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1万亩 给力“安溪模式” 造就生态家园 核心提示 3月下旬召开的2015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视频会议上,安溪作为首个出场的先进县在会上做典型发言,向全国介绍推广经验和成效。 这并不是安溪良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首次公开亮相。早在2013年底,因工作成效突出,全省水土保持现场会就在安溪召开;去年,在水土保持执法能力建设考评等方面,安溪多项获评全省第一。 统计显示,2012年以来的三年间,安溪累计投入6.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1万亩。安溪县水土办主任施悦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荣誉的背后,正是给力的“安溪模式”在发挥作用。 □本报记者 孙灿芬 形成一个全县共识 “茶是安溪最大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坚守责任、守住财富的现实,也是培育生态、科学发展的战略取向。” 作为名茶铁观音故里,茶业以一业舞动百业,每年为安溪带来上百亿元的产值。 好山好水方能出好茶。但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由于历史、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安溪水土流失面积达690.34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22.58%,是国家级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试点县、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Ⅰ类重点县。 “立足这些县情,安溪全县上下形成一个共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水土、保护生态就是形成优势、推动发展。”施悦忠说,以这样的共识,几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重心工作,不断创新机制,加大工作力度,硬是将一个水土流失的典型县,治理建设成为水土保持的先进县。 探索四种治理开发模式 “水土保持决不能就流失谈治理,而是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治理后的功能与价值,让治理投入成为开发投入。” 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千头万绪,但对于安溪来说,崩岗治理,无异于治理流失、保持水土的“牛鼻子”。 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安溪全县的崩岗多达1.2万多处,约占全省崩岗总数的一半,仅崩岗侵蚀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就达61.2平方公里。 因地制宜,安溪将崩岗治理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突破口。2012年以来,该县共投入崩岗治理资金1.92亿元,治理崩岗3500多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安溪并不单单就治理而治理,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治理后的功能与价值,创新探索实践出四种开发式治理模式,让治理投入成为开发投入,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道路。 ——把崩岗侵蚀区打造成为工业开发区。截至目前,安溪在官桥、龙门两镇已整理开发2780亩工业工地,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8亿元,引进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旺旺食品等一批重大项目。 ——把崩岗侵蚀区打造成生态旅游区。以位于安溪龙门的天湖崩岗区为例,通过引进香港理源集团治理开发,曾经千沟万壑的这一区域,如今植被茂盛、绿草如茵,已是全国最大的崩岗连片治理点。 ——把崩岗侵蚀区打造成水保生态区。通过“上截、下堵、中绿化”,实施治理面积5.3万亩,治理区植被覆盖率提高33%以上,年增加蓄水量300多万立方米,年拦蓄泥沙量约20万吨。 ——把崩岗侵蚀区打造成经济作物区。将整片崩岗群通过强度削坡整理成水平梯田,种植经济作物,建成茶果园3200多亩,直接经济效益1600万元。 施悦忠总结说,这四种开发式治理,把安溪的崩岗侵蚀区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成为了富民兴业的“聚宝盆”。 |
- 2014-12-03助推“百姓富生态美” 南安水土流失治理亮新招
- 2014-05-07农用灌溉水库成洗砂排淤地 泉港多部门联合执法
- 2013-12-17德化投资1667万元治理6794亩坡耕地 工期9个月
- 2013-10-24水草疯长沙土多遏制水土流失 后田沟“动手术”
- 2013-08-05福建安溪:多种模式治崩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