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试水跨境电商 “泉州制造”卖给国外“海淘族”
泉州师院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同学们正在整理货物 (林劲峰 摄)
淘宝电商如火如荼,低门槛、小投入、大平台等优势成为不少创业者的首选。然而近年来国内电商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逐渐饱和,利润空间则越来越小。泉州一批大学生另辟蹊径,开始试水跨境电子商务,做起了外国“海淘族”的生意。
旺季月营业额逾10万元
又是大学生找工作高峰期,对于泉州师院大四学生叶宏坚和他的小伙伴来说,就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的贝多网络公司即将注册成立,瞄准的正是近年来风生水起的跨境电商领域。
“去年7月才开始尝试做,现在平均每个月订单有七八万元人民币,旺季订单数额超过10万元。”叶宏坚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不过半年时间,他们在北美最大的移动终端电商平台WISH的网店业务量已经初具规模,利润率在30%左右。
叶宏坚的网店主营皮鞋、服装、首饰等。他告诉记者,他们跑到温州、义乌、广州等实地考察,联系商家提供货源,大大降低了成本。为保证产品的更新流转率,他们也与多家本地生产企业合作,争取使产品多样化,吸引更多消费者,“我们都是有了订单再与生产厂家联系,这样风险和压力就小了。”
同样具有敏锐眼光的陈剑鸣起步更早,在2013年底,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他便在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开了一家国际网店,主营游戏、电子配件等。陈剑鸣告诉记者,他的网店平均每个月营业额能达到一两万元,最多的时候有4万元人民币。自从开了这家国际网店,在学校的生活费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了。
“退换货”物流成本昂贵
要跟外国人做生意,语言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英语好的比较占优势,在与客户沟通中能更好地推介产品。英语一般的也没关系,可以利用谷歌翻译等软件翻译出来。”陈剑鸣说道。
叶宏坚透露,做好跨境电商业务的秘诀在于准确生动的图文说明和快捷的物流服务。WISH这类移动终端电商平台有别于传统的PC终端电商平台,是依托手机、PAD等移动终端进行在线交易,因此图文说明必须遵从此类客户的消费习惯,每种产品都配上十几个关键词,方便客户检索。
做跨境电商业务,风险也不小。对国内电商来说,万一交易中出现“退换货”,一次运费也就十元左右,但对于国际物流,动辄近百元的物流费用,有时甚至比产品本身都贵。一旦出现发错货或者遇上无理取闹的客户,跨境电商也只能吃哑巴亏。
相对而言,汇率变动也成为跨境电商经营者们牵肠挂肚的问题。陈剑鸣说:“拿美元来说,一次兑换的手续费是15美元,所以我们都积攒到一定的量才会兑换货币。如果汇率波动很大我们一般选择观望,资金周转不过来时不得以要兑换,会损失不少钱。”
配套服务助推跨境创业
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国际业务部经理陈晖峰告诉记者,自己在2013年曾到泉州师院给30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跨境电商业务培训。“去年我市B2C跨境电商业务量约5万件,未来电子商务从国内转向国外将是趋势。我们也会整合资源,联合学校打造一个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合一的跨境电商平台,共同为学生跨境电商创业提供支持和服务。”
逐步完善的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的发展保驾护航。泉州出口加工区、晋江陆地港获批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晋江陆地港国际快件中心顺利通过海关现场验收,正式投用后将为泉州本土乃至周边地区的快递企业办理进出境快件申报、查验、放行等手续提供便利。
□本报记者 殷斯麒 张沼婢
记者手记
升级版“爱拼敢赢”
2014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727万毕业大军拥入职场。今年无疑要刷新纪录,据统计,今年将有750万毕业生要面临就业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泉州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先知先觉,早早就开始了创业之路。深谙互联网之道的他们大多在熟悉的领域掘金,开微店、开淘宝店铺、利用微博微信营销,甚至开始试水跨境电商,赚起外国人的钱。不少从事电商的学生还积极抱团,打算毕业后就成立公司,给自己打工。这些创新力强、眼光独到的90后大学生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在这个群体身上,我们也许会发现更多惊喜,发现泉州人“爱拼敢赢”的升级版。 (殷斯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