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 找到从未见过的珍贵孤本 为了找寻散落在各地的泉州文化古籍,杨清江等人经常上各大图书馆索引图书。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他们仍然跑到北京、上海、南京、福州、厦门等各大城市寻找古书。 最开心的莫过于找到文史记载过却从未见过的珍贵孤本。几年前,当得知国家图书馆收藏了宋代吕惠卿的《庄子解》和清代陈綮仁的一份手稿时,杨清江和几位教授迅速到北京寻找,“当看到孤本的那一刻,心里非常开心,迫不及待翻读起来。”将散落在天南海北的泉州文献丛书搜集起来,虽然辛苦,他们却觉得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除了搜寻文化丛书,杨清江最喜欢的事就是到古城转悠。小时候家住市区中山南路,古城装满了他成长的记忆。他经常和老朋友们进行“古城踏勘”。熟悉杨清江的人都知道,老先生做了大半辈子文史研究工作,一直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一旦让他在公众场合讲话,总是腼腆得像个未经世的孩子。可是说起这些在踏勘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和喜怒哀乐,杨清江简直如数家珍,从开始的一问一答至后来的自敞心扉,古城的古巷、小吃、古民居总是眼里发光。 希冀 文化自信激发保护古城自觉 生于古城,长于古城,从事了大半辈子古城文化研究工作,杨清江心里自然对古城有着很深厚的情感。在他的家中,收藏了他大半辈子搜集的泉州地方史、地方志书籍,厚厚一摞,这些都是他的宝贝。 “古城文化是一部永远读不尽的丛书,在编书、踏勘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许多多新的知识,也希望把自己对古城文化的研究心得、感想等写下来。”杨清江笔耕不辍,目前正在写一本《温陵稽古录》。 “出版地方文献典籍,有助于提升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保护自觉。” 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彭卫国曾如此评价《泉州文库》。同样的,杨清江认为,当今谈到古城复兴、古城保护等话题,最根本的就是要激发大家对古城的热爱,提升泉州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更多的人为家乡文化骄傲,并且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保护古城的行动中来,形成古城保护的合力。 近年来,无论是官方或者民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泉州古城的保护,这让杨清江感到欣慰。“只要我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继续写书编书,尽自己的责任把这些文化宝藏传承下去。”他说。 每一个人都是古城守护者 一群年逾古稀的老先生,十年如一日地进行抢救整理文化遗产的系统性工程。有的书籍几十年来都没有印刷过,有的已是十分珍稀,有的甚至已经成为孤本,如果没有及时整理出版,随时有可能消失,意味着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珍贵文献将消失在历史的年轮中。 对于他们这一辈人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抹不去的古城情节。生于古城、长于古城,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的记忆和情感,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保护和传承古城文化是他们内化于心的自觉行为,为此他们付出了毕生的热情和精力。 我们相信,民间还有很多个“杨清江”,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古城保护之中,在城市化脚步加快的进程中,自觉当起古城的守护者。一座城市只有越来越多的执著和坚守的灵魂,我们才能说为这座城市骄傲;只有每一个人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守护古城的责任,我们才有理由相信,这座城市的明天更美好。 (殷斯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