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一程 她笑着面对
许医生提倡“姑息治疗”,减少“过度治疗”
微信的头像照片中,理着短发的她笑得很灿烂,露出洁白的牙齿,她说:“时间不多了,整天不开心干吗?!”她还说:“我还很年轻,我很想活下去。”
她是43岁的阿珠,泉州市区人,一个乳腺癌晚期的患者,生命还剩多久她不知道,她接受医生的“姑息治疗”方案,乐观地边赚钱边接受治疗。
□早报记者 林志安 王宇静/文 王柏峰/图
她边赚钱边治疗 笑着面对癌症
“39岁时查出患乳腺癌,去医院做了乳房切除手术,还做了9个疗程化疗。”阿珠回忆,过了2年,病情恶化,再去医院检查,已是晚期了。
2013年10月,她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
阿珠未曾结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家里经济情况不是很好,负担不起那些很昂贵的治疗”。阿珠说,许医生提倡“姑息治疗”,根据她个人的体质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做了适合她的治疗方案,“我现在每28天到医院打一次针补骨,再做一下内分泌治疗”。
除了因为难以忍受癌症引发的疼痛而吃点止痛药,和因为身子太虚而补点氨基酸,阿珠平时的生活和正常人几乎没区别,她每天忙着她的小生意,时不时参加一下同学、亲友的聚会,偶尔在夜里路过九一街口,驻足欣赏一下街头卖唱。
“做点小生意,才有钱去治疗嘛。”阿珠说,从发现癌症晚期到现在一年多了,亲朋对她非常关心,她感觉每天都是多活的,所以每天都乐观面对。
他想让患者有尊严地走过最后一程
“死亡是很正常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会对癌症患者及家属进行开导,让他们更坦然地面对。”许医生说,住院患者中不少是中晚期的癌症患者,有60%-70%的患者除了进行综合抗肿瘤治疗外还需要进行癌性疼痛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他强调晚期肿瘤病人的心理支持、社会帮助和人文关怀,以期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
许医生介绍,癌症治疗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不高,家属经济负担沉重:如有的癌症晚期病人,已多处转移扩散而丧失根治性手术机会,如果没有出现出血、穿孔、梗阻等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则手术有害无益;有的病人反复多线的化疗,造成骨髓严重抑制、乏力等严重的毒副反应,此时化疗只会增加痛苦、加速死亡;有的病人进行不必要的同步放化疗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往往比肿瘤本身还要难治并且痛苦万分,甚至危及生命。
许医生表示,他所提倡的“姑息治疗”,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消极治疗或者“等死”,而是通过姑息性抗癌、营养支持、止痛、良好的医患沟通、心理治疗、道德及信仰的改变、临终关怀等综合方式,缓解患者的症状以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方法。
“1/3的肿瘤通过适当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目前泉州地区的大量肿瘤病人未能接受规范化的姑息治疗,饱受癌症骨等转移引起的剧痛,在弥留岁月‘生不如死’。”许医生说,姑息治疗的目的就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让无长期存活希望的肿瘤患者减少过度治疗,使肿瘤患者尽可能以一种轻松的心境,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一程。
【链接】 姑息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为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提出如下定义:对所患疾病已经治疗无效的患者积极地、全面地医疗照顾。对疼痛,其他症状以及心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问题的控制是首要的。姑息性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和家属获得最佳生活质量。姑息性治疗的很多方面也可与抗癌治疗一起应用于疾病过程的早期。
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性治疗问题日益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时至今日,发达国家癌症的治愈率为45%~50%,有一半以上的癌症患者不能被治愈;发展中国家,癌症治愈率更低。在我国,尽管一些省级肿瘤医院的治愈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全国癌症平均治愈率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有80%的患者尚不能治愈。
这些不能治愈的患者应得到进一步的姑息性治疗和合理的医疗照顾,但由于人们传统观念对癌症和死亡存在偏见,致使大量晚期癌症患者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和妥善的安置,相当多的晚期癌症仍然是无休止地手术、放疗、化疗……不仅劳民伤财,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有部分晚期肿瘤病人不治疗或轻信广告和他人,自己买“药”吃,结果造成病人极大的身心痛苦、经济损失、家庭不宁,增加了社会和工作单位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