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痴情楹联五十载:创作数千副 出版诗联选 创作数千副 出版诗联选 八旬翁痴情楹联五十载 陈振珠每日与楹联诗词为伴 今年80岁的陈振珠是名退休老师。50年前,他对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创作了数千副对联,获得中国联坛最高奖“梁章钜奖”的提名。他曾担任安溪县楹联学会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现为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致力于推动楹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位老人,听他畅谈精彩的楹联生活。 □本报记者 吴志明 罗剑生 通讯员 洪金示 文/图 笔耕不辍 每天创作楹联 陈振珠出生于安溪城厢镇同美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品学兼优的他13岁就到夜校当小先生,成为一名义务教师。随后经年累月的涉猎中,他对中国传统诗词和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每天都要写一首诗或一副联,不然日历就白撕了。”陈振珠痴情诗联笔耕不辍,所撰写的对联遍布全县各个乡镇的宗庙景点。每一副楹联,他总是精雕细琢,逐字逐句推敲。“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他深有感触。 “阆苑诗翁登杖国,联坛夫子集珠玑。”在陈振珠七十寿龄,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以此联概括了他在诗联方面的成就。 自编教材 入校普及推广 推广、普及诗联,让更多的人感受这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一直是陈振珠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他看来,“诗词楹联短小精悍,传承得好,就是安溪的一张文化名片。”他鼓励楹联爱好者积极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征诗、征联活动,会员作品入选量连年递增。20多年来,先后有20多名会员出版诗联作品集。 “培养国学文化素质,就要从小抓起。”他介绍,安溪的俊民中学、蓝溪中学、六中、培文高中等20所学校已被列为首批楹联教育基地。他自编教材,将中国楹联学会颁发的《联律通则》进行细化,到学校开设楹联知识讲座,听课师生达2万多人次。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一批青年楹联爱好者迅速成长起来。时至今日,县楹联学会也由原来的48人发展到171人,其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达到50人。 80年的岁月里,陈振珠痴情楹联半个多世纪,许多时光都是在平仄对仗中度过。记者获悉,他创作的《陈振珠诗联选》已于不久前出版。 收录茶诗 宣传家乡文化 除了自己在家创作,陈振珠还致力于推动楹联事业发展。1999年,从教师行业退休的他被推选为县楹联学会会长,从此一心扑在学会事务上,事无巨细,躬亲为之。 安溪建县1000多年来,留下诸多珍贵的对联,既有皇帝的“御笔”,也有书法名家的手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陈振珠率众寻古迹、翻族谱、找抄本、拍照片,为筹措资金,他更是骑着自行车,四处走访求助。历经5年时间,在他的努力下,2004年8月,《中国对联集成·福建安溪卷》成书出版,荟萃自唐代以来安溪名联5800多副。 “安溪是名茶之乡,有许多茶联,如果不加以归类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怕留下遗珠之憾。”《集成》问世不久,陈振珠又马不停蹄着手编纂《茶诗茶联集锦》,并于2007年9月结集出版,共收录海内外808位作者1758首(副)茶诗茶联。此外,他还参与编著了《安溪阆苑岩志》《历史趣谈》《安溪余氏族谱》等30多本书籍,记录茶乡人文历史。 (来源:泉州晚报) |
- 2015-07-20俗言俚语尽诗声 南安贵峰村楹联文化冠“中国”
- 2014-12-05泉州知名书法家王乃钦楹联书法 80余幅6日展出
- 2012-11-09泉州东湖水漈石坊上的楹联妙用两故事 是他写的
- 2012-07-23山东章丘龙泉庵现怪字楹联:20个字无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