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灵光:投笔从戎成儒将 智勇双全屡建功
梁灵光出生地友恭堂 (梁白瑜 摄)
核心提示
1916年11月,梁灵光出生于永春县吾峰镇吾顶村一个儒商家庭,19岁那年,他便投身革命,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七七事变”爆发后,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刻,他毅然从马来西亚回国,几经辗转,于1940年加入了新四军,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并逐渐从一介书生成长为一代儒将。
□本报记者 王丽虹 实习生 翁易凯 通讯员 梁白瑜 林联勇
放下教鞭回国抗战
12岁时,梁灵光跟着哥哥梁披云来到上海,在上海立达学园初中部读书。初中毕业后,他返乡一年,又重返立达学园读高中。1934年春,由于参加革命运动,受到反动派追查的他,先逃亡到杭州,后回到厦门。
1935年,梁灵光返回上海,寄宿于暨南大学校外学生宿舍,与进步学生朝夕相处。那时,北平发起了“一二·九”运动,上海青年学生热烈响应,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和集会,梁灵光也投入这股洪流,随暨南大学学生代表团赴南京请愿。1936年,他赴马来西亚任教,在当地组建了“华侨抗日救国会”等进步团体并担任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这个海外游子再也无法平静地生活下去,于是决心投笔从戎。”梁灵光在回忆录中如是说。当年10月,他决心放弃安逸的生活,回国杀敌,于是结伴马来西亚当地一所华侨小学的校长郑枢俊一起归国。几经辗转,1940年,他在苏中地区参加了新四军挺进纵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