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海丝”缘续泉州起航 走过14年“海丝”申遗路

2015-02-11 07:50:3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丝”缘续 泉州起航

文化交流引领—— 走过14年“海丝”申遗路

行走在泉州城,你能从一方石刻、一曲南音、一座古渡头遗址中,细细品读刺桐城光辉灿烂的“海丝”时代。多元文化的交汇交融、相生相长,让这座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不断润泽滋长,在时光的打磨中熠熠生辉,一次次聚焦世界目光。

有这样一些激动人心的时刻,为海内外泉州人所铭记: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把泉州列为最重要的考察城市之一,并将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确定在泉州。

2001年4月,泉州正式启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至今已有14个年头。

2013年,泉州凭借丰富的海丝历史文化遗存,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道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14年元宵节期间,泉州成功启动“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让海洋精神浸润下的三座城市借文化“握手”,共同提炼“亚洲价值”,成为三国城市外交领域的先行力量。

泉州的“文都节奏”与“海丝时间”交相辉映、同频共振。在近年来先后投入超亿元资金对18个海丝代表性考察点进行修缮整治的基础上,2014年,泉州启动“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计划,投入文化建设资金10多亿元,用于市民广场四大公共文化中心项目等前期建设,以及文化产业、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同时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对西街旧面粉厂进行保护性改造,并构建西街“大麦仓”文化空间。

近年来,作为海丝重要起点城市,泉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频频开展具有海内外影响力的文化交流活动,密切与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人民的友谊:泉州完成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间的26个文化交流项目,包括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等,带动了海丝沿线东亚区域的文化合作。借助《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图片世界巡回展活动,泉州与马来西亚、南非等8个国家开展文化交流;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中国一日·重返泉州”“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等专题展,向全世界展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历史文化。

2014年6月16日-18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在泉举办,来自19个阿盟城市代表、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200多人在泉聚首,推动中阿双方以城市为重要载体,加强真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去年11月“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期间,“海丝”九个城市代表更联合签署《“海丝”联合申遗——“泉州共识”》,开启“合作共勉、协同推进”新篇章。2015年2月9日,“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泉州共识》发表,力争2015年内召开联盟成立大会,为打造互联互通、南南合作机制框架下的一个共享城市开发经验平台打下基础。

在兼容并包、开放大气的城市底色晕染下,昔日的“四海人文第一邦”,再次向全世界敞开胸怀,城市形象、知名度不断提升。延续文都历史使命,泉州已接下今年亚洲艺术节会旗,期冀与海内外友人携手,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再次扬帆,共同开创“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崭新未来。

经贸合作架桥—— “让泉商成为海上丝路航母”

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朝,泉州就有了与南海国家进行友好往来的记载。唐代,泉州是中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宋元时期已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港”。这座“梯航万国”的“东方巨镇”,把“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连接到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素有海洋情结、爱拼敢赢精神的泉籍乡亲,沿着这条“海丝”之路走向世界。目前,分布在五大洲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达750多万人,其中90%以上分布在与海丝密切相关的东南亚国家。泉商亦成为全国地级市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之一。

历史的符号,不仅将那段丝绸般的时光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更为泉州产品“走出去”创造了契机。极具中国文化风味的德化陶瓷,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产品,如今依然畅销东南亚甚至欧美等地。而泉州的南音、提线木偶、手工艺品等一批中国文化精品也早已成功打入东南亚文化市场,受到当地观众青睐。泉州市商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泉州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中东成为泉州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泉州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增幅达27%。截至2014年,泉州市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向投资超过53亿美元。

得益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去年11月底,泉州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展会围绕“新丝路、新合作、新融合”主题,设置了国内外精品馆、海丝沿线国家商品展,让“万国商”再现泉州。展会期间,“泉州倡议书”发布,“泉州中国知名品牌数据库”正式上线启动。数据库的上线,不仅给了本土企业一个展示自身品牌、获取订单、提高社会认可度的平台,还将为海内外采购商提供免于通过中介中转,就能找到相应供货商的“绿色通道”。三场海外专题推介会上喊出“让泉商成为海上丝路航母”的口号,引领更多泉企走进中东欧——斯洛伐克,走进非洲——南非、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走进丹麦、塞浦路斯、土耳其等,让泉企与海外国家、商家互联互通,共享投资、商贸机会。

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为契机,泉州外贸出口也迎来了新机遇。2014年,泉州市通过16场“海丝”重点展会,帮助出口企业抓商机、抢订单、拓市场,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泉州市对外贸易总额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181.8亿美元,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泉州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出口连续19年保持增长的地区。

借力“海丝”,泉州海洋经济稳步向前。2014年,泉州水产品出口量、出口值均创历史新高,产品热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洋渔业迅猛发展,去年新增远洋渔船7艘,总数达到33艘,总吨位3.9万吨,捕捞产量2万吨,捕捞区域也从中西太平洋延伸到了北太平洋。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泉州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上迈开合作步伐。去年底,中国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落户泉州,今后,福建全省可市场化配置的海洋资源将纳入该平台运作,未来甚至可望为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海洋产权交易探路。

乘势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泉州市还将深度对接海丝经贸文化先行区建设,重点开拓“海丝”沿线国家(地区)市场,延续经贸合作渊源。

互联互通展翼—— 海陆空打造国际化都市

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泉州推出“十大行动计划”,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国家开放门户。其中,“海上丝路”泉州港口复兴行动计划,以包含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在内的1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主。基建设施的互联互通,有望使泉州实现从区域性中心城市向国际化都市的华丽转身。

港口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刺桐古港曾见证东西方文明在泉州交汇融合的盛景。如今,泉州正计划通过“建”、“通”、“拓”三措并举,充分发掘港口资源优势,打造国际枢纽港,再现历史辉煌。

“建”,即建设航道、泊位和码头。航道方面,2017年,围头湾二期航道将实现开工;泉州湾航道二期、湄洲湾航道三期双双建成,投用后可实现30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行。泊位方面,包括石湖、石井、秀涂、斗尾、肖厝等作业区在内,已进入规划建设的泊位总量达15个。

“通”即通航线。去年,全市港口新开通11条国内外航线,其中包括外贸航线5条。未来,泉州港将与沙特阿拉伯达曼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印尼比通港、缅甸皎漂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马来西亚关丹岛等10多个海丝沿线港口缔结“友好港口”。

“拓”即拓展临港产业链和新平台。未来三五年内,各类物流和保税物流基地园区等,将在泉港、石狮、晋江、南安、惠安等沿海县市区落地开花。而晋江陆地港已获批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将于本月起试运营,未来将建设整合海陆空资源的多式联运国际陆港。

铁路

吉永泉铁路有望年内开工,为泉州打通一条新的客货运大动脉。按照规划,吉永泉铁路起于江西吉安,经赣州兴国、宁都、石城,进入福建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永安、大田和泉州市德化、永春、安溪、南安,终于惠安黄塘站,不仅将联结和互补江西、福建两省四市的发展,更将使泉州与更为广大的中西部省份有机衔接,最终形成辐射内陆腹地的重要铁路网络。此外,泉州市还有三条通港铁路支线正在规划建设中。

机场

截至目前,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共有厦航、菲律宾菲龙航、韩国德威航等15家国内外航空公司驻场运营。下阶段,泉州市将推动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增开加密国际航班,并在现有国际客航资质基础上,申请国际货航资质,同时积极向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争取在近期增开东南亚国家航班,开通中亚、阿拉伯国家中转航线。

高速公路

截至去年年底,泉州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532公里,高速公路密度4.9公里/百平方公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5年,泉州湾跨海大桥、双安高速、厦沙高速安溪段以及厦沙高速德化段等4个高速公路项目同时推进建设,其中泉州湾跨海大桥、双安高速将于上半年建成投用。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