聊。除小区环境的全面提升,西郊社区还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不断深化基层设施布局、提升服务功能。 西郊片区的巨变是鲤城全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鲤城滚动推进古城更新和新区建设,城建·田中里、城建·满堂里、金泰花园二期等安商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红梅新村危旧房屋改造更新项目也全面铺开,“幸福鲤城”正逐渐清晰、逐步具象化。 推行垃圾分类 助力绿色发展 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小事”,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鲤城区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持续深化拓展创建成果,不断探索可复制的“和鲤”分类模式,家庭厨余分出量从每天1—2吨提升至每天7—8吨,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海滨街道金洲社区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置点,有一款专“吃”厨余垃圾的设备——微生物分解气化处理设备,采用先进的智能模块化技术,集预处理、生物处理和除味净化系统于一体,将厨余垃圾“投喂”进去后,它便能就地“消化”,将其转变为生物菌肥,更加有效、清洁、环保。目前,除了金洲社区之外,厨余垃圾就地处置的做法已在海滨街道金山社区、临江街道伍堡社区等处推广。 硬件升级了,软件也不能落后。日前,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对辖区某小区物业公司因未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工作责任,经多次督促仍未整改,给予立案处罚,并开出1000元罚单。这也是全市首次开出的未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的罚单。 鲤城区垃圾分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处罚的目的在于教育和警示,督促物业管理责任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不断提升物业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实效和投放点精细化管理水平。下一步,该区将加大对辖区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检查力度,持续健全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李梦娴) |
泉州特色村落之石狮古浮:渔舟唱晚 紫菜飘香 | 福建: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 福建:发挥多区叠加优势 在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上走前头 | 福建: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 福建: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