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农村教育一片蓝天 泉州台商投资区乡村教育巡礼
乡村教师支撑起台商区农村教育的一片蓝天 台商区乡村教师历来是教师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建区以来,台商区重视乡村中小学教育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乡村教师的定编定岗、培养补充、交流轮岗、培训提高、待遇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倾斜,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据了解,全区现有450余名乡村教师,他们在广大农村地区为孩子们坚守着,正是他们的奉献与坚持,支撑起台商区农村教育的一片蓝天。 □本报记者 杨婷婷 陈智勇 文/图 改善教学环境 给乡村教师更多的尊重和关怀 灞江小学位于洛阳镇陈坝村,过一河便是泉州市区,但要到灞江小学却要经历十八弯的“乡间路”。林惠芳四年前来到灞江小学担任校长一职,刚来时,她便被眼前的寒酸样给吓着了。“教学楼墙体脱落,教室地面铺的水泥,已经有11年的年限了,都凹凸不平,课桌椅也比较破旧不堪,两人桌的桌面凹凸不平且长短腿。”她说,看到学生在那样的环境下辛苦学习,她就暗下决心,要为他们创建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环境。 “今年区里拨了20万元对教学楼外墙进行大翻修,拨了20万元修缮宿舍楼,现在每间宿舍都有空调,区领导来调研时发现小学没有传达室,立刻拨款要求马上修建,解决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问题,每位老师每个月有200元的生活补助,村里也另有补贴……”提起近些年区镇、村对灞江小学的关心与帮助,林校长如数家珍。 近年来,台商区不断加大财政力度,旨在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投入约4000万元用于配足、配齐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添置及更新中小学计算机及班班多媒体设备、新添中小学图书等。目前,全区已实现了“班班多媒体”的配备,走在全市的前列。 而为鼓励教师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农村边远薄弱学校从教,从2013年开始,台商区建立教师补贴制度,确定区四个乡镇中交通不便、条件薄弱的5所小学为边远薄弱校,给予所在学校教师每人每月200元的岗位补助津贴。“村校的教学质量、教学环境提升了,老百姓也更愿意把孩子留在村校上学了。”林校长说村校的面貌真正发生了改变,才能给乡村教师更多信心。 政策倾斜 改善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职称指标曾是乡村学校的困扰。台商区积极落实向乡村教师优先或倾斜的有关政策,修改完善了乡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设立农村教师职称直聘制度。在去年1月、今年1月,两次给予98位在农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5年及以上仍在农村学校任教,取得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直接办理聘任,不占核准岗位数,此项做法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同样在灞江小学任教的吕玉荫老师便是这政策的受益者之一。“我是去年刚聘任的职称,简直不敢相信。”吕玉荫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并不是说能加多少工资,而是对我们这些长期坚守的乡村老师的一种肯定。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和校长的专业素养,台商区也组织实施“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教育技术能力、班主任、高中新课程和农村紧缺学科教师转岗培训,全员充电,培养一批农村骨干教师、校长,使农村教师在师德修养、学科教学技能、教育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技术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升。 期待青年教师 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 再过两三年就要退休的吕玉荫老师从事乡村教师工作已有30多个年头,长期在乡村任教的经历让吕玉荫对乡村教育工作感触很深:“乡村教师非常不容易,工作强度大、负担重。”以吕老师这学期的工作为例,她不仅要教一年级的语文课,还要担任音乐老师,同时还要负责学生们的早读、早操等活动,“一天的工作就是从早忙到晚。”吕老师说,不仅是她一个人这样,学校里不少教师都是身兼多职。“原因是学校的人员编制相对比较紧张。”吕老师说忙得抽不出身来是乡村教师普遍的工作状态。而在吕老师看来,这也是乡村教师值得受人尊敬的地方。 不仅如此,教师年纪普遍偏大也是乡村教师不可避免的现状之一。林校长对记者说,灞江小学共有6个班级,11位老师,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年纪大的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反哺家乡教育事业。”让教师愿意来乡村、在乡村留得住是林校长和吕老师还有许多乡村教师的心愿。 让乡村教师袋里有钱、住有所居、晋职有望,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和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是我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正在继续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