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环保毒瘤”的黄标车,泉州有3.4万辆
3175辆营运黄标车年底前将淘汰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黄标车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早报讯(记者 陈小芬 柯丽娟 傅恒 王柏峰 文\图)进入21世纪以来,汽车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主要大中型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称,到2015年,淘汰2005年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到2017年,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黄标车淘汰工作。在泉州,一场黄标车淘汰行动正在进行中……
今日起,早报推出“淘汰黄标车 清除‘环保毒瘤’”系列报道,从黄标车危害、泉州黄标车现状、淘汰计划、面临困境、采取措施等方面着手,希望相关部门、企业、市民共同努力,为了同一片蓝天,一起和黄标车说“再见”,让我们的城市更宜人,让我们的出行更舒心。
黄标车,即污染物排放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或未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其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它还有一个别称“高污染排放车辆”,被称为“环保的毒瘤”。
3.4万辆!这是目前仍在泉州行驶的黄标车数量,按计划,泉州将在三年内淘汰全部黄标车。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在大泉州地面跑营运的黄标车、2005年年底前登记注册的,还有3175辆,年底前必须淘汰。
A现状
大气污染物 机动车排放占两成
泉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统计表明,从2006年至今,连续8年,泉州的空气质量优秀率均超越97%。其他少数未达优良的也只是轻度污染,我市的空气质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然而,好的空气质量下也存在一些隐忧。泉州市环保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科蔡科长介绍,虽然泉州目前尚未进行此类源解析,因此无法科学确切地测算出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泉州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但从目前初步掌握的情况来看,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约占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20.2%,是全市重要的污染物之一。
据悉,截至今年10月,泉州机动车保有量约194万辆,其中汽车约98万辆(中心市区约18万辆),摩托车近96万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