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泉州文化不断演绎千年古城魅力 东南网12月6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吴月芳 吕波)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繁星。泉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力争让历经岁月洗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唤醒人们的珍视。同时,在“文化走出去”的理念带动下,泉州一直坚持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展示。这座古老的城市,自觉承担着展现文化大国独特的一份魅力与风范。 文化传承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发展 在泉州西街肃清门广场旁的一间厢房内,如果有缘,你会邂逅一位安静的绣娘。她是53岁的泉州市级“珠绣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克忍。 今年国庆节以来,泉州在西街不定期开展金苍绣的分享会与体验活动。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陈克忍对泉州金苍绣、珠绣的历史娓娓道来。同时,现场的男女老少还可以拈针绣花,亲自体验一把。此外,活动还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 分享会让越来越多人了解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推动泉州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陈克忍说:“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教。我现在才50多岁,还有时间可以传承下去。”而陈克忍的这种传承方式,仅仅是泉州众多非遗传承人的一个缩影。 海都记者从泉州市文广新局获悉,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保护得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已初步建成,基本形成特有的闽南文化保护“泉州模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三大类别“非遗”项目中,泉州共有4个项目入选,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 对外交流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 11月16日上午,日本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内人头攒动。许多当地人冲着“刺桐帆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藏品展”开展仪式而来。此次展览为的是纪念福建与日本长崎缔结友好省份关系35周年,加深福建与长崎的友好关系,助力“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宣传。 长崎是日本古代对外门户,当地大部分的华侨都是福建籍。泉州与长崎的关系可谓历史悠久。明末清初,从泉州开元寺走出去的监院木庵禅师,入主长崎福济寺,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代祖师。福济寺也被称为“泉州寺”。在泉州与日本的佛学交流中,木庵禅师发挥过重要作用。除了僧人之外,还有不少巧手的泉州雕塑家前往日本雕刻佛像,这些精美的造像至今保留在日本寺院中。 借助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泉州越来越多地将文化作为媒介,对接海外。2014年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坦桑尼亚、文莱、马尔代夫等地,都进行过泉州文化相关展览。 据悉,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旨在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宣传展泉州文化建设的成果,在国际上提高泉州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泉州的总体发展。在积极主动融入国家的文化外交大局中,泉州先后举办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活动年、亚洲艺术节、驻华外交官“文化中国行(泉州)”活动、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泉州分场活动等。 2015年,经中央批准同意,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每两年一届,永久落户泉州。今年12月10日,泉州即将迎来第三届海艺节,届时将有近30个国家、地区的艺术团体齐聚泉州,共同演绎文化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