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总量达77万户 作为我市“放管服”改革一项亮点工作,我市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先后在全国、全省率先探索各项创新举措,2017年我市商事制度相关改革获得国务院办公厅表彰。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77万多户,总量稳居全省首位,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新增市场主体近10万户。 “以前办理工商登记要提供繁杂的场所证明文件,现在住所登记实行‘一表申报’,太便捷了!”去年,市民老李办妥了营业执照,享受了一回高效服务。老李口中的“一表申报”是泉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出的措施:从去年1月22日起,我市各类市场主体办理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的,申请人只需提交一张信息申报表,在表格中填报住所(经营场所)的权属、取得方式等信息即可。 而在此之前,我市就已在住所登记改革上有所尝试,即依托泉州市网商(虚拟)产业园,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一址多照”和“住所托管”为核心的集群注册登记制,解决了无传统意义住所的网商主体无法办理工商登记的问题,为大众创业提供便利条件。目前,全市入园托管集群注册市场主体已达3.5万家。 在更深层面上,2017年7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正式启动“多证合一”改革,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等23个事项与先前“五证合一”事项整合,实现“28证合一”,并适时动态调整。今年7月起,根据国家及省里层面的改革要求,在保留我市自有的涉及货运代理备案等4个事项基础上实行“35证合一”。此外,今年8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个体工商户全程智能化登记,探索“微信申请+直接登记+自动审核+自助打照”新模式,使个体工商户注册更加便利化,目前三个试点区域已实现自助登记领照1200多户。一系列改革举措,使我市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大众创业热情持续高涨。 审批瘦身 1586项“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的感受:以前办理业务,先要打印出厚厚一叠纸质材料,有时候到了窗口才知道准备的材料不齐全,还要来来回回跑。现在,一些常用的证照可以网络调用,而且需要提交的纸质材料已经大大减少了,流程也不断简化。 这种简洁、直接的办事方式,与近年来我市行政审批不断“瘦身”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申报材料清理规范工作,按照“麻烦留给审批机关、便利留给申请人”原则,对721项市级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所需的11091项申报材料严格依法进行清理,砍掉各类不必要申报材料900件(其中证照证明类541件),清理规范1352件;在窗口服务方面,我市定下标准:每个岗位办理时限精确到0.5个工作日,目前,全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环节统一压缩到3个以内,审批时限原则上统一控制在法定时限的35%以内。 2016年我市“清理规范审批服务事项申报材料”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地方典型经验通报表扬。改革并不止于此,作为国家电子证照共享平台建设试点,我市在全国、全省率先推进电子证照创新,率先在电子证照中引入二维码,努力打造具有全省领先意义的电子证照“泉州标准”。目前,全市完成证照类型登记7865种,其中证照类2441种,批文类5418种,证明类6种,共生成151.1万份电子证照。 以“一趟不用跑”为目标,2017年4月份起,我市共梳理完成1586项“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清单,同时,引入邮政快递,提供申报材料上门收取和办好证照送上门服务,切实减少群众“跑”的次数。此外,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推行二手房交易登记“一号一窗一网”改革,改革后,平均每个办件由原来需耗时160多分钟缩短至最长仅需40分钟左右即可办结。自2017年6月推行以来,窗口每天均提前近一个小时即办完全天办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