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诈骗招数多 多留心眼莫上当
核心提示
今年全国高考已经结束,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到理想的学校求学,家长们费尽心思。求学心切,也让个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以可以上好学校为幌子实施诈骗。本报记者盘点往年常见的一些招生陷阱,提醒广大家长注意。
□本报记者 张君琳 黄晖 实习生 王婉明 文/图
声称内部指标 花钱即可获得
往年的招生骗局中,常见个别不法分子针对高考中一些分数较低的学生,声称自己有特殊渠道可以获得某些学校的内部招生名额,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获得。这类诈骗案例中,不法分子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先获得考生家长的信任,以获取指标需要经过一些中间环节,疏通关系需要花费,一步步实施诈骗。一旦事情败露,就直接人间蒸发。
解招:据了解,现行的招生录取工作是由计算机根据考生的分数及志愿来进行投档,这期间不受任何“人为操纵”。所有录取工作都是按已经向社会公布的投档情况进行。只有分数达到相应批次时,才有机会被录取。
不同教育形式 学历相差甚远
此外,不法分子还利用我国不同的教育形式,声称只要考生花钱,照样可以上大学,甚至是名牌学校。然而等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才发现是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与全日制正式录取的形式完全不同。
解招:目前我国的国民教育主要是指纳入国家教育计划里的教育系列,其主管部门是教育部,其中高等教育系列是指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电大、远程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自考)等,国家承认其学历,同时也是获得国外承认学历的保障。普通高等教育指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学历教育,根据高考分各批次录取。其他形式大多不需要高考分数,注册即可就读,与普通全日制学历相差甚远。收到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学校“入学通知书”的考生,“入学”后不能通过教育部门的普通高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也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中外合作办学 出国却受限制
中外合作办学是近年来常见的一些学校的合作形式,学校声称可以赴国外学习,同时获得国外学历。实际上,有考生报名后却因各种限制无法赴国外学习。
解招: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就读时,应先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教育部网站、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等,查看机构与项目是否合法,可以登录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查询国外学校资质情况和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同时向学校了解核实合作办学情况。
校名打擦边球 “野鸡大学”频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非招生手册里出现的一些学校,校名与具有招生资格的院校极其相似。不法人员声称,分数不够,只要付钱就可以进入学校学习,和正式招收的全日制学校的学生一样,获得学籍以及普通高校毕业证书。
解招:由“上大学网”发布的《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曝光了国内210所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这类学校往往利用和一些常见学校或者名牌大学一字之差打擦边球的技巧,混淆视听。考生和家长可通过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查询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院校名单,也可以通过各地普通高等学校填报志愿指南查询招生的院校名单。在名单之外的各类办学机构均不具备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校的招生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