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其事 中风偏瘫半年多 生活起居难 昨日下午2点多开始,陆续有10多名志愿者、社会人士前来看望刘志成。下午5点多,破旧的大厝喧闹过后,重归平静。而放置了一个多小时的保温盒里的饭菜已经凉了。刘志成用并不熟练的左手,单手拧开盒盖,用汤勺一口一口地往嘴里送饭。邻居小女孩柳佳慧不解地问:“刘爷爷,你怎么吃冷饭菜呀?” 没办法,刘志成独居马坂巷20号祖厝,中风导致身体右侧偏瘫,行动不便。每天上班前,刘志成的儿媳会送来早餐、午餐,到了下午四五点,其前妻送来晚饭。等到吃饭时,无法撑起器皿去温热,刘志成只能凉饭就凉菜。 还记得,去年8月,因为几条考古线索,刘志成和导报记者跑了泉州好几个地方,都不觉得累。 可中秋节过后次日,朋友来电说:“刘志成住院了。”原来,中秋节当天,独居的刘志成吃了几个月饼,过后身体不适,突然中风昏倒在地。清醒过后,刘志成勉强用左手拨通朋友的电话求助,后被送医救治。这一次中风病倒,除了医保报销外,花了刘志成六七万元,即其所有积蓄。 考古临时工 屡有重大考古发现 刘志成原是泉州市海交馆考古工作人员,说得好听点是考古专家、考古学者,但刘志成更愿意让媒体称其“考古工作者”。这个沉迷于泉州考古30多年的老人,走上考古之路,有偶然也有必然。 刘志成17岁初中毕业后,因为遇上“文革”无书可读,进入一家皮革厂当学徒。平时他爱好历史文化研究和文物考古,更喜欢田野调查,闽南许多街巷、山川都留下他的足迹。 1976年,刘志成借调到原晋江地区文管会协助文物普查。2年后,又借调到泉州市海交馆考古。一直到1999年,50岁的刘志成才转正,此时距离他退休仅10年。 虽然长期处于“临时工”境地,但多年痴心考古,刘志成取得令人刮目的成绩:1976年11月,刘志成考古处女作《从屈斗宫瓷铭看劳动人民创造文字》在《光明日报》发表;上世纪70年代,刘志成第一个研究发现记载厦门开发史的许氏陈夫人墓志铭;1996年12月6日,在东岳山世家坑,刘志成发现锡兰王子在泉州的墓碑史迹,引起海内外关注与兴趣;1998年1月,刘志成在石狮发现“海峡人”头骨化石,为证明台湾海峡远古时期连成一体提供了实物佐证,被称为当年最重要的考古事件之一。 生活可以将就 考古仍旧执著 中山路马坂巷20号,对于爱好考古的人和泉州媒体人来说,熟门熟路。 这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刘氏古厝,也几乎成了刘志成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屋后门后、角落里堆放着大量化石、不知名的骨头、砖石、器皿;庭院前的羊毛毡搭盖下,堆放着成千上万册的书籍和杂志;刘志成原本的卧室书本堆得有一两人高;祖厝客厅两侧,书本杂志挤得满满当当。 导报记者与刘志成认识10余年,到他家里采访、聊天,很多时候没有椅子坐。因为,椅子都被他用来堆放书籍了。 |
- 2014-04-24泉州考古学者刘志成爱书如命 满屋子是书躺书中睡觉
- 2013-12-05海里捞了5个奇怪头颅摆家中 它们究竟是什么?
- 2013-05-20古文化的守护者——泉州“考古狂人”刘志成
- 2012-03-19泉州一阁楼上发现两宝贝 超大海螺乃清朝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