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 (资料图) 白鹿原上最好的先生去世了。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29日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74岁。 陈忠实出生于1942年8月,陕西西安人。他1965年初发表处女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夭折》,《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7卷),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家之脉》《原下的日子》等。 1993年,51岁的陈忠实出版成名作《白鹿原》。陈忠实从1988年4月开始写作《白鹿原》,到1992年农历腊月廿五写完,历时近四个年头。他躲开了城市生活的喧嚣,草稿和复稿中的近百万字都是在其祖居的乡村家里完成的。他说,“长篇写作,是一种最孤苦伶仃也最诚实的劳动。” 1993年出版至今,《白鹿原》在中国已推出40多个版本、发行500余万册,还有法文、日文、韩文等外文版,并被改编成秦腔、话剧、电影。1997年陈忠实获茅盾文学奖。 当日,不少网友留言缅怀这位著名作家。一位网友说,每位老人都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位老人离世都意味着一本历史书的消亡,更何况他不是一位普通的老人,谢谢他的到来为人类文学殿堂添上光辉灿烂的一笔。 (中新)
相关链接 陈忠实曾感慨:“文学是我的幸与不幸。”他也确实在文学这片广袤的原野上挖掘出闪耀的金矿。 一部《白鹿原》 千秋文化山 许多读者认识陈忠实,是因为其长篇小说《白鹿原》。“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在《白鹿原》开头写下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为该书定下基调。他曾坦言,《白鹿原》的灵魂,就是中国人从帝制之下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精神剥离的过程,剥去腐朽,滋长新生。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 陈忠实曾说,他创作《白鹿原》是受到路遥的刺激。1988年,路遥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达到个人文学事业的巅峰,1991年获得包括茅盾文学奖等在内的重要奖项。陈忠实说:“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无形压力。我下定决心要奋斗,要超越,于是才有了《白鹿原》。” 关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曾写过一本取名《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的小册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句话源自作家海明威。“这句话尤其着重在‘属于自己’这个划界,可以说把作家的个性化追求一语道破了。”陈忠实说。他认为,自己的创作历程也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回忆,1985年秋天写作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后,自己开始引发长篇小说创作欲念,“足足用了两年半时间,主要用心和精力都投入到我家屋后的白鹿原上”。 《白鹿原》被公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小说创作领域最重要的收获,至今仍然畅销,还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白鹿原》每次被改编大都会在读者间引燃一次《白鹿原》热。 《白鹿原》在国内外读者中反响强烈,在文学界评价也很高。 著名学者范曾评价说:“陈忠实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放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西方学者评价说:“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
不关心奖项 只在意读者 无论是《白鹿原》还是其他作品,陈忠实的创作成绩有目共睹,而在私下里,他也是一位信守承诺、尊重他人的作家。 被陈忠实视为“伯乐”并与其相交超过四十年的何启治对记者表示:“当时我当文学编辑,分工西北地区,忠实当时是刚刚起来的几位青年作家之一,我只是看了他写的一个两万字的短篇《接班以后》就很看重他,就跟他约稿。” 何启治告诉记者,“谁也不是神仙,我也没有预料到二十年后他就把《白鹿原》给了我,这二十年发生了很多变故,但我们始终有联系。”何启治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审、副总编辑,《当代》、《中华文学选刊》主编。陈忠实曾说,《白鹿原》很多出版社都要,但他从来没想过给别人。何启治专门为了这部小说派两位编辑坐火车去陕西取手稿。 陈忠实曾坦言:“《白鹿原》这本书,令我感到自信的,心里觉得踏实的,就是整个过程没有经过任何的‘炒作’,而对作家而言,作品最终都要与读者完成交流;对我而言,获得最广泛的读者喜爱,是高于任何奖项的安慰。” 《白鹿原》如今的责编刘稚接受采访时说,陈忠实一直把文学看得非常神圣,全力以赴地对待这项事业,“他常常都在想,自己应该拿出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够对得起文学这项神圣的事业”。 刘稚透露,有一年,《白鹿原》因为畅销而得了一个奖,当自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陈忠实的时候,他表现得特别高兴,“因为在陈老师看来,这意味着过去了这么多年,《白鹿原》在读者心目中仍然有地位”。 陈忠实的平易近人同样也令刘稚印象很深。“他挺有个性,爱憎分明。即便我是晚辈,他还专门写来一封亲笔信,态度非常谦虚地说‘辛苦了’。我们去西安看望他,他还会带着我们去吃他喜欢的饭菜”。 “陈忠实老师从不会对编辑的工作横加干涉。当时只有在出《白鹿原》精装本的时候,需要配插图,陈老师提议,不能将书中人物过于实体化,这样可能会导致读者没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间了,只画一些场景是可以的。”刘稚说,至于版税什么的,陈忠实从来都不关心,“他关心的只是作品被不被读者认可”。(综合) 18年前来泉 即兴赋长诗 “1998年,陈忠实到华侨大学参加文学交流活动,即兴创作一首诗现场朗诵,这首诗我一直珍藏至今。”昨日,得知著名作家陈忠实辞世后,市民刘立进打进本报96339新闻热线说。 “这首诗叫《无题》:云垂雨疏柳如烟,桃李含苞又经年。轻车碾醒少年梦,老大碎耕不计年。来来去去故乡路,翻翻复复笔墨缘。踏过泥泞五十秋,何论春暖与春寒。 忆昔悄然归故园,不为成佛图清闲。骊山北眺熄烽火,鹿园南倚灼血幡。魂系绿野跃白鹿,身浸滋水濯汗斑。从来浮尘难化铁,青山无言还无言。”刘立进回忆说,当时陈忠实刚获茅盾文学奖,名声大振,这首诗令现场许多人非常感动。那时候刘立进还是学生,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就找陈忠实要了手稿,没想到陈忠实欣然应允了。随后,一同前来参加会议的陈忠实女儿找到他说:“这首诗是父亲即兴创作,没有底稿。”便让刘立进自己抄写一遍留作纪念,陈忠实帮忙校正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陈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