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沉船文物或来自泉州 泉州考古界学者认为,这些石构件跟泉州之前发现的石构件有相似特点
▲西沙沉船遗址所发掘的石像(图片来自网络) 东南网5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郭冰德)据前天央视报道称,在海南三沙市永乐群岛珊瑚岛海域,发现一沉船遗址有大小石构件274件,从中考古发掘出37件文物,确定为清代遗存,并称来自福建。“非常像是咱们泉州石构件!”这一消息引起了泉州文博界的高度关注,泉州考古工作者通过图片,考证认为这些石构件很可能来自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沉船遗址发掘37件文物 今年4月12日的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基本完成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工作。考古人员在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没有发现船体,遗址以石质建筑构件为主要堆积,还发现有少量青花和白釉瓷器碎片散落在遗址表面。 据了解,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现存大小石构件274件,本年度水下考古发掘共出水石构件37件,可以分为石像、石板、石条、石柱、擂钵、石杵等七大类,其中石像有7尊。这些石构件大多数为祠堂和庙宇的建筑构件,在福建地区部分祠堂和庙宇中可以见到相同类型的构件。 考古人员根据出水的瓷片和石构件特征分析,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的时代为清代晚期,为一艘专门运输石构件的远洋运输船。
▲西沙沉船遗址所发掘的石擂(图片来自网络) 沉船文物可能来自泉州 一号沉船遗址发掘37件文物,经央视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泉州考古界的高度关注。“在我们之前的考古发掘中有众多类似这些的石构件。”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仔细查看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发掘出来的石像、石擂(石臼)、石板、石杵等构件图片后,推测说,这些石构件跟泉州发现的诸多石构件有着相似特点,他认为这些清代遗存在海上的文物,可能来自泉州。“你看,那些石构件的材质可能是青草石和花岗岩,而这些石材是泉州的特产。”陈建中提出了三条理由:一是文物特征、造型等与泉州当地的众多石构件相似;二是那些石材也像泉州的青草石材质;三是泉州远洋船,为了增强行船的稳定性,会在船舱放一些石条、石板等压船舱底。 陈建中说,自古以来,泉州华侨下南洋,海上行程均必经过西沙珊瑚岛沉船海域,可能是船行到那里时,遇到恶劣气候和天气,发生沉船事故,从而那些石构件就一直遗留在海底。 西沙之前已发现大量泉州文物 陈建中指出,近年来,西沙和南海一带水下考古活动中,已经发现了大量来自泉州的陶瓷等文物,其中“南海一号”考古发掘时,德化的陶瓷最多。而每一次水下考古,泉州的水下考古专家亦有参与,并且是骨干力量。 上个月,泉州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张红兴,就随同中国水下考古队到西沙珊瑚岛进行水下考古。张红兴也是这支水下考古队的骨干力量。 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由海南省文体厅、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沙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考古作业范围为永乐环礁海域。目前,张红兴还在三沙市永乐群岛珊瑚岛海域工作。 陈建中说,希望张红兴回来后能带回更多资料用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