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台湾籍进士 写下淡泊明志家训 石狮市区湖滨街道,清末台湾籍进士施之东故居,没有高墙大院,也没有雕梁画栋,大门上简单镌刻着“傍斋小筑”。倒是门墙上镶嵌的两块写有家训的石刻,常道于其后人口中,只可惜,如今只能在拓片上才能欣赏到主人淡泊明志的那份心境。 已经没人居住的傍斋小筑,如今已经变得残破不堪,也成了文物盗贼经常光顾的地方,施之东所手写的家训题刻在几年前就被盗走。今年已经73周岁的施祖均老先生是施之东的孙子,他展示了家训拓片: “内有别而家教良,少长知爱而后家事和,宾友常至而后家云兴,婢仆无纵而家道尊,衣食无奢而后家用足,理固然也。”这里讲的是治家之道,核心在于和谐友爱,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凡百用度最讲究省,浮文量实力除奢华,尚节俭入不求多,出不厌少,自然不足而足可保久长,此其所以常有余也可勿慎诸。”这里讲的是持家之道,核心在于“除奢华,尚节俭”,体现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一脉相承。持家必须恪守量入为出,开源节约的纯朴道理。 施老先生说,施之东曾被授兵部主事,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士论哗然。施之东看透官场黑暗、朝廷腐败,于是以回乡奉养母亲为由,辞官回来,在祖辈们留下的旧书斋旁建了傍斋小筑,教授四乡八邻的子弟。 施之东回来后,每日养花种草,教授学生,有时以诗酒自娱,怡然自得。他为人谦和、慷慨,对于自食其力、勤俭的人很尊敬;对于那种纨绔子弟,整日游手好闲的人,则经常给予教育。 1898年夏天,他把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体会,以及自己淡泊明志的心境写下来作为家训,镌刻在大门两侧,希望自己的后人能够谨记。 祖祠里的家规手抄本 译成现代文张贴展示 和其他地方的家训不一样,泉港后龙镇土坑村刘氏家规家训,并不是刻在墙上,而是以手抄本的形式藏在祖祠里的,后来当地请人将家规译成现代文,直接贴在村里的公告,让全村的人都能目睹这25条家规的面貌。 这或许是泉州最长、最详细的家规,包含了尽孝、辛勤、节俭、尊师重道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如“敦孝悌”,说的是子女应该深爱父母,陪伴父母,暗暗地体贴牵挂他们,不只是做顺从代劳侍奉赡养等寻常之事,默默地迎合父母欢心,不只是讲究早晚请安嘘寒问暖的平常礼节。至于兄弟系一母所生,不可因贪图财产而致兄弟相斗。兄弟和合,父母因势利导,为弟顺从兄长就能做到“悌”,进而成就孝道。 还有一条“务辛勤”,说读书人,应该刻苦勤勉,窗前灯下诵读诗书、探求文意;做农民,应该勤恳劳作,种植桑麻五谷,冒风雨历寒暑而勤勉不怠。务工经商都应这样,竭尽心力,显赫的地位和丰厚的收益就指日可待。 该村老年协会的副会长刘守德已经72岁了,他说,在明末时期,他们家族长三房的叫刘淑迟的进士,曾在江西任巡检,后辞官回家写下了这25条家规。这本家规在清朝被重新抄写两次,在清朝乾隆年间,村里的祠堂重修,这本家训才被拿出来,让家族子弟接受警示。最近一次重见天日是在1992年祠堂的重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