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剧种40多个剧目“五一”汇聚泉州 开启“飙戏”模式
提线木偶戏“相公爷踏棚”开启了开幕式的正式演出。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东南网4月28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一曲曲宋元笙箫,又听古港涛声依旧;一幕幕千年古戏再现刺桐华梦春秋。27日晚,“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在泉州府文庙前广场鸣锣开戏。 当晚,提线木偶戏、南音、莆仙戏、梨园戏、潮剧、弋阳腔、昆剧、湘剧、柳子戏、赣剧、川剧、粤剧、蒲剧、瓯剧、高甲戏、打城戏等16个剧种的艺术家代表与小传承人们大手牵小手,一起登台亮相开幕式,呈现了南戏及古老剧种薪火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风貌。现场设置多个小剧台,8个古剧对棚演出,再现了“前棚嘉礼后棚戏”的宋元泉州繁华夜市景象。同时还举行“刺桐风雅宋”市集、“南戏潮玩”活动,展现浓浓的宋元风情。整场开幕式古朴典雅、异彩纷呈,充分展示了中国戏曲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中国南戏发源于宋代,盛行于元明,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弥足珍贵的、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福建作为戏曲大省,戏曲资源积淀丰厚、传承久远、形态各异,被誉为“中国戏曲文化版图的高地”,现有23个活态地方戏曲剧种,其中18个本土剧种。作为南戏的主要发源地与传播地,泉州戏剧历经千年长盛不衰,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文化宝库,演绎着古朴生动、细腻典雅的梨园之美,展现着诙谐讨喜、妙趣横生的高甲风采,舞动着指尖艺术、妙手传神的提线木偶,传承着浅唱低吟、韵味深长的悠悠南音,素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等美称,是名副其实的“闽南戏窝子”。 |
相关图片
泉州特色村落之石狮古浮:渔舟唱晚 紫菜飘香 |
福建: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
福建:发挥多区叠加优势 在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上走前头 |
福建: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
福建: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