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三志士 投身抗日洪流
孙易彬
核心提示
崧山是一座地处张坂、螺阳、涂寨三镇交界之处的小山村。抗战时期,这座小山村走出三位爱国华侨、抗战志士,他们是战功显赫的孙易彬,心系家乡教育、支援抗战的孙庆珍和投身医学、不忘抗日的孙崧樵。
“三位志士,在不同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均以一己之力,投身抗日洪流。”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原主任、文史专家黄真真称,崧山村的抗日史迹,既有典型人物,也有实物留存,十分难得。
□本报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孙铭阳 文/图
出身侨商 18岁回国抗日
孙易彬,1920年10月出生在惠安县张坂镇崧山村洋厝自然村一个富裕的华侨家庭。祖父孙柿在菲律宾怡郎市经营“发祥”号商行,父亲孙挺秀兄弟四人负责经营家族在菲各地的生意。12岁时,他前往菲律宾深造。
1936年,16岁的他在菲律宾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菲律宾怡朗华侨救亡协会”的“少年剧团”,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活动。1938年8月,年仅18岁的孙易彬,作为菲律宾第三批归国抗战华侨,经过2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延安投身抗日,当年11月进入陕北公学。
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孙易彬历任文化干事、司令部书记、会计、被服股长。据悉,因他的抗日义举,他的七位亲属于1943年9月10日在菲律宾怡朗省巴西镇朗肴农场被日寇杀害,家破人亡,产业凋零,老家的家族只余几对孤儿寡母艰难生活。
1980年,孙易彬以正师职离休, 1988年10月,因病去世。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孙庆珍
孙庆珍 创业有成 支援抗战
孙庆珍,1898出生于惠安县张板崧山村庄内自然村,3岁丧母,5岁丧父,7岁随叔父到厦门生活。30岁时,孙庆珍受伯叔之命前往香港、菲律宾开设建昌公司碾米业,并兼做其他生意。
抗日战争期间,国内紧缺战需物资,海外华侨出资出力捐助。孙庆珍和大多数华侨一样,为支援国内的抗日活动四处奔走,努力开展国民外交活动,并以建昌公司为掩饰为国内抗日战争提供了不少紧缺物资及生活用品。当时,他所经营的企业经营出现滑坡,资金有限,但每逢捐款购债事,孙庆珍总是毫不犹豫地竭其所能,以为人先。
除了捐资输财外,孙庆珍还参与了广大华侨发动的抵制日货运动和不合作、不供给运动,削弱日本的经济实力,形成一股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打败侵略者的强大抗日洪流,从而间接地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
1943年9月10日,在菲律宾怡朗省巴西镇朗肴农场,孙庆珍和家属五人及众侨领等共79人,惨遭杀害,年仅46岁。
孙崧樵
孙崧樵 一代儒医,不忘抗日
孙崧樵,1902年7月出生于张坂镇崧山村洋厝自然村。1937年,孙崧樵南渡马来西亚,在槟城开设 “福建药行”,挂牌行医。1939年春,他发起组织北马中医师公会,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主编《医锋》季刊,在海外传播祖国医学。
抗战期间,孙崧樵积极参与陈嘉庚先生领导的抗日救国宣传和赈灾义诊,多次在报刊上赋诗,宣传抗战救国精神,号召众多华侨共同参与。他在槟城结交了许多著名爱国华侨和文化艺术界名人。1955年,孙崧樵回国,参加国家建设,任惠安县第一联合诊所主任,并当选为惠安县人民政府委员。1956年,他作为华侨代表参加北京“五一”劳动节观礼,出席政协招待华侨酒会,受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87年7月,孙崧樵入党,同年9月病逝。
(本文参考《泉州名人故居》、《惠安县志》、《惠安华侨志》、《惠安文志资料》《泉州名人志》《惠安名人志》等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