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范发掘探坑附近建起了遗址纪念的石亭,该遗址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千多年前,泉州曾铸造出可以流通的货币——永隆通宝,填补了中国五代十国铸钱史的空白。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在即,早报记者近日探访“永隆通宝”古钱币遗址。 □早报记者 苏凯芳 郭晓冰 王柏峰 文/图 考古现场 发现数以千计的钱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泉州市区承天寺南围墙处的龙眼树下多次发现形状各异的残破陶块。专家认定,陶块为铸造“永隆通宝”时所使用的钱范(编者注: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一般称为钱模)。 五代时期的闽国系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地方政权,闽王王审知的继承者之一王延羲在执政期间曾铸“永隆通宝”钱,但在何处铸造,史籍未载。由于闽国的政治中心在福州,过去误认为“永隆通宝”钱的铸造地在福州。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泉州三中和承天寺后院曾多次出土“永隆通宝”钱范,人们才意识到“永隆通宝”钱铸造地可能在泉州。为了弄清“永隆通宝”铸钱遗址具体在哪里,2002年省市两级文物部门对承天寺南围墙位置进行考古发掘。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主任陈鹏鹏曾参与发掘工作。他说,当时共挖掘了8个探坑(探方、探沟),比较有价值的除了数千个钱范外,还有炉底、炉壁、火膛等烘烤钱范的烤炉构件,可以确认此处就是铸钱遗址。考古现场还发现了孔雀蓝釉瓶子的残片,与福州出土的五代刘华墓的孔雀蓝釉大瓶完全相同。从考古发掘角度可以推断,出土钱范的位置就是五代时期的遗址。 “永隆通宝”铁钱不易保存 目前市面难觅踪影 福建省考古专家赖俊哲在《泉州承天寺五代铸钱遗址发掘简报》中写道,钱范用白膏与红土加少量细砂拌和,为粗陶质呈圆形,有的尚留有指纹,面文“永隆通宝”,背文“闽”,为阴刻反书,这批钱范应属铸钱用子范。 学者刘英英在《永隆通宝与泉州的渊源》中写道,“永隆通宝”从闽王曦永隆四年(公元942年)开始铸造,铸期极短,不超过两年,铸造的“永隆通宝”数量并不多。“永隆通宝”是一种大铁钱,铁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能保存下来的更少。 陈鹏鹏说:“闽国灭亡后,这种铁钱没再使用,有人就把铁钱回炉铸造成生产用具,因此挖掘现场并未找到铁钱。” 目前市面上已难觅“永隆通宝”踪影。记者在泉州古玩市场逛了一圈,没找到到永隆通宝。一位80多岁高龄的收藏家告诉记者,他听说过“永隆通宝”,但未亲眼见到。陈鹏鹏说:“如果市面上能买到‘永隆通宝’铁钱,大多是仿造的,钱范也有人仿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