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安溪> 乡镇风采> 正文
祥华东坑: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1-11-12 11:27:18 作者: 来源:安溪报 责任编辑:薛逸群

从祥华乡政府向东南方前行3.5千米,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东坑村望山见水的乡村美景便映入眼帘:繁花点缀的村道干净平坦,一幢幢民房白墙黛瓦,山涧溪河流水潺潺,层层叠叠的茶园青翠碧绿,一垄垄淮山园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今年我县提出要更加系统振兴乡村,做好产业赋能工作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围绕这一要求,东坑村找准“山药茗村、康养胜地”的村情定位,探索“互联网+书院+自然农法基地+特色村庄+旅游”的发展模式,逐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安溪报记者 吴明娜 章艺涵)

清溪美房扮靓小山村

乡村要振兴,人居环境是基础。除了发展产业,让村民增收,东坑村还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下大功夫,在裸房整治、拆除旱厕、整治鸡鸭舍等方面多管齐下,整合形成项目资金投入的叠加效应和集聚效应。

治理公卿溪,打造水清河畅美景。2017年,东坑村投入500万元实施东坑公卿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原有河道的基础上,以水生态保护为主,通过对河道清淤清障、恢复滩地、改善河水、恢复河岸等四大措施,打造一条水清、岸绿、花美的自然景观游览小径。

整治“裸房”展现“新颜”。由东坑村村委会牵头,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大刀阔斧创建“民办村助”模式的裸房整治项目。目前,共完成155栋立面整治装修工作,仍有95栋正有序推进中。张顺儒表示,今年将全面推进,争取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完成全村的裸房整治。值得一提的是,村民主动意愿性强,以真金白银支持裸房整治项目开展。据统计,村民自己投入资金达2000万元。

实施景观提质工程。近年来,东坑村投入近400万元,启动饮水工程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和鸡鸭舍改造,开展垃圾集中处理、房前屋后整治、雨污分流系统等项目;同时进行植树造林、退茶还林、房前屋后两棵树绿化工程,建设慈济森林公园、田间风情驿站、公卿休闲游园,打造“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体会到韵味”的美丽乡村。

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东坑村还富脑袋、丰内涵,不断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借助种茶人书院平台、中心乡愁文化馆、农耕文化馆、老人学校、村史馆等,东坑村开展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及公益课程。打造“东坑新春七天乐”传统节日文化,举办“醉美安溪·茶韵祥华”——东坑村华美祖宇奉茶进主文化、“E农计划”、祥华乡茶文化摄影大赛等,让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利用项目作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有更多的满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张顺儒表示,下一步,东坑村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设计村入口形象、入口集散广场,壮大产业,从“面子”美到“里子”实,打造“茗村东坑茶人胜地”。

东坑村美景如画

红白绿三大产业并举

走进东坑山药产业文化展示中心,特色产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展示中心由一幢破旧房子进行设计修整,将现代元素融入地方传统文化构建而成,展现东坑村的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成为集东坑村山药、茶叶、特产的收集、展销、科普、文旅、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记者看到一旁还有志愿者为游客讲解,东坑村村委会主任张顺儒说,志愿者为村民自发组建而成。

乡村振兴,经济先行。东坑村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利用资源禀赋,挖掘乡村特色,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已形成红米、山药、茶叶“一红一白一绿”的产业格局。

东坑遍布砂石红壤,有机质含量高;气候温湿得当,昼夜温差大,朝雾夕岚。张顺儒告诉记者,得益于东坑得天独厚的气候、土质条件,村民世代以茶为生,技艺代代相传。目前拥有近200名制茶师,熟稔国家级非遗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并打造出4000多亩生态茶园。天地人合一,东坑所产铁观音以“香高气爽、韵明味清”见长,为天下茶客所仰慕。

拥有矿物质元素丰富的砂质土壤,东坑村种植的山药禀赋独特。张顺儒介绍,该村生产的山药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而含糖量低,质脆肉白,味道鲜美,有很强的药用功能。为打造“一村一品”,东坑村扶持成立“众合山药合作社”,并出台山药基地补助政策,鼓励村民种植山药,让东坑山药走上组织化、合作化道路,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红”产业,东坑红米选取优良品种,依照古法种植,采取和东坑山药隔年轮流种植,保证土壤肥力,匠心耕耘,质优味佳,具有钠、钙、铁、硒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同时,该村引导村民打造“公卿”公共品牌,依托茶叶销售队伍推广,茶米互为补充,增加村民收入,形成第三大产业特色。目前,村里红米的种植已近200亩,且规模仍在进一步扩大。

产业的蓬勃葳蕤离不开产业链的延伸。近年来,东坑村注重发展特色文旅,陆续推出东方美茶庄园茶旅、自然农法生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茶文化、禅茶康养文化服务农庄等茶旅系列体验中心,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旅游。202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1.95万元,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主办:中共安溪县委宣传部 东南网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