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重任 传承抢救濒危艺种 佛艺木雕厂在塑造佛像过程中,除了采用木雕的传统手法,还有一种古老的濒危艺种——脱胎漆器。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漆史,拥有300多年工艺历史的脱胎漆器只能算是漆工艺领域年轻的一员。但脱胎漆器因其质地轻巧坚固、色泽鲜艳古朴且耐热耐腐蚀等特点,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 在佛艺造像艺术馆的展柜上,精美的脱胎漆器色彩瑰丽、光亮如镜,昏暗的光线下仍反射出美丽的光芒。然而,脱胎漆器行业的现状却一点都不“光鲜”,“现在会做漆艺的人太少,学的人更少,已经被列入泉州濒危艺种。”黄志亮介绍说,一个脱胎漆器的诞生过程十分繁杂:要先用石膏做成胎模,在胎模上刷上桐油等植物油用于防水防潮,再上生漆,然后在漆表面逐层披上麻布,待阴干后脱去胎模,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等工序,最后在表面辅以漆画、漆线雕等装饰,终成一个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 在脱胎漆器的制作过程中,生漆原料的过滤、阴干时的温度和湿度乃至漆画所用色彩调配都十分讲究,因此脱胎漆器的技艺很难学成。“现在会做脱胎漆器的人真的太少了,我的厂里现在有数百位工人,算上我自己,真正会做脱胎漆器的工人却只有8个。”黄志亮说道,“除了工序繁杂之外,接触生漆还容易导致过敏,许多初学者受不了苦就半途而废了。” 在外行人看来,脱胎漆器的制作工序繁杂,但在黄志亮眼中,这已经是轻车熟路,甚至成为一种内心的享受。“每完成一件作品我的心情都特别好,手工艺就是这样,要在不断制作过程中寻求突破和创新。”他边说边拿起画笔,为一尊佛像造型的漆器半成品刷上净漆,一丝不苟,手法娴熟。作为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2013年泉州市授牌的30个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中,黄志亮的脱胎漆器工作室担负起抢救保护脱胎这一濒危艺种的重任。 对于脱胎漆器的未来,黄志亮满怀信心,他介绍说,早期脱胎漆器产品以出口居多,现在国内的市场也渐渐打开,以脱胎漆器为代表的漆艺工艺品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他也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脱胎漆器制作技艺传授下去,尽力促进泉州脱胎漆器行业的发展。 |